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
(肇慶市國有北嶺山林場,廣東 肇慶 526000)
鑒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具有重要意義。荷木作為一種耐火性較好的樹木,造林成功后可以有效抑制地面雜草的生長,保持地面濕潤,從而阻止火勢的蔓延[1]。利用荷木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將大面積的森林進行分隔,形成了一種閉合圈,一旦發(fā)生火情,可以有效阻止火勢蔓延,避免影響到更大區(qū)域。
荷木又可以稱為荷樹,按照生物學的分類屬于常綠喬木,一般分布在亞熱地區(qū)。荷木通常生長于土壤深厚肥沃、光照比較充足的丘陵地區(qū),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3~19℃,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荷木的生長對于土壤性質(zhì)要求不高,除石灰?guī)r地質(zhì)以外,其他土壤基本都可以栽植。因此,在我國生物防火林帶的建設中,其被廣泛應用。荷木長成后樹型相對高大,枝葉極為茂盛,胸徑0.7~0.9m,高度25~30m,不僅可以作為生物防火林帶,還能改良土壤、涵養(yǎng)水源,應用價值較高。
1.2.1 取種。荷木的蒴果一般于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底成熟,于每年12月底采摘荷木種果。荷木的果實為木質(zhì)果殼,果殼表面有小斑點,果實直徑約為1.5cm,里面通常有15顆種子,果殼開裂后種子會散落出來。一般當荷木的果實顏色由青色逐漸轉(zhuǎn)化為褐色的時候,需要開始采摘,然后在干燥環(huán)境中放置3d左右,待果實徹底成熟后,將其放置在陽光下進行晾曬脫水。期間,要不定時翻動和敲打,從而使果實開裂,將種子散落出來。待種子完全散落后,要及時收種,避免種子在陽光下長時間暴曬,從而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一般下,收種后要及時進行播種育苗,種子貯藏時間不宜超過2個月,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
1.2.2 種子催芽。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以有效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具體處理流程如下[2]:將種子放置在55℃的溫水中浸泡約30min,浸泡過程中需要不定時翻攪,待水溫下降至35℃以下時,將種子撈出來,然后將其放置在干凈的清水中浸泡22~24h,過程中每間隔4h左右進行一次翻攪,確保種子吸收足夠的水分。浸泡完成后,需要用干凈的干燥細沙進行拌種,待種子松散后即可進行播種。
1.2.3 育苗。育苗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田地作為苗圃,如選擇交通方便、排水灌溉設施完善、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土壤肥沃疏松的土地,便于在育苗過程中運送肥料,及時進行灌溉排水。制作苗床時,要施足夠的底肥,一般每667m2需要施腐熟有機肥2000kg左右、過磷酸鈣50kg左右。土地要進行深耕細耙,不能有較大土塊。要清除干凈地里的雜草,整平苗床。播種時間一般可選在12月底至次年3月初,一般采用條狀撒播,溝深需要保持在10~15cm,條溝間距需要保持在25cm左右。一般每667m2需要播種5kg左右,覆土厚度3mm左右。覆土通常主要由42%的火燒土、20%的細沙、35%的黃心土以及3%的過磷酸鈣構(gòu)成。播種完成后,需要利用稻草或者芒箕將苗床覆蓋,然后澆水,之后若天氣較為干旱,需要每天在早晚各進行一次澆水。20~24d后,幼苗基本逐漸出土,需要及時去除稻草或者芒箕。之后需要進行淋水間苗,保留40~45株/m2幼苗,待幼苗長出6片左右真葉時,再次進行間苗,植株間距需要保持在8cm左右,每667m2保留24000~30000株幼苗。在這樣情況下,成苗率相對較高,為80%~82%。
1.2.4 苗期管理。首先,需要保證合理灌溉。苗木生長期間,要多注意苗木的生長情況。若天氣較為干旱,要及時澆水,保證苗木生長過程中具有充足的水分。陰雨天氣要注意苗圃是否存在積水,若有積水要及時排水,以免影響苗木生長。其次,需要進行合理施肥,只有保證充足的養(yǎng)分,苗木才能良好生長。在荷木幼苗高度達到8cm左右時,需要用1g/L99%磷酸二氧鉀、2g/L尿素混合液進行噴施,間隔10d噴施一次。幼苗長至20cm高時,需要將復合肥溶于水做成水肥進行噴施,一般10~15kg/667m2,間隔30d噴施進行一次。秋冬季,要及時停止施氯肥,可以適當追施鉀肥,促進荷木幼苗的木質(zhì)化。最后,進行病蟲害防治。在荷木幼苗的生長過程中,病害相對較少,蟲害則對其危害較大,需要重點關注。食根的害蟲主要是地老虎和金龜子的幼蟲,食葉的害蟲主要是尺蠖、卷葉蟲蛾的幼蟲、天社蛾以及油茶毛蟲。食根害蟲地老虎可以使用敵敵畏粉劑進行毒殺,金龜子的幼蟲可以采用50%馬拉松800倍液澆在苗床進行防治,食葉害蟲可以用50倍的敵百蟲或者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3]。
利用荷木耐火的特性,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將森林進行分割和隔離,一旦發(fā)生火情,可以將火勢控制在有效范圍內(nèi),避免造成更大損失。此外,由于荷木比較耐火,可以有效延緩火勢,可為消防人員爭取更多撲滅火勢的時間。
建設荷木生物防火林帶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與傳統(tǒng)的清除地面林木的防火隔離帶相比,每667m2可增加木材蓄積量10~15m3,可以有效增加木材經(jīng)濟收入,同時發(fā)揮森林防火的作用,綜合收益較高。
傳統(tǒng)的清除地面所有林木的防火隔離帶,需要定期清理地面,維護成本較高。而生物防火林帶可以有效節(jié)省這部分費用,只要每年清理一次腐枝落葉即可。
在進行造林前首先需要整地,一般采用塊狀整地方法,挖穴植樹,植株行距保持在2m左右,間距在2m左右,植樹2300~2500株/hm2。挖穴時,表層土堆放在兩側(cè),心土放置在下坡處。一般防火帶的寬度為12m,所以挖穴的規(guī)格一般為0.5m×0.5m×0.4m。完成挖穴后要進行檢驗,合格后才能移栽[4]。栽種前,首先要在穴內(nèi)施底肥,一般選用0.7kg生物有機肥、100g水溶性復合肥以及100磷肥作為混合底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采用加有機肥生物菌種發(fā)酵加工的雞糞生物有機肥作為底肥,效果更好。
為了使荷木樹苗盡快郁蔽成林,發(fā)揮其防火林帶的作用、生態(tài)功能以及景觀功能,挖穴種植完成后,需要對荷木幼林進行連續(xù)3a以上的撫育管理。在種植后的當年7—8月開始進行擴穴,清除雜草,做好撫育管理。之后的3a,每年都需要對植株進行擴穴,并對每個植株進行追肥,一般每株施肥量不少于100g,以促使幼林快速生長。
利用荷木建設生物防火林帶不僅可以發(fā)揮良好的防火作用,還能創(chuàng)造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綜合收益較高。為了成功造林,從育苗到造林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以確保最終的造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