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薇,楊萬鳳,董畫千,冷 羽,陳曉瓊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貴陽 550001;2.貴陽中醫(yī)學院,貴陽 550001)
灸療源于原始社會,當時用樹枝燃燒來燙、燒灼,以木枝為重要灸材。秦漢是艾灸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艾灸、溫熨、雜木灸在此時期被臨床使用,其代表著作《黃帝內經(jīng)》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魏晉朝出現(xiàn)艾炷器[1],瓦甑灸也在此時期出現(xiàn),它象征著器械開始作為灸療的器具。隋唐時期,施灸材料較以前有了深一步的發(fā)展,代表作有《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呈現(xiàn)出種類較多的加藥灸、隔物灸。宋代《太平圣惠方》記載了8種不宜做灸材的樹木[2],在《針灸資生經(jīng)》中初次記錄了“天灸”[3]。明代《古今醫(yī)鑒》把銅錢當作灸具,有專門熏灸的熏灸罐灸具[4],該時期《醫(yī)學入門》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久?!鼻宄┚母鼮槌墒?,《瘍醫(yī)大全》中有核桃殼灸治瘡瘍的記載,《針灸易學》中用泥錢當灸具,《外科圖說》中進一步革新,有了灸板、灸罩。明清時期是灸法發(fā)展的鼎盛階段。但近代以來,因歷史緣故,灸療逐漸凝滯、衰落。艾灸發(fā)展緩慢促進了灸具的研發(fā),出現(xiàn)一系列的灸具,如特制溫筒灸、木灸盒、溫灸箱、竹筒溫罐、金屬溫罐。又因傳統(tǒng)灸具有操作不便、費時費力、易燙傷,艾煙、艾溫難控及一些尬灸部位難灸等弊端,使并稱針灸的針刺和艾灸在當代臨床顯出“重針輕灸”的現(xiàn)象?,F(xiàn)代科技的進步加速了灸具的發(fā)展,展現(xiàn)出類型多樣的灸具,灸具創(chuàng)新促進了灸法的發(fā)展。本文收集了近年來灸具研制并在臨床中已有反饋的文獻,并從溫控、煙控、尬灸部位、多功能、床式、多方位精準等方面對灸具作如下闡述。
該類灸盒的創(chuàng)新彌補了灸具存在的控溫難的問題,并且溫度過高時還有報警提示,同時設置了防護網(wǎng)以防燙傷。
王祖銘等[5]設計的電子艾灸盒,整個系統(tǒng)分成模塊(溫度采集、步進電動機控制、鍵盤輸入、數(shù)碼顯示)和主程序2個部分;主控制器為MSP430F149單片機,鍵盤輸入設計溫度,液晶屏顯示,步進電動機的正反旋轉由數(shù)字溫度傳感器與患者皮膚表面溫度共同控制,達到閉環(huán)檢查調節(jié)溫度的目標。董新明等[6]研制的智能艾灸儀,主要由語音報警模塊、主控模塊、觸摸液晶屏、艾灸輸出端口、微型熱敏打印機組成;可設置灸療溫度、時間;主控模塊操縱灸頭并顯示、檢測灸頭溫度,灸療時間結束時,它將驅動語音芯片并播放音樂同時將剩余的艾條輸出;可打印病案及灸療穴位;艾灸異常則發(fā)出警報并停止工作。陳冬等[7]研制的艾灸盒,在盒內設置有升降裝置、溫度報警器、溫度傳感器,當局部溫度過高時,通過旋動調節(jié)桿的高度對溫度進行調節(jié),并發(fā)出警報。該類灸具提高了灸療過程的安全性,如報警器與溫度傳感器的設計。當灸療結束時,灸具會播放音樂,以提醒患者灸療結束,可以減少患者在施灸過程中對灸療結束時間的關注。
高明等[8]研制的監(jiān)測皮膚溫度的微型灸具,同樣有溫度報警設備,由溫度傳感器、艾條夾、定位柱、溫度監(jiān)測裝置、調節(jié)壓圈、防護網(wǎng)等組成,該灸具可代替人手實現(xiàn)溫和灸,并可對皮膚表面的溫度進行監(jiān)測、顯示及數(shù)據(jù)存儲。楊柳等[9]設計的溫控灸具(如圖1所示),外形為圓筒形,由盒體、盒底、盒蓋組成;安裝的自動溫度調控系統(tǒng)以微控制器為核心,利用電動機溫度控制器控溫;設有艾煙的過濾裝置;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算法使其穩(wěn)定性、精確度較高;盒底部設給氧罩,其外面設有吸盤和溫度傳感器,達到固定灸盒及檢測皮膚溫度的目的。此類灸具通過檢測皮膚表面溫度以及對溫度的自行調控,實現(xiàn)了恒溫與控溫。
該類灸具使室內空氣清新,患者感到舒適,同時避免了艾煙濃度過重帶來的危害。
毛玉芬等[10]制作的艾灸盒,主要由排煙管道、艾灸盒、變壓器、臺式計算機散熱器、裝線管、膠帶、廢棄的紙箱等組成;排煙管道的設計是該灸具的特征。袁曄[11]研制的凈煙艾灸器,運用混合金屬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作為結構材料;器體內設排風扇,上部設排氣口,中部設艾煙處理裝置,外部由氣味吸收層和煙層攔阻層構成,在處理裝置下面設有可拆卸結構,便于內部清潔和更換艾條;其內還設有錐形防護網(wǎng),確保安全性。排煙器的設計雖減少了室內的煙霧,但若每個病房都設計排煙窗,開窗通風時,室內環(huán)境是否真得到改善、是否考慮集中幾個房間艾灸從而減少排煙窗的設計是值得思索的。
唐宏亮等[12]研制的萬向輕煙艾灸器,主體由灸箱(如圖2所示)、底座夾、支架構成;支架可調節(jié)艾箱方向,直灸病灶;底座夾可使灸具固定在物體邊緣,節(jié)省空間;內部裝有活性炭以吸附艾煙中的有害顆粒;設有透明窗,能清晰看到艾條固定及燃燒情況,便于適時調節(jié);灸箱底面設有弧形濾網(wǎng),既能防燙傷,又可避免艾灰堆積于濾網(wǎng)中部而妨礙艾灸的熱能傳遞。沈翠翠等[13]研制的可控升降除煙艾灸盒,主體由遙控器和盒體構成;特點是設有活性炭層和高效空氣微粒子濾網(wǎng)(high-efficiency particular air,HEPA)雙層除煙裝置,使艾煙得到最大限度清除,且這2種除煙材料可拆洗,能循環(huán)使用;器具通過相關部件運轉,使艾條的高度可精確到 1 mm;LED(light emitting diode)遙控燈可看到實際高度的數(shù)據(jù),使施灸者有較直觀的認識。此類灸具主要在除煙方面具有優(yōu)勢,活性炭的設置可吸艾煙,并且還有雙層控煙裝置。
趙壽毛[14]研制的磁療梅花針艾灸器,具有針、灸、磁療的作用;設有金屬網(wǎng),防燙傷;艾灸器的前端配有梅花針,通過一個塔式彈簧來固定;在器具前端添加軸頸,使塔式彈簧固定在艾灸器上,這樣可使梅花針刺在皮膚上時使患者感覺舒服,具有柔和彈性感;器具上還加有磁鐵。黃暢等[15]研制的百笑灸(如圖3所示),主體由磁灸柱、磁灸蓋、灸筒、醫(yī)用膠布組成;磁灸蓋頂部放有耐高溫并能釋放磁場0.2 T的磁體,在人體局部起磁療的功效;磁灸柱由導藥艾柱、磁針組成,在磁體釋放的磁場下,藥艾柱中央的導磁針可變形成無數(shù)個小磁針,頻頻刺激病灶;用途多樣,在運用過程中結合了“熏、按、灸、揉、熨”等手法,還可將姜片、藥餅放在灸具底部的中空部位進行間接灸操作。該類灸具簡單、體積小,不僅具有灸療的功效,還在艾灸的過程中增加了其他的用途與效用,便于推廣。
圖2 灸箱透視圖[12]
麥海芬[16]研制的DAJ-23型多功能艾灸儀,無需手工操縱、點燃艾絨、專人看護、人控溫度,還可同時對多個穴位施灸;在灸感上,除具有傳統(tǒng)艾灸灸感外,還具有針刺、電擊、跳動、穴位暖出風、疼痛的灸感,不污染環(huán)境;該艾灸儀有專用艾片,每片艾片累計使用時間超過90 min時,會失去藥效。該灸具能使患者產生多種灸感,艾片藥力用盡,避免了浪費,但它的使用沒有通過燃燒艾條而是采用電艾片的形式,這是否具有同樣的效用是值得研究的。
圖3 百笑灸實物圖[15]
秦長利[17]研制的多用途霸王灸盒,采用優(yōu)質木材、水牛角等加工而成,包括按摩頭、灸帽、筒體、刮痧、彈簧、灸罩等結構;可依據(jù)需要進行敲打疼痛部位、刮痧、灸、點穴、分經(jīng)等;在灸盒內利用彈簧的動力將艾條向前推動;設有排煙倉。此灸具已不僅僅是艾灸,還可在艾灸的過程中增加多種中醫(yī)療法。
該類器具的特點是設有多個灸頭,可對多個穴位同時施灸,可任意調整方向、高度,可隔空灸。
嚴學蘭等[18]研制的艾灸器,主體由基座、機頭構成;基座能360°旋轉,可任意定位,機頭可停放在任意穴位,并有自動推進艾條、自動除灰、定時、聲光提示功能;機頭設有防護罩,免燙傷。尹繼云等[19]研制了類似的艾灸器。陳可等[20]發(fā)明了一款改良型艾灸器,具有雙層銅網(wǎng)阻隔,避免燙傷;有特定的排煙裝置;灸頭設有彈性連接桿,適合不同體位的施灸;其特別之處在于能精確地對穴位進行刺激。該類灸具使人體難灸部位灸療難的問題得到解決,然而該灸具并未與皮膚直接接觸,也未處于密閉空間,施灸時與施灸部位存在一定的距離,在溫度上及效果上如何還需進一步驗證。
吳克琴[21]研制的可調臺式艾灸架(如圖4所示),由基座、圓圈孔、螺栓、臂(雙絞鐵絲)4個部分構成;螺栓將基座與雙絞鐵絲相連,使其不脫離基座;用雙絞鐵絲固定艾條,底座用碳鋼材料,其質地重、體積小、能防火,擺放平穩(wěn),用內凹接灰。劉永芳等[22]研制的可調式灸療器,運用固定架、萬向桿使任意角度、位置都可進行灸治;設計透氣孔有助于觀察艾條燃燒情況及助于空氣自由流通,使艾火不易熄滅,也使熱量能夠擴散,避免溫度過高時傷到皮膚。此類灸具的特點是體積小,可任意角度和上下調節(jié)。
圖4 可調臺式艾灸架結構圖[21]
該類灸具的墊板可移動拆卸,床體相對封閉,其創(chuàng)新處在于能聚藥、聚熱、滲透力強、灸面廣,同時有艾、有煙、有火。
王偉等[23]研制的艾灸治療床,有2個獨立的艾灸箱體,各有1套獨立的艾灸系統(tǒng)(手搖器、滑輪、托盤、鋼繩);兩手搖器分別設在床中、尾段的1/3側面,以便患者可通過把手調節(jié)托盤的升降來限制艾灸的溫度;床面設有10塊墊板,移動墊板可調節(jié)艾灸部位,所有墊板組成一張按摩治療床;床內的艾灸托盤成懸空狀態(tài);床尾設有拉筋柱口,可進行拉筋治療;床底設有熏蒸口,外接熏蒸器可實現(xiàn)熏蒸治療,也可幾種治療同時進行;每張床上面的天花板各配一個排氣扇,便于排出漏掉的少量艾煙。
龐怡等[24]研制的智能灸療床(如圖5所示),由灸材加熱柱、控制裝置、排煙裝置、灸療艙等組成;床中間設有2個抽屜式艾灸箱,便于艾條更換;遙控器的操作可點燃艾條及調節(jié)溫度;灸療艙設有4個遠紅外熱療燈,可根據(jù)需要調整位置,配合艾灸使用,可增強療效;排煙裝置運用密封的獨立高科技碳水離子凈煙系統(tǒng)排煙,確保排煙效果,且不用設排煙管道,治療結束后,打開抽屜,將艾灰清理干凈即可,既安全又美觀。羅明薇等[25]研制了一種艾灸治療保健床,其內部設紫外燈、紅外燈,起到滅菌、保溫的作用。灸床可同時施灸多個部位,受熱面積廣,熱量處于一個密閉的環(huán)境中,設置高科技碳水離子凈煙系統(tǒng)既可凈煙又美觀,但體積龐大,每治療一次花費較高,普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以下是針對膝關節(jié)、手腕、前臂、腰背、耳部分別研制的灸具,其中活動蓋板的設計可調節(jié)箱內的氧氣量,起調節(jié)溫度的作用。
圖5 智能灸療床實物圖[24]
膝關節(jié)艾灸箱[26]由固定架、凹形槽、防護網(wǎng)、箱體、蓋板等構成。箱體由耐高溫防火的合成板制成,內放一層銅防護網(wǎng),其上方設有鐵絲網(wǎng)式的艾條固定架,使火力可均勻布散到所灸的部位;蓋板由固定和活動蓋板構成;箱體底部設置凹形槽,將膝關節(jié)置于槽內進行灸治。手腕部艾灸箱[27](如圖6所示)的箱體用防火耐高溫的合成板制成;箱頂部設活動蓋板;箱體的一側壁上開有一洞口,從此洞口可伸入艾灸箱。張?zhí)m鳳等[28]研制的艾灸器,底座設為弧形,符合人體前臂的解剖特點;設有防護網(wǎng)、隔熱板、燃艾管;出氣管、進氣孔的設置可使艾葉均勻燃燒。羅海麗等[29]制作的耳部艾灸箱,盒體底部設為弧形,與頭部相適應,與耳部貼合,使灸距最佳;透氣孔的設計朝上,不污染周圍床鋪;設有金屬網(wǎng),防燙傷。依據(jù)膝關節(jié)、手腕、前臂、耳部的特殊形狀設置灸具,使人體某些特殊部位難灸的現(xiàn)象得以解決,擴大了灸具的使用范圍。
圖6 手腕部艾灸箱結構圖[27]
腰背部艾灸椅[30]由椅背、坐板、艾灸箱構成,通過對椅背角度的調整,使治療位置最佳;高希言等[31]在此基礎上改良成多功能艾灸椅,它可將椅背和坐板分別上下滑動和左右滑動,可同時灸多個部位,其熏灸方向為自下向上,避免艾灰脫落燙傷皮膚或燙破衣物。該類灸具使年齡大、趴著不便的患者使用艾灸治療成為可能。
楊旭明等[32]設計的DZWJY-1型溫灸儀,有8枚艾灸療片和與導線相連的電子溫度控制器;艾灸療頭有3層,上層為ABS工程塑料保護罩,內設2個溫度傳感器,可控制灸療片的溫度;中層為發(fā)熱陶瓷片,當通電產熱后會傳遞給下層紅外輻射片,使其發(fā)射紅外光譜,刺激穴位起溫熱通經(jīng)效果;電子溫度控制器中的單片機由多個軟件構成完善的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可迅速、準確、高效地完成恒溫控制。王俊力等[33]研制的隨身艾灸貼,由燃燒室、頂蓋、底片、底座構成,更換底片則可重復使用;該灸具用唯一的氣流通道強制使艾煙先向下流動抵達皮膚,增加艾精油與皮膚的接觸,同時設氣味凈化及煙塵吸附部件;設有間接灸卡槽,可利用蒜泥餅、隔姜灸灸片、附子餅等圓片狀作輔助用品,實現(xiàn)溫度集中、均衡、穩(wěn)定,改善隔物、隔藥灸的不足。
王俊力等[34]研制的手持氣壓助燃艾灸儀(如圖7所示),由手柄、頂蓋、燃燒室、外殼、加濕過濾層組成;由燃燒室和頂蓋把艾條阻隔,艾燃燒時不直接作用在皮膚上,打破了“凡有毛發(fā)處不可灸”的說法;手柄設計可進行自灸,手柄上設有吹氣裝備,氣流通道與燃燒室連通,反復按壓彈性主體,可使空氣進入燃燒室內,提供氧氣,可助燃,控制手柄處鼓風氣囊空氣進入燃燒室的速率可限制艾條的燃燒程度。路玫等[35]研制的罐狀式溫灸器,罐外側壁設有多個排氣孔,可使罐體間成氣體流通狀態(tài),開通外孔及調節(jié)旋鈕式外蓋均可調整溫度;罐內設不銹鋼防護軟網(wǎng);罐上部附活性炭結構,可吸附艾煙中有害物質;外側罐體內設有紐扣式磁鐵,可使多個溫灸消煙罐固定位置;罐體開專門孔以便固定在身體的局部。
圖7 手壓式艾灸儀結構圖[34]
從上述研究不難看出,灸具的革新備受關注,針對傳統(tǒng)艾煙、艾溫難控,耗時費力及有些部位難灸等問題,涌現(xiàn)出了類型多樣的灸具,如設有過濾煙塵、防護網(wǎng)、控溫設備及可任意調節(jié)高度,多穴同時施灸的灸具,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艾灸的弊端。然而,大多器具的制作成本較高、體積大,效能雖好,卻不利于臨床的推廣和普及。上述灸具的研制中,金屬防護網(wǎng)的設計居多,有不銹鋼、鐵、銅,金屬的導熱性能好,而艾灸燃燒處大多與金屬網(wǎng)隔得較近,這可能會影響艾條溫度及艾條燃燒情況。艾絨燃燒會產生揮發(fā)油,揮發(fā)油與金屬接觸,使用一段時間后則會影響灸具的使用,因此防護網(wǎng)材質的選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檢驗與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研制灸具的主要出發(fā)點在于對傳統(tǒng)艾灸的揚長避短,然而一些器具的革新沒有艾、沒有火、沒有煙,這種革新是否還具有與傳統(tǒng)艾灸一樣的功效還有待研究。灸具的創(chuàng)新推動灸療的發(fā)展與推廣,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灸療在治病中的優(yōu)勢,灸具的不斷創(chuàng)新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研制一種實用性強,既能保留艾灸治病的優(yōu)勢,又能有效避免艾灸過程中所帶來的缺陷以及保證艾條能充分燃燒并利于推廣的灸具將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