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梵語借詞看“絲綢之路”印度文化對回鶻文化的影響

2019-03-18 05:18朱國祥
貴州民族研究 2019年8期
關鍵詞:借詞回鶻絲綢之路

朱國祥

(貴州民族大學 文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一、絲綢之路與回鶻

(一) “絲綢之路”概況

李?;舴遥‵.von Richthofen) 于1877年在其《中國》著作中首次對絲綢之路作過詮釋:“從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間,連接中國與河中(指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間) 以及中國與印度,以絲綢之路貿(mào)易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線”。李?;舴覍Α敖z綢之路”的定義,得到東西方學者的贊同?!吨袊蟀倏迫珪贰敖z綢之路”條目定義為“中國古代以絲和絲織品為主要商品,經(jīng)中亞通往西亞、南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mào)易通道,簡稱‘絲路’”。

然而,隨著對“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并不是一成不變一條道路。不同時期的絲綢之路走向和貿(mào)易物品之變化,是隨著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和民族、政治、經(jīng)濟、宗教等形勢演變而形成的。因此,便有“陸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金銀之路”“玉石之路”“香料之路”“皮毛之路”“信仰之路”等稱呼。

(二) 回鶻概況

回鶻的族源可上溯到商周時期的鬼方,周至春秋時期稱之為赤狄,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稱之為丁零。據(jù)《史記·匈奴傳》 載,回鶻人的先祖丁零(狄歷) 人為匈奴所役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車(敕勒) 是赤狄人的后代,后成為鐵勒眾部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840年,回鶻宰相聯(lián)合黠戛斯人擊殺回鶻可汗,直接導致了漠北回鶻汗國的滅亡。汗國滅亡,一部分回鶻人留在了蒙古草原,其余大部分人分四支遷移:一支南遷長城附近,“南遷的回鶻達27部之多,加上南下的回鶻潰兵散卒、零散部眾,南遷的回鶻人約有30萬”[1],后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另分三路西遷:第一支西遷至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又稱甘州回鶻),甘州回鶻控制進入中原的絲綢之路,11世紀被西夏李元昊吞并;第二支西遷至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又稱西州回鶻),高昌回鶻存續(xù)時間大致9世紀中至13 世紀晚期;第三支西遷至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帶,稱蔥嶺西回鶻(或稱黑汗王朝),蔥嶺西回鶻存續(xù)時間約9世紀中葉至13世紀早期。

二、回鶻文獻中梵語借詞折射的印度文化對回鶻文化的影響

以佛教的傳入為媒介,印度文化(如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醫(yī)學及天文歷法等),越過帕米爾高原而落戶西域、河西走廊等地,對回鶻文化多有影響。

古印度梵語言文化對回鶻語言文化有著重要影響。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吐魯番勝金口、高昌故城、木頭溝、交河故城等地先后發(fā)現(xiàn)不少與婆羅迷文有關的回鶻語文獻。據(jù)甄別,可大致確定的這類文獻有79件左右。其中,57件是梵—回鶻雙語文獻,14件文獻用婆羅迷文回鶻語書寫,7 件是以婆羅迷文作注的回鶻文獻,另有1件回鶻語文獻中夾雜著梵語詞匯[2]。印度語文在回鶻中主要用于佛教寺廟,相應地,使用者也主要是僧侶,但也不盡如此,因為我們在俗人題寫的朝山銘文中也可看到對婆羅迷文的使用,說明不少民間俗人也通曉來自印度的這種語文[3]。大凡用回鶻語和梵語雙語書寫的文獻,其時代一般都早于僅用婆羅迷文書寫回鶻語的單語文獻,說明回鶻人對婆羅迷文的熟悉程度在逐步加強[4]。從上述與梵語相關的出土文獻數(shù)量和種類來看,回鶻人可能很熟悉梵文佛教文獻。除了上述文獻實證材料之外,借詞被認為是民族文化交流之“活化石”,下面我們主要從回鶻文獻中的梵語借詞來看古印度語言文化對回鶻文化的影響。

(一) 回鶻文世俗文書中的梵語借詞與分析

1. 回鶻文世俗文書中梵語借詞

這里選擇的材料是以小田壽典等編《回鶻文契約文書集成》為底本[5],并結合耿世民與李經(jīng)緯的著作[6],列舉梵語借詞加以分析:

(8) Vrxar<skt.vihāra.寺院(Ex03-6)

下面是出現(xiàn)具體世俗文書之語境:

初五,我Somas iri

需要帶利息的芝麻

k?rɡ?k bolup qay?mtutin. 從qay?mtutin 處

用自己的缽借取了十二

缽芝麻。秋

初時我將償還二十二

芝麻如數(shù)償還

如我推遲不還,就按民間

慣例連同利息一起償還

如果我在償還之前不在了

m?n ini…就由我弟弟……

十五日我Marlan

qa as?? qa b?z k?rɡ?k bolup

需要帶利息的棉布

從Qay?mtut?n處借取三個半

tas b?z ald?m yanɡ?ta

粗棉布。(秋) 初

yiti tas b?z birürm?n

我將還七個粗棉布

如未如期歸還,按民間

慣例,連同利息一起

如數(shù)歸還。歸還前,如我發(fā)生什么意外,

?wt?kil?r bil? k?ni birsün-

及家人一起如數(shù)歸還

l?r t(a)nuq t?mür t(a)nuq證人T?mür證人

ol m?n marlan ?süm 我Marlan自己

2. 世俗文書中的梵語借詞分析

(二) 回鶻文宗教文獻中的梵語借詞

1.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梵語借詞列舉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是現(xiàn)存回鶻文獻中篇幅較大、內(nèi)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一部佛教文獻?!洞缺缊鰬苑ā肥且徊糠鸾虘曰诘膬x書,它流傳至今一直為佛家用來滅罪消災、濟度亡靈的一部經(jīng)書。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13]中梵語借詞共有91個:直接借入的梵語借詞共46個(限于篇幅,此略);間接從Toch.A/B(吐火羅語A或B) 為媒介轉借而來的梵語借詞共45個。

(9) karm(a)p(a)t <Toch.A/B.karmapath <Skr.karmapatha(善) [36]51

(15) madar<Toch.A.mātār/Toch.B.mātar<Skr.makara(水獸) 2916

(16) m (a)habut <Toch.B.mahābhūt <Skr.mahābhūta(四大) 0643

(17) maliki <Toch.A.Mālīkā/Toch.B.Māli ka<Skr.Mālik?。然ǎ?1338

(19) namo<Toch.A.namo<Skr.nama(南無)0165

(20) namo but <Toch.A.namo budha <Skr.namobuddhāya(南無佛) 0165

(22) pr(a)mit<Toch.A/B.pāramit<Skr.pāram it?。ǘ龋?0718

(23) rahu<Toch.A/B.rāhū/rāhu<Skr.rāhu(羅睺) 2432

(26) sadu<Toch.A.sādhu/Sogd.sδ’w<Skr.sādhu(善) 2057

(28) sumer<Toch.A/B.sumer<Skr.sumeru(須彌山) 2902

(38) tirte <Toch.B.tirthe <Skr.tīrthika(外道,外學) 0369

(40) vairaɡ <Toch.B.vairāk <Skr.vairāɡa(怨恨) 0624

(43) vyakrit<Toch.A/B.vyākarit<Skr.vyākti(受記) 1508

(44) yantirlIɡ<Toch.A.yant?r<Skr.yantra(機關) 2336

2.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梵語借詞分析

梵文對回鶻文佛教語言的影響不能低估。吐火羅人居住的地方大致是今天的新疆焉耆、庫車一帶。回鶻人西遷之前,佛教在這一帶取得了幾百年的繁榮。莊垣內(nèi)正弘認為,古維語里(即回鶻語,下同) 的印度借詞基本上是通過吐火羅語進入古維語的這一事實。吐火羅語使用印度西北部的婆羅迷字母,它和天城體字母是同一系統(tǒng),這是在中亞地區(qū)記錄的所謂的佛教徒混合梵語的字母,本來就是和天城體字母同屬一個體系。特別是自從發(fā)現(xiàn)《彌勒會見記》 (Maitreyasamiti)這一從吐火羅語譯過來的文獻以后,才知道了曾經(jīng)認為是從古梵語直接借來的一些詞,都是通過吐火羅語的媒介而來的。莊垣內(nèi)正弘曾系統(tǒng)地論述,梵語詞干-a/-ā、梵語的-i/-ī,-u/-ū詞干、梵語的-C(梵語-in/-jit/-C) 詞干與古維語的詞末的形式,二者為有規(guī)律的對應關系的。此外,他還就吐火羅語、梵語及古維語音的對應關系作了比較研究,梵語音與吐火羅音這一對應關系,完全可以換寫成吐火羅語言與古維語音的對應關系。[14]莊氏發(fā)現(xiàn)古維語中的梵語詞詞末形式是有規(guī)律變化的,而這一變化后的形式比梵語原形式更接近于吐火羅語中的梵語詞。其他一些回鶻語中的梵語詞與吐火羅語中的梵語詞相似或相近?;佞X文獻中的梵語借詞無論是直接或通過其他媒介而來的,這91個梵語借詞語音與回鶻語詞語音幾乎相同或非常近似??梢?,回鶻語深受梵語的影響。

三、梵語借詞見證著印度文化對回鶻文化的影響

(一) 印度梵語的概況

梵語有廣義與狹義之稱。廣義的梵語主要是指吠陀語(上古印度四吠陀語言)、史詩梵語(兩大史詩的語言)、古典梵語(許多古代文學作品以及宗教、哲學、科學著作的語言)。狹義的梵語只指古典梵語?!拌笳Z曾是古印度文化史上的主要通用語文,佛教大乘使用梵語一統(tǒng)天下,著書立說,為后人留下有眾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以古代印度四大語言,值得一提的是梵語。這種語文號稱天語或神語,既是古印度一切語言中最完善之語言,又是用來記錄佛業(yè)的語言,著有大量的經(jīng)典著作,遺留后代”。[15]。中國唐朝兩位高僧曾對梵語有記載。唐玄奘《大唐西域記》 卷二:“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與天同音,氣韻清亮……先導十二章,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16]義凈法師所著《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四“一則創(chuàng)學《悉曇章》,斯乃小學表章之稱……本有四十九字……六歲童子學之,六月方了”。[17]由此可見,玄奘法師和義凈法師都記述了《悉曇章》是印度6-7歲兒童學習梵語的啟蒙讀物,包括先學梵文字母(玄奘記載47個,義凈記載49個)。梵文是記錄古印度梵語最主要的、存在時間最久的一種書面語言。

(二) 梵語借詞見證了印度文化對回鶻文化影響

語言是維系民族的重要紐帶,語言的發(fā)展同民族的發(fā)展是密切相關的?!耙粋€民族語言的借詞,是當它同其他民族發(fā)生聯(lián)系時才借入。不管哪種語言都或多或少從其他語言中吸收借詞來豐富自己的語言。借詞反映民族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文化交流,對于研究民族關系很有價值”[18]。蘇聯(lián)語言學家阿巴耶夫系統(tǒng)地闡述了語言和民族的關系,他指出“語言史和民族史的聯(lián)系,自然有兩個方面??梢詮恼Z言史到民族史,引用語言材料來闡明某個民族的歷史,這是一種方法。相反,也可以從民族史到語言史,運用民族史的材料來闡明語言中的某些現(xiàn)象、過程和變化,這是第二種方法”[19]。語言之背后往往隱藏著民族學資料,亦能為民族史的研究提供線索和旁證材料。語言在民族諸特征中,它是變化最慢、最穩(wěn)定的一個特征。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之背后是鮮活的人。因此,我們可通過回鶻文獻中的梵語借詞來研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梵語借詞的分布、擴散及借貸過程不僅能推論出古代印度民族的遷徙、接觸和文化交往情況,也往往能折射出梵語進入回鶻語背后所隱藏的故事。

四、結語

與其他回鶻文文獻材料相比,回鶻文世俗文書借詞材料價值顯得更重要。其一,回鶻文世俗文書不同于宗教,是官府或個人為了各種目的寫下一種文書。官府文書是官方的敕令、收稅的記錄。私人文書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為了各種需要而書寫的文書。這些回鶻文世俗文書大致可分為:行政文書(敕令、賦稅令、戶口登記、攤派、請求豁免租稅等)、買賣奴隸文書、買賣交換土地文書、租借文書、借貸文書以及其他文書(如遺囑、書信、家庭費用支出、請佛像等)。質(zhì)言之,回鶻文世俗文書直接地反映出當時回鶻居民的日常生活、社會歷史、經(jīng)濟情況,是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其二,上述回鶻語世俗文書中8個梵語借詞,無一例外皆為音譯借詞?;佞X文《慈悲道場懺法》 91個梵語借詞幾乎都是音譯,這種音譯梵語借詞不是偶然的?!疤菩史◣熋魑宸N不翻:一、秘密故不翻,如‘陀羅尼’是。二、含多義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義故。三、無此故不翻,如‘閻浮樹’。四、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而摩騰已來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令人生敬,是故不翻?!盵20]1057玄奘法師提出“五種不翻”原則,其實是:有五種詞語只能音譯。玄奘的“五種不翻”理論同樣適用于梵語—回鶻語翻譯。當回鶻語無法恰當保留源語言梵語時,梵語借詞的音譯形式卻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語之內(nèi)涵?!耙糇g即不翻之翻”[21]卻也道出了翻譯的實質(zhì)?;佞X語中梵語借詞,多為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物名、佛教術語等。殘留于回鶻文獻之梵語借詞,是古印度梵語言文化對回鶻文化影響的一種“活化石”。

猜你喜歡
借詞回鶻絲綢之路
回鶻文獻語言中借詞的對音規(guī)律研究——以《玄奘傳》第六卷為例
俄藏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七葉釋讀
小議回鶻文《玄奘傳》第六卷所見之?g?一詞
淺談借詞對維吾爾語詞匯演變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的思考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回鶻文《慈悲道場懺法》動詞的式范疇
《南村輟耕錄》借詞分析
關于回鶻文書中幾個詞的探討
微山县| 广饶县| 武穴市| 平南县| 永丰县| 宁陕县| 牙克石市| 望谟县| 南陵县| 洛宁县| 洛隆县| 榆树市| 衡阳县| 甘孜县| 洛南县| 肥乡县| 阿拉善右旗| 公安县| 金门县| 阿尔山市| 凌源市| 志丹县| 高青县| 达尔| 兴文县| 郎溪县| 观塘区| 桦甸市| 甘洛县| 禄劝| 安丘市| 阿坝| 长泰县| 华蓥市| 黄骅市| 浦北县| 宣汉县| 汉源县| 广德县| 左权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