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二來 張海玲 黃劍真 陳金鋒 張灼榮
肇慶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廣東省肇慶市 526020
隨著醫(yī)學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高職高專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動手能力,對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診斷及治療手段能熟悉運用,培養(yǎng)成為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基層實用型醫(yī)學人才。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一門醫(yī)學基礎課程,為生理、病理等醫(yī)學基礎及臨床學科奠定基礎,是醫(yī)學發(fā)展事業(yè)的奠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體解剖學屬于形態(tài)學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結構,因而開展好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可以使理論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記憶與鞏固,是學生理解和驗證理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運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1]。
眼球屬于感覺系統(tǒng),它的形態(tài)結構精細復雜,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由于人眼球標本少,且都是甲醛固定的陳舊標本,在實驗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眼球實驗教學中,我校近十多年來的一些經歷和體會供兄弟院校參考與探討。
剛從中專衛(wèi)校升格為高職高專時,開始沿用中專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驗過程教師利用眼球模型首先講解眼球壁的三層結構:纖維膜、血管膜和視網膜。纖維膜的前1/6為角膜,無色透明,神經末梢豐富,后5/6為鞏膜;血管膜由前向后分別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接著介紹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盤、中央凹、黃斑等結構;然后講述眼球內容物的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在講授房水內容物時老師只能理論式講授。老師示教完畢后學生利用模型進行觀察,認識相關結構,學生在觀察眼球結構過程中感覺十分抽象,諸如房水量少、無色透明,晶狀體有彈性以及玻璃體呈膠凍狀等等。
在實驗中只利用眼球模型教學,突顯出高職高專學生的求知欲與中專生不一樣,他們對不理解的結構會進一步的向老師了解,然而老師僅借助模型加上理論再一次闡述效果也很不理想。為此,組織教研室授課的老師進行研討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討論考慮引入新鮮動物牛眼進行示教來達到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眼球結構,結合眼球模型進行示教:(1)觀察眼球概貌,找到后部的視神經,并講解視神經的起始處是視神經盤,然后顯示角膜、鞏膜及角膜后方的虹膜。(2)用手術刀沿角膜與鞏膜交界處做一切口,當有少量液體(為房水)流出時讓學生觀察,示教眼前房時老師用鑷子探入角膜與虹膜之間, 示教眼后房時沿著瞳孔探入虹膜后方,并講述房水由睫狀體產流入眼房內(眼前房和后房),然后用剪刀把角膜環(huán)形剪開,觀察虹膜及瞳孔形態(tài),最后從瞳孔處取出晶狀體,觀察晶狀體形態(tài)及彈性。(3)讓學生通過瞳孔觀察眼球里面的玻璃體,特意問同學看到什么顏色,然后擠捏眼球使部分玻璃體從瞳孔擠出,再讓學生觀察,讓他們觀察到無色透明、膠凍狀的玻璃體,并告知學生之前看到黑色是血管膜,血管膜色素豐富。(4)剪去前半部分,可透過玻璃體觀察到后部的視神經盤、中央凹等結構。(5)輕輕刮開玻璃體,顯露視網膜,然后用手術刀背輕輕分離視網膜,讓學生感受到視網膜很容易剝離,而移行至視神經盤處緊密結合。
新鮮牛眼球解剖示教直觀性、立體性強,通過結合模型進行新鮮牛眼示教,使學生親眼觀察到角膜、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及視神經盤等結構的形態(tài)位置和結構特點。讓學生清楚地觀察眼球的結構,使學生對眼球結構加深理解和牢固記憶,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眼球的結構[2]。
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動手能力,對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診斷及治療手段能熟悉運用,培養(yǎng)成為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基層實用型醫(yī)學人才是高職高專醫(yī)學院校發(fā)展的主要趨勢。為了培養(yǎng)新世紀基層實用型醫(yī)學人才,我們開始考慮運用新鮮牛眼讓學生進行操作,然而學校不斷的擴招,每年招生約3 000人,加上人體解剖學課程基本安排在第一學期開課,根據市場情況采購牛眼的數量難以滿足教學需要。豬眼大小如人眼,眼球結構也基本與人相似,而且豬眼在市場上容易采購,價格低廉,購買數量也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近幾年采用新鮮豬眼讓學生進行操作實驗。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實驗室也增加了移動多媒體投影、數字電視、手術無影燈、數字人體解剖系統(tǒng)等信息化設備,方便了教學演示及師生交流互動,提高了整體教學效果[3]。實驗過程是先觀看老師示教或觀看示教錄像,然后分組實驗操作,最后答疑小結。通過實驗使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精神,提交手術基本操作技術及臨床應用分析能力,真正培養(yǎng)出基層實用型醫(yī)學人才。
眼球作為感覺系統(tǒng)的核心,結構精細復雜,人體眼球標本結構小,近距離觀察效果差,而模型又缺乏真實感,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4]。我們在眼球實驗教學中不斷摸索,從模型示教到結合動物眼球示教,最后采取學生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一切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出發(fā),為生理、病理等醫(yī)學基礎及臨床課程打下堅實基礎,真正培養(yǎng)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動手能力,對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診斷及治療手段能熟悉運用,培養(yǎng)成為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基層實用型醫(y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