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于兒童視角,尊重兒童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研究學生與教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诖耍疚牧⒆銉和暯?,認為語文教師必須以兒童的視角,傾聽兒童的心聲,教學中以人為本,滿足兒童學習需求,采用與之相適應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兒童視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兒童視角是指兒童在觀察、描摹事物,理解事件時表露出的兒童所具有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在目前的閱讀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無視學生的存在,憑借自身對文本一廂情愿的解讀進行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教育部新出臺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一個人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是構建語文能力的要素之一,學生通過閱讀識字、培養(yǎng)情感、訓練思維,進而提升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的視角研制內(nèi)容、遴選方法,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緊扣兒童的認知方式、認知需要,讓學生課堂上學有方向,并能學以致用,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一、 立足兒童視角,激發(fā)閱讀主動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是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閱讀教學應該立足于兒童的視角,讓兒童在閱讀中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從而激發(fā)兒童閱讀的主動性。例如:《老師,您好》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基于兒童視角讓學生理解課文,在第一自然段理解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總結出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老師很辛苦。接著,讓學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詞語,體現(xiàn)老師的辛苦。學生找出來“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chuàng)造都蘊含著老師的辛勞”。學生從其中的一些詞語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有的學生指出“古今中外”和“地北天南”,有的學生找出了“心血”和“辛勞”,還有的學生找出了“哪個人”和“哪一項”,有的學生指出了“浸透”和“蘊含”。在教學中教師要肯定學生找出這些詞語都能體現(xiàn)老師的辛勞。由此可以看出,兒童的視角雖然很簡單,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道理,教師要注意及時引導和發(fā)掘兒童視角的不同著眼點,及時肯定學生的思考,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強化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二、 關注學生閱讀的興趣點
兒童年齡小,這就決定了他們獨特的興趣點,關注學生閱讀的興趣點,可以尋找出最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閱讀教學《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中,同學們通過幾組動物之間的互助感受到動物之間的合作是非常有趣的。從兒童視角來看,興趣點非常明顯,即學生非常關注動物之間的互助方式。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怎樣借助學生的興趣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們可以采用實踐活動的方式,例如:可以動員學生通過多途徑搜集動物間互惠互助的圖片、文章、視頻。收集好這些材料后,要求學生給大家講解這些圖片,也就是讓他們扮演解說員。在解說中,學生會自發(fā)地將各類素材組織成語言表述出來,從而讓我們的閱讀課堂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三、 明確學生認知方式
基于兒童的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一個需要具體落實的理念。兒童有著與眾不同的認知方式。這就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認知思路,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展開教學。
如,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緊扣題目中的“勵志”一詞提出問題:“立下了什么志向?為什么要立下這樣的志向?結果怎樣?課題為什么要用‘勵志,而不是‘立志?”借助這些問題,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文本的內(nèi)容上。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知道了徐悲鴻是在受了外國人的侮辱之后下定決心學畫的。這時,教師進一步引領學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中國人要具備怎樣的傲氣?”這樣,使學生認識到徐悲鴻的思想品質。正是有了這樣的認知體驗,當教師再引領學生關注描寫徐悲鴻“一畫就是一整天”等關鍵性詞句時,他們便能將徐悲鴻的表現(xiàn)與自己進行聯(lián)系對比,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
在教學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方式感受作者對比手法所形成的表達效果,體悟到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精神。
四、 緊扣認知需要,讓學生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這就決定了閱讀教學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感知、體悟等理解性的層面中,而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聯(lián)系,最終達成“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
如,《天鵝的故事》一文,作者先以生動而翔實的語言描繪了老天鵝率先破冰的過程,隨后又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其他天鵝集體破冰的場景。不少學生就提出自己的疑問:“作者這樣寫是不是有點重復了?”教師引領學生對比這兩段文字,讓學生感受作者在藝術構思上的獨具匠心。然后,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這種“點面結合”的寫法。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這種點面結合的方法,教師再次引領學生深入到課文中,感受點、面所指向的內(nèi)容,體會點面結合所形成的表達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播放了學校開展拔河比賽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觀察,并選擇其中一個特別的點、面說一說。最后,教師引領學生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進行練筆,這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沒有將教學停留在理解上,而是播放了視頻,為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練筆資源,契合了學生發(fā)展能力的需要。
五、 結語
對于一個人來說,要想全面發(fā)展,讀書很重要。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很重要,可以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情感??傊?,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就應該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閱讀感悟、積累運用、思維表達,真正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基。教師要基于兒童的視角,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主體作用,在“寓教于樂”中實現(xiàn)兒童快樂地閱讀,主動地閱讀,富有情感地閱讀。
參考文獻: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
[2]劉寧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
作者簡介:
喻忠科,重慶市,重慶市秀山縣烏楊街道中心校。
lang=EN-US>.巧用電子白板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7(97):71.
作者簡介:
尹輝燕,重慶市,重慶市渝北區(qū)農(nóng)業(yè)園區(qū)實驗小學。
span>
參考文獻:
[1]劉悅.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復習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
[2]吳浩.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略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