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凱
(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安徽合肥230039)
清代杜詩學(xué)的發(fā)展空前繁榮,仇兆鰲的《杜詩詳注》將其推向了宏富浩繁的頂峰。而后,楊倫的《杜詩鏡銓》又將其引入簡明通達的境界。楊倫的注解頗富特色。學(xué)界對此也有一些研究,如蔡錦芳、張運平認為,《杜詩鏡銓》呈現(xiàn)出了自身的特色:一是實事求是、平實客觀;二是不貪多務(wù)博、簡明精當(dāng);三是內(nèi)容完整充實[1]。譚坤認為,《杜詩鏡銓》采用“以經(jīng)治詩”的方法闡釋杜詩蘊含的儒家經(jīng)學(xué)思想[2]。李晶晶認為,《杜詩鏡銓》的特色是精簡得要、閱卷了然、平正通達、不為異說[3]。然而,關(guān)于《杜詩鏡銓》獨特的注解方式幾乎沒有學(xué)者關(guān)注。本文對此作了一些考察,認為其注解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以杜詩注杜詩,引《文選》注杜詩,借文法解杜詩等。
楊倫在注解杜詩時,大量運用杜詩來注解杜詩。主要有下列五種情形:
其一,借后詩明前詩。如《杜詩鏡銓》卷八《絕句漫興九首》其一“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叮嚀”句下注:“即所謂‘江上被花惱不徹’也。因旅況無聊,故用反言見意。”[4]356同卷稍前《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4]354。讀了后詩才明白前詩中為什么杜甫“被花惱”。卷九《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xué)堂遺跡》寫金華山“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拔邓{天”出自道書《度人經(jīng)》,“瓊臺”出自道書《太平經(jīng)》。楊倫在詩后批:“釋典道藏,觸處有故實供其驅(qū)使,故能盡態(tài)極妍,所謂讀破萬卷,下筆有神,良非虛語?!盵4]422-423杜甫寫詩時,釋典道藏中的故實也信手拈來,正好應(yīng)證了卷一《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4]24-25。卷十三《贈李十五丈別》“不聞八尺軀,常受眾目憐。且為辛苦行,蓋被生事牽”眉批:“觀此則前詩‘行李千金贈’,恐亦夸詞耳?!盵4]633同卷前有《奉寄李十五秘書文嶷二首》“行李千金贈,衣冠八尺身”[4]612。讀罷后詩,才知前詩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
其二,借前詩導(dǎo)后詩。如卷十《將適吳楚……得柳字》“健兒簸紅旗”句下注:“后有《揚旗詩》,當(dāng)即此?!盵4]482在卷十一有《揚旗》,詩題下原注:“二年夏六月,成都尹嚴公置酒公堂,觀騎士試新旗幟?!盵4]527在前詩的相關(guān)注解中提及后詩,給讀者提了個醒。又如卷十一《宴忠州使君侄宅》眉批:“觀下《題忠州院壁詩》,知此詩有深意?!盵4]568從表面看,此詩寫了在侄宅的宴飲之樂。根據(jù)楊倫的提示,讀同卷稍后《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4]569,隱隱可以體會前詩的深意。卷十六《豎子至》解題:“公有《示獠奴阿段》詩,又《東渚耗稻》詩,遣豎阿段往問,知此豎子即阿段也。”[4]759卷十二有《示獠奴阿段》[4]592,卷十六有《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豎子阿段往問》[4]772,此三首可參照著看。
其三,兩詩同意相通。如卷十《西山三首》其二“風(fēng)動將軍幕,天寒使者裘”句下注:“二句言戰(zhàn)既不勝,和又無成,與《王命詩》‘血埋’二句同意。”[4]473同卷前有《王命》“血埋諸將甲,骨斷使臣鞍”[4]471-472。明白了此句,即可理解彼句。卷十一《傷春五首》“蓬萊足云氣”句下注:“即‘五陵佳氣無時無’意。”[4]487見于卷三《哀王孫》末句[4]122。兩句中的“氣”均指中興的氣象??山枰馑紲\近者,來領(lǐng)會意思深藏者。
其四,兩詩同事相應(yīng)。如卷八《寄杜位》“何時更得曲江游”句下注:“公有《位宅守歲詩》在長安作。”[4]360卷一有《杜位宅守歲》,據(jù)《寄杜位》詩題下原注“(杜)位京中宅近西曲江”[4]360。《寄杜位》寫杜位被貶之事,詩末追憶當(dāng)年在曲江杜位宅守歲之事。又如卷十三《殿中楊監(jiān)見文張旭草書圖》“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句下注:“公詩‘張旭三杯草圣傳’,蓋旭善書多于醉后也?!盵4]630卷一《飲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4]17-18張旭在杜甫心中的形象始終都是一樣的放誕不羈。
其五,在詩內(nèi)求解。如卷六《寄岳州……兩閣老五十韻》“內(nèi)蕊繁于宮,纈莎軟勝綿”眉批:“(該句)以上言天寶之末,目擊亂離,收京以后,同為近侍,所謂‘開辟乾坤正’也。”[4]276“開辟乾坤正”見于本詩第五句;又“青蒲甘受戮,白發(fā)竟誰憐”眉批:“(該句)以下言方欣茅茹,旋見謫遷,在賈、嚴不免憂讒畏譏,在己則又衰頹羈旅,所謂‘榮枯雨露偏’也?!盵4]277“榮枯雨露偏”見于本詩第六句。所謂一詩之內(nèi)可以互解。
綜觀上述五種情形,楊倫大體遵循了一個原則,即用杜甫的先前之作注解后來之作。這展現(xiàn)了杜集中前后詩歌相互照應(yīng)之妙,亦可明杜甫一生中,性情和言行前后相一致。這類注解,深得杜詩原意。
楊倫在注解杜甫詩歌時,很看重征引《文選》,有的甚至連李善注一同引用。如《杜詩鏡銓》卷一《畫鷹》“毛血灑平蕪”注:“《西都賦》:風(fēng)毛雨血,灑野蔽天?!盵4]6此注出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班孟堅《西都賦》[5]19;《杜詩鏡銓》卷一《贈李白》“李侯金閨彥”注:“江淹《別賦》:金閨之諸彥。注,金閨,金馬門也?!盵4]11此注出于《文選》卷十六《賦辛·哀傷》江文通《別賦》:“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崩钌谱ⅲ骸敖痖|,金馬門也?!妒酚洝吩唬航痖T,宦者署,承明、金馬,著作之庭。東方朔曰:公孫弘等待詔金馬門?!盵5]756當(dāng)然,這里楊倫只是很簡略地引用了李善注。又如《杜詩鏡銓》卷一《贈李白》“方期拾瑤草”注:“江淹《廬山詩》:瑤草正翕赩。李善注:瑤草,玉芝也?!盵4]12此注出于《文選》卷二十二《詩乙·游覽》江文通《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李善注:“瑤草,玉芝也?!侗静萁?jīng)》曰:白芝一名玉芝?!盵5]1058《杜詩鏡銓》卷一《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金莖一氣旁”注:“《西都賦》:擢雙立之金莖。注:銅柱也?!盵4]27此注出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班孟堅《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崩钌谱ⅲ骸敖鹎o,銅柱也?!盵5]18可見,楊倫對《文選》李善注還是非常推崇的。
更有從《文選》體的角度下評語的。如《杜詩鏡銓》卷一《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眉批:“此及下首(即《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俱《選》體?!盵4]12也就是說,這兩首詩有魏晉詩歌的風(fēng)格。卷一《渼陂西南臺》詩后批:“此詩句法多本謝公,所謂‘熟精《文選》理’者?!盵4]78此指杜甫熟讀《文選》,從而作詩的句法似謝靈運。卷五《遣興五首》詩后批:“諸詩皆從漢魏出,自成杜體。嗣宗《詠懷》、太沖《詠史》、延年《五君詠》,公蓋兼而用之?!盵4]235此指杜詩繼承了漢魏詩人的風(fēng)格,又自成一家。卷十《陪章留后……赴州》眉批:“詩近《選》體?!盵4]457卷十三《火》眉批:“公詩有近賦者,亦由‘熟精《文選》理’?!盵4]615
《文選》由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等人選編而成。其序?qū)懙溃骸叭粲匈澱撝C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于圣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耳。”[5]3該書選錄從周秦以迄齊梁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作品,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文學(xué)總集。
《文選》傳至隋末唐初,曹憲創(chuàng)立“《文選》學(xué)”?!杜f唐書·儒學(xué)傳上》:“初,江淮間為《文選》學(xué)者,本之于(曹)憲。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復(fù)相繼以《文選》教授,由是其學(xué)大興于代。”[6]4946許淹有《文選音義》十卷,李善注《文選》六十卷,公孫羅注《文選》六十卷,又《音義》十卷。后世獨存李善注本,其余兩家均亡佚。繼之有開元六年(718)呂延祚、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和李周翰五臣注《文選》,進表呈上。當(dāng)時注者可謂多矣。學(xué)《文選》亦大有人在?!队详栯s俎》前集卷十二記載:“李白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者,悉焚之,惟留《恨》、《別賦》。”[7]《舊唐書·吐蕃傳上》記載:“時(開元十八年),吐蕃使奏云:‘(金城)公主請《毛詩》、《禮記》、《左傳》、《文選》各一部。’(玄宗)制令秘書省寫與之。”[6]5232可見,《文選》在當(dāng)時人心目中,能與經(jīng)書相提并論了。
杜甫“熟精《文選》理”。他自信才華可企及揚雄、枚皋等。杜甫文集卷一《進雕賦表》:“則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足《六經(jīng)》,先鳴數(shù)子,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盵4]1041《有事于南郊賦》又稱:“端策拂龜于周漢之余,緩視闊步于魏晉之首?!盵4]1063《秋述》:“所不至于道者,時或賦詩如曹、劉,談話及衛(wèi)、霍,豈少年壯志,未息俊邁之機乎?”[4]1078-1079杜甫詩集卷一《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稱:“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4]25卷十四《壯游》:“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盵4]696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fēng)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人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盵4]1138杜甫對自己的才華很自信,說可與漢魏時期的詩賦大家相比肩。顯然,他是真正精熟《文選》了。因為漢魏大家的杰出作品基本上都收入了《文選》。
杜詩多取材《文選》。《杜詩詳注》附編《諸家論杜》朱文公(朱熹)稱:“李杜韓柳,初學(xué)《選》詩,然杜韓變多,而李柳變少?!盵8]2319黃生《杜詩說》:“杜詩所以集大成者,以其上自《騷》、《雅》,下迄齊梁,無不咀其英華,探其根本。”[8]2336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子美詩奄有古今,學(xué)者能識國風(fēng)騷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處;識漢魏詩,然后知子美遣詞處……后有作者出,必欲與李杜爭衡,當(dāng)復(fù)從漢魏詩中出爾。”[9]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少陵詩,憲章漢魏,而取材于六朝?!盵10]
杜甫本人學(xué)《文選》已大成,又教導(dǎo)兒子學(xué)《文選》?!抖旁婄R銓》卷九《宗武生日》:“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4]414卷十二《水閣朝霽,奉簡云安嚴明府》:“呼婢取酒壺,續(xù)兒讀《文選》?!盵4]581杜甫重視、推崇《文選》,由此可見一斑。
清代《文選》學(xué)再次興盛。研究《文選》的專著大量涌現(xiàn),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汪師韓《文選理學(xué)權(quán)輿》、何焯《義門讀書記》、王煦《昭明文選李善注拾遺》、徐攀鳳《選學(xué)糾何》、胡紹瑛《文選箋證》、薛傳均《文選古字通疏證》、胡克家《文選考異》、梁章鉅《文選旁證》、孫志祖《文選考異》《文選李注補正》等。
與唐代一樣,清代也盛行學(xué)《文選》。江藩在《余古農(nóng)先生》一文中稱余蕭客:“先生深于《選》學(xué),因名其樓曰‘選音’?!盵11]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其(洪亮吉)詩初宗法《選》體,時能造句,本負過人才力?!盵12]《清史稿·洪亮吉傳》:“(亮吉)督貴州學(xué)政,以古學(xué)教士,地僻無書籍,購經(jīng)、史、《通典》、《文選》置各府書院,黔士始治經(jīng)史?!盵13]《文獻征存錄》卷五:“惠士奇‘熟精《文選》,弱冠補諸生?!盵14]程晉芳《文木先生傳》稱小說家吳敬梓:“尤精《文選》,詩賦援筆立成,夙構(gòu)者莫之為勝。”[15]
杜甫、楊倫先后生活在《文選》學(xué)兩次興盛的大環(huán)境中,兩人都對《選》學(xué)很精熟。楊倫采用《文選》來注解杜詩,很重要的一點是關(guān)照了杜甫的《文選》情結(jié)。
先論述杜甫以詩為文的風(fēng)格,再論述楊倫借鑒評點的方法,揭示杜詩之妙。
《杜詩詳注》諸家論杜《捫虱新語》稱:“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世傳以為戲。然文中要自有詩,詩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盵8]2320杜甫以詩為文,分三種情形:
1.其詩如文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老杜《述懷》、《北征》諸篇,窮極筆力,如太史公紀傳,此固古今絕唱?!盵10]411金圣嘆《唱經(jīng)堂杜詩解》卷二《北征》:“起一解(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竟如古文辭,望之不復(fù)謂是韻語,開后來盧仝、韓愈無數(shù)法門?!盵16]吳齊賢《論杜》:“(杜甫)有以文體作詩者,如劍南紀行《龍門閣》、《水會渡》諸詩,湖南紀行《空靈峽》諸詩,用游記體;如《贈王評事》‘我之曾老姑’一首,用傳體;如《八哀詩》八首,用碑銘墓志體;如《北征》、《壯游》諸詩,用記體?!盵8]2343杜詩有用史家筆法的,有用古文筆法的,在詩文之間游刃有余。
2.以詩代文
《杜詩鏡銓》卷三《塞蘆子》詩后批:“以韻語代奏議,洞悉時勢,見此老碩畫苦心?!盵4]132卷五《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四員外》眉批引邵(長蘅)言:“詩代尺牘,亦自有致?!盵4]207卷七《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眉批:“諸作以詩代簡,俱屬戲筆。”[4]313杜甫以詩歌代替尺牘,用戲筆的形式化莊為諧,很有生活情趣。
3.以史筆寫詩
《杜詩鏡銓》卷五《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待命”旁批:“二字史筆?!盵4]200卷八《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旁批:“詩史?!盵4]374卷十一《城上》“遙聞出巡狩”旁批:“本春秋書法?!盵4]485卷十三《詠懷古跡五首》其四眉批:“曰幸曰崩,尊昭烈為正統(tǒng)也,是春秋書法?!盵4]652卷十四《八哀詩》其二《故司徒李公光弼》中段眉批:“于思禮潼之?dāng)?,于光弼其敗,其不朝,皆極致回護,為賢者諱,亦春秋之義也?!盵4]675-676杜甫詩歌于一字中寓褒貶,筆法精到。
1.以文法評詩
明清兩朝,大興史書、小說評點之風(fēng)。成就突出者有明歸有光評點《史記》,清金圣嘆評《第五才子書》,張竹坡批點《金瓶梅》,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等。金圣嘆在《唱經(jīng)堂杜詩解》中已經(jīng)引入文法批評。楊倫將此評點方法進一步發(fā)揮,大展杜詩妙處。如《杜詩鏡銓》卷二《渼陂行》詩后批:“通篇首以好奇二字領(lǐng)起,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詩語亦奇;末用哀樂二字總束全文,章法有草蛇灰線之妙?!盵4]77卷五《冬末以事之東都……因為醉歌》“天開地裂長安陌”旁批:“文勢重一振開。”[4]209卷十三《詠懷古跡五首》其二“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眉批:“‘亦’字承庾信(其一)來,有嶺斷云連之妙?!盵4]651卷十七《能畫》末段眉批:“后半略帶回護,亦是夕陽返照法?!盵4]967卷十九《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方丈涉海費時節(jié),玄圃尋河知有無”旁批:“一片鋪敘中插入,頓宕文勢,方不徑直?!盵4]967
關(guān)于“草蛇灰線”,金圣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寫道:“有草蛇灰線法。如景陽岡勤敘許多‘梢棒’字,紫石街連寫若干‘簾子’字等是也。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盵17]楊倫批《渼陂行》認為,該詩“人奇”、“景奇”、“語奇”,以奇貫穿全篇,似蛇行草中,線用灰畫,有若隱若現(xiàn)之妙。
關(guān)于“嶺斷云連”,《水滸傳》第十四回寫吳用經(jīng)由一定間隔依次與阮氏三人逐一會面并聚攏。在最先見到阮小二時,“吳用叫一聲道:‘二哥在家么?’只見阮小二走將出來”,此處金圣嘆批點:“看他兄弟三人,逐個敘出,有山斷云連、水斜橋連之妙?!盵18]楊倫批連章詩《詠懷古跡五首》,認為其一與其二雖是前后兩首詩,但其二用“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承其一中“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有如嶺斷而云相連[4]650-651。
2.以文法解詩
有用八股文法理論中的“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合詩法中的“起結(jié)”來解杜詩,尤其重視“承”法。其運用文法最精到處是深層挖掘杜詩中的“敘事”和“伏脈”。
在解詩時,楊倫幾乎說盡所有的敘事方法。
(1)詳略總撮
《杜詩鏡銓》卷三《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古來于異域,鎮(zhèn)靜示專征。燕薊奔封豕,周秦觸駭鯨”旁批:“首敘郭鎮(zhèn)隴右甚略。敘內(nèi)亂特詳?!盵4]148詳略得當(dāng),主次分明。又如卷五《洗兵馬》“成王功大心轉(zhuǎn)小”旁批:“再詳敘諸將品評不茍?!盵4]216卷六《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中段眉批:“此處敘收復(fù)事,只用兩句該括,詳略各極其至?!盵4]280卷十四《八哀詩》其三《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中段眉批:“武于鎮(zhèn)蜀外無事業(yè)可表見,故升沉始終,只用數(shù)語撮敘梗概,極見剪裁斷制?!盵4]678詩后批:“首敘其家世才品,次段及末段專檢大處詳敘,至嚴生平履歷,但用數(shù)句總敘中間,又一章法。”[4]680撮敘、總敘都是概括性很強的敘述方式。
(2)分合交錯
卷十五《寄薛三郎中據(jù)》一段眉批:“首段賓主合敘。”二段眉批:“次段賓主分敘?!比蚊寂骸昂蠖钨e主錯敘?!盵4]750-751一合一分,章法井然有序。交錯敘述,顯出靈動之美。
(3)平帶倒補
卷二《驄馬行》“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旁批:“補敘來歷。”[4]93卷三《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初聞龍用壯”旁批:“追敘原委。”[4]106卷三《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旁批:“倒出長孫,即借勢跌出一時情事?!盵4]144卷三《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御判官》“府中韋使君,道足示懷柔”旁批:“帶敘?!盵4]147卷十四《八哀詩》其一《贈司空王公思禮》詩后批:“平敘中見串插補綴之妙。”[4]674讀此方知杜詩的敘述方式變化多姿,已經(jīng)發(fā)展到無以復(fù)加的程度了。
(4)敘議結(jié)合
卷九《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后批:“夾敘夾議,情況聲吻,色色描畫入神,正使班馬記事,未必如此親切,千載下讀者,無不絕倒?!盵4]394卷十一《南池》“皇天不無意,美利戒止足”旁批:“敘事中插議論?!盵4]500
如果沒有楊倫的這一番解說,讀者很難發(fā)現(xiàn)杜詩中敘述的巧妙靈活。
楊倫在解杜詩時,對“伏脈”方法又進行了細分:伏字,伏句,伏段,伏章。
(1)伏字
《杜詩鏡銓》卷四《徒步歸行》“明公壯年值時?!迸耘骸胺佟帧!庇帧鞍最^拾遺徒步歸”旁批:“伏‘老’字?!薄吧佟焙汀袄稀眱勺忠娪谙戮洹叭松黄鯚o老少”[4]155。
(2)伏句
卷三《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旁批:“此處便伏末二句意?!奔捶褒堃骰仄漕^,夾輔待所致”[4]145-146。卷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旁批:“推本世家早伏彩服庭闈句?!奔捶安史障蛲ラ澸叀盵4]378-379。
(3)伏段
卷一《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首段眉批:“憑空寫,意中語入,便爾聳特,亦早伏后一段意?!盵4]35卷四《北征》“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旁批:“敘起老氣無敵,先伏中段意?!盵4]159
(4)伏章
卷十五《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其一“戰(zhàn)伏何由定,哀傷不在茲”旁批:“結(jié)進一步為后兩章伏脈?!盵4]746
這種伏脈方法的運用,使得詩歌中隱隱約約有一股暗流貫通全篇,方顯詩人的匠心,也可見注者敏銳的洞察力。
正是因為杜甫以詩為文,所以楊倫在注解杜詩時,大膽地引用文法理論,為杜詩的解讀打開了另一扇窗子,有利于引導(dǎo)讀者沖破詩法規(guī)范,從而對杜詩另眼相看。
楊倫結(jié)合杜甫的性情、偏好,以及杜詩“以詩為文”的特點,大膽地采用了一些獨特的注解方式:以杜詩注杜詩,引《文選》注杜詩,借文法解杜詩等。這些方法深得杜詩原意,盡展杜詩神韻。其注解深入淺出,最有益于初學(xué)者。因而,《杜詩鏡銓》在清代就有六次刊刻,后來又屢次翻印,使其成為了杜詩學(xué)中流傳最廣的注本,其于杜詩傳播,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