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困生并非天生的,更非不能轉化,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引導、督促,學生完全可以掌握語文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并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達到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進而實現(xiàn)“差生”轉化為“優(yōu)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持續(xù)開展的前提。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在他的效果率中認為,人們對工作或學習如得到滿意的結果,能增強自我效能感,樹立自信心,從而會增強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困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困生往往對最新的電影、電視劇、國內外的時政要聞等較為感興趣。語文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加以引導,使他們對公眾人物的生平加以關注,并延伸至文學作品,這不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素材,也能激發(fā)他們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廣度,又有利于其語文成績的提高。
筆者進行課外讀本《三國演義》的學習交流時,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經(jīng)典片段,很多平時對語文沒什么興趣的學生也都深有感觸。關羽到底有多少面?學困生由于缺乏閱讀量,很有可能了解不夠,但通過教師準備的電視劇片段,再進行回看有關關羽出現(xiàn)在書中的片段,會發(fā)現(xiàn)一個立體的關羽。借助視頻媒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可以再從關羽入手,以點帶面,讓學困生進而閱讀《三國演義》,再擴大到《水滸傳》的閱讀。
如此的方法可以增加學困生的閱讀量,積少成多,只有提前筑造閱讀的基礎,才有機會豐富知識面,提高理解力,最后達到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引導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并交流學習方法,以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高效的學習方法,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大部分對語文學習有苦難的學生來說最根本的問題是知識的轉化。 學習文章時,我們應該理解,每一篇文章并不是孤立的,學習時應該將單個的文章連通起來,由此學習好一類文章。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樣描寫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蔽覀冊诙温滟p析時,可以明顯看出作者將荷葉比擬為人,將文章內容描寫得更加立體,生動,這一段落的描寫內容是新穎的,但是寫作手法可以在其他文章中找到。
在朱自清的另一篇文章《春》中有這樣的描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不一樣的感官,相同的寫作手法。在學習文章時,如果學生能積極地思考并整理,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新文章的學習其實是一次次加深對文學理解的過程。因為新文章里全是“舊知識”,寫作手法通常是有限的,不同的排列和運用,產生了一篇篇的新文章。為了有助于學生學習,對已經(jīng)學習到的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困生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進行記錄,多次溫習達到記住的效果。對于表達手法和修辭技巧熟識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技巧和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課堂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把課堂作為轉化學困生的主陣地,打好學困生的語文基礎。前提是,在認真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教師一定要充分備課,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在課堂最開始的時間里,教師可以用一些和文章相關的趣味小知識、小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詢問大家有沒有聽過成語完璧歸趙的故事,讓學生先互通信息。在課上,教師要重點關注學困生,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個別輔導,最大程度地調動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講授這節(jié)課時,設計了一些學習問題:“廉頗的敵意是在何時消失的?藺相如向廉頗示弱真的是能力不如廉頗么?”在小組討論時,筆者讓學困生先展示發(fā)言,聽取他的思考和小組討論結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困生,回答問題時、交流展示時,語文教師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利用激勵評價,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其潛力,使之端正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樣才會更好地促進其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的時間內高效吸收知識。課后,教師要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為下一步針對性指導學困生打下基礎。
當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是一項艱苦、長期的工作,決不是一勞永逸的,也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開展更加細致的工作,卓有成效地去轉化學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