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化傳播視域下的菲律賓華僑華人和華文教育發(fā)展

2019-03-07 12:08趙惠霞樊靜靜
西部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華校華語華文

趙惠霞 樊靜靜

開欄的話“:東南亞研究”專欄是教育部國別和區(qū)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與《西部學刊》 雜志社合辦以東南亞研究為主題的學術專欄。專欄本著“用高質量高水平的東南亞研究成果服務國家‘一帶一路 建設”的宗旨,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刊載有關東南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律、社會、文化、 教育、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民俗、華僑華人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促進東南亞研究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熱忱歡迎廣大 專家學者不吝賜稿。

摘要:菲律賓華僑華人背井離鄉(xiāng)到異國他鄉(xiāng)發(fā)展,在謀生的同時也把中華文化傳播到當地。菲律賓華僑華 人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一直受到當政者的歧視、限制和打擊?!胺苹\動”之前,菲律賓華文教育是當地華僑對 自己后代的關門教育,對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非常有限。“菲化運動”之后,華僑華人經濟社會地位提高,華文 教育納入菲律賓教育體系,得到主流社會的肯定和支持,愈來愈多的菲律賓人把子女送到華校學習華語,促進了 中華文化的傳播。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和中菲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發(fā)展,中華文化內在吸引力不斷彰顯, 菲律賓華文教育將迎來蓬勃發(fā)展的新時代。

關鍵詞:菲律賓華僑華人;華文教育;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H19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1-0005-07

自古以來,無數中華兒女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xiāng)安身 發(fā)展,成為今天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這些同胞背井離 鄉(xiāng)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發(fā)展過程有著各自不同的悲歡 苦樂,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他們把中華文化的種子帶到 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國度生根開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復興的今天,如何看待和發(fā)揮華僑華人在中華文化傳 播中的作用,本文通過梳理菲律賓華僑華人和華文教育 的發(fā)展歷史,探討其中帶有共性的問題。

一、菲律賓華人華僑的發(fā)展狀況

菲律賓作為中國的鄰國,華人早在史前時期就開始 移居菲律賓。對于菲律賓華僑華人的發(fā)展狀況,近年來 學者多有論述,大致說來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史前至 16 世紀為早期,16 世紀至 20 世紀 40 年代為西方殖民 統(tǒng)治時期,20 世紀 40 年代至今為現代時期。

(一)早期移居菲律賓的華僑華人

根據菲律賓歷史博物館有關資料,早在地球冰川時 期,中國南部的土著部落通過連接著中國大陸、臺灣和菲 律賓呂宋島的陸橋,南遷抵達菲律賓,成為菲律賓最早的 移民。有關專家發(fā)現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梯田耕作方式、農作物種植、打獵工具及喪葬風俗,與中國南部新石器時 代族群的生活方式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由此認為中國人 與菲律賓人在史前就有密切的聯系。[1]1??據《后漢書》記 載,“會稽東冶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州者”[2],“澶 州”就是現在的菲律賓群島,這是史書上有關中國和菲 律賓兩國人民往來的最早記載。

在菲律賓中部禮智省馬亞辛,發(fā)現了福建南安人鄭 國希立于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 661 年)的墓碑。[3] 在 菲律賓出土的中國陶瓷以及其他歷史資料,展示出唐宋 時期中國人在菲律賓謀生的足跡。宋代由于中原戰(zhàn)亂, 宋王朝南遷,帶動南方經濟發(fā)展,指南針的發(fā)明使海上交 通發(fā)達起來,推動了中菲貿易往來。閩粵一帶等沿海地 區(qū)因為便利的地理條件,有人經常到菲律賓進行商品貿 易。這些在海外經商者最初大多不帶家眷隨行,后來由 于居留于菲律賓當地不能經?;剜l(xiāng),有一部分商人就將 家眷帶到菲律賓,并長期定居在此。菲律賓華裔文化傳 播中心菲華歷史博物館展出資料顯示,在宋、元、明、清四 個朝代的 82 種古籍中,有 394 處記載著中菲往來的歷史。

(二)西方殖民統(tǒng)治對華人華僑的影響

1586 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領菲律賓,需要大量生產 生活用品的技術勞工,當地人不能承擔,于是中國南方 許多人移居菲律賓。1586 至 1603 年間,菲律賓華人由 5000 人左右很快增加到 3 萬人。[4]6 西班牙殖民政府因 中國人無天主教信仰,對華人采取歧視、限制政策,將華 僑的活動集中、限制在幾個圈定的區(qū)域“八連”內。由 于華僑人數快速增長,殖民當局唯恐威脅其統(tǒng)治,于是慘 無人道地制造了 1603 年、1639 年、1662 年、1686 年、 1762 年、1820 年的六次大屠殺,被害華僑超過七萬人。 每次大屠殺后,殖民當局對華僑進行大規(guī)模驅逐,造成菲 律賓商業(yè)蕭條、商品奇缺、稅賦減少,這時殖民者才認識 到,菲律賓社會不能沒有華僑。[5]

從 18 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殖民政府對華僑采取 “以華制華”的新移民政策,將親近西班牙的華人天主教 徒委任為“甲必丹”,其對總督負責,擔負傳達政令、報告 僑情、辦理移民、征收賦稅職責,同時鼓勵開放中國人移 居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者六次對華僑大屠殺,遇難者大 多是福建漳州、同安、海澄等縣華僑,華僑華人因此處于 一片恐慌之中。但是沒有經歷過險境的晉江、南安一帶 許多人為了謀生,還是冒險來到菲律賓。

1898 年,美西戰(zhàn)爭以西班牙失敗告終,美國接管了 菲律賓。從 1898 年到 1902 年,菲律賓的華僑人數從 三萬激增至十萬。美國殖民政府為了遏制華僑人口的增 長,采用美國本土限制中國移民的法案限制中國人入境。 1942 年到 1945 年,菲律賓被日本占領。二戰(zhàn)結束后,菲 律賓重新淪為美國的殖民地。

(三)菲律賓獨立后華人華僑的生存狀態(tài)

1946 年菲律賓獨立以后,沿用美國殖民時期的移民 法,嚴格控制中國移民入境,導致一些來菲經商想留下 來的人成了逾期游客。1975 年中菲建交前夕,菲律賓馬 科斯總統(tǒng)頒布法令,授予 1950 年以來以臨時游客身份入境而滯留菲律賓的華僑永久居留權,先后于 1975 年至 1976 年頒布 270 號總統(tǒng)令和第 836 號行政令,為華僑 成批加入菲律賓國籍打開了方便之門。1988 年阿基諾 總統(tǒng)為解決逾期居留的臨時游客這一長期遺留的問題, 簽署 324 號總統(tǒng)政令,使 3600 多位逾期居留的華僑,通過正式途徑獲得永久居民的合法身份。1995 年 2 月 28日,菲律賓國會通過“第 7919 號外僑合法化法案”,準許1992 年 1 月 30 日以前進入菲律賓、逾期居留的外國人 繳納相關款項后成為合法居民。這項措施使數以萬計的 非法移民獲得合法權利,從而申請為永久居民,其中大部 分是華人。

有關研究統(tǒng)計數據表明,目前菲律賓自認為是華人、 身處華人社會、保持華人傳統(tǒng)生活習俗、加入華人社團、 在家中和華人社群場所講漢語、有意讓子女接受華文教 育、以華人為子女選擇婚配主要對象的華人,大約有 60萬至 80 萬人。如果放寬認定標準,加上與上述標準比較接近的人,總數在 110 萬人左右。如果加上有華人血統(tǒng)的混血兒,總數在 2000 萬人左右,占到菲律賓總人口的 五分之一。菲律賓華人大多居住在馬尼拉等大城市,大 部分是企業(yè)主,也有很多人進入政界發(fā)展。

二、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海外華人集聚在一起,華文教育隨之產生。從 1899 年菲律賓第一所華僑學?!笄逯形鲗W堂(今中西學 院)誕生算起﹐菲律賓華文教育迄今已有 100 多年的歷史。關于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研究者有分為 7 個階段的,有分為 4 個階段的,有分為 3 個階段的,還有分為 兩個階段的。這主要是因為劃分的角度不同。有的是從 華校發(fā)展狀況的角度劃分,比如創(chuàng)辦、發(fā)展、停辦復辦、繁 榮、鼎盛、衰弱、振興;有的是從教育對象變化的角度劃 分,比如華僑教育和華人教育;有的是從教育環(huán)境變化的 角度劃分。我們認為,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主要取決 于兩大因素,一是教育自身的因素,包括辦學者、教師和 學生等;二是教育環(huán)境的因素,主要是當政者的政策和規(guī) 定。在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教育自身的因素 相對穩(wěn)定,教育環(huán)境的因素變化比較大,無論是華校發(fā)展 狀況的變化還是學生身份的變化,都是當政者政策規(guī)定 變化的結果。所以,本文按照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狀況,將菲 律賓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分為 3 個階段。

(一)自由發(fā)展時期(1899-1945)

早期的華僑出洋謀生為跑單幫式,絕大多數人賺錢 后就會回到福建、廣東等地的老家去,因此這一時期不存 在子女的教育問題。然而隨著華僑人數的劇增,大批華 僑攜家?guī)Э谝泼竦椒坡少e,華僑子女的教育問題逐漸凸 顯。十九世紀后期,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帶動了華僑民 族意識的覺醒。一些富有的華僑就將他們的子女送回祖 籍國接受中文教育(大清駐菲律賓首任總領事陳剛就是 一例)。然而,回原籍接受教育并非長久之計。華僑開始 意識到學校教育的作用,創(chuàng)辦華文學校的意識開始萌芽。 起初,一些華人家庭由同鄉(xiāng)或族親將三五子女組織起來, 不定時請人簡單教授千字文、尺牘;還有一些事業(yè)發(fā)展較 好的華僑,從國內聘請讀書人,既作為子女的教員,又作 商業(yè)的簿記,形成菲律賓早期華文教育的雛形。

1899 年(光緒二十五年)4 月,大清駐菲律賓首任總領事陳剛因華僑子女教育問題的需求,征求商家同意, 以舊有“甲必丹”衙署為校舍,聘請晉江舉人龔紹庭為 校長兼教師,創(chuàng)辦“小呂宋大清中西學堂”(即菲律賓中 西學院的前身),開創(chuàng)了菲律賓華文教育的先河。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式學 校模式和學制,大大地鼓舞了海外華僑的辦學熱情,類似 中西學堂的華校相繼建立。1912 年創(chuàng)辦的怡朗中華實 業(yè)學校(現怡朗華商中學),是菲律賓華僑開辦的第一所 華校。同年,馬尼剌愛國學校創(chuàng)辦。1914 年菲律賓第二 大城市宿務中華學校(現宿務東方學院)創(chuàng)辦。1915 年, 菲律賓華僑教育會成立,負責統(tǒng)一領導、管理、協(xié)調、推動 華僑教育,華僑辦學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從 1917 年至 1935 年,菲律賓的華僑學校如雨后春筍,總數達到 79 所,學生人 數近萬名。

1937 年,侵華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七七事變”,拉開 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菲律賓華僑聞風而起,開展 捐款、捐物和抵制日貨等運動。同年,全菲各地華僑學校 組織成立“菲律賓華僑學生聯合會”,開展一系列抗日救 亡活動,積極支持祖國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后,不少 內地的文人、教師為避戰(zhàn)火來到菲律僑校當老師,促進了 菲律賓華僑教育。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 南進登陸菲律賓,全菲華僑學校先后停課。1945 年,第 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菲律賓各地華僑學校先后復課。 1946 年 11 月,全菲的華校已恢復到 93 所,基本上接近 戰(zhàn)前水平。

(二)督察管制時期(1946-1972)

獨立后的菲律賓政府重新登記僑校,并備案加以管 制,強制性規(guī)定必須開設菲、英文課程,從此,僑校便開始 實施雙重學制,華文教育受到約束。

1947 年 4 月 18 日,中菲兩國政府在馬尼拉簽訂《中 菲友好條約》,條約第四條規(guī)定:雙方僑民可依照彼國法 律規(guī)章,享有在對方領土上開設私立學校以教育子女之 自由。在《中菲友好條約》的推動下,1947-1949 短短 兩三年的時間里,菲律賓華校增開了 30 多所。新中國成 立后,由于菲律賓政府唯美國馬首是瞻,斷絕與中國大陸 的往來,菲律賓華僑及其子女回祖籍地福建、廣東探親活 動基本中斷。1953 年,菲律賓政府完全禁止兩國人員的 往來。因此,華僑子女回國學習中文的機會便完全消失。 另一方面,菲律賓政府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當局保持著外交 關系,因此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僑校作為臺灣地區(qū)當 局的海外僑民學校,必須向臺灣“僑務部門”辦理登記, 申請僑校證書。當時僑校的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及中文教科書都來自我國臺灣地區(qū)。

1955 年 7 月,菲律賓眾議院發(fā)表共產黨滲透僑校報 告,菲律賓從國會到民間自上而下掀起反華、關閉華校之 風浪,一時菲律賓僑社風聲鶴唳。一些來自中國的教師 出于自身考慮,想辦法離開了菲律賓。僑校的關閉對菲 律賓僑教與僑社造成巨大影響,對臺灣地區(qū)當局的僑教 僑務政策也造成了相應的打擊。

1956 年 1 月,仍與菲保持官方關系的我國臺灣地區(qū) 當局出面與菲律賓政府協(xié)商、談判,簽署了《中菲督察華 僑學校備忘錄》,強制僑校必須實行英語教學的雙重學 制,強調英文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時間要多于中文的設置 和教學時間。即英文學科周課時要遵照菲律賓教育局的 規(guī)定:中學? 1200-1400 分鐘,小學? 1100-1175 分鐘;中文學科周課時要按臺灣地區(qū)“僑務部門”的規(guī)定:中學 900-1000 分鐘,小學? 800-870 分鐘。到了 1961 年,菲律賓教育部通令全菲僑校,規(guī)定把華文課程由原來的每周 24 節(jié)課,壓縮為? 18 節(jié)課(每周 6 天,每天? 3 節(jié)課)。

1959 年,計順省推事黎沙留是提出關閉所有華校, 認為華人既然有意在菲律賓永久居留,就應將其子女送 到菲校就讀,學習菲律賓人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沒必要 再設立華校,得到不少議員的附和。1963 年,《馬尼拉 時報》披露了菲律賓教育局即將公布的關于改革僑校的 計劃,該建議書明確提出:華文學校完全采用中國式的教 育制度,不但訓練華人成為中國人,同時還使菲人成為中 國人,對推行同化教育有所障礙。消息一出,在華人中引 起一片恐慌。

從上世紀 40 年代菲律賓獨立開始,菲律賓華文教育 進入督察管制時期。各地區(qū)教育局的督學,每學年都有 幾次到華校督察,督查范圍可謂是自上而下、通透徹底, 這種管制造成了菲律賓華文教師荒,華文教師隊伍呈現 出老年化、女性化、非專業(yè)化的特點,僑校的華文水平一 再下滑。

(三)全面菲化時期 (1973 年之后 )

1972 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正常 化的大門,世界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唯美國馬首是瞻的 菲律賓政府,開始籌備和中國大陸談判建立外交關系。 菲律賓馬科斯總統(tǒng)為了讓華僑在中菲建交前成為效忠 菲律賓國家的菲律賓公民,避免建交后傾向中國大陸, 實施了中國僑民的集體轉籍,并實行華僑學校菲化的法 案。1973 年“華校菲化法令”的實施是菲律賓華文教 育的分水嶺,有研究者認為華文教育從華僑教育時期進 入華人教育時期。

1973 年 4 月菲律賓政府發(fā)布的 176 號外僑學校全 面菲化法令規(guī)定:菲律賓境內所有外僑開辦的學校實行 全面菲律賓化,即學校必須由 100% 的菲律賓人或由菲律賓人控制 60% 的社團依法創(chuàng)辦。學校的董事會成員、 學校行政主管必須全部由菲律賓人擔任;外僑學生不得 超過學校總生數的三分之一。法令明確寫道:“目的是防 止華文學校成為宣傳外國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并在本國的 外僑中鼓吹對祖籍地的愛國主義、效忠和忠誠”。該法令 規(guī)定:學校的校名不得含有外國的色彩,一切有中國、中 華色彩的校名都要改。176 號法令把華校的中文學制改 為與英文學制同步: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中學四年,對 華文課程、時間、教材都做了嚴格的規(guī)定,華文課程只保 留華文一和華文二(華社把“華文二”稱為“綜合”,教 授中國史地常識和成語)兩個科目,其他的中文學科全 部取消,每天上課時間為 120 分鐘。華校所采用的教材,必須經過菲律賓教育部審查批準。該法令規(guī)定:從 1973年 4 月至 1976 年 4 月的三年時間,作為僑校菲化的過渡期。由于 1975 年大批華僑依照總統(tǒng)法令集體入籍,成為 華裔菲律賓人,使得當時僑校的董事和學生都能達到外 僑學校全面菲化法令規(guī)定。

全面菲化令實施以后,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環(huán)境、教學 目標、教學對象等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辦學理念、師資力 量、教學模式和教材都沒有跟上變化,造成學生學習華文 的興趣下降,華文教育水平停滯不前甚至下跌。

1986 年 10 月 1 日,菲律賓《商報》社長于長城先 生應邀出席密三密斯光華中學慶祝五十周年校慶,并在 大會主旨發(fā)言中提出,“把培訓新一代具有中華文化道 德熏陶的良好菲律賓公民作為今日的歷史使命?!盵6] 第 一次明確提出了菲化后華文教育的目標,受到菲律賓各 界的普遍認同。雖然僑校菲化后受到嚴格控制,但是在 菲化后的十多年時間里,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全菲 各地仍有數十家新辦的華校誕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江河日下的華文教育,引起了菲 華社會各界人士擔憂與思考,關心華教的各階層人士不 斷發(fā)出改革華文教育的呼吁,并且實施了相關有效舉措。 1991 年 5 月,在熱心人士的資助下,菲律賓華文教育研 究中心(簡稱華教中心)成立。同年,華教中心受中國 國務院僑辦委托開始組織華語教師、學生前往中國學習、 參觀。在以后的每年暑假,華教中心都組織教師到中國 進修,組織學生到中國學習漢語,還邀請中國的著名專 家、學者到菲律賓講學,培訓華語教師,協(xié)助部分華校從 中國聘請漢語教師來菲律賓任教。1993 年 11 月,菲律賓華文學校聯合會(簡稱“校聯”)成立,會員學校超過 一百家,遍布全菲各地。校聯成立后,也多次邀請臺灣專 家到菲律賓協(xié)助培訓教師,并多次組織教師到中國大陸、 臺灣以及東南亞各國學習、考察。

1997 年 4 月,經過五年的試用和修訂,華教中心出 版小學《菲律賓華語課本》1-12 冊,2003 年 6 月出版 發(fā)行中學《菲律賓華語課本》第 13-20 冊,為菲律賓華 校提供了一個華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大綱,確立了新 時期菲律賓華語教學的目標。該教材先后被泰國、印尼、 韓國、日本及歐美地區(qū)的華文學校采用。1998 年 6 月, 華人資助的“華文教育輔助方案”啟動,每年斥巨資聘 請來自中國的華語教學督導來菲,委托華教中心具體管 理,安排到各校進行華語教學督導工作,為華校帶來了華 語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1999 年,臺灣地區(qū)“僑務部門” 編輯出版并贈送了《菲律賓華校華語課本》(小學),不 久又編輯出版《中學華語課本》贈送給菲律賓華校。

在華僑華人的努力下,菲律賓華文教育在經過多年 沉寂、衰退后,又煥發(fā)出生機。1973 年,菲律賓共有華校 154 所,在校學生? 6.8 萬人;上世紀末一度降至 129 所,學生數量也相對減少;本世紀初已達 168 所,在校學生 10 萬余人,[7] 許多研究者稱菲律賓華文教育進入“振興時 期”。

三、菲律賓華僑華人、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

菲律賓華僑華人和華文教育的發(fā)展過程,是世界各 地幾千萬華僑華人發(fā)展過程的縮影。華僑華人到異國他 鄉(xiāng)謀求發(fā)展的同時,也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在 這個過程中,類似菲律賓的“菲化運動”,緬甸有“緬化 運動”,印尼有“印化運動”,越南有“越化運動”,如此等 等,大量華僑由此加入當地國籍,當地的華僑教育轉變?yōu)?華人教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近年來國內學界存在不 同的聲音,這里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提出幾點思考。

(一)華僑加入菲律賓國籍對中華文化傳播的影響

對于華僑加入菲律賓籍,許多研究者或明或暗地表 現出否定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從民族感情的角度可以理解, 但是單從感情的角度看待這個事件,就會忽視其中的積 極作用,得出與當地國民包括華人相對立的結論。

二戰(zhàn)以后,菲律賓及東南亞眾多國家相繼擺脫殖民 統(tǒng)治獲得政治上的獨立。對于這些剛剛獲得獨立的國家 而言,統(tǒng)一國民意志,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真正獨立,是 一種正當的理所當然的要求和權利。菲律賓的“菲化運 動”以及其他國家相類似的活動,是實現這種要求的具 體行動。中國有句俗語說得好,“若要公道,打個顛倒”,就是要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從當事國的角度考慮問題,就難以得到全面客觀的結 論。單純從民族感情出發(fā)的認識,諸如把“使菲人最終 取代華僑的經濟地位”看作“菲化運動”的目的等,[8]?不僅失之片面,會導致當事國國民的反感,而且會影響中 國的對外形象。

從華僑華人的角度看,他們在異國發(fā)展最基本的要 求,莫過于有一個安全、公平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加入當 地國國籍,顯然有利于實現這樣的目的。菲律賓獨立初 期,菲當局害怕華人入籍不利于土著人的生存,對華人入 籍采取限制政策。1969 年至 1974 年間,579 位(指戶 主,戶主入籍,家人隨入)華僑申請入籍,只有 300 人獲批。菲化運動的 1976 至 1979 年間,由菲總統(tǒng)批準整批入籍的華人將近 3 萬人,目前 90% 以上的華人已成為菲 律賓公民。1939 年,菲律賓華僑在菲各產業(yè)總投資中占 14.24%,上世紀 90 年代初約占菲人口 1.5-2% 的華人,在菲律賓經濟中已占有 20-30% 的比重。對于菲律賓華人 財富的快速發(fā)展,有學者認為,“如果不是菲化運動沖破 華僑經濟中商業(yè)為大一統(tǒng)的格局,華人就不可能取得那 么輝煌的經濟成就”。[9] 可以說,加入菲律賓籍是大多數 華人理性選擇的結果,菲化運動只不過給他們提供了機 遇。通過加入菲律賓籍,菲律賓華人得到相對安全和公 平的生存環(huán)境,經濟上得到快速的發(fā)展,社會地位也得到 顯著提高。對于菲律賓華僑華人來說,目前的生存狀況 與“菲化運動”之前相比,顯然有大幅度的改善。如果 無視華僑華人的真實需求和生存環(huán)境的實際改善,相關 研究的結論就會背離廣大華僑華人的感受。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在“菲化運動”之前,華僑華 人是當政者歧視、排擠和打擊的對象,這樣的社會地位限 制了他們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當時華人華僑的文化傳 播作用,局限在使當地人了解華人和華語的外在形態(tài),屬 于文化傳播的外在影響力。文化傳播的外在影響力具有 正面和負面兩種作用,增加文化吸引力的作用屬于正面 作用,降低文化吸引力的作用屬于負面作用。由于當時 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外在影響力很難產生正面的 作用。“菲化運動”之后,大批華僑變身菲律賓公民,但 是他們自身包括語言在內的中華文化的因素仍然存在, 在融入當地社會同其他族群的頻繁交往中,這些因素就 會不可避免地傳播開來。特別是菲律賓華僑華人在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崛起,對于中華文化傳播產生的正面 作用,是以往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的。

(二)“菲化運動”對華文教育的影響

“菲化運動”對于華文教育的作用,目前研究者多持 否定態(tài)度。除了民族感情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菲化運 動”之后,華文教育陷入長達 20 多年的衰退過程。許多 研究者認為,“教育菲化后,華僑學校變成了華文學校, 華僑教育也順理成章地向華人教育轉變,造成了華文教 育日漸式微的趨勢”[8]。華文教育衰退的表現是多方面 的,但最根本的問題是,“菲律賓華裔青年說英語、菲語 成為時尚,‘華文無用論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對華文教 育的發(fā)展是一種致命的打擊”[10]291?!翱偟膩碚f,對于菲 律賓華人青年一代,中華文化的影響正日益式微,菲律賓 文化尤其是歐美文化占據了統(tǒng)治地位?!盵11]

菲律賓華裔青年不愿意學習華文,其他族群對華文 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菲化教 育”把華僑學校變?yōu)槿A人學校,把華文從必修課改為選 修課,壓縮華文課時,華文考試成績不再作為學生升學的 要求等措施,雖然可以影響人們學習華文的積極性和效 果,但顯然不具備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華文喜好的作用。 從語言傳播的角度看,一種語言能不能吸引人們學習,最 重要的是這種語言的實用功能價值。中國大陸上世紀 五十年代出現“俄語熱”,改革開放以后出現“英語熱”, 根本原因就在于兩個時期社會對兩種不同語言的需要。 菲律賓青年不愿意學習華文華語的根本原因,同樣在于 社會的需要。有學者指出,早于“菲化教育”前,第二、 三代華人中就興起了“華文無用論”的論調,因為當時 的華文教育脫離當地社會實際,無助于學生就業(yè)和發(fā)展, 并且阻礙了華僑華人本土化的進程?!凹词箾]有 1973 年 的華校菲律賓化,華文教育的衰落也只是遲早的問題,所 以,可以說菲律賓華文教育是隨著華人的當地化,在華人 的選擇中自然衰落的,華校菲律賓化的實施加速了這一 進程?!盵12] 由此看來,“菲化教育”前后華文教育衰落 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菲律賓社會對華語華文實用功能 需要的弱化。同樣的道理,20 世紀 90 年代之后菲律賓 出現的“華文熱”,盡管有其他方面因素的作用,但根本 的原因卻在于菲律賓社會對華語華文實用功能需要的增 強。菲律賓一位經濟學家指出:“中國普通話已成為亞洲 地區(qū)的‘功能語言……菲華人,尤其是年輕一輩,不應 只重視英語英文,普通話和華文同樣重要,所以華文教育 水準,非但不應任其式微,而需要加強”[12]。這種認識就 建立在對這種社會需要變化的基礎之上。

“菲化教育”前的華文教育,正如許多研究者所言, 實際是“華僑教育”,是華人在菲律賓的土地上關起門來 對自己后代的教育。這樣的華文教育,從正統(tǒng)性和純粹性而言,類似于國內的文化教育。但是從文化傳播的角 度看,對于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的作用卻非常 有限?!胺苹逃敝?,華僑學校變身華人學校,華文 教育的課時和內容減少,但是由于成為菲律賓教育的組 成部分,獲得了法律保障,也就獲得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菲化教育”消弭了以往華僑華人華校與 當地居民和政府間有形無形的分裂和對立,拓寬了菲律 賓華文教育發(fā)展的道路,為中華文化在菲律賓的傳播創(chuàng) 造了有利條件。

“菲化教育”發(fā)展到現在,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菲律 賓主流社會對華文教育的包容、肯定和支持。菲律賓前 總統(tǒng)阿羅約多次在公開場合號召菲律賓人學習華文,允 許大專院校開設華語課和業(yè)余華語班。菲律賓高校設置 了華語專業(yè),把華語列為外語選修課之一,甚至設為大學 入學考試外語考試課目之一。2008 年菲律賓華校學生 統(tǒng)計數據顯示,純華人血統(tǒng)的學生占總數的 22.97%,混 血華裔的學生占 45.74%,純菲人血統(tǒng)和其他族裔的學生 占 31.29%。在米沙鄢地區(qū)華校,純菲人血統(tǒng)和其他族裔 學生占比達到 56.97%。這意味著菲律賓華校的華文教 育已經不僅僅針對華僑華人,相當數量的菲律賓人和其 他族裔學生也成為華校華文教育的對象,華校已經成為 不同族裔青少年語言文化交流的場所。[13]

(三)菲律賓華文教育前瞻

對于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現狀和發(fā)展前景,目前研究 者存在不同認識。有的認為出現了“華語熱”[13],進入 了“振興時期”[7];有的認為,“就目前菲律賓新一代華 人的華語水平和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來看,實現華文教 育保留中華文化根本、培養(yǎng)中華文化氣質的菲律賓人的 目標,前景堪憂”[11]。兩種不同的認識,都有現實生活中 的依據。前者基于這樣的事實:愈來愈多的華人和其他 族裔的人把子女送進華校接受教育,愈來愈多的政要、富 商和中產階級家庭把子女送到中國學習華語。后者基于 這樣的事實:在菲律賓華人青年一代中,學習華語的積極 性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日漸式微。這兩種現象同時存 在于當今菲律賓社會,使得研究者對菲律賓華文教育的 前途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認識。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菲律賓華文教育未來如何發(fā) 展,不僅僅在于華文教育自身,更重要的在于菲律賓社會 發(fā)展的需要。而菲律賓社會發(fā)展對于華文教育的需要, 則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和中華文化優(yōu)秀元素的彰 顯相關。文化傳播分為外在影響力和內在吸引力兩種作 用方式。華僑華人的存在狀況、對外交往、華文教育以及今天遍布世界的漢語教育,屬于外在影響力的范疇。中 華文化的內在吸引力,主要表現在華語華文實用功能吸 引力、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吸引力和中華文化內在元 素吸引力三個方面。

現代美學中有一個社會發(fā)展水平形成審美心理規(guī) 律,指社會發(fā)展水平低的地方的人學習和模仿社會發(fā)展 水平高的地方的人的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審美心理這樣 一種社會現象。[14]?這種現象在文化傳播中就是經濟社 會發(fā)展水平吸引力的表現。前不久,國內一位知名學者 在演講中提出,中國古代從沒有主動影響過其他國家,是 其他國家的人主動來到中國,所以古代“絲綢之路”“長 安是世界文化中心”都是偽命題。他說的現象是真實的, 但結論卻是錯誤的。因為文化傳播中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 吸引力的基本表現形式,就是落后地區(qū)的人主動學習先 進地區(qū)的人。古代世界各地的人到中國學習,今天眾多 發(fā)展中國家的人到西方國家學習,都是社會發(fā)展水平吸 引力的表現。語言的實用功能吸引力,與社會發(fā)展水平 吸引力密切聯系。英語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實用功能,就 在于歷史上英國和當今美國在世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領 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增強 了中華文化在社會發(fā)展水平和語言實用功能方面的吸引 力,這才有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振興。當代菲律賓華裔青 少年已經是華人的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后裔,他們中的大 多數人對中國社會的印象極少甚至沒有。雖然目前在許 多華裔青年中存在輕視華文華語的現象,但隨著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這種現象必然會隨之改變。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世界上其 他古代文明都因為外族入侵而中斷,中華文明卻能在多 次外族入侵后流傳至今,應該歸功于中華文化內在元素 的吸引力。中華文化相比其他古代文明最大的特點,就 在于它不是關于外部世界(物質生產)或人與外部世界 關系(宗教)的認識,而是對人自身以及人與人之間關 系的認識,是關于人自身以及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才能 獲得幸福生活的認識。這種對人和人類生存規(guī)律的認 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性,所以歷 史上才會屢屢吸引和同化入侵的統(tǒng)治者。在人類物質文 明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生存意義的問題成為人類面臨的重 大問題。上世紀 80 年代,維克多·弗蘭克(Frankl Viktor 1905 - 1997)就在《無意義生活之痛苦》一書中指出:“我 們生活在一個無意義感的時代里?!彼峁┝艘唤M數據: “在美國大學生中,自殺已成為第二大死因,位居交通事 故之后。同時,自殺未遂(并非以死亡為結束)的數目增長了 15 倍?!睂γ绹鴲圻_荷州立大學學生的調查顯示,“有 85% 的學生在其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任何意義,而其中有 93% 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健康的?!彼貏e 提醒人們注意,“這種現象發(fā)生在馬斯洛所說的那些基 本需求似乎無一不被滿足了的那種‘富裕社會?!盵15]2014 年 9 月,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一個調查報告表明,這種現象正在全世界蔓延。世衛(wèi)組織耗時 10 年,調研了全球 172 個國家,得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 80 萬人自殺身亡,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自殺,每年自殺死亡 人數已經超過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致死人數之和,其中 25% 的自殺發(fā)生在富裕國家。①這些現象的產生雖然在人類 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必然性,但也與偏重物質生活和宗教意 識的西方文化傳統(tǒng)有關。如何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中華 文化顯然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解決諸如此類問題的過程, 將會大大增強中華文化內在元素的吸引力。當今菲律賓 華文教育把“培養(yǎng)具有中華文化氣質的菲律賓公民”作 為目標,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在華文教育中挖掘和發(fā)揮 中華文化內在元素的吸引力。與此同時,隨著中華文化 內在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和廣泛傳播,菲律賓華文教育必 將迎來蓬勃發(fā)展的新時代。

注? ?釋:

①轉引自參考消息 2014 年 9 月 6 日第 6 版。

參考文獻:

[1] 華金山 . 福建史話 [M]. 福州 : 福建省華僑歷史學會 ,1983.

[2] 林蒲田 . 海外華文教育溯源 [J]. 海外華文教育 ,2000(1).

[3] 施雪琴 . 菲律賓華人移民政策與人口的變化 [J]. 南洋問題 研究 ,1996(3).

[4] 黃滋生 , 何思兵 . 菲律賓華僑史 [M]. 廣州 :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87.

[5] 吳建平 . 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J]. 沙洋師范 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8).

[6] 于長城 . 密三密斯光華中學創(chuàng)辦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 話 [J]. 菲律賓奧三米 . 密三密斯光華中學五十周年校慶特 刊 ,1986.

[7] 耿紅衛(wèi) . 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即現狀 [J]. 廣西社會 科學 ,2007(5).

[8] 姜興山 , 李凌晨 . 教育“菲化運動”對菲律賓華文教育的 影響 [J]. 南洋問題研究 ,2013(1).

[9] 黃滋生 . 試論菲化運動對華人社會的客觀正面影響 [J]. 華 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3(4).

[10] 周南京 , 吳文煥 . 菲律賓與華人 [M]. 馬尼拉 : 菲律賓華裔 青年聯合會 ,1993.

[11] 苗于雯 . 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文化導入 [J]. 云南師范大學學 報 ,2011(2).

[12] 周聿峨 . 戰(zhàn)后菲律賓的華文教育 [J]. 東南亞研究 ,1993(1-2). [13] 楊靜林 , 黃飛 . 新世紀以來菲律賓華文教育的新發(fā)展及其困境 [J]. 八桂僑刊 ,2017(1).

[14] 趙惠霞 . 現代美學:審美機理與規(guī)律 [M]. 北京 : 人民出版 社 ,2011.

[15]( 德 ) 維克多·弗蘭克 . 無意義生活之痛苦 [M]. 朱曉泉譯 . 北 京 : 三聯書店 ,1991.

猜你喜歡
華校華語華文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曹景行:華語新聞界里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柬埔寨華校文化教學調查研究
民國時期華校國語文考試研究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菲律賓華文教育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加坡華語的語音與流變
泰北華校小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報告——以清萊府光明華僑公學為例
華文智慧教學探索
華語大片經典改造的迷失與救贖
岫岩| 衡阳县| 盐山县| 龙江县| 吴忠市| 鸡泽县| 梅州市| 佛教| 屏南县| 洛南县| 介休市| 菏泽市| 神农架林区| 烟台市| 汉中市| 法库县| 晋城| 菏泽市| 五河县| 庆元县| 漳平市| 巨野县| 淮北市| 隆尧县| 昭觉县| 平邑县| 大丰市| 哈密市| 中江县| 水富县| 平湖市| 临洮县| 长汀县| 北海市| 娄烦县| 梧州市| 专栏| 交城县| 泰顺县| 东台市|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