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昊
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jié)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shù)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jié)局多是“原地轉(zhuǎn)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睍ネ豸酥摹短m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精彩華章。
“折疊”是耐心的堅持。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p>
“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guān)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常朔摘自《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