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俊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yī)院針灸康復科,江蘇 鹽城 224100)
本研究用針灸結合牽正復癱湯治療面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2例,均為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3~67歲,平均(42.69±8.41)歲;病程2~10個月,平均(7.23±1.30)個月。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24~65歲,平均(41.50±7.34)歲;病程3~12個月,平均(8.10±1.5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辨證分型標準參照《針灸治療學》。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無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思維正常,能夠進行正常溝通,理解能力正常;③年齡18歲以上;④能堅持治療。
排除標準:①面癱繼發(fā)于中耳炎、外傷、腫瘤等疾??;②面部皮膚有潰瘍、水皰等影響治療的局部皮損;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正在接受其他治療;⑤畏懼針灸無法配合治療者。
兩組均用針灸治療。用華佗牌無菌針灸針(0.25mm×40mm)。取陽白、攢竹、地倉、合谷、四白、足三里為主穴,依據(jù)病情酌加承漿、迎香、魚腰、牽正。溫針灸,留針20min,1日1次。10天為一療程,兩個療程間隔3天,共治療3個月。
觀察組加用牽正復癱湯。黃芪40g,雞血藤30g,熟地20g,白芍20g,當歸15g,木瓜15g,木香10g,全蝎6g,白附子6g,紅花6g,桂枝6g,甘草5g。水煎取藥汁200mL,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3個月。
用面部殘疾指數(shù)量表(FDI)對軀體功能及生活功能進行評價面部殘疾。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H-B面神經(jīng)功能評價及分級系統(tǒng)及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相關療效標準。痊愈:H-B分級為Ⅰ級,面部區(qū)域及面部運動正常。顯效:H-B分級為Ⅱ級,靜止時面部對稱,運動時有輕微口眼歪斜或聯(lián)帶運動。有效:H-B分級為Ⅲ級,靜止時面部對稱,運動時口明顯不對稱,用力可完全閉合眼睛,有明顯功能減弱、攣縮或痙攣。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面部殘疾指數(shù)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面部殘疾指數(shù)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面部殘疾指數(shù)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軀體功能 生活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11.30±2.21 22.56±4.41 18.91±2.54 9.80±3.31對照組 41 11.21±2.09 17.89±3.25 19.01±2.37 14.26±3.66 t 0.061 14.253 0.017 9.735 P>0.05 <0.05 >0.05 <0.05
兩組均未發(fā)現(xiàn)暈針、滯針、斷針、血腫等。
過度勞累、通宵熬夜、長期使用空調、免疫力下降,易發(fā)生面癱[1-2]。
針灸治療面癱具有疏通經(jīng)絡、促進功能恢復的效果。牽正復癱湯以牽正散為基礎加黃芪、當歸、熟地補氣養(yǎng)血,全方有調和營衛(wèi)、活血通絡之效[3]。針灸配合中藥內(nèi)服能夠鞏固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