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婷
(陜西省交通醫(yī)院,陜西西安 710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血栓性疾病,因老年住院患者的增多、大手術(shù)的廣泛開展、下肢骨折發(fā)病率上升、臥床失能人群的增加等原因,下肢DVT發(fā)生率呈快速上升趨勢[1]。下肢DVT治療方法基本成熟,以溶栓、介入、血液濾過等療法為主,療程長,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表現(xiàn)為腫脹、疼痛。西醫(yī)治療下肢DVT后遺癥以對癥治療為主,療效常常不理想[2]。防己茯苓湯出自《金匱要略》,具有益氣健脾、化氣利水的功效,常用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治療。但是中藥湯劑依從性較差,防己茯苓湯的劑型開發(fā)越來越受到重視。該文選擇2017年7月—2018年4月,醫(yī)院收治的下肢DVT后遺癥患者80例入組,對比不防己茯苓湯不同劑型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醫(yī)院收治的下肢DVT 后遺癥患者入組。納入標準:(1)病情診斷;(2)DVT 病程>3 個月,進入后遺癥期;(3)有后遺癥,表現(xiàn)為凹陷性腫痛、下肢淺表靜脈曲張等表現(xiàn);(4)年齡>18 歲;(5)已停用抗凝藥物;(6)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其他重大疾病;(2)孕期、妊娠期女性;(3)無法獲得隨訪。 退出標準:(1)延期、擇期手術(shù);(2)采用計劃外的治療方法。入選對象80例,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觀察組(n=40)。對照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7.3±10.1)歲。 平均病程(31.4±18.6)個月。 患肢體53條。疾病嚴重程度:輕度10條、中度30條、重度13條。觀察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8.0±12.7)歲。 平均病程(32.3±15.9)個月。 患肢體 54條。疾病嚴重程度:輕度12條、中度28條、重度14條。兩組對象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邁之靈片,2片/次,2次/d,早晚各 1次,同時盡量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穿減壓襪。同時防己茯苓湯,防己 15 g,茯苓 20 g,桂枝 10 g,黃芪 15 g,甘草 6 g,桑枝 15 g,雞血藤 30 g,郁金 15 g,制作成為顆粒劑,1劑/d,早晚沖服,持續(xù)1個月。觀察組:將防己茯苓湯顆粒劑替換為輔料,打粉攪拌混勻后過篩,每劑制備成為粉,加添稠劑20 g,水200 mL,混合成為糊狀,加熱使藥性混合,將藥物均勻的鋪棉布袋里,厚度約為5~10 mm。將溫度適宜的中藥包外敷于患肢上,外上大小適中的塑料膜保濕,每次敷藥時間約30 min,每包可以使用5 d,持續(xù)8周。
兩組對象的臨床療效,皮紋等皮膚外觀異常癥狀改善時間、疼痛改善時間、腫脹改善時間,治療前后下肢股總靜脈血流速度。
參照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及療效標準》評價療效:(1)疼痛、皮溫異常等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90.0%;(2)顯效,疼痛、皮溫異常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無重度癥狀,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 70.0%~89.0%;(3)有效,疼痛、皮溫異常等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但未出現(xiàn)加重表現(xiàn),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 30.0%~69.0%;(4)無效:疼痛、皮溫異常等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減少<30.0%[3]。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以及WPS表格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癥狀體征改善時間、血流速度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組內(nèi)對比分別采用t檢驗、配對t檢驗,臨床療效整體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愈顯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整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愈顯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無效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對比[n(%)]
觀察組外觀異常癥狀改善時間、疼痛改善時間、腫脹改善時間低于對照組,兩組下肢股總靜脈血流速度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血流速度變化水平對比(±s)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血流速度變化水平對比(±s)
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
分組 外觀異常改善時間(周)疼痛改善時間(周)腫脹改善時間(周)下肢股總靜脈血流速度治療前(mm/s)治療后(mm/s)觀察組(n=54)對照組(n=53)4.1±1.6(5.9±2.2)*3.2±1.3(4.8±1.7)*3.4±1.8(4.9±2.0)*120.2±12.4 118.7±11.8(145.1±9.2)△(138.5±8.6)△*
下肢DVT后遺癥患者表現(xiàn)為下肢靜脈慢性持續(xù)性高壓,最終出現(xiàn)淺靜脈曲張或怒張、凹陷性腫痛、營養(yǎng)障礙改變甚至小腿慢性潰瘍等一系列的癥狀或體征,發(fā)生率約為20.0%~50.0%[4]。下肢DVT后遺癥治療難度較大,發(fā)生機制較復雜,可能與靜脈血液回流障礙、血管瓣膜損傷、無菌炎癥、血栓機化有關(guān),西醫(yī)治療包括手術(shù)以及藥物保守治療,首選藥物治療。藥物以靜脈活性藥物為主,可以促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從而減輕癥狀體征,但是療效常不理想。研究中對照組愈顯率僅為3.8%,無效率高達28.3%,略高于其他文獻報道,這可能與納入對象中重度對象占比較高有關(guān)。療效與疾病嚴重程度、病程有關(guān)。
中醫(yī)認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與氣虛、氣滯、濕郁、血瘀有關(guān),病程長,容易反復發(fā)作。防己茯苓湯是一種治療肢體水腫等相關(guān)疾病的常用藥物,具有益氣健脾、化氣利水的功效。其中桂枝通陽化氣行水、黃芪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防己、茯苓利水滲濕、化氣利水,甘草調(diào)和諸藥,郁金、桑枝、雞血藤等藥物可以增強活血化瘀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這些藥物具有抗炎、降低滲透壓、抗炎、抗凝、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功效,從而祛除無菌炎癥、抗水腫、加速組織損傷修復??诜兰很蜍邷w粒劑,更多的是從整體上改善血流動力學、平衡纖溶系統(tǒng),利于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在下肢的局部血藥濃度偏低,起效機制與靜脈活性藥物相近[5]。
研究顯示觀察組對象的臨床療效明顯改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縮短,與此同時下肢股總靜脈血流速度也顯著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防己茯苓湯膏藥外敷治療下肢DVT后遺癥的療效更為顯著。采用防己茯苓湯膏藥外敷,是一種局部療法,藥離子可以滲透到下肢,從而提升局部的血藥濃度,發(fā)揮靶點作用,外敷還可以起到緩釋作用,加熱藥物可以進一步加速藥離子釋放,使藥物活性成分局部吸收,減少組織液滲出,調(diào)節(jié)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抑制末梢神經(jīng)產(chǎn)生的病理性沖動,從而減輕疼痛,起到活血化瘀、溫通經(jīng)絡的功效[6]。
防己茯苓湯膏劑外敷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