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會
(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 陜西咸陽712082)
唐中宗李顯在唐史上是一位過渡式的君主,他上承唐高宗武則天,下啟唐玄宗,從神龍元年(705)正月即位,到景龍四年六月遇害,在位前后不到6年。但在唐代文化發(fā)展上,他依然有著重要的地位。新舊《唐書》對其政績評價不高,但也指出他為人“率情”“孝愛”,特別是他喜好文學,獎掖詩歌創(chuàng)作,對于唐詩的發(fā)展及繁榮功不可沒。今《全唐詩》雖存其詩不多,僅存其詩5 首,聯(lián)句2 句[1](P23-25)。但他樂于召集當時文士集會,君臣詩酒酬唱,洵為詩壇盛事①。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他率眾臣親赴金城縣送別,并召集文臣學士賦詩送別,確為唐代公主出降史上不多的風雅之舉。今就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及相關(guān)詩歌創(chuàng)作略作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是唐蕃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均有記載,但因正史體例與描寫重心的原因,對于今人看來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在新舊《唐書》及《資治通鑒》中則尚有不詳處,故略為考述。
首先就是該事件的具體時間問題。關(guān)于金城公主入藏,三史記載不甚詳細,相較于《新唐書》及《資治通鑒》之金城公主入藏的記載,《舊唐書》于此事記載得最早也最為詳贍,茲錄之如下:
1、《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唐中宗神龍三年(707)載:三月丙子,吐蕃贊普遣大臣悉董熱獻方物?!乃脑滦了?,以嗣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贊普。[2](P144)
(景龍)四年(710)春正月乙卯,于化度寺門設無遮大齋。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是夜,放宮女數(shù)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燈。丁丑,命左驍衛(wèi)大將軍、河源軍使楊矩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己卯,幸始平,送金城公主歸吐蕃。[2](P149)
2、《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載:
久視元年(700),吐蕃又遣其將麹莽布支寇涼州,圍逼昌松縣。隴右諸軍州大使唐休璟與莽布支戰(zhàn)于洪源谷,斬其副將二人,獲首二千五百級。長安二年(702),贊普率眾萬余人寇悉州,都督陳大慈與賊凡四戰(zhàn),皆破之,斬首千余級。于是吐蕃遣使論彌薩等入朝請求和,則天宴之于麟德殿,奏百戲于殿庭。論彌薩曰:“臣生于邊荒,由來不識中國音樂,乞放臣親觀?!眲t天許之。于是論彌薩等相視笑忭拜謝曰:“臣自歸投圣朝,前后禮數(shù)優(yōu)渥,又得親觀奇樂,一生所未見。自顧微瑣,何以仰答天恩,區(qū)區(qū)褊心,唯愿大家萬歲?!泵髂辏?02),又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以求婚,則天許之。[2](P5226)
時吐蕃南境屬國泥婆羅門等皆叛,贊普自往討之,卒于軍中。諸子爭立,久之,國人立器弩悉弄之子棄隸蹜贊為贊普,時年七歲。中宗神龍元年(705),吐蕃使來告喪,中宗為之舉哀,廢朝一日。俄而贊普之祖母遣其大臣悉薰然來獻方物,為其孫請婚,中宗以所養(yǎng)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許嫁之。自是頻歲貢獻。景龍三年(709)十一月,又遣其大臣尚贊吐等來迎女,中宗宴之于苑內(nèi)球場,命駙馬都尉楊慎交與吐蕃使打球,中宗率侍臣觀之。四年(710)正月,制曰:
圣人布化,用百姓為心;王者垂仁,以八荒無外。故能光宅遐邇,裁成品物。由是隆周理歷,恢柔遠之圖;強漢乘時,建和親之議。斯蓋御宇長策,經(jīng)邦茂范。朕受命上靈,克纂洪業(yè),庶幾前烈,永致和平。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運之始,早申朝貢。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載,情深億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數(shù)十年間,一方清凈。自文成公主化往其國,因多變革,我之邊隅,亟興師旅,彼之蕃落,頗聞彫弊。頃者贊普及祖母可敦、酋長等,屢披誠款,積有歲時,思托舊親,請崇新好。金城公主,朕之少女,豈不鐘念,但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誠祈,更敦和好,則邊土寧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筑茲外館,聿膺嘉禮,降彼吐蕃贊普,即以今月進發(fā),朕親自送于郊外。
中宗召侍中紀處訥謂曰:“昔文成公主出降,則江夏王送之。卿雅識蕃情,有安邊之略,可為朕充吐蕃使也?!碧幵G拜謝,既而以不練邊事固辭。上又令中書侍郎趙彥昭充使?!谑且宰笮l(wèi)大將軍楊矩使焉。其月,帝幸始平縣以送公主,設帳殿于百頃泊側(cè),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闌,命吐蕃使進前,諭以公主孩幼,割慈遠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從臣賦詩餞別,曲赦始平縣大辟罪已下,百姓給復一年,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又改其地為鳳池鄉(xiāng)愴別里。公主既至吐蕃,別筑一城以居之。[2](P5226-5228)
《舊唐書·吐蕃傳》比較詳細地敘述了吐蕃求婚及金城公主入藏前后事宜。而宋人所修的《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六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吐蕃上”則敘述較為簡略:中宗景龍二年(708),還其昏使。或言彼來逆公主,且習聞華言,宜勿遣,帝以中國當以信結(jié)夷狄,不許。明年,吐蕃更遣使者納貢,祖母可敦又遣宗俄請昏。帝以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妻之,吐蕃遣尚贊咄、名悉臘等逆公主。帝念主幼,賜錦繒別數(shù)萬,雜伎諸工悉從,給龜茲樂。詔左衛(wèi)大將軍楊矩持節(jié)送。帝為幸始平,帳飲,引群臣及虜使者宴,酒所帝悲涕噓欷,為赦始平縣,罪死皆免,賜民繇賦一年,改縣為金城,鄉(xiāng)曰鳳池,里曰愴別。[3](P6081)并將金城公主入藏時間系于景龍三年。而其后司馬光之《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唐紀二十五》記載至簡:(景龍三年九月)乙亥,吐蕃贊普遣其大臣尚贊咄等千余人逆金城公主。②
綜合新舊《唐書》及《資治通鑒》相關(guān)記載,我們大致可以了解當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事件的原委,但對于金城公主入藏具體時間上的記載三史頗有出入:《資治通鑒》記載極為簡要,看不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具體時間,而《新唐書》的記載,我們只能看到大概,即金城公主乃景龍三年(709)入吐蕃,而具體時日則無法得知。在最為詳細的《舊唐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金城公主出降的前后細節(jié),但具體時間仍然是個謎,在《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記載中,可以看到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時間應該為景龍四年(710),但到金城縣及送別到底是哪一天呢?明顯正史記載無法判斷。
北宋王溥依據(jù)唐代諸帝起居注、實錄編撰的《唐會要》卷六《雜錄》中有詳細記載:景龍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始平縣,送金城公主。以驍衛(wèi)大將軍楊矩為使。二月一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又改地為鳳臺鄉(xiāng)愴別里。[4](P66-67)詳細記載了金城公主入藏的具體時日。其實,在當時參與詩會的人的記載中,就有詳細時日的記載。武平一當時參與了送別金城公主事件,并作詩送別,在他編撰的《景龍文館記》中,就直接將這次詩會記作“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應制”,即已詳細記載了這次詩會,也就是送別金城公主的具體時間。當然,后世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中,因為記載重心主要在軍國大事,可能并不認為送金城公主出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對其送別的時日的記載并不是其記載的重心,因此語言模糊,以致我們今天看不清其時間的具體記載。但經(jīng)過我們的仔細勘察,我們可以恢復此事當年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應為:景龍四年正月二十七日,中宗君臣一行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二月一日送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③
送金城公主出降事件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餞別詩會問題。中宗皇帝在對待吐蕃問題上,明顯遵照太宗皇帝的鴻業(yè),如前《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吐蕃上”所錄其“制”書云:“朕受命上靈,克纂洪業(yè),庶幾前烈,永致和平。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運之始,早申朝貢。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載,情深億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數(shù)十年間,一方清凈?!彼M麉⒄瘴某晒骱陀H故事,送金城公主入藏,希望能夠和好兩族,促進國家和平安寧。但金城公主畢竟是一個柔弱的女子,因此史書一再展現(xiàn)了中宗皇帝慈愛的一面,“金城公主,朕之少女,豈不鐘念,但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誠祈,更敦和好,則邊土寧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毕噍^于以文治武功為后世楷模的唐太宗,唐中宗在歷史上的記載的確與其祖無法相比,但史書在展示其作為一個長輩面對子女出降這件事上,充分展示了他政治家的一面的同時,更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長輩的慈愛:他于日理萬機之余,仍抽出時間,親自送金城公主出了長安,經(jīng)過咸陽,一直到始平縣,并召集隨行官員賦詩送別,前后用了4天時間,可見其重視之情。“帝幸始平縣以送公主,設帳殿于百頃泊側(cè),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闌,命吐蕃使進前,諭以公主孩幼,割慈遠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從臣賦詩餞別”。后《西藏王統(tǒng)記》中也記載了睿宗送別金城公主情況:“帝頗鐘念公主,遂攜王公宰臣送行,至城垣高聳之始平縣,設大帳殿,宴諸蕃使。帝悲泣歔欷久之。又為公主諄諄垂詢。大赦始平縣所有罪囚,詔免其一年兵役與賦稅,并改始平縣為金城縣?!盵5](P117)
《景龍文館記》收錄此次餞別詩會共有17 首詩④,題為《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應制》,參與的詩人有李嶠(詩云:漢帝撫戎臣,絲言命錦輪。還將弄機女,遠嫁織皮人。曲怨關(guān)山月,妝消道路塵。所嗟秾李樹,空對小榆春)、崔湜(詩云:懷戎前策備,降女舊因修。簫鼓辭家怨,旌旃出塞愁。尚孩中念切,方遠御慈留。顧乏謀臣用,仍勞圣主憂)、劉憲(詩云:外館逾河右,行營指路岐。和親悲遠嫁,忍愛泣將離。旌旆羌風引,軒車漢月隨。那堪馬上曲,時向管中吹)、張説(詩云:青海和親日,潢星出降時。戎王子婿寵,漢國舅家慈。春野開離宴,云天起別詞。空彈馬上曲,詎減鳳樓思)、薛稷(詩云: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懷荒寄赤子,忍愛鞠蒼生。月下瓊娥去,星分寶婺行。關(guān)山馬上曲,相送不勝情)、閻朝隱(詩云:甥舅同親地,君臣厚義鄉(xiāng)。還將貴公主,嫁與耨檀王。鹵簿山川暗,琵琶道路長?;卣案改竾粘鲈跂|方)、蘇颋(詩云:帝女出天津,和戎轉(zhuǎn)罽輪。川經(jīng)斷腸望,地與析支鄰。奏曲風嘶馬,銜悲月伴人。旋知偃兵革,長是漢家親)、韋元旦(詩云:柔遠安夷俗,和新重漢年。軍容旌送國,節(jié)命錦車傳。琴曲悲千里,簫聲戀九天。唯應西海月,來就掌中圓)、徐堅(詩云:星漢下天孫,車服降殊蕃。匣中詞易切,馬上曲虛繁。關(guān)塞移朱帳,風塵暗錦軒。簫聲去日遠,萬里望河源)、崔日用(詩云:圣后經(jīng)綸遠,謀臣計畫多。受降追漢策,筑館計戎和。俗化烏孫壘,春生積石河。六龍今出餞,雙鶴愿為歌)、鄭愔(詩云:下嫁戎庭遠,和親漢禮優(yōu)。笳聲出虜塞,簫曲背秦樓。貴主悲黃鶴,征人怨紫騮?;是榫靸|兆,割念俯懷柔)、李適(詩云:絳河從遠聘,清海赴和親。月作臨邊曉,花為度隴春。主歌悲顧鶴,帝策重安人。獨有瓊簫去,悠悠思錦輪)、馬懷素(詩云:帝子今何去?重姻適異方。離情愴宸掖,別路繞關(guān)梁。望絕園中柳,被躔陌上桑??这旁裹S鶴,東顧憶回翔)、武平一(詩云:廣化三邊靜,通煙四海安。還將膝下愛,持副域中歡。圣念飛玄藻,仙儀下白蘭。日斜征蓋沒,歸騎動鳴鸞)、徐彥伯(詩云:鳳扆憐簫曲,鸞閨念掌珍。羌庭遙作館,漢策重和親。星轉(zhuǎn)銀河夕,花移玉樹春。圣心凄送遠,留蹕望征塵)、唐遠悊(詩云:皇恩睠下人,割愛遠和親。少女風游兌,姮娥月去秦。龍笛迎金榜,驪歌送錦輪。那堪桃李色,移向虜庭春)、沈佺期(詩云:金榜扶丹掖,銀河屬紫閽。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前有徐彥伯《送鄭惟忠序》:卷蘆葉而橫吹,聲愁隴月;撫劍鐔而直視,目斷吳洲。[6](P117-121)后《全唐詩》則僅收錄了15首⑤。
唐代歷史上,多數(shù)帝王重視文學發(fā)展,關(guān)注、推崇詩歌創(chuàng)作,并有多位君主親自創(chuàng)作,今《全唐詩》卷一至卷四就收錄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肅宗、德宗、文宗、宣宗、昭宗十位皇帝的詩作。而關(guān)于唐代帝王之創(chuàng)作,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就曾說:“有唐吟業(yè)之盛,道源有自。文皇英姿間出,表麗縟于先程;玄宗才藝兼該,通風婉于時格。是用古體再變,律調(diào)一新;朝野景從,謠習寖廣。重以德、宣諸主,天藻并工,賡歌時繼;上好下甚,風偃化移,固宜于喁徧于群倫,爽籟于異代矣。中間機紐,更在孝和一朝。于時文館既集多才,內(nèi)庭又依奧主,游筵以興其篇,獎賞以激其價。誰鬯律宗,可遺功首?雖猥狎見譏,尤作興有屬者焉?!盵7](P2812)就特別指出中宗皇帝熱衷于游筵與詩會創(chuàng)作。歷史上,唐中宗李顯在位期間,處于韋后和太平公主這兩個強勢女性的挾持中,為政平庸。但他熱愛文學,熱衷于宴游,樂于召集文士,君臣詩酒酬唱,有時自己也親為聯(lián)句,營造風雅熱鬧的場面,客觀上也推動了盛唐詩歌的繁榮。金城公主入藏和親,是中宗朝一件大事,因此如前歷史所述,唐中宗為人慈愛,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他仍親率近臣送金城公主西出長安,過咸陽,一直到始平縣,從景龍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到,至二月一日金城公主送別,前后歷經(jīng)四天時間。⑥期間,他不顧關(guān)中正月之嚴寒,“帝幸始平縣以送公主,設帳殿于百頃泊側(cè)⑦,引王公宰相及吐蕃使入宴,中坐酒闌,命吐蕃使進前⑧,諭以公主孩幼,割慈遠嫁之旨,上悲泣歔欷久之。因命從臣賦詩餞別,曲赦始平縣大辟罪已下,百姓給復一年,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又改其地為鳳池鄉(xiāng)愴別里?!背浞终故玖酥凶诨实蹫槿舜葠鄣囊幻?。
于餞別席上賦詩送別,乃唐人詩歌創(chuàng)作之傳統(tǒng),更何況這次是送公主入藏和親。從參與這次詩會的人員的構(gòu)成也可以看出,均為中宗朝的近臣和文學之士:李嶠、崔湜、劉憲、張說、薛稷、閻朝隱、蘇颋、韋元旦、徐堅、崔日用、鄭愔、李適、馬懷素、武平一、徐彥伯、唐遠悊、沈佺期,均為中宗朝近臣,他們可以說是中宗朝最著名的文學家的代表。餞別賦詩為初唐詩歌創(chuàng)作一大傳統(tǒng),這次又是中宗皇帝蒞臨,《景龍文館記》記錄了這次詩會的17首詩歌,題為《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入蕃應制》。從總體上來說,17首詩歌全部采用初唐盛行的五言律詩詩體,詩歌除了歌頌中宗皇帝體恤百姓,割愛送公主入蕃的偉大政治情懷外,就是抒發(fā)了公主遠去惜別的依依之情以及眾人對和親的議論。詩中用“漢帝”“漢國舅家”“漢家”等指代中宗皇帝,用“弄機女”“帝女”“帝子”“鳳女”等指代金城公主,用“耨檀王”“烏孫”等指代吐蕃贊普,用“甥舅”指稱唐蕃關(guān)系,于整齊略顯板滯的韻律中展示中宗皇帝的偉大和對金城公主遠去的別情。詩歌運用“關(guān)山月”“關(guān)山馬上曲”“琵琶道路長”“琴曲悲千里”等渲染了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的苦辛與別情。如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李適詩:“絳河從遠聘,清海赴和親。月作臨邊曉,花為度隴春。主歌悲顧鶴,帝策重安人。獨有瓊簫去,悠悠思錦輪。”和武平一詩:“廣化三邊靜,通煙四海安。還將膝下愛,持副域中歡。圣念飛玄藻,仙儀下白蘭。日斜征蓋沒,歸騎動鳴鸞?!奔畜w現(xiàn)了初唐宮廷唱和詩的特點,語言華美而富于抒情描寫,兩句一換韻,于流動婉轉(zhuǎn)中展示作者的情韻,即使是公主遠嫁西蕃,作者也能將此別情寫得情志萬千。
詩會中的這17 首詩,從多方面贊頌中宗皇帝的偉大政治情懷,贊揚他割舍親情、送金城公主和親,為國家謀得和平與安寧,將其比作漢代和親的帝王,這是唐詩以漢比唐的一貫做法。同時,詩歌又一再渲染公主離別及遠行的悲傷,將贊頌和別離兩大主題扣得非常緊,這應該也是應制詩的要求和這次詩歌集會的主旨吧!
17首詩歌從整體上來看并沒有超出初唐宮廷詩的藩籬,不論和此前中宗景龍四年正月八日立春所舉行的《立春日內(nèi)出彩花樹應制》[6](P111-116),還是此后的景龍四年四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幸隆慶池觀競渡應制》[6](P141-144)相比較,應該說都很類似,采用當時流行的五言律體,語言華美而情韻豐富。17 首詩歌從整體上來看并沒有超出初唐宮廷詩的藩籬,不論和此前中宗景龍四年正月八日立春所舉行的《立春日內(nèi)出彩花樹應制》,還是此后的景龍四年四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幸隆慶池觀競渡應制》相比較,應該說都很類似,采用當時流行的五言律體,語言華美而情韻豐富。創(chuàng)作的主體也是景龍文館館臣,而李嶠、崔湜、劉憲、張說、薛稷、閻朝隱、蘇颋、韋元旦、徐堅、崔日用、鄭愔、李適、馬懷素、武平一、徐彥伯、唐遠悊、沈佺期等人,是當時文壇的翹楚,他們的詩歌也代表了當時詩歌的風尚??梢钥闯?,他們的創(chuàng)作帶有明顯的承上啟下作用,其前承高宗武則天時期沈、宋及文章四友之詩風,在詩歌律化及詩藝的提高過程中更進了一步。同時,他們也為后來開元、天寶詩歌高潮的到來做了一定的探索。當然,其藝術(shù)性與盛唐同類詩作相比,并不顯得特別高明。但這次詩會因為有送金城公主出降這件大事,從而顯得意義非凡。在詩藝的展示同時,又有了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這樣一個充實的內(nèi)容,這樣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在初唐明顯是不多的。這些詩人在五律詩體的積極創(chuàng)作,明顯也為盛唐律詩的創(chuàng)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和鋪墊,為盛唐詩歌繁榮的到來做了自己的時代貢獻,這也是應該肯定的。
[注 釋]
①據(jù)[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二十七《談叢》三記載,唐中宗共與臣下唱和有24 次之多,見《唐音癸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282頁。
②[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1956 年6 月版,第6755 頁。有關(guān)金城公主出降吐蕃的記述,后世還有《唐大詔令集》卷四十二、《冊府元龜》卷979、《全唐文》卷16 等根據(jù)《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所作的相關(guān)記載。
③針對新舊《唐書》中有關(guān)金城公主出降這件事的記載時間上的混亂,清人趙紹祖在其《新舊唐書互證》卷五(地理志)中就糾正說:京兆府興平?!缎拢ㄌ疲纷⒈荆菏计?,景龍二年中宗送金城公主降吐蕃,至此,改曰金城。舊(唐)書作景龍四年。案:《舊紀》及《吐蕃傳》事,皆在景龍四年?!缎隆ね罗瑐鳌吩谌??!对涂たh志》在二年。今考《新·紀》:景龍四年正月己卯,如始平。二月癸未,至自始平。雖不書送金城公主,必此事也。則當以四年為定?!短茣肪褒埶哪暾露呷眨沂计娇h,送金城公主。二月一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年月甚詳。凡書中一二三四字,其誤不可勝糾,以此事互有差舛,故舉之。
④武平一《景龍文館記》是一部記載唐中宗景龍二年四月至四年六月間修文館情事的著作,宋時尚存,后遺軼。十七首詩存于《文苑英華》卷一七六《詩·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陶敏所輯錄與《文苑英華》字句略有不同,詩作次序則從《文苑英華》。今有[唐]武平一撰,陶敏楫校《景龍文館記》,中華書局,2015年6月版。
⑤分別見[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46、54、68、69、70、71、72、76、87、92、96、102、102、106、107相應詩人名下,題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與《景龍文館記》編者于詩題中有時間不同,《全唐詩》編者明顯承襲版本不同,省去了時間。
⑥景龍四年一月共29天。
⑦始平縣東至京兆府長安九十里,百頃澤,在縣西二十五里,周廻十六里,多蒲魚之利。見[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2年6月版,第25-26頁。
⑧關(guān)于吐蕃迎娶金城公主的使者,筆者另有小文討論,見《文史知識》2018年第4期《吐蕃詩人“明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