邱靜
【摘 要】初中歷史在一般被認為是“副科”,很難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教師只能向45分鐘要效率。所以,要想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語言技巧,努力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
【關鍵詞】歷史課堂;語言技巧;善用幽默;巧妙過渡;以退為進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涉及面廣,覆蓋量大,其中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識記、理解、運用。學好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歷史學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較少,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學生對這一學科的重視程度,以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這對初中歷史課的教學效果產生了很大的負面效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上課效率,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掌握大量信息,又使學科能力得到培養(yǎng),成為了廣大歷史教師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言為心聲”。語言的交流是人與人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樣,在課堂教學方面,語言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應該說,教師娓娓道來、絲絲入扣地講解,是使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最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往往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滿腔熱情地講解,卻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積極充分的準備和滿腔熱情的講解之外,還需掌握必要的語言技巧。特別是現(xiàn)在很多老師都感覺學生越來越不聽話,以自我為中心,逆反心理特別強,接觸的事物又很多,如果不提高語言技巧,勢必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增加教學工作的難度。如果教師能以巧妙的“言”,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融洽的課堂氣氛,再通過耐心細致的誘導、啟發(fā),達到“心聲”上的溝通,定會使學生心悅誠服,產生積極的行為反應,教學效果當然是事半功倍。為此,教師一定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語言技巧,努力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
一、善用幽默,淡化“說教”
教法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具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和嫻熟的專業(yè)基本功。照本宣科、空洞說教,早已失去了意義。幽默是一個好教師最優(yōu)秀的品質之一。若是能巧用幽默,往往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幽默是一個美學名詞,它能使人們在愉快的歡笑聲中得到美的啟迪。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幽默藝術可以提高語言的魅力,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有效地思考,增強語言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引起學生的共鳴。使用幽默這一語言技巧,往往可以破解知識的難點,淡化“說教”痕跡,使教學問題迎刃而解,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應該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龈菀鬃屓私邮堋S哪茏寣W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感悟,在看似不經意的教育中深思頓悟,在笑聲中反省不足。當然,要用“好”用“巧”幽默,并非一句話那么簡單,這要求教師善于觀察,抓住時機,捕捉身邊的幽默因素,并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一笑之余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
比如:在講到“抗美援朝的背景”時,我給學生舉例:如果家門口失火必須要參與救火,否則肯定要殃及自家;在小區(qū)處遇到危險,不能喊救命,要喊“著火啦”,這樣肯定會出來很多人幫你。簡單、生動、明了,巧用幽默,書本上的道理就很輕松地說清楚了。
幽默的語言應該是隨機應變的。教師運用幽默藝術,可以減輕學生的聽課負擔,以詼諧而不嘲弄、善意而不譏諷的語言和表情,樹立起學生的自尊、自信和勇氣。幽默的語言藝術可以使師生心靈相容、互幫互助。教師若是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只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點到為止的幽默必能拋磚引玉,給學生以長久的教育。
二、穿針引線,巧妙過渡
一節(jié)成功的課并不是面面俱到,哪一個方面都講得好,而是對教學整體優(yōu)化得好。說到底,教學中的過渡,就是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能調動學生已知的、感興趣的東西,自然地聯(lián)系到新的知識,使新知識變得更加容易接受,有效地將其與學生的固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如此一來,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就會變得生動、鮮活。為何學生對小說、電視劇那么感興趣?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前些紅極一時的《甄嬛傳》,情節(jié)復雜縝密,他們還能講得頭頭是道,就是因為里面是故事,且故事間有內在聯(lián)系,前后聯(lián)接過渡得也非常緊密,所以看得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說到底,就是編劇善于“穿針引線”。
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利用好書本上的“針”與“線”。立足課本信息,用好課本,這是最省事、有效的辦法。仔細研究課本上的信息,會發(fā)現(xiàn)它們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很多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實現(xiàn)自然過渡。
舉個例子,書上有一張“蘇聯(lián)第聶伯河上的大壩”的圖片,如果教師好好利用這張圖片,對于講解蘇聯(lián)的歷史可以省力不少。這個大壩,可以說是蘇聯(lián)兩個五年計劃成就的標桿,也是蘇維埃政權強大生命力和優(yōu)越性的象征。但是,好景不長,1939年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考慮到大壩的戰(zhàn)略重要性,蘇軍在開始撤退時,便炸毀了部分電站大壩。在這里,又自然地聯(lián)系到了二戰(zhàn)時期的知識,能從中看到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巨大成就,還能看到蘇聯(lián)人誓死抗擊敵軍的意志和決心。二戰(zhàn)后期,德軍在遭到慘敗并開始撤退時,又破壞性地炸毀了大壩。這個大壩,見證了太多的風云變幻,這便是很好的教學素材、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那么這個大壩在哪里呢?它今天已經不屬于蘇聯(lián)了,只能說它屬于烏克蘭了,為什么呢,很簡單,因為蘇聯(lián)解體了。就是說,我們在課堂上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圖片資料進行整合,實現(xiàn)知識的自然銜接與過渡。
老師要做的,就是穿針引線、巧妙過渡,打通各個分散知識之間的關節(jié),這就如珍珠項鏈,珍珠固然重要,但是串珠子的線也非常重要,沒有串起來的珍珠,是分散的、雜亂無章的,沒什么美感可言,價值也大打折扣。我們要講清楚的,是學生看不到的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很多時候,只要老師一點撥就行,教師點通了,學生會有一種舉重若輕、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一來,課堂效率就提高了。
三、以退為進,欲擒故縱
很多教師為了表現(xiàn)自身的師道尊嚴,教學時往往非常嚴肅,可這樣一來,學生會越來越反感這種枯燥的“滿堂灌”式說教?,F(xiàn)在的學生腦子活、思路廣,不講技巧的語言很難讓學生信服。因此,歷史教師完全可以另辟蹊徑、巧施妙法,使課堂教學“別有洞天”。
在一次歷史課上,學生在做語文作業(yè),我把他的本子收了起來,仔細看了他的作業(yè),了解到他們最近在學《水滸傳》主題的課文。正好我們也剛剛復習過宋朝的知識。我問他想不想要本子,我說想要可以,你回去把這篇課文中和我們歷史知識有聯(lián)系的地方,全都寫下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查閱資料,準備一份發(fā)言稿,向同學們做一個文史結合的匯報。從來沒做過這種研究報告,他當然不肯做,但是不這樣做就拿不到本子,語文老師那里又不能交差,只好硬著頭皮去做。
沒想到,他在匯報時侃侃而談,見解獨到,表現(xiàn)不俗,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我也及時表揚了他。少了一次狠批,多了一次“退讓”,同時也收獲了一份成果。咄咄逼人的言辭,劈頭蓋臉的批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增加課堂教學工作難的度。
上課時總是有學生開小差,反復提醒也不奏效。后來我就提醒自己不要急,得要“以退為進”,想辦法引學生上鉤。比如:有時上課時我會穿插講一些小故事,故意趁個別同學開小差時講出來,聲音不大,得聽的同學捧腹大笑,結果開小差的同學沒聽到,急得他們左右問講的什么。這樣做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別人都在認真聽,自己好像錯過了很多。再比如,講到某個重要知識點時,我不會敲黑板,強調此處如何重要,等我講完了,我告訴他們:剛才最后三分鐘內的知識,每年中考必考。大家聽進去了嗎?他們面面相覷,開始拼命地想剛才老師講了什么,后來便再走神了。
“言為心聲”,語言需要技巧,課堂教學的語言更需要技巧??菰锷鷿恼Z言往往會“吃力不討好”,與其口干舌燥地灌輸知識,不如因勢利導,四兩撥千斤。至于技巧的運用,還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慢慢揣摩、積累。
【參考文獻】
[1]李愛篤.審視與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再省思[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9)
[2]吳波.例談歷史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