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國
慎眾,是說人處在群體中的時候,要努力堅守自我,不盲目從眾,不隨大流。它和慎獨是相對而言的,強調(diào)的都是一個“慎”,即獨處或眾處,都要心中有戒,做好自己。
法國心理學家勒龐認為,人一到群體中就變得低智商、非理性、易盲從,于是他把人群稱為“烏合之眾”,著有著名的暢銷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這本書在國內(nèi)也備受推崇。勒龐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未見得便是真理,譬如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法國心理學家塔爾德便提出了幾乎相反的觀點。但個體受群體影響,卻是沒有疑義的。
諺云:“毒蛇能害人,群蟻能治它。”自然界中的弱小動物喜歡扎堆,是因為它們需要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壯大自己,或者在群體中尋求一種安全感,這是一種生存法則。但盲目從眾或隨大流不同,譬如,過馬路集體違規(guī),這是“羊隨大群不挨打,人隨大流不挨罰”的投機心理;“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這是無知和迷信的悲劇;只因自己的叫聲不合群不招人待見,原本是益鳥的貓頭鷹便無奈東徙,這是消極退讓、委曲求全;至于小斑鳩出主意讓貓頭鷹徹底改變自己天生獨異的聲音來討好別人,則純屬餿主意或使壞;朝堂之上迫于趙高的淫威附和著把鹿說成馬,這是明哲保身或保命等。柏拉圖有言,智慧、勇敢和正義為善,照這個說法,盲目從眾或隨大流就要被劃為“不善”了。
還是柏拉圖的話:“在這個世上,你總得捍衛(wèi)些什么?!蹦炒握n堂上,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然后請學生們聞空氣中的味道。有學生舉手回答,說有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再舉著蘋果從每一位學生面前走過,并再三請學生們仔細聞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味道,最后除了一個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學生全都舉手說有。這個沒有舉手的學生便是柏拉圖,只有他堅持空氣中沒有蘋果的香味;而他是對的,因為蘇格拉底拿的是一只假蘋果。
韓愈在他的《伯夷頌》中,盛贊伯夷“特立獨行”“信道篤而自知明”。伯夷的事有些爭議,且不提他。但李斯的事,還是值得一說的。秦王朝建立以后,丞相王綰提出以分封制治國,沒有人提出疑義,獨李斯區(qū)區(qū)一個廷尉,敢當眾站出來反對,并提出了一個新的制度,即郡縣制。重要的是,他舌戰(zhàn)群儒,最終使得秦始皇采納了他的意見??たh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也為現(xiàn)代的行政區(qū)劃分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參考。
但是,“人對于自己不太了解、沒有把握的事情,一般會采取隨大流的做法?!?這是墨菲定律的若干定律之一。事實上,柏拉圖如果不自信,李斯要沒點見識,恐怕也不敢悖眾或當眾犯愣。所以,慎眾,得有雙慧眼,能看明白事情?!丁醋x書敏求記〉序》:“益人神智者,惟書而已。”但眼下碎片化閱讀強勢搶灘國人本就可憐的閱讀時間,碎片化閱讀也是閱讀,但浮皮潦草,終使人膚淺而浮躁,這個問題解決不易,任之堪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躬身實踐,扎實做事,是最好的學習,并且,實干興邦,實干精神扎根,社會便有了根,人心也有了根;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有人則提:“我在故我思?!钡K歸思考是重要的。面對如今這個信息紛擾、輿情復雜的社會,遇事若不多加分析、輕信盲從,分分鐘就會被裹挾、被綁架。愛默生有句名言:“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人云亦云?!?/p>
事實上,一般情況下,慎眾,主要還是難在不敢做自己,怕落個不合群、不識相或假清高、假正經(jīng)之類的名聲,因而討人嫌、招人恨,說到底還是修養(yǎng)不到,私心雜念在作怪。元人王冕,不從權(quán)貴,不隨世俗,窮隱村野,唯抱貞心,其《墨梅題圖詩》云:“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p>
(常朔摘自《鄭州日報》2018年11月8日 圖/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