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與記憶:從西方記憶中看重慶大轟炸

2019-04-01 09:19:54謝若蘭
文學(xué)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歷史記憶

內(nèi)容摘要:日軍對重慶的無差別轟炸,作為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已得到深入廣泛研究。對于日軍的空襲,西方各界親歷者在驚嘆中國人民反轟炸斗爭精神的同時,也以新聞報道、外交文書、私人通信、畫報及影像等方式留下最直觀的記憶,希冀以此為切入點,從第三方視角探索其記憶下的重慶大轟炸歷史。

關(guān)鍵詞:歷史記憶 西方報道 重慶大轟炸

記憶滋養(yǎng)歷史,歷史反過來哺育記憶,本文通過西方各界親歷重慶大轟炸者的相關(guān)記述,從第三方角度考察戰(zhàn)爭與個人的關(guān)系,同時借助當(dāng)時的新聞報道、外交文書、私人通信、畫報、個人回憶錄等相關(guān)史料,探索個人記憶與歷史事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較與體會大轟炸帶給世人的影響與震撼,以此突出記憶在歷史延續(xù)上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當(dāng)時美國主流報刊《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xué)箴言報》、《時代》周報、《洛杉磯時報》及被譽為“報紙中的報紙”的《泰晤士報》,都對重慶大轟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跟蹤報道?!拔濉と?、“五·四”轟炸后,《泰晤士報》連發(fā)數(shù)篇社論,以《日軍轟炸重慶》、《重慶被炸》為主題對轟炸進行跟蹤報道[1];《洛杉磯時報》也在重慶遭受大轟炸的幾年中相繼報道《日軍轟炸中國戰(zhàn)時首都》、《日軍轟炸美國在中國的小型炮艦》、《在重慶有50余人死于空襲》、《重慶忍受長時間轟炸》[2]等報道。除以國家角度對大轟炸進行報道外,1940年11月12日一篇名為《和比爾·亨利一起看電影》的報道則從個人角度講述比爾·亨利觀看日軍轟炸重慶電影后的震撼“許多電影試圖讓我看看一些我見過的東西,卻從來沒有一部講述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躲避空襲的電影”。[3]

在1939年“五·三”、“五·四”轟炸后,《紐約時報》單5月有關(guān)重慶轟炸的報道就有10篇,并于5月5日以頭條《大使館在重慶的轟炸中被毀》報道有關(guān)“五·三”、“五·四”轟炸的后續(xù)消息;[4]同時在6日的《日軍轟炸后,重慶與大火的搏斗》新聞中,繼續(xù)追蹤報道受災(zāi)后的種種慘象:“穿過城市中心的火蛇在相鄰街區(qū)間蔓延,消防員、士兵和志愿者將大火撲滅后,大片田地間的火苗尚未熄滅?!?00個婦孺在城墻避難時,全被燒死。”[5]

除西方主流媒體對大轟炸進行系列追蹤報道外,當(dāng)時旅渝飛行員、傳教士、記者筆下記載頗多。一位在渝飛行員在日記中寫道:“日方通常會在有利于起飛和投彈的天氣進行遠(yuǎn)距離轟炸。秋冬季不太適合轟炸。我所目睹的轟炸,除了一次在黃昏之際,其余都在正午時分進行?!币灿衼碜约幽么蟮街貞c傳教的傳教士記錄下日軍空襲時建筑受損情況“飛機是從榮縣方向飛過來的,飛到河邊的時候,轟炸中國民房和建筑,摧毀了河畔剛才提到的山谷地和我們房產(chǎn)前后山坡上的很多房屋和建筑?!盵6],除修建的教堂、學(xué)校相繼被毀外,傳教士隨時也面臨生命危險“第二枚炸彈落在了我們鄰居的院子里,掀翻了好大一片磚墻。這次爆炸近在咫尺,離我們的房子只有大約50碼的樣子,有19扇窗戶的玻璃都被爆炸震碎了?!盵7]

作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回憶“賣菜油的小販照常出現(xiàn)了?!銈兘裉煲嗌儆??……我們說一點也不要,他又挑上擔(dān)子不聲不響走開了,既無遺憾,也不驚奇。他大概每天早晨都要失掉一兩個主顧的?!盵8]對此駐華記者白修德、賈安娜也感同身受“重慶的傷疤仿佛是它榮譽的徽章。炸毀的商鋪,燒平的廣袤土地,新房子的竹和泥的齷齪,都是戰(zhàn)爭傷痕的記憶,而訪問重慶的來賓,經(jīng)常被帶去看這些東西,作為它英勇的證據(jù)?!盵9]

來自《倫敦新聞畫報》的攝影師A.W法默的快門不僅記錄下慘遭轟炸的殘破景象,也把視野對準(zhǔn)了地下防空洞,“當(dāng)這條隧道不斷延伸挖進時,全城都被徹夜不絕的隆隆爆炸聲所驚醒,但是被打擾的人們心里還是有一絲安慰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安全即將有了保障?!盵10]

同時英國的詩人奧登在中國旅行期間,親眼目睹日軍濫炸造成的慘狀后,憤而回國寫下《來自中國的十四行詩》,在第15首詩中把活生生的城市比喻為日本飛行員“需要展現(xiàn)技藝的靶子”,強烈譴責(zé)“飛行恰是其本應(yīng)憎惡的思想的產(chǎn)物”,對遭遇濫炸的人民給予非凡的同情。

除上述在戰(zhàn)時保留的最直接記憶外,戰(zhàn)后親歷者的回憶或影像資料的發(fā)掘亦或采用口述史集體記憶等方式,不斷深化對重慶大轟炸的記憶。

飛虎將軍陳納德多年后仍清晰記得“看著這些戰(zhàn)斗機一架架被日本人擊落,聽著全城各處的高炮拼命怒吼,卻對1.6萬英尺高空的日本轟炸機無可奈何(這些高射炮射程只有1.5萬英尺),我的胃劇烈地疼痛了起來。[11]時過境遷,對于當(dāng)時實力懸殊的境遇親歷者仍不能釋懷。

同時,由美籍華裔李靈愛資助,美記者雷伊·斯科特協(xié)助拍攝的唯一一部反映抗戰(zhàn)大后方的紀(jì)錄片《苦干——中國不可戰(zhàn)勝的秘密》,在沉寂半個多世紀(jì)后,幾經(jīng)波折于2014年首次在國內(nèi)公映。[12]片中日軍空襲重慶,長江兩岸濃煙滾滾、防空警報呼嘯刺耳;房屋被撕成碎片或瞬間著火的黑白影像,直觀再現(xiàn)日軍空襲重慶的畫面。

旅美歷史學(xué)者李丹柯通過多年探訪,記錄下35位幸存在世的戰(zhàn)時親歷女性,“日本人剛開始轟炸重慶時,除了丟炸彈,還丟傳單。我記得有一次,我和我哥哥及一群小朋友看見日機丟的傳單,白花花的紙滿天飛?!盵13]“兒子在我的懷里死去,他在轟炸警報中出生,又在另一個警報中死去。他對這個世界有限的三年記憶里,除了警報,就是奔向防空洞。”[14]不同的記憶,確是相同的苦難。

如果上述記憶只是停留在個人階段,下述則上升到國家層面。

“燃燒彈引起重慶市大量木屋的熊熊火勢,成千上萬無辜男女老幼被大火燒死時,軍隊和軍事設(shè)施卻一點也沒有傷毀?!盵15]這是美駐華大使詹森呈遞給美國國務(wù)卿的外交文書,詹森大使當(dāng)年在大轟炸中的所見所聞,今日讀來仍覺不寒而栗。隨著戰(zhàn)事的推進,西方把更多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平民所受的遭遇上。“對這種殘暴地轟炸平民的行為,即我們竭盡全力地譴責(zé)這種行為,不論是在何時何地發(fā)生?!盵16]1940年6月5日,美駐日大使格魯致日本外相有田的信件中提到:“美國政府不能接受整個重慶市是空襲的合法目標(biāo)的說法?!盵17]與此同時,西方各國也都通過外交渠道表達對日方轟炸行為的強烈譴責(zé)。

重慶大轟炸歷時五年半之久,當(dāng)時身處重慶的各界西方人士:新聞記者、外交家、傳教士、軍人等留下的“只言片語”,正在影響著重慶大轟炸的記憶書寫。正如《拉貝日記》對南京大屠殺慘案研究有重要意義般,西方各界親歷者所留下的報道、書信或影像資料,不論出于何種目的,攜帶何種感情,毫無疑問,所留記憶皆影響我們對歷史的分析與復(fù)原。

此外,我們應(yīng)該看到,不同于中國受害方與日本加害方的彼此立場,西方各界以游離于兩者之外,從第三方角度出發(fā),較為公正客觀地記錄著70多年前所發(fā)生的駭人聽聞或認(rèn)知沖擊,便是其研究意義的重點所在。不僅如此,有關(guān)西方媒體對大轟炸的連續(xù)追蹤報道,英國詩人的十四行詩及《苦干》在美國上流社會所引起的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全新認(rèn)識及揭露日軍在渝各地實施無差別轟炸的暴行,都對日后與西方結(jié)盟,共同抗日等合作做了一系列輿論準(zhǔn)備,便是此研究意義的必要所在。

同時,相較于大阪、東京大轟炸有紀(jì)念日及陳列館不同,重慶大轟炸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卻鮮有人了解,長久以來湮沒在記憶中。[18]與南京大屠殺研究境遇類似,就當(dāng)時大環(huán)境下,中國戰(zhàn)時歷史整體從人民的記憶中淡出。簡而言之,這段歷史早在冷戰(zhàn)初期就被抹殺,最近才浮出水面。[19]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家外交與戰(zhàn)略關(guān)系,也是重慶大轟炸研究沉寂的主因。正如前田哲男先生分析般:其他戰(zhàn)爭遺留問題與重慶轟炸相較,重慶市民承受傷害的時間更長、程度更殘酷,真實情況卻甚少人知。時代的更替導(dǎo)致我們對差異、多樣化、其他社會更為敏感,因此走出西方、放眼世界也就顯得更加重要。[20]

痕跡是過去留下的任何事物,但并不是為了向我們揭示過去而留,僅僅是作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的。21無論是西方報紙、回憶錄、往來書信或?qū)W術(shù)著作、詩歌散文、影像資料等以何種方式為載體,不論是個人記憶亦或集體記憶呈現(xiàn),都從另一角度為我們理解與認(rèn)清重慶大轟炸提供了有效渠道與獨特角度,明晰其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所在;同時,記憶并作為歷史的一部分,正在不斷豐富和深化其自身人為記憶的功能,闡明其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帆.東京審判 請聽重慶發(fā)言[J].中華讀書報,2007,12:1-2.

[2]潘洵.深化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研究的方法論思考[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6,2:35-37.

[3]潘洵.抗?fàn)幹械逆幼儯褐貞c大轟炸的國際影響[J].史學(xué)集刊,2012,3:51-57.

[4]張瑾.探尋海外檔案中的戰(zhàn)時重慶圖像——以哈佛大學(xué)白修德檔案為例[J].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2:52—60.

[5]古琳暉.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的無差別轟炸及其罪行之探究[J].南京社會科學(xué),2015,10:151-156.

[6][美]王書君.太平洋大戰(zhàn) 激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419-423.

[7][美]陳納德.我在中國那些年:陳納德回憶錄[M].李平,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3.

[8]段月萍.《拉貝日記》的史料價值及歷史局限性[J].文史精華,1998,3:35—38.

注 釋

[1]“Japanese Bombing Of Chungking,”The Times(London, England), May 13, 1939; “ BOMBING OF CHUNGKING”, The Times(London, England), May 16, 1939.

[2]“Bombs Rained on China Capital,” Los Angeles Times, May 5, 1939;”Japan Bombs Narrowly Miss AmericanGunboat in China,” Los Angeles Times, Jun 17, 1940; ”Air Raid Kills 50 in Chinese Capital,” Los Angeles Times, Aug 12, 1940;”Chungking Gets Lengthy Attack,” Los Angeles Times, Aug 12, 1941.

[3]“BY THE WAY With BILL HENRY,” Los Angeles Times, Nov 12, 1940.

[4]“EMBASSIES RUINED IN CHUNGKING RAID,” New York Times, May 5, 1939.

[5]“Chungking Is Fighting Vast Fire, Started by the Japanese Bombings,” New York Times, May 6, 1939.

[6]信件來源:United Church of Canada Archives,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Board of Overseas Mission Fonds, Records Relating to China , Records Relating to West China,F(xiàn)onds502/4/1,1983.047C-box7-file157,Gerald S.Bell to Jesse H.Arnup,23 Oct.1939.

[7]信件來源:United Church of Canada Archives,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Board of Overseas Mission Fonds, Records Relating to China , Records Relating to West China, Fonds 502/4/1,1983.047C-box8-file192,Edward B.Copland to Jesse H.Arnup,6 Oct.1941以上全部節(jié)選自《四川1937-1945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抗日戰(zhàn)爭》,成都:天地出版社,2016.01,所摘的華西文獻,現(xiàn)均存于加拿大聯(lián)合教會檔案館.

[8](美)埃德加·斯諾:《為亞洲而戰(zhàn)》,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年,第122頁.

[9](美)白修德·賈安娜:《中國暴風(fēng)雨》,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76年,第11頁.

[10](英)A.W法默:《5月3—4日對于中國戰(zhàn)時首都的可怕轟炸:扔在重慶的烈性炸彈和燃燒彈——對于日本轟炸的目擊報道》,沈宏編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民國1926-1949》,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第922-923頁.

[11](美)陳納德:《戰(zhàn)士之路》,曹磊譯,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4年,第91頁.

[12]周勇、劉婧雨:《從影像史學(xué)視角考察美國電影紀(jì)錄片《苦干》》,《西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8年第6期,147-156+192頁.

[13]李丹柯:《女性,戰(zhàn)爭與回憶:35位重慶婦女的抗戰(zhàn)講述》,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年,第74頁.

[14]李丹柯:《女性,戰(zhàn)爭與回憶:35位重慶婦女的抗戰(zhàn)講述》,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年,第99頁

[15]《美駐華大使(詹森)呈國務(wù)卿》,美國國務(wù)院編:《美國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年(選譯)》,張瑋瑛,張友云,杜繼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287頁.

[16]《美國國務(wù)院發(fā)布的新聞簡報》,美國國務(wù)院編:《美國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年(選譯)》,張瑋瑛,張友云,杜繼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301頁.

[17]《美駐日大使(格魯)致日本外相(有田)》,美國國務(wù)院編:《美國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年(選譯)》,張瑋瑛,張友云,杜繼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304頁.

[18]潘洵:《視野·理念·史料:關(guān)于深化重慶大轟炸研究的思考》,《西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04):167-172+18.

[19](英)拉納·米特:《中國,被遺忘的盟友 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戰(zhàn)爭全史》,蔣永強,陳逾前,陳心心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第17頁.

[20](法)雅克·勒高夫:《歷史與記憶》,方仁杰,倪復(fù)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3頁.

[21](美)阿蘭·美吉爾,趙晗:《記憶與歷史》,《學(xué)術(shù)研究》,2005年第8期.

(作者介紹:謝若蘭,西南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民族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國史)

猜你喜歡
歷史記憶
中緬跨境德昂族的歷史記憶與國家認(rèn)同
沈陽錫伯家廟與民族認(rèn)同重構(gòu)
淺析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方志中的歷史記憶與官紳關(guān)系
方志中的歷史記憶與官紳關(guān)系
族群歷史記憶的文本表達
王陽明遺像中的歷史記憶與文化信息
從“歷史記憶與歷史書寫”觀二戰(zhàn)后德日戰(zhàn)后反思
世紀(jì)橋(2015年9期)2015-10-17 05:52:04
淺析黔西南黑苗山歌的歷史記憶
黑龍江史志(2014年7期)2014-11-24 15:54:48
新疆辛亥革命歷史記憶的重建
土默特左旗| 唐海县| 灌云县| 东港市| 宝山区| 密山市| 淮安市| 黑水县| 郴州市| 东乡| 龙州县| 呼伦贝尔市| 高要市| 彭阳县| 肃北| 台北县| 都安| 武威市| 泊头市| 山阴县| 新河县| 井陉县| 布尔津县| 手游| 宕昌县| 称多县| 扶风县| 成武县| 安泽县| 中江县| 清原| 汝城县| 容城县| 上蔡县| 石家庄市| 遂溪县| 平罗县| 宁强县| 江津市| 得荣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