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國側(cè)影

2019-02-22 02:29:22曹瑞濤
書屋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劉表劉備

曹瑞濤

好好先生司馬徽

亂世之中,法紀、規(guī)矩、風俗、道德統(tǒng)統(tǒng)會失落掉太平時代的那份威嚴,先是社會底層中一群群衣食無著、走投無路的破產(chǎn)戶鋌而走險,沖破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的重重綱紀,揭竿而起,在刀尖上討口僅為活命的飯食。而后,立刻就會跳出平日里便不甚安分的各路豪強,或是把寶壓在起義的農(nóng)民一邊,或是力挺朝廷打出“忠義”的旗幟,兩方都毫不客氣地把舊時混吃悶睡、行尸走肉的朽官兒們扒拉開,奪過大印,號令四方。再然后,做大的豪強變成了梟雄,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或計劃著一統(tǒng)天下,或盤算著割據(jù)一方。這些亂世的成功者根本上無不依著叢林原則行事,只是惡斗勝利后才將傳統(tǒng)風俗、道德法紀拿來遮掩他們的獸行,于是血流成河的彼此攻殺便給描成了所謂的“功業(yè)”。精于此道者如劉備,裝了一輩子,終于修成匡復(fù)漢室的英雄;厭倦此道者如曹操,偶爾本色示人,便摘不掉梟雄的帽子。

可無論英雄、梟雄,都會忌憚如自己無所顧忌、躍躍欲試的弄潮兒們,同時面對以道德相標榜的朝野名士,在笑他們迂腐的同時又不免生出些莫名其妙的不安。因而在亂世的天空下,歸入百姓的農(nóng)工商者命如螻蟻,而高人一等的士大夫們,無論傾危弄險還是困守道義,也都人人自危,個個惶惶不可終日。

比如在民間演義中被描畫為才高輕浮的楊修,史書中卻著實有些狼狽。曹植失寵后,以楊修的聰明,自知該撇清關(guān)系,卻因“植故連綴不止,修亦不敢自絕”,不得不接著給曹植出點子,只是點子出得太精彩,無不對答如流,“操怪其捷,推問,始泄。操亦以修袁術(shù)之甥,惡之,乃發(fā)修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收殺之”。

或如益州的名士劉裕,在劉璋手下時曾譏諷過劉備,好在以仁德自居的劉備不計前嫌,保全了性命的劉裕偏又管不住自己的嘴,私底下裝神弄鬼地預(yù)言劉氏江山不固,很快就被人告了密。玄德公“嘗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裕遂棄市”。

由此看來,亂世之中各路名士莫說是落到個心胸狹隘、氣量狹小的二流貨色手中,即便投靠到不拘一格、廣攬人才的梟雄和英雄門下,雖為芳蘭,不知不覺或迫不得已生到了東家門前,也難保性命!相比于前面兩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任性后輩,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馬徽就落到了個二流貨色手中,幸虧他謹慎異常,才得以茍全。

科舉取士之前,漢代朝廷起用新人,中央有征召,相國等機關(guān)有辟舉,郡國有定期舉薦,漢末天下大亂至六朝時實行九品中正制,變化雖大,但名流推薦都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司馬徽善于識人,洞明世事,龐統(tǒng)的叔叔龐德公敬稱他為“水鏡”。龐統(tǒng)出道時,承蒙他“稱統(tǒng)當為南州士人之冠冕”,龐統(tǒng)“由是漸顯”。劉備來訪,他只說了句“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立刻放下身段,三顧茅廬去也。

司馬徽譽滿士林,說話很有分量,為世人所重,天下大亂之際卻跑錯了方向,避難于荊州。當時,劉表穩(wěn)守荊州八郡,保有一方平安,還擺出個禮賢下士的姿態(tài),引得天下英杰多避亂于此。盡管劉表非碌碌之輩,卻性暗多疑,氣量狹窄,賢達云集卻鮮為其所用,史書中稱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在與韓嵩的交道中,尤見其為人之一斑。

官渡之戰(zhàn)前夕,從事中郎韓嵩勸劉表歸附曹操,劉表舉棋不定,便派韓嵩拜見曹操一探虛實。韓嵩走前對劉表說:“設(shè)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則嵩守天子之命,義不得復(fù)為將軍死也。唯將軍重思,無負嵩。”大義名分提前講得如此清楚,劉表滿口答應(yīng)。

韓嵩到了許都,果然被天子拜為侍中,遷零陵太守。等韓嵩回荊州復(fù)命,劉表竟翻臉不認賬,大罵韓嵩背叛自己,不殺不足以平心頭之恨。幸虧劉表的老婆蔡氏相勸,指出韓嵩乃楚地名士,這么出爾反爾地殺人,恐怕人心不服,劉表只得將韓嵩關(guān)進牢房,但還是斬了隨同韓嵩出使的幾個倒霉鬼泄憤。

司馬徽避難荊州時就寄居在這么個矮檐之下,緘默不語吧,偏偏劉表自命不凡,不說話就是不給上頭面子,曲意逢迎又會損折了自己名士清名,直言高論早晚引得劉表忌恨,不得善終。于是,凡來請他品評人物的,他總是一個字:“佳。”久而久之,連自家老婆都看不過去,非常嚴肅地勸諫道:“人質(zhì)所疑,君宜辯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司馬徽乖乖聽完老婆的數(shù)落,很認真地回應(yīng)說:“如君所言,亦復(fù)佳?!?/p>

司馬夫人聽了這話,不知會不會發(fā)些“不意天壤之中,乃有司馬郎”之類慨嘆自己嫁錯人的牢騷,然而司馬徽畢竟不是王凝之那樣的飯桶,他的一肚子苦衷實在無法講給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婦道人家聽。據(jù)說劉表知道大名鼎鼎的司馬徽避亂于荊州,還專門接見過他,事后劉表對人說:“世間人為妄語,此直小書生耳。”言語中透著居高臨下的不屑,又頗有些放心的樣子。司馬徽回到家中,摘下好好先生的面具,估計也是頗有些放心的樣子。

宋襄公式的益州牧

魏晉時的史學家張璠評價劉璋時說:“劉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為無道之主也?!边@個評價頗為中肯,且劉璋的“愚弱”與春秋之末的宋襄公相比,似有過之而無不及。宋襄公既已在后人眼中成為笑料,劉璋自然難免厄運,但若不以成敗為論人物的唯一標準,亂世紛爭中的失敗者未必也是歷史舞臺上徹底的輸家。

益州牧劉璋生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時代,卻憑借著蜀地山川險峻,得以茍且一隅,他的施政綱領(lǐng)總結(jié)起來恐怕就八個字:不求進取,保境安民。這對于百姓而言實是幸事,可對于欲傾危弄險以搏功名之徒來說,自然倍感壓抑、絕望,慨嘆自己生逢其世、不逢其人。劉璋麾下的張松、法正就是這類人,眼看著自家主公如此沒出息,二人不惜鋌而走險,暗通劉備,借漢中張魯坐大之機,向劉璋力薦劉備入蜀助討張魯,暗地里則計劃與劉備里應(yīng)外合,一舉掀翻劉璋。

劉璋對道教祖師爺正無可奈何之際,聽到大漢皇叔可能來幫忙之訊,歡喜得不得了,不顧麾下黃權(quán)苦諫、王累死諫,忙不迭地往圈套里鉆,說他昏庸真不委屈,不過也是他那位宗親劉備演技太好之故。對于益州這塊肥肉,曹操欲奪,孫權(quán)想搶,劉備借駐荊州時,孫權(quán)曾派孫瑜率水軍過夏口欲攻西川,劉備勸孫權(quán)罷兵,講了番道理,大抵三條:一曰,“益州民富地險,劉璋雖弱,足以自守”;二曰,“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滄海,觀兵于吳會”;三曰,“備與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備獨悚懼,非所敢聞,愿加寬貸”。

劉備的三條理由,前兩條講現(xiàn)實,后一條講理想,現(xiàn)實的理由騙不了孫權(quán),益州雖富、山川雖險,卻兵民柔弱;曹操剛經(jīng)赤壁大敗,亦無力南下,只有關(guān)乎理想的理由,劉備講得情真意切,占盡大義名分。孫權(quán)大道理講不過劉備,便想硬闖夏口,結(jié)果劉備擺出一副死守之勢,放話道:“汝欲取蜀,吾當被發(fā)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為顧全大局,孫權(quán)只得召還孫瑜,等到劉備攻打益州時,孫權(quán)聞報氣得大罵:“猾虜,乃敢挾詐如此!”

格調(diào)標得如此之高,難怪當年法正入荊州獻奪蜀密計時,劉備猶豫再三,他知道自己能與曹操周旋,絕不是靠兵強馬壯,只因曹操有著“急”、“暴”、“譎”的名聲,他才努力樹立自己“寬”、“仁”、“忠”的政治形象收取民心,奪蜀雖然增強了軍事硬實力,但是否可以抵補政治軟實力的損失,他拿不準。而這般算計卻也暴露出在劉備那里,道德、信義、親情實際上不過是武器,而他是玩弄這些的高手,夏口危機中那番義薄云天的表演連孫權(quán)都給忽悠了,劉璋之輕信多少也在情理之中。

輕信既是智力不足使然,也是禮樂之邦民眾率真樸實之表現(xiàn),人們彼此信任,沒有老謀深算,社會運轉(zhuǎn)的交易成本,大家都能夠放心自在地生活,所謂“三代”的理想便該如此這般吧。可惜,無論是智力不足還是率真樸實,但凡輕信,于政治人物來說就是致命缺陷,尤其在披著禮樂外套按叢林原則行事的漢末亂世之中,劉璋居然相信了劉備寫在旗子上的政治口號,他果然是“愚”。

劉璋不僅僅是“愚”,還“弱”得厲害。當劉備不顧失信于天下,最終撕破宗親面子、明搶起劉璋的地盤時,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獻堅壁清野之計,指出劉備孤軍深入,只要劉璋把巴西(今四川閬中)、梓潼的百姓強行遷到涪水以西,“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不需接戰(zhàn),百日后劉備必潰。這一計把劉備嚇得半死,法正卻不以為意,他太了解自己的老上司,知道他“弱”得下不了如此狠手。劉璋果然未用此計,還語重心長地對屬下講道:“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p>

益州兵力原本不強,劉璋又不愿意犧牲百姓,眼看著劉備一步步打到成都城下,把城池圍得水泄不通。盡管如此,“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戰(zhàn)”。從事中郎簡雍因而入說劉璋,勸其固守。古時由于軍事技術(shù)條件所限,攻城一直是困難之事,加之劉備客軍深入,久則生變,這也是條良計。

然而,攻城雖難,守城也實不易,固守首先會因戰(zhàn)斗產(chǎn)生人員傷亡,孤城困閉又使城內(nèi)衛(wèi)生條件惡劣,時日一長城中物資供應(yīng)必然短缺。因而,歷史上久困之城都會因瘟疫、饑荒導(dǎo)致軍民大批死亡,出現(xiàn)人相食的慘劇也非罕見。即便如此,很多城池明擺著守不住,城主也寧愿長守不降,忠義血性是個理由,但更多情況下,開城投降,城中軍民可得保全,城主卻首當其沖要承擔抗拒之罪,所以寧肯搭出許多人的性命,也是能拖延一天算一天。

成都城中的劉璋面臨著這般抉擇:是搭上全城百姓苦守,還是宣布投降,把自己的命交到偽君子劉備的手里。最終,劉璋決定投降,他對屬下說:我父親(劉焉,公元188年任益州牧)和我在益州二十多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zhàn)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劉璋終于用行動坐實了自己“弱”的臭名,大門一開,投降了!

羞與老兵同列的武神

劉備帳下的悍將關(guān)羽雖然勇猛,但若拋開《三國演義》中的文學渲染,僅從史料上看,或如柏楊所評,關(guān)羽“事實上不過一個莽漢,既缺謀略,又缺修養(yǎng),而且心胸狹窄,不識大體”。然而,這么一位將軍因其狂妄剛愎而兵敗被斬后居然在民間榮升為“武神”,不僅得到后世各族君王們的一致垂青,還成為黑道上諸路弟兄們共同的精神領(lǐng)袖,如此結(jié)果只能讓人感嘆:運氣來了什么都擋不住。

雖然關(guān)公活著時并不知道自己死后得封武神,但做派上離死越近就越多被供在神位上的囂張氣焰。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封漢中王,爾后任命關(guān)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當費詩來到荊州送交將軍印信時,關(guān)羽聽說黃忠居然與自己官位相當,大怒,拒不接印,破口罵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黃忠雖老,但并非一老兵耳,而關(guān)羽出言之不遜,作為即將上任的武神,果然擁有高高在上的神威,也頗具中華特色——精確些說,乃漢武帝之后的中華特色。漢武之前,西周兵制無從稽考,但據(jù)雷海宗先生推斷,“那時一定是所有的貴族(士)男子都當兵,一般平民不當,即或當兵也是極少數(shù),并且是處在不重要的地位”。春秋時平民雖然能當兵,但仍不是兵的主體,那時當兵是很榮耀的事,大丈夫恨不能與老兵同列。

戰(zhàn)國時形勢劇變,之前貴族們殺戮不多、彬彬有禮的戰(zhàn)爭游戲至此結(jié)束,國與國間的兼并戰(zhàn)越打越殘酷,毀人之城、坑其降卒的事件屢見不鮮。由于戰(zhàn)爭規(guī)模擴大,任何一國的全體男性平民均被納入到兵的隊伍中,戰(zhàn)爭升級為無限性總體戰(zhàn),生在那個不幸時代,管你愿意不愿意,大丈夫都得與老兵同列。

秦并六國后收天下之兵,廢舊有兵制,新兵制還在建設(shè)中,秦卻亡了。漢初之際,為秦所廢的全民征兵制表面上得到恢復(fù),并細分為三種,即:到中央作衛(wèi)兵(一年),到邊郡作戍卒,在所在地方服兵役(每年一個月)。國家在編壯丁年滿二十歲時開始服第三種兵役,到二十三歲再服前兩種兵役。除此之外,還有每年一個月的力役,力役與兵役一般相重合,總稱為“更”。

雖曰復(fù)古,漢初兵制中還是有了些微妙變化,其中的“更”被分為三種,正常完成力役與兵役的叫“卒更”;如有“貧者”卒更后還想掙點錢,輪值者只要月出錢二千,貧者就被允許代其服役,這叫“踐更”;天下人皆須戍邊三日之規(guī)定對內(nèi)地臣民而言,除非作秀,實屬牽強,變通之法是輪值者出錢三百便可免役,此錢由相關(guān)官員發(fā)給已戍邊者,作為三日外繼續(xù)干的補償,這叫“過更”。這些變通之法頗為人性,不想竟深刻動搖了傳統(tǒng)征兵制,使之向募兵制發(fā)展。

就在西漢初期,戰(zhàn)國及楚漢爭霸時的整體戰(zhàn)以及與匈奴的無限性戰(zhàn)爭已徹底粉碎了人們對春秋“君子之戰(zhàn)”的浪漫印象,朝野間總有拂之不去畏戰(zhàn)和厭戰(zhàn)情緒,在一般富裕的百姓看來,花幾個錢能免去從軍之苦,這錢可不白花!同時,完全的長子繼承制即便在封建時代都未得到嚴格執(zhí)行,漢武帝時頒布的“推恩令”則進一步化解了王公貴戚非謫長子們建功立業(yè)的冒險沖動,他們充分利用新兵制中的變通之法,最終導(dǎo)致“上等社會不服軍役而將全部衛(wèi)國責任移到貧民甚至無賴流民的肩上”。

當兵成了既危險又頗不體面的事業(yè),甚至連小康之家也寧愿破財免役,到漢武帝連年大舉用兵時,為了解決兵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募兵制便得以正式推行??杉词钩鲥X招兵,還是有許多人不愿當這次等臣民,武帝自有對策,一邊開始招募外族雇傭兵,一邊強征“七科”入伍,所謂“七科”是指:犯罪的小吏,逃亡的囚犯,上門女婿,商人,有前科的人,父母有前科的人,祖父母有前科的人。

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間,共發(fā)動大小二十五次對外戰(zhàn)爭,只有三次清楚講明使用了正規(guī)軍,十六次兵源不明,有六次則明確記載用的是外族部隊和強征的“七科”之輩。使用囚犯及當時社會價值觀中的“下等人”入伍,雖說秦末漢初之際就有先例,但那都是不得已的救急之舉,而武帝則將之常規(guī)化。如果天下罪人都不夠用,則大規(guī)模招募外族入伍,做起了以夷制夷的“便宜買賣”。

漢武帝的做法影響深遠,由于“軍人多是浪人,所以很容易遭一般清白自守的良民的輕視。不過這種輕視沒有武力作后盾,不能直接侮辱軍人,只能在言語上詆毀。‘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的成語不知起于何時,但這種鄙視軍人的心理一定是由漢時開始發(fā)生的”。另一方面,囚犯和外族組成的軍隊平時遭人白眼,受人歧視,但手里畢竟有家伙,尤其是花錢買來的“外族替死鬼”,其生存方式就是殺戮搶劫,一旦軍紀松弛,說不準就會反過來大肆報復(fù),這樣的兵在良民眼里與匪無異,更不愿參加其中了。

軍人在民間受歧視,淪為下等臣民,而在軍隊內(nèi)部,普通士兵也成了一級級將吏們欺壓侮辱的對象。在春秋時諸國的軍隊里,軍官與士兵職位上雖有差別,但大家都是貴族,所以官兵間的關(guān)系也以禮節(jié)之。但到漢武帝時期,軍隊內(nèi)部不同等級間便有了天壤之別,士兵是囚犯、是外族奴仆,是低人一等的賤民,而軍官則是王、是侯,是高人一等的達官顯貴。

因而,衛(wèi)青行軍途中,“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貳師將軍李廣利征大宛時,用的全是因“七科”強征來的兵,出征后,雖然“行非乏食,戰(zhàn)死者不甚多,而將吏貪,不愛卒,侵牟之”,竟使大批將士死在自己人手里,漢武帝因其萬里征伐,最終“不錄其過”。能打、不能打的將軍都將士卒視作草芥、螻蟻,一介兵卒,何得尊重!

進而,普通士兵的命運要么戰(zhàn)死,要么年老無用時才得放歸。戰(zhàn)死者的情形,誠如淮南王劉安上書勸諫武帝時所云:“親老涕泣,孤子啼號,破家散業(yè),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歸。悲哀之氣,數(shù)年不息?!币环蜓硣鴰Ыo民間的傷害是多么的慘痛和長久!至于那些熬到退役的老兵,等待他們的或許如漢詩所云,“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歸來發(fā)現(xiàn)舊家已是人亡屋毀,老兵最終落得個“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的凄涼結(jié)局。

漢武帝時代武功極盛,兵的處境、形象卻從此跌落,之后的君王們哪怕再好武功,也都任由兵制腐朽、武德敗壞,因而羞與老兵為伍的關(guān)羽,只不過表達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見而已。不過,人情總是互相的,當武神羞與老兵為伍時,老兵們自然也羞于與武神為伍。故而呂蒙攻占荊州后,略施小計,僅讓關(guān)羽麾下知道家小無恙,士兵們便皆無斗心,紛紛偷跑回家降了東吳,只害得武神孤零零敗走麥城,最終落了個被俘、掉腦袋的結(jié)局。

猜你喜歡
劉表劉備
讀懂劉備
海峽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24
劉表: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劉備與徐州
劉備為何不在赤壁大戰(zhàn)前取荊州
劉備托孤
快樂語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相面
意林(2016年24期)2017-01-04 21:58:26
虎狼之地難中立
劉備的愛
小說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3
劉表托孤考述
劉表:外寬內(nèi)忌,好謀無決?
百家講壇(2012年1期)2012-02-11 11:49:11
平塘县| 柳州市| 绩溪县| 绥化市| 突泉县| 额尔古纳市| 四子王旗| 白河县| 会昌县| 丰镇市| 会同县| 博野县| 万宁市| 鹤庆县| 台湾省| 襄汾县| 郯城县| 中山市| 赤壁市| 宾阳县| 海口市| 内江市| 大理市| 惠安县| 土默特左旗| 凤台县| 阿城市| 宜兰县| 惠州市| 湖州市| 拉萨市| 日照市| 牟定县| 武平县| 天镇县| 孟州市| 泾川县| 收藏| 鄂托克前旗| 安徽省|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