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川 楠
(福建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福州 350007)
宋金時期的雜劇中有許多小件砌末,也就是舞臺演出所用的道具,如木杖、扇子等,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伴隨著古代戲曲演出程式的不斷完善,舞臺道具的種類也日漸豐富。及至明清時期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以物品命名的劇目,其中又以定情信物作題目的居多,比如湯顯祖的《紫釵記》、孔尚任的《桃花扇》。在這類戲劇作品中,定情信物不但是舞臺的重要道具,它作為整部劇的關(guān)鍵,也是男女主人公對美好愛情希冀的象征,寄托著作者的寫作訴求。
目前對定情信物的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xué)術(shù)積累,一方面是對元明清時期一些作家如喬吉、洪昇等作品的個案研究,如金曉雪《定情信物在<鴛鴦被><金錢記>中的作用》[1]、徐龍飛《小議“金釵鈿盒”在<長生殿>中的作用》[2]。對某一時期作品中定情信物作用的分析,如王慶芳《古代愛情劇中信物的作用及文化意蘊解析》[3]、張青《明傳奇中的定情信物》[4]。另一方面,是關(guān)于定情信物作為審美意象的理論分析,如任暢《戲曲意象淺論》[5]、方李珍《戲曲意象初探》[6]、施旭升《象外與環(huán)中——戲曲藝術(shù)的原型特質(zhì)分析》[7]等?!肚蓤F圓》是李漁《笠翁十種曲》中完成較晚的一部傳奇,李漁在劇中也為男女主人公設(shè)置了一件定情信物——玉尺?!坝癯摺蓖队耵⒂洝分械摹坝耵Ⅷx墜”、《長生殿》中的“金釵鈿盒”、《桃花扇》中的“桃花扇”等信物在劇中的作用相似。鑒于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chǔ)上,以李漁《巧團圓》為文本,具體分析玉尺作為劇中的道具,對故事情節(jié)的連接和推動作用,并承載姚克承和曹小姐對于自由美好愛情的渴求,體現(xiàn)作者對于自由、美好愛情的歌頌,亦作為一種審美意象,成為衡量男女主人公行事規(guī)范的抽象尺度。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出“結(jié)構(gòu)第一”的觀點,并以工匠建宅需先立間架為例,闡釋自己“獨先結(jié)構(gòu)者”的理由。[8]睡鄉(xiāng)祭酒在《巧團圓序》中寫道:“笠翁之著述愈出而愈奇,笠翁之心思愈變而愈巧。讀至《巧團圓》一劇,而事之奇觀止矣,文章之巧亦觀止矣!”[9]李漁的傳奇中多有奇巧心思,這一點在《巧團圓》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利用一根玉尺將姚克承與曹小姐的婚姻線索串聯(lián)起來,穿插于主線情節(jié)中發(fā)展,是故事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的關(guān)鍵,從而演繹出一部“巧”劇。這件玉尺作為姚克承與曹小姐的定情信物,見證了兩人歷經(jīng)艱難才得以圓滿的愛情。
首先,李漁借玉尺設(shè)置了關(guān)于姚克承婚姻的懸念,進而引出他與曹小姐的愛情故事。在第二出《夢訊》中,姚克承在夢境中與一位老者交談期間,提到自己的傳家寶玉尺,這位老者卻告訴他玉尺“是后來得的,并非爺娘所賜……玉尺雖不是爹娘所賜,卻關(guān)系你的婚姻?!盵9]兩人交談的內(nèi)容為姚克承的身世、婚姻設(shè)下懸念。這里“玉尺”在全劇中首次被提及,雖然僅作為概念形式出現(xiàn),但是其對劇情發(fā)展的作用不容忽視。作者一開頭就闡明其由來,在奠定故事基礎(chǔ)、豐富故事內(nèi)容的同時,也引發(fā)觀眾高漲的觀劇熱情。
其次,玉尺起到改變故事走向的作用。在第八出《默訂》中,“玉尺”將姚克承與曹小姐的愛情故事推向小高潮,而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故事節(jié)奏由此發(fā)生變化。李漁寫二人定情的過程,筆法簡潔凝練卻又不減真情:姚克承拾到曹小姐扔下的綾帕,看完上面的詩立刻明白這是許下婚約的意思。他又在玉尺上寫下回詩,贈予曹小姐。這是“玉尺”在全劇中第二次被提及。兩人未曾當面表明心意,只憑一來一回互贈信物,就將婚約定就,這里玉尺的寓意可歸結(jié)為一個“定”字。作者也借此塑造出一位風(fēng)度翩翩的君子和一位“才德兼全,心容并美”的大家閨秀。
睡鄉(xiāng)祭酒評道:“俗筆處此,不知作幾許周折。”[9]李漁撇去繁瑣的情節(jié),直截了當抒情表意,用簡潔的文字巧妙地凸顯人物性格。作者這樣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將兩人內(nèi)含的情意,通過玉尺、綾帕題詩外化,使兩人定下婚約具有合理性,玉尺成為姚曹二人愛情的象征和締結(jié)婚約的憑證;另一方面,“玉尺”在這里也印證了作者在前文設(shè)置的關(guān)于姚克承婚姻的伏筆。姚克承之所以借玉尺回詩,是因為“那根玉尺,也是婦人家用得著的”,[9]并非要借此機會去應(yīng)驗玉尺與自己婚姻相關(guān)的言論是否屬實??此茻o心之舉,實則命中注定,李漁在前文中留下的玉尺的懸念,在此處被巧妙解開,可見其寫作的巧思。
之后玉尺引導(dǎo)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在第四出《試艱》中,曹小姐的父親曹玉宇勸姚克承放棄讀書,去松江做生意。因此,姚克承在與曹小姐定情的第二天就要離開漢口。剛剛定情的兩人即將面臨分別,飽受相思之苦。因此,在第八出《默訂》中,玉尺不僅是姚曹二人的定情之物,也是離別贈物,見證兩人愛情中的第一次波折。
玉尺第三次出現(xiàn)伴隨著姚曹二人愛情中的又一次波折。在第二十四出《認母》中,“玉尺”再次以概念的形式出現(xiàn)。姚克承無意中將繼父的妻子尹夫人從“人行”中解救出來,再三權(quán)衡之下將其認作繼母。而尹夫人為了報恩,建議姚克承將“人行”中一位佳人買回來作妻子,因為這位佳人“不但姿容絕艷,還有異常的節(jié)操,絕世的才能”。[9]姚克承本還驚訝賊營中能有什么佳人,但在聽到尹夫人教予的辨別之法,說這位佳人“袖子里面,有尺把長的一件東西,緊帶隨身,一刻也不肯放下”,[9]便認為這位佳人與曹小姐有三分相似,不得不去“人行”了。
最后,玉尺作為故事美好結(jié)局產(chǎn)生的直接動力,起到了收緊敘事節(jié)奏、使故事最終塵埃落定的作用。在第二十五出《爭購》中“玉尺”第四次被提及,是姚克承辨別曹小姐的憑證。作者寫三人在“人行”爭購曹小姐,而姚克承看“他們既然爭買,我也坐視不得了,但不知是與不是?待我摸過了,才定主意。”[9]當他仔細摸過袋中佳人的袖子后,認為是曹小姐的概率已有五六分了。姚克承以死力鑒真心,才讓掌管“人行”的將官終于出了一個至公無私的辦法,這樣一來他得以成功把曹小姐從“人行”中解救出來。自此,姚克承與曹小姐兩人愛情中的再無波折,有情人終成眷屬。這艱難曲折的過程也讓觀眾看到了姚克承的至誠至孝和曹小姐的至貞至勇。玉尺見證了姚克承與曹小姐相識、訂婚、分離、團聚的全過程,完成了作者賦予的使命。
縱觀中國古典愛情劇,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信物都作為兩人的愛情憑證出現(xiàn),這也是作者賦予其最原始的含義。古代婚姻除了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需按照“六禮”籌備。但青年男女受制于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無法將自己的情感隨意表露。而戲劇家們就借助自己塑造的角色,如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孔尚任筆下的李香君等,譜出了一首首關(guān)于愛情的贊歌。但是僅僅通過人物的唱詞念白,難以將這樣的情感訴求完全表露。因此定情信物作為人物情感表達的載體,成為劇中重要的一部分?!肚蓤F圓》中姚克承與曹小姐的定情信物玉尺也不例外,它是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見證,表達了他們追求自由愛情的理想。這樣的寫作思路雖然難以避免程式化的套路,但其中所體現(xiàn)的真情實感依然令人詠贊。
首先,玉尺作為姚克承與曹小姐私訂終身的憑證,暗含著作者對封建禮教磨滅人性的不滿。姚曹二人互贈玉尺、綾帕將婚約定就,在他們借以傳情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關(guān)于封建社會婚戀觀的個人態(tài)度。曹小姐在寫詩寄情之前說:“我見書本之上,男女傳情,個個都用詩句,竟成一個惡套,甚為可鄙。”[9]因此她脫去窠臼,選擇《關(guān)雎》并將其中一句改為“窈窕君子,淑女好逑”,向姚克承傳達自己的情意。李漁讓詩中的“淑女”去追求“君子”,一方面是因為曹小姐礙于女子身份不便于直接表達情感,這樣改動自然體現(xiàn)她的聰明端淑;另一方面也將曹小姐在兩人愛情中的地位拔高,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欢ǔ潭壬弦脖磉_出作者對反抗封建禮教行為的贊揚。姚克承在玉尺上寫的回詩亦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將《木瓜》的中一句改為“投我以瓊瑤,報之以木桃”,與曹小姐的贈詩相呼應(yīng)。朱熹認為《木瓜》“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3]姚克承以此詩句回復(fù)曹小姐,且同曹小姐一樣將開頭二字更改,這就表明姚克承對曹小姐情意的肯定和珍視。姚克承與曹小姐的愛情重在彼此相知,是精神上的契合。
其次,玉尺是兩人愛情屢遭挑戰(zhàn)、卻對彼此忠貞不悔的見證。中國古典愛情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勢必要經(jīng)歷諸多波折,才能有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定情信物在見證男女主人公用情至深的同時,也體現(xiàn)出他們的用情之“貞”?!肚蓤F圓》中姚克承與曹小姐經(jīng)歷了幾次波折才得以團圓,但作者寫到有關(guān)兩人愛情的情節(jié)時,并未次次提及玉尺。在第十三出《防辱》中,曹小姐將姚克承贈予的玉尺隨身攜帶,認為“萬一保全不得,就把他殉身而死,也不枉贈我一場”,[9]據(jù)此也就有了后文中尹夫人教給姚克承的辨別佳人之法。姚克承與曹小姐的定情信物玉尺,在無形之中見證了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也代表著雙方的一種信念與承諾。
盡管面臨著戰(zhàn)亂的危急處境,曹小姐卻沒有同父母一起逃難,而是選擇留在家中。她為了保全貞潔,不被辱身,想到用巴豆涂面,妝做病軀。這一方法也十分奏效,使過天星打消了強娶曹小姐的念頭。在《巧團圓》第十五出《全節(jié)》中,作者自然運用插科打諢來體現(xiàn)曹小姐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也將曹小姐險些被迫嫁給過天星的驚險情節(jié)寫得既緊張又詼諧。在第十七出《剖私》中,曹小姐向尹夫人傾訴自己整日悲傷的原因,把她和姚克承一句話定下夫妻緣分的事情告訴尹夫人,尹夫人也將自己的煩愁告訴曹小姐。作者讓兩人在自身難保的情景下互訴真情,讓曹小姐守節(jié)之事有了見證。在這些情節(jié)中玉尺并未出現(xiàn),但已經(jīng)見證了兩人的忠貞愛情,作者的巧思在這里便可體現(xiàn)。
最后,姚克承和曹小姐終于團圓,玉尺見證了兩人愛情美好的結(jié)局和真摯的情感。在第二十六出《得妻》中,姚克承將曹小姐帶回寓所,慌忙解繩結(jié)卻不開。待他確認布袋中的就是心上人后再解,便是一解即開。作者設(shè)置這樣一個小插科,在營造緊張感的同時也符合人之常情。見面后的兩人互訴真情,傾吐相思之情、離別之苦。姚克承深知曹小姐是個有才有守的女子,曹小姐也為了今日團圓,盡守閨人常范。如果說玉尺在兩人分別時作為曹小姐對姚克承寄托思念之情的載體,那么在兩人團圓之時玉尺就完成了它的任務(wù),姚克承與曹小姐的愛情便不再需要用玉尺來維系,到此玉尺也徹底完成了作者賦予的使命。
男女互贈定情信物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如《靜女》中的“彤管”、《木瓜》中的“木瓜”、“瓊瑤”等。古典戲曲中的定情信物,種類更是豐富多樣。以定情信物的材質(zhì)劃分,有金屬類,如《長生殿》中的“金釵”;玉石類,如《玉簪記》中的“玉簪鴛墜”;紙質(zhì)類,如《桃花扇》中的“桃花扇”等。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指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11]意象作為一個美學(xué)概念被提出并運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因此定情信物在承擔(dān)其舞臺道具作用的同時,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義。李漁在《巧團圓》中借助姚克承與曹小姐的定情信物玉尺,表達了他對堅貞愛情的贊頌。這件玉尺促使兩人的愛情由平凡變得深刻,也由此顯現(xiàn)出《巧團圓》這部劇確實是處處有奇巧。
首先,玉在古典戲曲中的多以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信物出現(xiàn)。一是因為玉的價值高,用來贈給戀人足以體現(xiàn)自己對愛情的珍視。二是古人認為玉是高潔、永恒的代名詞,可以作為恒久愛情的象征?!肚蓤F圓》中的玉尺不僅是男女主人公愛情的憑證,也由于玉本身溫潤通透的特質(zhì),成為姚克承與曹小姐貞潔、長久的愛情的藝術(shù)化衍生。
古代中國封建專制的思想,使得婚姻中的男女地位一直相差懸殊。這種現(xiàn)象投射到古典戲劇作品中,便有了三從四德、忠貞守節(jié)這樣為女性而設(shè)的規(guī)則??v然戲曲作品中的女子被賦予追求婚姻愛情的自主權(quán),但她們也只能與這個一見傾心的男子相伴一生。而關(guān)于男性卻沒有嚴格的限制,戲文中男子負心、娶三妻六妾等情節(jié)成為理所當然。在《巧團圓》中,有多處曹小姐為了姚克承力保貞潔的情節(jié),李漁對于女子需守節(jié)的態(tài)度也十分明確。但他同時也塑造出一個對曹小姐癡心不改的姚克承,沒有設(shè)置第三者插入兩人的感情。姚克承說起自己前往“人行”買婦人的緣由,是為了找曹小姐,“莫說買著高年丑婦,心上不喜,就遇著個絕代佳人,只要不是曹小姐,也不得我開懷暢意?!盵9]而他聽取尹夫人的意見,準備再去“人行”買回佳人,也是因為尹夫人所說的這位佳人與曹小姐有著幾分相似。姚克承對于曹小姐的真情實意令人感嘆,兩人愛情就像玉石一樣堅貞,他們的定情信物玉尺也成為永恒愛情的象征。
其次,玉尺溫潤通透的特質(zhì),體現(xiàn)了姚克承與曹小姐的愛情冰清玉潤、光明坦蕩。他們之間是沒有懷疑、無暇真摯的愛情。姚克承與曹小姐團聚之后,他對尹夫人關(guān)于曹小姐守貞之事的敘述,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懷疑的態(tài)度。如若不是兩人始終保持著對對方的忠誠,且對彼此充滿信任,那么曹小姐得以完璧的事情就難以說清。姚克承與曹小姐愛的磊落、活得坦然,其定情信物玉尺也成為兩人無暇愛情的見證。
另外,玉尺在早期文獻中已有記載。《世說新語·術(shù)解》中提到:“有一田父耕於野,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盵12]此處玉尺指由玉石制成的尺,是一種度量工具。李白在《上清寶鼎詩》中寫到“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庇癯弑灰隇橐环N衡量人才的抽象意義。同樣,在《巧團圓》中,玉尺不僅僅是姚克承與曹小姐的愛情憑證,也是衡量他們行為處事的標準,是一種抽象的尺度。
李漁本人在《巧團圓》中自始至終強調(diào)的“貞潔”,展現(xiàn)出他本人婚戀觀念的矛盾之處——在追求自由愛情的同時又不得逾越道德禮教的規(guī)范。因此,玉尺作為曹小姐的身內(nèi)之物,在見證她力保貞操的同時,也是其行為得失的衡量準則。曹小姐的機智勇敢與尋常閨閣女子不同。李漁將她比作“女陳平”,是因為她臨危不亂能想出保貞之法;尹夫人感嘆曹小姐的忠貞烈性,說她是“女中丈夫”,令人可敬;曹小姐幫助姚克承與尹家夫婦相認,三人稱贊她“生平不畫葫蘆樣,做來事事皆奇創(chuàng)!”李漁毫不吝嗇筆墨,將曹小姐機敏決斷的個性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這把“玉尺”成為曹小姐人生的參照物,她的言行是否符合作者心目中的標準,一量即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去衡量自己待人處事的分寸。“玉尺”作為姚克承的心內(nèi)之物,是一把“公道之尺”,也是衡量其行為規(guī)范的尺度。姚克承出于好心為尹厚解圍,又將他認作自己的親父帶回家奉養(yǎng),盡顯其孝。他回鄉(xiāng)后看到一片狼藉,遇見鄰居張伯,贈予他銀兩并提出日后還會奉酬,體現(xiàn)其善。李漁在劇中多次寫到,姚克承感慨讀書人在亂世難以求取功名,而當他得知開始科考,便下定決心參加,最終也取得了好的結(jié)果。這些行為都是姚克承基于內(nèi)心標準做出的正確判斷,不存在刻意為之。姚克承為人善良,有考中經(jīng)魁的才學(xué),他的所作所為經(jīng)自己心中的“玉尺”一量,便能看出適宜與否。
吳梅對《笠翁十種曲》有著高度評價,認為“翁所撰述,雖涉俳諧,而排場生動,實為一朝之冠”。[13]在《巧團圓》中李漁利用玉尺這一道具,結(jié)合自己慣用的戲劇手法如巧合、懸念等,演繹了一出“段段出人意表,又語語仍在人意中”[9]的喜劇。玉尺在劇中既是故事發(fā)展的催化劑,也是姚克承與曹小姐愛情的見證,盡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但卻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以“文眼”比之也不為過。因此,研究玉尺作為定情信物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情感的外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僅可以了解到中國古典愛情劇關(guān)于定情信物的寫作特點,也對當代同類題材戲劇的創(chuàng)作具有指導(dǎo)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