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鈞
俗說,“到了東臺新橋口,沒得個[zε213]不開口”。其實(shí),從城里到鄉(xiāng)下,尤其是上了兩歲年紀(jì)的東臺人,往往一張口就是[zε213]。什么意思?怎么寫?1980年左右,我買了張相的《詩詞曲語辭匯釋》,中華書局版。翻到了82頁的“惹”字,引起了注意。
先說音?!叭恰?,普通話讀“rě”,東臺方言讀[zε213],普通話里沒有這個音節(jié),但可以用漢語拼音寫作rǎ。查一查字典,《辭源》《康熙字典》等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廣韻》,都說“惹”“若”“偌”是“麻”韻,也就是“ɑ”韻。足見,東臺方言的“惹”沿襲了古音韻。還有,車、舍、蛇、遮、賒等字的韻母在東臺方言中都是“ɑ”。
再說義。張先生說,“惹”與“偌”[zε44]同。同頁還說,“若”[za4](第二個義項(xiàng))也與“偌”同?!缎氯A字典》說:“偌”,這么,那么(的意思)。舉例甚多,茲擇要抄錄如下:
三十種本《汗衫兒》?。骸皟汉?!俺從那水胡花抬舉的惹來大?!?/p>
《李太白貶夜郎》?。骸岸菎沟⒊缘萌莵砼帧薄?/p>
《霍光鬼諫》?。骸鞍迪敫咦鎰?chuàng)立起惹大漢朝天下,也非同小可呵!”
巾箱本《琵琶記》十一:“我且問你,你挑著惹多鞋做什么?”
《雍熙樂府》15《玉翼蟬煞》套《游月宮》:“惹早晚行唦!待那里去?”
這些例子,都是從元明雜劇、南戲、散曲等俗文學(xué)作品中選出的。東臺方言惹[zε213]或許就是受了俗文學(xué)的影響;這些例子也反映了“惹”字運(yùn)用過程中的微妙變化——特別是用東臺方言品讀——惹大、惹多,就是這么大,這么多;惹早晚,就是這時(shí)候;惹來大,惹來胖,除了保持原意“這么大”“這么胖”以外,就更加口語化,甚至隱隱地包含著絲絲的“穢”意。
再請看《盆兒鬼》劇三:“許了俺一個盆兒,若多時(shí)才與得俺,也該揀一個好的”!
如果是東臺人,或者深諳東臺方言的人,你不覺得這個“若”字既然通“偌”、通“惹”,讀作ra,就是現(xiàn)代東臺人慣用的那個口頭禪嗎?這句話不就像現(xiàn)代東臺人面對面說出來的嗎?
本意虛化,“穢”意潛加,“惹”[zε213]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正是經(jīng)歷了這樣的變化。
末了說一句:新橋口,如今略顯冷落,當(dāng)年可是水路交通要沖,商賈云集,熱鬧非常的所在,開口便是[zε213],時(shí)髦得很呢!東臺,新橋口的這個口頭禪,古色古香,而且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