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男
(廣東科技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導致了時代的嬗變,帶動了新的社會關系、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產生。高校作為教育的前沿陣地,每一次信息技術的更新都使得意識形態(tài)要求較高的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高校德育工作發(fā)展至今,包含了政治引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法規(guī)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網絡文化時代致使德育工作話語體系打破原有的格局,互聯網背景下話語體系在高校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對高校的意識形態(tài)培養(yǎng)和德育作用的發(fā)揮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門運用話語實現教育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特定的話語體系。在高校德育話語體系中,話語權居于核心地位,影響著德育效果的實現。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應該牢牢把握話語權。
1、互聯網+下的新媒體話語權淡化傳統德育工作的權威性。在高校傳統的德育話語體系中,教育管理者是話語內容的發(fā)出者,處于話語體系的中心,是絕對的“權威者”;而學生是受教育者,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然而,在新媒體自媒體時代,技術簡單,傳播廣泛,話語平臺壁壘被打破,多數學生自媒體發(fā)聲對于德育工作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個性化顯著的新媒體也使得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他們追求自我、勇于創(chuàng)新,希望通過自由、平等的對話來表達自己對于涉及整個德育工作的訴求。這是互聯網+下呈現出的第一特征。
2、互聯網+下的教育市場化導致傳統德育工作語權淡化。我國的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但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教育類型的多樣化,高校已經不單單是受教育的地方,還包括投資成分。教育已經成為一個產業(yè)在悄然開始它的市場化進程。而這種市場化也使得學生對于師生關系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教育管理者與學生是平等的雙方,是對等的;雙方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不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這也是互聯網+下教育市場化導致傳統德育工作話語權淡化。
3、互聯網+下教育管理者自身角色沖突導致傳統德育工作話語權疏離。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求輔導員應居主體地位,有效的教育、指導學生成才成長。但是,教育對象是思想活躍、價值觀多元的群體,輔導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如今高校,學生對輔導員的期望既是一名服務者又是一名引導者,能夠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能夠排遣情感上的困惑;能夠疏導心理上的障礙。要求輔導員既有教育者的覺悟,又要有管理者的氣勢,管理者與知心者情境上的沖突。
1、話語體系內容空泛,德育作用不突出。
從高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充當了受眾,而且在固有僵化的話語體系里停留時間比較久,或喪失發(fā)聲信心,或夸大發(fā)聲方式。學生自媒體興起,它們有話語主體的意識,卻沒有話語主體的責任。
2、話語主體責任缺失,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德育話語體系僵化固化,沒有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德育的積極性,千篇一律的德育傾向,強調了對人的管理,卻忽視了對人的培養(yǎng)。如果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導向的核心是“不出事”,而不是學生自身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素質提高,那么最終會造成德育話語體系失語,影響的是整個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
3、話語權分流,德育交流不暢。
高校德育工作話語權基本集中在教師層面,學生對于話語權的認知停留在訴求和反饋的層面,但他們并沒有參與德育工作主動性。個別學生自媒體卻在話語權領域比較活躍。話語權在不同的情境里被不同的人群所掌握,而話語權的作用似乎在德育的所有方面都有發(fā)揮,這也恰恰說明了可能在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fā)揮作用。從整體情況顯示,德育工作話語權被各種形式和載體分流比較嚴重。
4、話語傳播渠道失效,話語傳播途經單一作用慎微。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近兩年在信息傳播和宣傳上加大了力度,創(chuàng)辦校報、宣傳欄,并且增加德育新聞聯播等。但是大部分人對于這些沒有足夠的關注,話語傳播途徑幾乎淪為了一句空話。毋庸置疑,互聯網為學校管理話語體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個人話語權。然而,在相對僵化的體制內,話語傳播的途徑是有限的,單一的。多數師生已經習慣了按照原有德育的途徑,或上課、或開會的接受信息,卻失去了反思、批判、創(chuàng)新的權力、意識和能力。只能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來傳播話語,彰顯自己的話語權,在德育工作中強化“權威”。話語途徑的單一導致越來越多人在高校德育話語體系中“精神失語”。
1、方向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德育工作是一門有引導性、指向性的科學,培養(yǎng)什么養(yǎng)的人是高校的第一要務。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地位。堅持這一方向的基本教育宗旨,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開展教育。
2、實效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原則。德育工作內容的確立與開展,教育方法的選擇與使用,以及德育的全過程,都是要使德育工作達到實際的效果,有針對性的開展,充分發(fā)揮網絡育人、實踐育人,生活育人,環(huán)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綜合作用,實現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終目標。
3、堅持生活化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恰當生動的形式和語言與學生互動和交流,要主動學習,掌握規(guī)律,了解多元文化,甚至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要了解學生網絡語言的特點與原則,大膽借鑒有意有趣的語言,豐富教育內容。從大學生活中提煉新鮮話語,從網絡空間中汲取流行話語,增進話語共通、思想共識、心靈共振。
1.喚醒德育工作者話語權意識,合理利用多種話語途徑。德育工作者話語權意識的覺醒是首要問題。研究中,我們發(fā)現:高校長久以來形成的德育教育模式,造成師生“對話缺失”,話語溝通結果不良,思政課堂流于形式,如此情形之下,德育工作都只是空談。正確合理的利用課題途徑、新媒體途徑是現實高校德育工作話語權的重要手段。重視校園和諧氛圍,讓師生雙方有問有答。
2、破除話語霸權,平衡師生地位。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主張話語與權力有較強的內在聯系,但又主張話語與權力具有相對獨立性與自主性,突出相對性的脫離權力控制下的話語的重要性,認為這類話語是構建交往理性的關鍵。在德育工作里,師生都是教育場域內“重要的人”,因此,平衡好師生關系對于德育工作話語權的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理性認識,互相尊重。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學生的德育需求,破除一元的話語霸權,改變現有的話語次序,將師生話語權的地位加以平衡。其次,建立信任、平等對話。建立信任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師要主動貼近學生,要主動詢問并實現學生的德育期望。
3、加強平臺建設,建立民主環(huán)境,確保全員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學會“說話”,通過增加自己的“資本”來提升說話的效力。通過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自己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加大德育引領作用的號召力。用網絡、手機直播等新媒體渠道及時發(fā)布思政教育動態(tài)。另外,學校應積極探索其他有效形式,繼續(xù)發(fā)揮傳統德育課題、校報???、校園廣播等手段,搭建德育工作的綜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