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每一個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時期,也是其情感慢慢成熟的重要時期。古典詩詞教學一定會使學生踏入雅致典麗的詩詞世界,進而形成更完美的漢語言方面的感受力,在感受豐富的詩意與多樣的詩藝中慢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古語云:“書讀百變,其義自見。”意思是說,要深入理解作者書寫的情感和本篇詩詞的內涵,用心體會和朗讀背誦是學生必須做到的,古典詩詞的學習也是這樣。只有學生用心朗讀文章,才能品味到作者書寫時的心情和意境。在古詩的學習中,誦讀是最重要的。誦讀并不只是機械式的死記硬背,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腦海中盡是詩情畫意,美好的意境隨之浮現(xiàn)。了解和體會了作品背景和本篇詩詞的內涵,所表達的情感也會隨之被挖掘出來。
比如學習《雨霖鈴》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詩人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時代。《雨霖鈴》的作者柳永是一位才子,滿腹才華,卻在科考上不得志,他也是一名浪子,頻繁出入歌妓場所,才華橫溢,滿腔抱負。學生可以標記出不理解的詩句,也要反復誦讀,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師講解的時候注意聽講,這樣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詞七首》所選入的七首詞都是詞作中的精品。本課的教學比較適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種學習形式不僅能使學生可以在課內互動,而且也完全可以在課外活動中使用,讓層次不同的學生在一起學習中碰撞,在相互查漏補缺中得以提升,進而使學生高效地完成前期制定好的教學目標。
以教學蘇軾的《定風波》為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式。提問法,一步一步地引導,做到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詞的主題與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所以,針對作者的逸聞趣事提出的問題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教師趁熱打鐵,結合作品內容逐步引導,精心設問,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還可以采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反復復的朗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理由在于學生對跳躍性、象征性很強的文學體裁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普通形式到具體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意蘊。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能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逐漸總結出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和著手點,整體系統(tǒng)地了解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種表現(xiàn)手法的含義,并且在以后的詩詞閱讀中輕而易舉地進行分析。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和課后練筆的作業(yè),讓學生寫一樁日常小事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高中階段,各個學科難度增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與教師的愿望相差較遠。之前,高中生喜歡以各種方式方法背誦,在書本、草稿紙、扉頁上寫著甚至畫著自己比較喜歡的詩句等,現(xiàn)如今,此種情況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是提不起興趣來的,甚至聽完整堂課程都是一臉漠然,教師心中塞滿了無助和無奈。甚至有些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提到一句詩,幾乎沒有或者說很少有學生能接出下句。
在所有的教學難題中,詩歌教學是所占較多的。對于興趣不高的語文課,學生很被動地接受,也不能理解詩句的意境和內容。僅限于停在文字表面。實踐表明,課堂中我們把有效性教學應用進去,能明顯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如針對意象教學,筆者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對于一個詩句,能夠調動所掌握的知識,在文中找到依據(jù)。教師可以選擇小組合作的方式,伴隨著研究討論的進行,討論結果的展示,學生能深刻全面地賞析意象。對于這種學習形式,學生有很高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意象知識的積累得到提升,能力自然得到提高,也就能看懂詩歌了,閱讀和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隨之產(chǎn)生。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播放流行歌曲,熟悉且韻律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如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好相關的演示課件,并插入一些氣勢昂揚的歌曲,如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首曲(楊慎《臨江仙》),讓學生借助音樂的意境來感受這首詞的豪放氣派。另外,在蘇軾的其他詩詞的學習中,也有很多歌曲是可以借鑒的。
綜上所述,提升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能力,寫作水平也可以得到顯著的提高,學生寫出來的文字富有文采和內涵。古典詩詞中的很多資源可以被運用到學生的習作中,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后,學生充實了作文的內容,也明顯提高了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