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
在學習高中語文書必修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第104頁“名著導讀”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高老頭》一文的作者介紹存在疑點。在語文書中,介紹《高老頭》的作者是讓·巴爾扎克,經(jīng)筆者查閱《法國文學史》(鄭克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以及維基百科等文獻資料,認為本書中《高老頭》的作者應為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F(xiàn)略作分析,以求證于方家。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巨匠,被稱為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他于1834-1835年完成《高老頭》一書。他一生創(chuàng)作甚豐,完成了約90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但由于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于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Le Petit Robert des Noms Propres 2011 Dictionnaire Le Robert)
而在課本中所提到的作者是讓·巴爾扎克(Jean-Louis Guez de Balzac? 1597年5月31日—1654年2月18日),他出生于法國Angoulême一個富裕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姓名中擁有代表貴族頭銜的“德”(de)。他是著名的法國文學家、文藝批評家,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觭aise)第一任院士之一,代表作“Le prince”“Les premières lettres de Guez de Balzac”被譽為“法語語言的修復者”(Le Petit Robert des Noms Propres 2011 Dictionnaire Le Robert)。讓·巴爾扎克不可能是《高老頭》的作者,因為他的出生時代與《高老頭》中描繪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不相同?!陡呃项^》發(fā)表于1835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剛過去的復辟王朝在人們的頭腦中還記憶猶新。復辟時期,貴族雖然從國外返回了法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實際地位與法國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資產(chǎn)階級已經(jīng)強大起來。剛上臺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頒布新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向資產(chǎn)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搖搖欲墜的政權。資產(chǎn)階級雖然失去了政治權力,卻憑借經(jīng)濟上的實力與貴族相抗衡。到了復辟王朝后期,資產(chǎn)階級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貴族保持廣泛影響的農(nóng)村,都把貴族打得落花流水,法國傳統(tǒng)的貴族門第觀念已經(jīng)開始動搖(讓·馬蒂耶Jean Mathiex,《法國史》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第172頁)。而在讓·巴爾扎克生活的年代(1597-1654年),法國大革命(1789年)還未爆發(fā),上述的歷史事件更不可能發(fā)生。
出現(xiàn)這樣的差錯,很可能是因為二人同姓,而且都是頗有名氣的文學家。實際上,奧諾雷·德·巴爾扎克的姓氏本來應該為Balssa。他的父親Bernard-Fran?觭ois Balssa將這個家族的姓氏改為Balzac,因為這個姓氏聽起來與貴族Jean-Louis Guez de Balzac的姓氏de Balzac十分相似(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nor%C3%A9_de_Bal zac)。后來,奧諾雷·巴爾扎克在未得到官方批準的情況下,在他的姓氏中加入了一個代表貴族姓的“德”(de),成了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作者單位:成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