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
【摘 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帶給教育深刻的變革。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可以為課堂創(chuàng)造數字化環(huán)境,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本文詳細介紹了筆者應用信息技術在高三開展教學的過程及思考。筆者深刻體驗到了信息技術給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的改變。筆者會繼續(xù)深入探索,如何把現代技術手段與傳統方法相結合,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更充分地顯現。
【關鍵詞】云平臺;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9)02、03-069-0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校教育形式、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而數學教育的主要價值、學習數學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思維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善于思考、有獨創(chuàng)精神。所以,在數學的教育改革中,強調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離不開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改革也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筆者在2016年8月開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三數學教學之中,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下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這兩年來,筆者深刻體驗到了信息技術給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的改變。
信息化教學需要資源保障
沒有足夠的資源保障不可能讓筆者順利地在高三進行信息化教學。這里的資源包括設備資源、技術資源和課程資源。筆者之所以能夠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下進行高三教學,主要緣于學校在這方面的強力推進。2016年新學年開始,學校開發(fā)了應用于教學的云平臺。學校提供了完備的硬件資源保障和技術保障,要求高三教師應用云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并完善課程建設。在課程資源方面,高三數學組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全面的學案。
數字化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
1.熟悉云平臺功能階段
云平臺由備課系統、課堂互動系統、在線答疑、微課錄制、批改統計、課堂實錄等部分組成。經過培訓后,筆者大膽地從第一節(jié)課就開始了應用PAD上課?!皫啄陜葧惶蕴囊活惤處熓潜粍咏邮芏侵鲃訐肀录夹g的教師?!边@句話給筆者觸動非常深。
(1)上傳資源:通過操作系統可上傳各種資源,如課件、微課、文件等,學生只要PAD在手,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看到這些資源。(2)PPT的使用:用PAD上自帶的筆可以在PPT的任何一頁上進行書寫,起到黑板的功能,而且擦除方便。PPT會在屏幕上呈現,也可以點實時廣播功能,讓PPT在學生的PAD上同步呈現,不會出現學生因視力不好看不清屏幕的情況。(3)發(fā)起做題:教師在課上要讓學生做某道題,可以點擊發(fā)起做題功能,并設置答題時間。學生可以直接在PAD上書寫之后點擊提交,也可以在紙上寫好后拍照提交。教師的PAD上會即時出現每個學生的答題時間、答題過程及答案,關注到每個學生。(4)同屏互動:在學生提交答案之后,教師可選定某個學生的提交答案,通過同屏互動功能顯示在學生的PAD上,討論其中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展示優(yōu)秀做法。(5)批改并統計成績:這個功能適合選擇題,只要教師提前設置好答案,一鍵點擊,學生的答案及分數就能立即顯示。(6)課堂實錄:只要進入云教學系統,就能錄制教師的授課內容,學生可以反復去聽,比較便于請假未能來上課的學生。學生的PAD上可以顯示所有授課教師的課,學生可以聽任意學科任意教師的課。(7)錄制微課:使用PAD錄制微課成為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2.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1)課例展示。以“空間中的位置關系(二)”為例來展示教學過程,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研究空間中的垂直關系。
第一步喚起記憶。教師通過PPT提出“過點A與垂直的直線有多少條?并說明理由”等四個問題,并通過廣播功能發(fā)送給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但教師并不做出評價。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采取以問題為任務驅動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回憶、提取相關知識,在解決問題中構建知識框架。
第二步梳理知識。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閱讀學案中的知識梳理部分,并通過云平臺向學生提供第一份自主研學資料。這些研學資料包括對概念和定理的解釋說明,包括對概念和定理的初步應用,包括前面四個問題的微課視頻。學生通過PAD自主研學以上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巡視,及時回答學生在自學中的問題。在學生基本完成之后,教師通過PPT總結垂直關系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理解知識網絡圖。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構建知識系統,形成基于知識內涵的邏輯推理鏈條,實現數學中三種語言表述的自由轉化。
第三步應用練習。教師提出一道面面垂直的問題,并通過發(fā)起做題功能發(fā)給學生。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拍照或直接書寫作答,上傳。教師通過同屏互動點評部分學生的作答情況。學生互相點評。最后教師給出嚴格的書寫過程。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應用環(huán)節(jié)中體驗知識背后的方法性和價值性,形成處理相應問題的思維方法及思維習慣與意識。
第四步深化思維。教師通過云平臺向學生提供第二份自主研學資料。這些研學資料包括補充例題及微課視頻。學生通過PAD自主研學以上內容,并進行思考、討論、說理。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體會不同維度中垂直關系的轉換;體會空間中借助于平面來確定線和點的位置;培養(yǎng)學生從運動的角度理解和解決問題,豐富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并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研究問題。
第五步概括總結。教師總結:立體幾何中,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是轉化,這種轉化包括空間中的平行關系之間的轉化、垂直關系之間的轉化以及平行與垂直關系之間的轉化,還有在解決問題中從空間到平面的轉化。此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整體把握立體幾何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思想,提升學生思維的高度。
(2)課后進一步思考。課堂運用云平臺,減少了教師重復的機械勞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fā)揮了網絡與現實課堂融合的優(yōu)勢,優(yōu)化和轉變了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但是云課堂不應為了技術而使用技術,關鍵在于用教育信息化帶來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課堂上雖然也有學生自主學習的部分,但是真正的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己能掌控學習的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jié)奏。學習者何時看、在何地看、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都由學習者自己掌控,他們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暫停、重播。學生可以獨立地按自己的步驟學習。而傳統的課堂上,課堂的主宰仍然是教師,學什么、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都是由教師掌控,學習者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
于是,如何讓學生真正地進行自主學習成為筆者努力的方向,筆者的教學進入了課堂改良階段。
3.探索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開始了真正的自主學習階段。在課堂上,教師將所有學習資料上傳給學生,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學習。學習內容是固定的,但是學習的進度由學生的學習水平決定,沒有完成的部分何時看、何地看由學生自己掌控。學生不必擔心自己跟不上教師的課堂節(jié)奏,他可以在不會做的題目處閱讀教師提供的文字解析或微課講解。當然,教師不會讓學生無限制地慢,筆者會明確告訴學生完成的時間并進行檢查。
學習資料由學法指導和微課視頻構成。其中,學法指導中包括本節(jié)目標、本節(jié)任務安排和作業(yè),在任務安排中要求學生按步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習的載體是學案,學法指導中會對學案中的概念進行解讀、說明和檢測,會對學案中的考點、例題進行提示、點評和反思。由于筆者多年在高三工作,所以對學生在哪些概念和題目上會存在疑惑心中有數,因此在這些地方上筆者會給出詳細的文字解析或微課視頻。
教師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那在課堂上教師是一個什么角色呢?課堂上還需要教師存在嗎?可以肯定地說,教師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是這樣的:
教師是一個總結者、概括者。筆者會在每節(jié)課伊始,先對上節(jié)課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突出重點和難點,強化通性通法,指出學生的易錯點。這個過程會占用整個課堂四分之一的時間。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在概括總結之后,筆者會組織學生開始自主學習,指導學生如何按照學法指導有序學習。
教師是一個監(jiān)督者、管理者。會有學生在學習中表現懈怠,筆者會及時發(fā)現并進行糾正。教師是一個答疑解惑者。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疑惑,有對學法指導中某句話的不理解、有自己新的想法要和教師交流等,筆者會一對一地與學生溝通或者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講評。
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教師要做的是如何利用信息化對傳統教學進行改良,而非革命;教師要做的是如何將云課堂與傳統課堂的有機融合,而不是對傳統課堂的全盤否定。
數字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需要注意的兩個方面
1.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需要過程,但必須改變
教學實驗初期,教師和學生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變革,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痛苦的,因為變革的往往是那些大家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對教師來說,尤其是數學教師,學科教學體系已形成一個嚴謹的整體,教學的方式方法已是輕車熟路。在以前的課堂上,教師總是力求把課講得清楚、明白,把知識講深、講透,會依照自己的經驗把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卻忽略了這到底是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不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之后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總是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自己上課時聽得挺明白的,但做題的時候還是不會?”這里有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要改變教師已經習慣了的講課方式,其艱難程度不言而喻。按照筆者的這種教學模式,每個學案的學法指導要寫好確實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心血,筆者每寫一個,都需要花費5、6個小時的時間。要真正地讓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扎根于教師,運用于課堂,外顯于學生的發(fā)展,要允許教師有一個感悟和累積的過程,有一個懷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過程,有一個借鑒和親身實踐,并體驗成功的過程。
2.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對學生來說,他們絕大部分已經習慣了以教師為主,已經習慣了由教師控制整個課堂,主體意識已被隱藏得很深。而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必須承擔學習的責任,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yōu)橹鲃拥厝カ@取知識。做學習的主人,除了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干之外,還需要鉆研,需要動腦。因此,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對于一開始不習慣自主學習的、不會閱讀學法指導的學生,或者是只滿足于完成做題任務,而不是思考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的學生,一方面筆者會在課堂上督促他們認真閱讀學法指導,另一方面筆者會針對他們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找到相應的學法指導中的內容,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筆者所教授的學生,并不是本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但是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適應這種學習方式。以上屆畢業(yè)的學生為例,在年級做的幾次調查問卷中,認為“根據學法指導我可以完全實現自主學習”的學生由第一次調查的50%上升到最后一次調查的88.7%。
兩年的實踐使筆者積累了一些經驗,并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既不要高估信息技術變革教育的作用,也不要低估信息技術引領學校創(chuàng)新的潛能。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真正理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意義,善于把現代技術手段與傳統方法相結合、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和完善,發(fā)揮教師的聰明與才智,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才能充分顯現。筆者會繼續(xù)探索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曹才翰,章建躍. 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