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友寬,王果團,郝珍珠
(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武術國際傳播作為研究熱點,一直備受關注。大量研究提出傳統(tǒng)武術傳播模式、競技武術傳播模式、養(yǎng)生武術傳播模式等,為武術國際傳播做出了應有貢獻。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模式屬于非整體性傳播,以部分傳播整體,使國內外大眾很難窺見武術文化的全貌。其次這些模式只是在理論上提出,并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由誰來傳播?傳播什么內容?通過什么途徑傳播?受眾是誰?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傳播效果?由誰監(jiān)管等等?這些問題尚有待于進一步討論。
筆者在國外求學,無意間參加了“世界奧林匹克日”活動,深受啟發(fā),不禁聯(lián)想到武術和“世界太極拳日”。太極拳流傳甚廣,習練人群遍布五大洲,有些習練者先知太極拳后知武術,可見太極拳的影響極大。在國外世界太極拳日被太極拳愛好者所追捧,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目前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練習者達到億萬人之多,堪稱“世界第一健身品牌”[1]。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個周六是全世界太極愛好者自發(fā)慶賀的“世界太極日”[2]。筆者在國外經(jīng)歷了兩次由當?shù)貐f(xié)會、孔子學院以及孔子學院中外雙方合作高校聯(lián)合舉辦的世界太極拳日。筆者認為,應該借助世界太極拳日為平臺,對武術進行“全貌”傳播,這無疑是一項不錯的舉措。
1956年3月9日,時任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長的劉少奇同志在同國家體委負責人談話時指出:“要加強研究,改進武術、氣功等我國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研究其科學價值,采用各種辦法,傳播推廣?!盵3]這是第一次以國家層面提出“采用各種辦法”,進行武術傳播推廣,武術傳播推廣的工作地位得以明確。
而“武術傳播模式”研究起步較晚,查閱現(xiàn)有文獻資料,對“武術傳播模式”的研究可謂鳳毛麟角?!拔湫g傳播模式”概念在2002年由郭玉成、邱丕相的《武術國際傳播基本模式的構建》中提出。該研究首先對“傳播模式”做出了定義:通過科學的抽象在理論上把握傳播的基本結構、基本過程的基礎上,最簡要地描述傳播的主要成分,傳播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這些成分、環(huán)節(jié)和有關變量之間主要關系的圖式。這樣,“武術傳播模式”就可以表述為對武術傳播的主要成分、武術傳播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其有關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圖式。概念系統(tǒng)而詳細地表述了“武術傳播模式”的同時又分析了武術傳播過程中包含的7個主要因素分別是:①武術傳播者、②武術傳播內容、③武術傳播途徑、④武術傳播過程的闡釋、⑤武術傳播對象、⑥武術傳播效果、⑦武術傳播環(huán)境?!盵4]
拉斯韋爾最先在《傳播的社會結構與功能》(1948年)一文中提出了 “5W模式”“即描述傳播行為的一個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個問題—誰(Who)?說了什么(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 對誰(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據(jù)此,引申出傳播研究的五個參數(shù)或五個內容:控制分析(誰),內容分析(說什么),媒介分析(通過什么渠道),受眾分析(對誰),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圖1)[5]。
圖1 拉斯韋爾關于傳播的“5W模式”
米夏埃爾·比勒(1980)稱贊“拉斯韋爾第一次準確描述了構成‘傳播事實’的各個元素?!辟嚴驄D(J. W. and M. riley, 1959)認為,這個簡單的模式有多種用途,其中特別有助于組織和規(guī)范關于傳播問題的討論[5]。該模式屬于單項傳播模式,忽略了受眾的反饋。
什么是系統(tǒng)論呢?錢學森等同志所下的定義是:“把極其復雜的研究對象稱為‘系統(tǒng)’,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這個‘系統(tǒng)’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更大的組成部分?!盵6]就這個定義而言,“系統(tǒng)”把極其復雜的事物作為研究對象,世界太極拳日在傳播過程具有復雜性,其本身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屬于更大的社會系統(tǒng)中并受其影響。而系統(tǒng)論又能夠揭示世界太極拳日傳播過程中各組成部分、各組成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整體于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指導各組成部分協(xié)作運行具有指導性意義。
世界奧林匹克日活動在世界各國開展過程中模式不一,但目標是一致,都是圍繞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精神等為主題。在中國紀念世界奧林匹克日活動的主要方式是長跑,而在其他國家更加注重開展內容上的多元化,以及對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精神等進行系統(tǒng)切全面的傳播。
世界奧林匹克日基本傳播模式分為內層和外層,內層基于拉斯韋爾“5W模式”理論推理而來,而外層則是基于筆者參加奧林匹克日總結得來。同時內層也是世界奧林匹克日傳播模式的核心層,而外層是傳播保障和監(jiān)督。該模式能將奧林匹克的運動、文化、精神等成功傳播的原因,不僅在于內層各要素之間及和部門之間相互協(xié)助運行,而且各要素外層構成了整個模式的保障。例如:在傳播內容上,內層是對奧林匹克的運動、文化、精神進行傳播,而外層是對體育產(chǎn)業(yè)進行傳播。體育產(chǎn)業(yè)具有商業(yè)性,因此世界奧林匹克日傳播模式允許本土以及國際體育產(chǎn)業(yè)在當天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宣傳和售賣,需繳納一定的贊助費,這樣雙方達成協(xié)議,各需所需。世界奧林匹克日活動有了經(jīng)濟保障,各體育產(chǎn)品公司得到了自己產(chǎn)品的宣傳。當本土與國際體育產(chǎn)品同時宣傳時,在產(chǎn)品的營銷模式、產(chǎn)品功能、用戶體驗等方面同時也進行了對比,又可以刺激本土體育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化升級。由于本文主要是建構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因此在此不多贅述。下圖是“世界奧林匹克日基本傳播模式”(圖2)。
圖2 世界奧林匹克日基本傳播模式
綜上所述:①雖然拉斯韋爾“5W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從傳播學宏觀的角度出發(fā),拉斯韋爾“5W模式”能夠為構造“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提供具體的研究內容與方法。②根據(jù)“系統(tǒng)論”可以把世界太極拳日整個傳播過程看作社會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受其影響并與其自身系統(tǒng)內各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依賴,因此對于揭示各組成部分、各組成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以及指導各組成部分協(xié)作運行具有指導性意義。③世界奧林匹克日成功傳播的先進經(jīng)驗,能夠為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的構建,提供具體的實踐操作方法和經(jīng)驗教訓。④在《中國武術傳播論》中的“武術傳播基本模式”的研究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構建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提供借鑒。
2.1.1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的主體-內層。傳播的主體也是傳播者。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傳播者在整個傳播活動過程中處于第一環(huán)節(jié)。首先世界太極拳日是由傳播者發(fā)起;其次也是信息傳遞的起源,沒有傳播者世界太極拳日活動無從談起。根據(jù)活動發(fā)起方可將傳播者按照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類型。依據(jù)“國務院中華武術國際傳播協(xié)調小組”可將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傳播者分為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文化部、國家外交部。“國務院中華武術國際傳播協(xié)調小組”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成立的“國務院中華武術國際傳播協(xié)調小組”,協(xié)調國家教育部、國家文化部、國家外交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知識產(chǎn)權局、財政部、旅游局和商務部等部門,成立相應部門的武術國際傳播小組,由這些部門的主要領導任小組組長,經(jīng)常召開會議,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協(xié)調解決各種問題?!盵7]
無論武術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傳播都存在闡釋問題。在國內,受體在學習武術時,傳播者往往注重技術動作的演練是否正確,而忽視了對武術技術動作所蘊涵的技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等闡釋。例如“白鶴亮翅”,中國大眾太極拳練習者,從字面得知該動作造型猶如白鶴展翅,卻不知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意義;諸如神仙、長壽、隱逸、大志、君子等等。在技擊方面“白鶴亮翅”是人與白鶴之間的意象化。太極拳習練者用雙臂左右格擋來擊敵人的雙手,則敵方的力即被分散而不整,隨之習練者右手隨沉隨起,提護至右頭角上展開,同時左手從左側下展開至左胯旁,猶如白鶴展翅[8]。而在國外情況更糟糕,筆者講解:“白鶴亮翅”時,比喻人的身體猶如白鶴展翅,就有學員問道:“白鶴展翅,雙翼是平行的,而太極拳的白鶴亮翅怎么是一高一低;”我闡釋道:“首先‘比喻’人的身體猶如白鶴展翅,其次‘白鶴亮翅’其內涵包括了技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庇纱丝梢姛o論武術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傳播,都存在“闡述”。而通過“闡述”還可以消除人們認為武術是“花架子”的偏見。世界太極拳日在傳播過程中不僅僅是傳播武術技術、文化等,武術又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其傳播“闡釋”的同時又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由此可見“闡釋”這一過程在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中的重要性。
2.1.2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的主體-外層。世界太極拳日傳播者可以劃分為組織傳播者和非組織傳播者,組織傳播者又可分為官方組織傳播者和民間組織傳播者。筆者在國外參加了兩次世界太極拳日活動,該活動由當?shù)匚鋮f(xié)、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外方、中方合作高校聯(lián)合舉辦;而在國內由“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體育總會、山東省老年體協(xié)、日照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陽光海岸·太極日照— 2017日照“世界太極日”[9],由此可見世界太極拳日屬于官方組織傳播。官方傳播文化的優(yōu)點具有系統(tǒng)化、權威性、準確性、廣泛性、精煉化,盡量展現(xiàn)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國寶本真的面貌[10]。同時官方組織傳播也具有保障性,例如:“國務院中華武術國際傳播協(xié)調小組”中的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能夠對太極拳日活動進行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的宣傳和傳播工作;知識產(chǎn)權局能夠對太極拳日活動傳播過程中的知識產(chǎn)權進行保護;國家財政部能夠太極拳日活動傳播過程中的必要經(jīng)費的支持工作等。因此官方組織傳播能夠對世界太極拳日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2.2.1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內層。
2.2.1.1 武術科技園區(qū)。世界太極拳日活動開展地點一般設在城市中心公園、奧林匹克公園、學校等,根據(jù)武術的內容可分為:武術科技園區(qū)、武術技術園區(qū)、武術文化園區(qū)。
其中武術科技園區(qū)主要圍繞科學技術應用到武術中,例如:利用VR、AR技術構造出虛擬現(xiàn)實的武俠文化,讓參加世界奧林匹克日的人體驗科技武術的魅力,同時也可以了解武術文化,增加人們對武術的興趣。
2.2.1.2 武術技術園區(qū)。眾所周知武術的技術體系十分龐大, 如何對龐大的武術技術體系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類,根據(jù)《武術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中不同人群對武術的技術層面的需求不一,由此可將武術的技術分為:以攻防、以健身養(yǎng)生、以娛樂為中心的武術技術園區(qū)。
2.2.1.2.1 武術攻防園區(qū)。有道是“技法無高下,功力有深淺”。任何一種搏擊術都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得到的。武術在攻和防的傳播過程中,應注意對其進行科學的闡釋。八極拳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美譽。例如:八極拳的“上步馬步貫拳”,力源于碾腳,行于腰,貫之拳眼,故暴發(fā)力極大。根據(jù)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力由碾腳發(fā)出,腳掌對地面做功,地面對腳掌有反作用力,反作用力通過腿到腰,以腰帶動手臂發(fā)力,力達拳眼,暴發(fā)力極大,這是由力的傳導和提升。
2.2.1.2.2 武術健身養(yǎng)生園區(qū)。武術作為健身項目,武術有異于其他體育項目的根本點在于:武術注重“內外兼修”,“神形養(yǎng)”的“修煉觀”,強調意識與肢體動作的高度統(tǒng)一,即“心身合一”[3]。往往我們對武術的健身養(yǎng)生功效進行講述時,總會有人半信半疑,與此同時可以將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進行公開展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身體指標進行講解和宣傳,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2.3 武術娛樂園區(qū)。在“紀念日”或“活動”中都離不開娛樂的元素。有關武術的娛樂價值,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最早出現(xiàn)在1923年出版的《精武內傳》中,寫道:“精武會之設,可以遣興,可以消閑,更可以修養(yǎng)身心,娛樂場之正當者,蓋無逾此也?!背浞挚隙宋湫g的娛樂價值。從早期的武術通過“來時瓦合,去時瓦解”的表演形式給人們帶來的娛樂方式,再到今天的大型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春晚武術等都不可或缺武術的娛樂元素,因此世界太極拳日活動更不能缺少武術的娛樂元素對其自身宣傳。在歷屆春晚和大型娛樂活動中,武術節(jié)目都會穿插象形拳,例如:醉拳、螳螂拳、猴拳等深受觀眾喜愛?;诖送ㄟ^現(xiàn)場學習象形拳動作,模仿動物形象,通過3D識別技術來判斷模仿的相似程度,來判斷挑戰(zhàn)者是否挑戰(zhàn)成功。
世界太極拳日在傳播內容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建立獎勵機制,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首先制定“世界太極日比賽規(guī)則”,根據(jù)世界太極拳日技術園的傳播內容,“世界太極日比賽規(guī)則”分為三部分,①以攻防為目的的參與者,通過現(xiàn)場報名和現(xiàn)場學習武術中巧妙的摔法、拳法、擒拿等,該部分可在《武術散打競賽規(guī)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例如在時間上可采取10分制,比賽雙方誰先取得10分,獲取比賽勝利等。②以養(yǎng)生為目的參與者,可通過編制10~15個經(jīng)典的太極拳動作,然后對太極拳動作名稱進行排序,參與者通過現(xiàn)場學習,再通過抽簽,然后參與者通過抽簽順序和根據(jù)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提示的動作名稱,依次作出相應動作,制定完成整組動作的時間和動作質量標準,根據(jù)完成整組動作的時間和質量評判出是否挑戰(zhàn)成功;③以武術娛樂為目的參與者可根據(jù)武術套路中象形拳,參與者模仿象形拳中動物動作,通過3D識別技術來判斷模仿的相似程度,來判斷挑戰(zhàn)者是否挑戰(zhàn)成功。最后對勝利者進行獎勵,獎品可設比賽證書、世界太極拳日紀念T恤等。
2.2.1.3 武術文化園區(qū)。在1985年出版的《體育系通用教材·武術》中認為武術具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與斗爭實踐中逐步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1991年出版的《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武術(上冊)》中特別強調“武術是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從廣義上認識,武術不僅是一個運動項目,而且是一項民族體育,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chǎn)?!本C上所述武術、武術文化源于中國人民的生活,因此武術自然而然地蘊含了中國傳統(tǒng)哲理之奧妙,攝養(yǎng)生之精髓,集技擊之大成,融傳統(tǒng)醫(yī)學之理,顯武術之美等。由此形成了龐大的武術文化體系,如何將如此龐大的體系在世界太極拳日進行系統(tǒng)傳播,筆者認為,舉行世界太極拳日知識競賽不失為最佳的方法之一,通過舉行世界太極拳日知識競賽,可以有效促進大眾更加積極地學習、掌握武術基礎知識,從而達到對武術以及武術文化的系統(tǒng)和全貌的傳播。
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人們開始追求無論做什么都講究效率的背景下,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將武術和武術文化制作成系統(tǒng)的“武術鳥瞰圖”、“武術文化鳥瞰圖”。鳥瞰圖內部構造以“秒懂百科”的形式呈現(xiàn),例如在武術鳥瞰圖中將武術的拳種分為:“秒懂長拳”、“秒懂少林拳”等;在武術文化鳥瞰圖中將武術文化分為:“秒懂武術哲學”、“秒懂武術養(yǎng)生”等。這種形式可以在網(wǎng)上,也可以在世界太極拳日活動現(xiàn)場,網(wǎng)上瀏覽可以通過世界太極拳日現(xiàn)場掃碼的方式或好友共享的方式實現(xiàn)。該形式的構建筆者認為能夠進一步拓寬渠道讓大眾更加系統(tǒng)、清新地了解武術技術、武術文化等;第一、迎合了喜歡使用移動終端用戶瀏覽和閱讀信息的習慣;第二、人們縮短了知識的獲取時間;第三、讓大眾獲得知識的新鮮感;第四、鳥瞰圖具有直觀性、系統(tǒng)性,更加能夠對武術以及武術文化系統(tǒng)和全貌的傳播;第五針對普通大眾對武術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通過現(xiàn)場快速的系統(tǒng)學習和了解,同樣可以參加世界太極拳日知識競賽。世界太極拳日知識競賽還可以以現(xiàn)場快問搶答和移動終端答題兩種形式,例如:設置分值20分,每答對1題累計1分,優(yōu)先取得20分者獲勝,由20分至下排列,取前三名對其進行紀念品和榮譽證書頒發(fā)。通過動終端在網(wǎng)上答題的參與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答題,將分值設為三個級別,根據(jù)不同級別頒發(fā)不同的獎品和證書。世界太極拳日知識競賽理論來源可依照《中國武術百科全書》進行編制。
綜上所述以武術科技、武術技術、武術文化為中心,構成了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的內層,而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的外層是整個活動的部分經(jīng)濟來源,在介紹有關武術產(chǎn)品時又會對武術文化進行了再次闡述。
2.2.2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外層。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的外層是對武術產(chǎn)品進行傳播。商品具有商業(yè)性,在世界太極拳日活動應主張開放、包容、共享、多元的商業(yè)理念,允許武術產(chǎn)品以及國際體育產(chǎn)業(yè)在當天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宣傳和售賣,需繳納一定的贊助費,雙方達成協(xié)議,各需所需。這樣世界太極拳日有了經(jīng)濟保障,各體育產(chǎn)品公司得到了自己產(chǎn)品的宣傳。武術產(chǎn)品不僅僅是對其產(chǎn)品進行了售賣,而是對其在創(chuàng)造和生產(chǎn)時賦予其獨有的武術文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等進行了再次傳播。例如:在武術產(chǎn)品的文化內涵方面,中國的絲綢,遠近聞名,武術服裝,居多采用真絲綢緞面料,再加上祥云圖案的點綴,祥云寓意吉祥;在表現(xiàn)中國人民生活方面,真絲綢緞具有色澤光鮮、涼爽舒適、質地柔軟有彈性等特點是中國很多家庭的家居服、武術T恤、太極服等所選用面料。武術服裝不僅承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反映出中國人民的生活。在武術產(chǎn)品創(chuàng)造過程中應賦予其武術文化內涵,這樣當武術產(chǎn)品與國際體育產(chǎn)品同時宣傳時,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占據(jù)上風。同時武術產(chǎn)品與國際體育產(chǎn)品在營銷模式、產(chǎn)品功能、用戶體驗等方面同時也進行了對比,又可以刺激武術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化升級。
2.3.1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途徑-內層。
2.3.1.1 世界太極拳日國內外傳播。目前世界太極拳日傳播途徑主要以官方組織傳播為主要途徑。在國內2015年10月18日,焦作市發(fā)起組織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該活動得到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省委宣傳部、省體育局、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盵11]“由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體育總會、山東省老年體協(xié)、日照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陽光海岸·太極日照 — 2017日照?!盵9]并在2017年由日照市體育局開辦了世界太極拳日官方網(wǎng)站(中英版)?;诖耸澜缣珮O拳日國內外傳播途徑可分為,國內: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省、市委宣傳部、省、市體育局、省、市文化廳、省、市武術協(xié)會;在國外由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各國武術協(xié)會、各國孔子學院以及孔子學院中、外方合作高校聯(lián)合舉辦,筆者曾經(jīng)歷過兩次。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主席明確指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痹邳h和國家領導人大力倡導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背景下,由于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只有部分國家舉辦過,再加上國際武聯(lián)下屬的會員國和地區(qū)具有實質性的群眾基礎,筆者拙見在國外傳播時應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試點,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武術協(xié)會聯(lián)合當?shù)乜鬃訉W院以及孔子學院中外雙方合作高校共同來舉辦世界太極拳日??鬃訉W院與中方合作高校配有豐富武術資源,孔子學院外方合作高校在當?shù)鼐哂休^高的聲譽,當?shù)匚湫g協(xié)會熟知當?shù)厥鼙娦枨蟮?。國內以全國武術之鄉(xiāng)為試點,截止到目前已有20省、2自治區(qū),2直轄市,88個地市已成功申辦了武術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具有廣泛的習武群眾基礎和濃厚的武術文化。因此在國內以武術之鄉(xiāng)為試點,能夠為世界太極拳日在國內其它地區(qū)開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經(jīng)過調查截止到2016年“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公布的團體會員國,共有149個(注:資料來源于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官方網(wǎng)站);其中歐洲46個、亞洲38個、非洲38個、美洲23個、大洋洲4個?!耙粠б宦贰毖鼐€涉及64個國家(注:資料來源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名單》),絕大多數(shù)是發(fā)展中國家。其中的58個國家已經(jīng)在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注冊并成立了國家武術協(xié)會和國家隊,覆蓋率達到86%。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個國家(地區(qū))建立512所孔子學院和1 073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130國(地區(qū))共512所;其中,亞洲32國(地區(qū))115所,非洲33國48所,歐洲41國170所,美洲21國161所,大洋洲3國18所。“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中,53個國家已經(jīng)在國家漢辦注冊并成立了孔子學院,覆蓋率達到84%。
通過以上調查和分析,“一帶一路”沿線的56個國家可以作為武術國際化傳播的先鋒 開展“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中,48個國家即開辦了孔子學院又成立了武術協(xié)會,四方合作率是75%。通過地方武協(xié)、孔子學院及孔子學院中外雙方合作高校聯(lián)合共同開辦“世界太極拳日”的途徑,能夠實現(xiàn)資源上的互補和共享,是當仁不讓的不二之選,強強聯(lián)合共同開辦為世界太極拳日活動順利開展夯實基礎。同時也是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在國外成功順利、高效開展的關鍵。
2.3.2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途徑-外層。
2.3.2.1 武術符號。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渠道的外層是武術符號。武術符號不僅作為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渠道的保障層,并在整個傳播過程中能起到關鍵性作用?!肮帕_馬時期的基督教思想家奧古斯丁(Augustinus)對符號的定義是:“符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得我們想到這個東西加諸感覺的印象之外的某種東西?!盵13]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現(xiàn)象,通過某個物體能迅速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事物,例如看到五環(huán),會聯(lián)想奧運會,看到武術會聯(lián)想中國等。在此武術作為中國的符號之一,那么武術傳播同樣需要通過“符號”的載體進行傳播。
筆者認為國家武術有關部門應在國內外進行一次關于“武術符號”征集,根據(jù)國內外大眾心中武術的形象符號,制定出具有中西包容、內涵豐富、形式具有中國特色的武術符號,武術符號有利于武術在國內外更好地傳播。
2.4.1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對象-內層。傳播對象也稱為受眾?!笆鼙娛莻鞑セ顒又械男畔⒔邮照?,在任何類型的傳播活動中,受體中,受體都不完全是消極被動的“受體”。他們在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干預傳播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影響傳播活動的過程、決定傳播活動的效果?!盵13]基于季建成《武術走向世界不同模式的研究》中,根據(jù)受眾的需求對世界太極拳日的傳播內容上進行分類,同時融入現(xiàn)代科技和武術文化等;首先在武術的傳播內容上具有“新異性”;其次是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在組織活動的設置和形式上把握“全齡化”(全齡化即兒童、青年、中年、老年群體)大眾傳播,重視家庭、同事、朋友等為單位的參與形式。
2.4.2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對象-外層。外層的保障層是明星效應;即:武術家、武術奧運冠軍、奧運冠軍、功夫明星、音樂明星等。利用明星來增加活動的受眾和知名度,在國內外活動傳播過程中屢見不鮮?!?001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在北京紫禁城聯(lián)袂演出,袁先生親臨現(xiàn)場分別為歌唱家作畫,以表示對他們支持北京申辦奧運的感謝。”[14]“2015年10月18日,焦作市發(fā)起組織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陳中等近百名世界冠軍和陳正雷等太極大師共同向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發(fā)出倡議書,呼吁聯(lián)合國設立“世界太極拳日”[11]。成龍、李連杰、趙文卓等稱多次參與公益活動的同時傳播中國武術,該模式的建立不僅能夠為功夫明星搭建傳播武術平臺,且有效地提升了武術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吸引大眾參與世界太極拳日的的積極性。
在傳播學中,學者們的認識是:傳播者在傳遞信息被受傳者接受以后產(chǎn)生的有效效果[15]。通過這個概念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效果可以表述為當受眾參與世界太極拳日活動,對受眾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例如,部分人群認為武術是“花架子”,通過參與世界太極拳日活動了解到武術并不是“花架子”,而是集技擊、攻防、養(yǎng)生、哲學等為一體的東方優(yōu)秀體育項目,從而改變了他們心目中對武術錯誤的認識和看法。再例如,喜愛跑步運動卻由于膝關節(jié)傷病原因不能繼續(xù)參與跑步運動,通過參與世界太極拳日得知太極跑在運動過程中具有明顯減少膝關節(jié)勞損以及康復等功能,從而樂意參加武術鍛煉。武術不僅僅只有這些功能,這也是武術運動與西方體育在本質上的區(qū)別。通過武術自身散發(fā)出的功能所產(chǎn)生效果將對武術在國內外傳播過程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武術運動中。
反饋是傳播者和受眾在信息交換過程中,受眾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傳播者反饋的意見或建議。世界太極拳日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對受體進行信息傳播時,受體所反映和顯示的身體及心理等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對傳播者以及傳播內容的評價,而這種評價反饋給傳播者,為下次的傳播提供建議和意見,同時也是受眾反饋的目的。因此反饋對于傳播者來說,具有積極的作用,這種積極作用還表現(xiàn)在當傳播者獲得受眾贊揚的反饋時,能夠增加傳播者的熱情。而世界太極拳日的傳播效果依靠什么來評價?受眾的反饋,離開反饋,奢談傳播效果。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分為內層(核心層)和外層(保障層)。內層包括:①世界太極拳日傳播者,②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內容,③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渠道,④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對象,⑤世界太極拳日傳播闡釋,⑥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效果,⑦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反饋7個方面;外層包括:①官方組織傳播者,②武術產(chǎn)業(yè),③武術符號,④明星效應,⑤監(jiān)督5個方面。
圖3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
3.1.1 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基本模式的建立將解決武術的非整體性、以部分傳播整體、又以整體詮釋部分以及無定期向大眾傳播的難題。
3.1.2 內層,世界太極拳日傳播的主體具有系統(tǒng)化、權威性、準確性、廣泛性、精煉化,盡量展現(xiàn)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因此能夠實現(xiàn)對武術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且高質量傳播;世界太極拳日的傳播內容則需要通過世界太極拳日傳播渠道得以實現(xiàn),在國內,各地市武術協(xié)會、武術之鄉(xiāng);在國外,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成員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以及中外合作高校,通過這些渠道開展世界太極拳日,首先他們擁有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以及傳播者,其次它們了解當?shù)匚幕?、生活方式等,能夠在對內容傳播時更加準確把握受眾心理、如何教、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教等一系列難題。
3.1.3 面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目的的受眾,世界太極拳日傳播對象則需要通過傳播的主體對傳播內容進行闡釋,再通過傳播“渠道”了解當?shù)卮蟊妼鞑热莸男枨?,從而能夠精準把握不同年齡段、不同目的的受眾心理,進而滿足不同目的、不同年齡段的受眾需求。
3.1.4 國內外新型的聯(lián)合合作開展世界太極拳日的渠道,能夠實現(xiàn)資源上互補與共享以及通過定期開展世界太極拳日,還能夠防止固有習武人群的流失、優(yōu)秀拳種得以傳承和弘揚以及吸引更多新人加入。
3.1.5 要達到對武術全貌傳播的效果則需要系統(tǒng)內各組成部分共同協(xié)作才能達到,而世界太極拳日的傳播效果必須依靠受眾的反饋來評價。因為反饋是檢驗和衡量傳播效果標尺,離開反饋,奢談傳播效果。
3.1.6 外層能夠對整個傳播過程順利有序開展提供物質、策略等保障。
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jīng)把風帆給我們扯起來了,把道路給我們修暢通了,身處海外的武術人,弘揚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武術,是每一個國內外的武術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3.2.1 國家武術相關部門盡快成立“世界太極拳日工作小組”,呼吁聯(lián)合國設立“世界太極拳日”為世界性節(jié)日。
3.2.2 國家武術相關部門應面向國內外進行“武術符號”征集。
3.2.3 加大力度對現(xiàn)代科技應用到武術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