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曾軍梅 西安工程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院
web3.0 時代,隨時隨刻用戶都可以拿起自己的媒介設備發(fā)布一條自己心儀的短視頻,短時間內便在各種短視頻平臺上傳播。部分人認為UGC 是短視頻發(fā)布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通過對各大短視頻平臺UGC 用戶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剛開始是普通UGC 用戶在獲得一定量的受眾時便開始轉變?yōu)镻UGC,他們利用幕后的團隊協(xié)作改良和精進自己的發(fā)布內容,從而獲得大量好口碑。為了能夠在短視頻大量轟炸式傳播的今天,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有特色道路,博得受眾關注。
短視頻強調的就是一個“短”字,不僅僅強調時長或制作周期,也包括傳播方式,它符合目前全媒體時代下受眾快餐式的閱讀模式。能在短短十多秒的時間受到觀看者的青睞,就必須在敘事上下功夫。所以我們所說的影像敘事是基于視聽語言而談,通過鏡頭畫面的剪輯處理匹配之相應的文字和聲音來講故事。初級用戶一般采用一鏡到底的敘事,無需華麗、高品質的鏡頭和剪輯,只是家長里短的有趣的關注點或者生活隨拍。中級用戶出現(xiàn)了蒙太奇和解說詞敘事,快速的剪輯可能使得觀眾覺得畫面晦澀難懂或者讓觀眾自己去解構畫面,此時匹配上相應的解說詞敘事結構清晰明了。高級用戶注入了一些人力和資金的投入,表現(xiàn)出了戲劇性的線性敘事伴隨著開場、鋪墊和高潮,在高潮結束時結束整個視頻或者在整個視頻結束前出現(xiàn)反轉,讓受眾沉浸在懸念中或者是興奮狀態(tài)。即使是一鏡到底的直接敘事又或者是蒙太奇加解說詞敘事也能夠引導受眾去解讀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所以在短短數秒內讓觀看者體驗到讓自己心動的興趣點并且持續(xù)加以關注,這就足以證明敘事的引導在獲取受眾方面起到了作用,那么,影像敘事是從哪些方面來引導受眾的呢?
傳播學中受眾的選擇性行為包括受眾的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這三者可比喻為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防衛(wèi)圈,選擇性注意處于最外層,它反映調動感覺器官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那些不合乎自己心意的信息在這一圈就被受眾拒之門外,實在擋不住的,就有賴于中間層的選擇性理解進行防御,受眾可以按自己的理解來認識所接受信息的意義,也可以不接受或歪曲一部分意,如果還是擋不住,則發(fā)動最內層的選擇性記憶機制,受眾認為沒有價值的信息,則干脆忘卻。每天我們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短視頻在網絡品臺上更新發(fā)布,個人根據自己此刻的喜或心情好來選擇看什么。短視頻的影像敘事直接引導觀看者進入短視頻所設定的敘事框架內,滿足他們此刻心境與內容的發(fā)布者產生共鳴。所以一條短視頻在一開始就捕捉到了觀者或者受眾的注意力,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其次再能激發(fā)興趣點敘事會引導觀者產生濃郁的心理活動,從而達成了受眾的自我理解和形成自發(fā)的記憶過程,那么,自制短視頻的影像敘事的目的就達到了,緊接著受眾在被影像敘事的引導下做出選擇。
個體參與群體議題的訴求是尋求歸屬感,個體對于群體的歸屬感,在大眾傳媒時代大多是在被動接受媒體信息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對群體的認同,但自制短視頻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情感的表達,在表達過程中展露出個體的訴求,并通過短視頻傳播出去,在傳播過程中受眾會產生是否達到共鳴的判斷,如果受眾與該短視頻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識形態(tài)相匹配,那么一個群體就已經形成。也就是說,自制短視頻所引導與構建的群體,一方面滿足了個體尋求歸屬感而加入群體的欲望,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群體內個人情感的訴求。不同短視頻呈現(xiàn)出來的多類型的影像敘事風格比比皆是,但是在此過程中,受眾會根據自己情感需要選擇關注或成為該群體的一員。各種自制短視頻所產生的影像敘事對受眾所構建的群體具有明確的共性,群體間的界限有時也更加分明。群體的形成是“個人議題”和“群體議題”的融合,自制短視頻的制作和影像敘事的編排上解決了兩個議題難以融合的問題。一個團隊制作和搭建的多元的影像敘事風格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好面向的受眾群體,以及如何在循序漸進的傳播過程中的影響受眾的選擇來形成群體。而受眾在此過程中,可能自由自在的正在自己的移動終端設備上享受著某個短視頻的影像敘事帶給自己的快樂感并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毫無疑問,受眾的選擇已經給出了最明確的答案。
大眾價值觀的形成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意識形態(tài)之上的,經過后天大眾對自我所經歷的事情所感和所想而形成的觀念、概念、態(tài)度和思想。媒介手段和方式的融合,讓傳播的內容越來越快捷和靈活,自制短視頻近年來逐漸受到大眾熱烈的追捧,與該短視頻所表達的影像敘事是緊密不可分割的。在短視頻影像敘事的過程中,很多受眾的價值觀或者理念再被引導,不論是積極正面的還是消極反面的,不得不承認我們目前所享受的或者癡迷的短視頻,它在以自己有力的影像敘事來影響受眾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今年3月21日,一位名字叫沈巍的人在某短視頻網站上一夜火爆,很多自制短視頻的專業(yè)團隊來到此取素材,然后經過后期編排和制作,標榜其為流浪大師,用影像敘事技巧來獲得大量觀眾的注意力,將作者的意識形態(tài)融于影像敘事來引導大眾的價值觀。以此來羞辱和諷刺在學術高位上的人,讓受眾的價值理念里面產生學術的質疑和信心的缺失。標題為“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很多人盲目的跟從和轉發(fā),而受眾自己對于這件事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被某段視頻所引導,然后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自制短視頻的敘事內容只是一個層面,學會利用它和看穿它,而不是由它來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制短視頻的其影像敘事的目的,是商業(yè)化的迎合受眾,還只是渲染氛圍來博得受眾的一樂。其次,受眾對于事件的評判要有一個客觀的態(tài)度,不能盲從的被自制短視頻影像敘事影響。再次,雖然自制短視頻的發(fā)布者會不斷地推陳出新影像的敘事內容,受眾能夠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擁有自己的立場,就不會輕易被利用和引導。
美國著名新媒體研究者杰金斯認為“未來掌控美國電視的可能是臉書或者推特,而不是美國廣播公司或者福克斯新聞”。自制短視頻平臺背后都有相應的財團或者說是投資方,所以商業(yè)利益的驅使會使他們去迎合受眾來獲取很多的商業(yè)利潤或者價值。在大數據時代受眾對于自我喜歡的自制短視頻點擊量直接出賣了自己的喜好,以及持續(xù)關注的自制短視頻風格。有了海量的數據做鋪墊,短視頻平臺會優(yōu)先推送受大眾歡迎和喜愛的短視頻類型,制作方也為了在注意力經濟的浪潮中盈利,不得不想盡辦法去根據受眾的喜好去迎合受眾。
這個時代,讓任何個體的特長都很可能被最大程度地挖掘。一時間,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作為家庭主婦想去學習美食制作,于是看見美食制作就關注。然而作為家長,還想關注育兒,還想關注教育,于是看見與教育相關的主題又添加了關注。每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又特別想豐富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又根據自己的愛好,關注了如藝術、軍事、歷史等等其它平臺。關注越來越多,短視頻網站更新多的讓人目不暇接。我們一味地將自己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以短視頻的敘事內容作為參考,不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辨別事物,逐漸失去了該有的思辨能力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在享受短視頻敘事內容給我們帶來歡愉的同時,保持清醒的大腦和寧靜的心態(tài),客觀冷靜的站在多個角度去分析一個網絡事件或者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