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峰
王維是唐朝杰出的詩人,人稱“詩佛”。他的詩,詩中有畫,其豐富的意象、脫俗的意境、動聽的音韻、淡淡的禪意令人陶醉?!而B鳴澗》正是其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如何才能引領(lǐng)小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里,感受特有的禪意之美呢?“禪”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說的文化,于小學生來說是那樣縹緲而遙不可及,怎樣才能在孩子的心靈與詩詞間架一座橋呢?
古典詩詞是一種音韻文學,是音、形、義三位一體的藝術(shù),體會古詩詞當從音韻開始,而吟誦正是打開音韻之門的鑰匙!
吟誦是指按照詩詞的格律、聲韻有節(jié)奏地誦讀,以表達作品的情感。它是古代的讀書法,也是韻文的創(chuàng)作法,它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吟誦不僅準確地將詩詞的格律用聲音的方式再現(xiàn)了出來,還能在高低、長短、快慢的變化中入情入境,表現(xiàn)作品的文氣與風骨、張力與內(nèi)涵。
小學生的聽覺感知力高于視覺感知力,吟誦更有助于他們體會詩歌特有的藝術(shù)與文化。
《鳥鳴澗》是一首五言古風絕句,按“平長仄短入促韻長”的方法來讀詩,我們會發(fā)現(xiàn),“閑”“空”“鳴”“中”是需要拖長音的,特別是韻字“空”與“中”,不僅讀來節(jié)奏美妙動聽,而且能準確地表現(xiàn)本首詩“幽靜”的意境,隨著聲音綿長細膩的延展,讀者的心也仿佛走進了靜靜的山澗中?!奥洹笔侨肼曌?,入聲字需要讀得短促,使這一輕得可以忽略的動作顯得有了速度,有了聲音,巧妙地反襯出了山澗之靜?!俺觥币彩侨肼曌?,它的短促仿佛讓人看到月亮突然跳出來驚動了鳥兒的畫面,準確地抓住了以動寫靜的巧妙藝術(shù)手法。吟誦時加入婉轉(zhuǎn)悠揚的旋律更能突顯詩中的音韻之美與意境之美。
顯然,以現(xiàn)代朗讀的方式是很難將詩歌里的這些美妙體會出來的,文化味正是從這咿咿呀呀的平長仄短的音韻中生發(fā)開去的。
詩是無法翻譯的,再高明的翻譯也將破壞其以音韻、意象、藝術(shù)構(gòu)筑起來的美妙意境和特有的文化氣蘊。但詩歌卻是需要理解的,只有理解才能感悟,只有感悟才能感受到詩歌之美。如何才能解開這一矛盾呢?《鳥鳴澗》所描繪的畫面超凡脫俗,且動靜結(jié)合,用畫面是無法展現(xiàn)其意境之美的,更不用說禪意了。因此,我引入了幾組詩歌,引導學生在一首又一首詩歌的吟誦中,反復濡染,讓詩中的文化因子“細無聲”地浸潤到學生的心靈里去。這也正是由小學生復沓式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復沓式學習是指通過多種學習活動、豐富的學習材料進行多次學習以達成一個目標。
緊扣“靜”這一意境,我引入了同樣是王維于輞川別墅創(chuàng)作的兩首五言絕句《辛夷塢》和《鹿柴》。在學生反復誦讀之后,我?guī)ьI(lǐng)他們綜合三首詩比較閱讀,抓住重點字,從藝術(shù)表達入手,細致地反復地體會“靜”的藝術(shù)境界。學生的表現(xiàn)是令人驚喜的,他們的智慧足以走進詩歌的意境里去,他們需要的只是足夠的信任與引導。
在突破本課的難點“禪”時,我是以詩眼為導向而引入組詩的。起初,我抓住的是“空”字,但這個富有佛家思想的字卻遠遠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其實,這個字是無數(shù)佛門中人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境界。在反復推敲后,我選擇了“閑”,“閑”正是禪門中人靜如止水的心性的外在體現(xiàn)?!渡金^》中的“閑云”,《芳草渡》中的“閑船”,《次荊公韻四絕之四》中的“閑花”,《國子監(jiān)暮歸》中的“閑官”,《斐園雜詠》中的“閑窗”。在反復的吟詠與玩味中,透過這些“閑”去一次次觸摸古人的禪心,再加上音、畫等多感官的共同作用,緩緩地帶領(lǐng)學生走進詩里,走進禪意里?;蛟S有的學生感受得多一些,有的感受得少一些,或許有的學生還沒有來得及走進去,但是,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至少,已經(jīng)為孩子們開了一扇古典文化之窗。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qū)千林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