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輝,薛麗莉,曾桄?zhèn)?,鐘菊,葉銀燕,熊杏秀,蔡奕鴻,郭燕華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同濟康復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000)
高血壓前期的定義是收縮壓在120 mmHg-139 mmHg和(或)舒張壓在80 mmHg-89 mmHg。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是患者發(fā)展為高血壓的潛在高危因素,也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前期,其疾病轉(zhuǎn)歸率遠高于正常人。有研究[1]發(fā)現(xiàn),與正常高血壓者相比,高血壓前期患者10年腦卒中事件的發(fā)病風險會增加49%,冠心病的發(fā)病風險會增加31%,總心血管病事件的發(fā)病風險會增加44%。而若能在患者處于高血壓前期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如健康教育、運動、飲食、音樂療法)等,會大大降低患者一系列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事件的發(fā)生率,我院對高血壓前期患者采用社區(qū)健康干預,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壓前期患者,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齡范圍為34歲-71歲,平均年齡為(59.8±6.1)歲。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對照組患者給予口頭的社區(qū)健康宣教及管理,干預組給予社區(qū)健康干預,具體包括健康教育、個體化運動、飲食配合音樂治療,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及指導幾個方面。
健康教育:給患者舉辦各種形式的咨詢、講座、討論會等,1次/月,并給患者看科普電視,贈送所宣傳冊,給患者宣傳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指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指導患者每人每天用鹽不超過6 g,食用低膽固醇、低脂肪、富含纖維素、高纖維素的膳食結(jié)構;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有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并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音樂干預:由經(jīng)驗豐富的主任技師對患者進行身心功能狀況評定,并給予患者開出個體化音樂治療處方,將其作為正性加強物,拷貝至患者的MP3或制成CD,音樂療法在固定時間進行一次,每次半小時,干預期間,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鼓勵其堅持聆聽。兩組均干預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抑郁評分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干預前后采用PHQ-9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分值為0分-27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干預前后采用高血壓病知識測試問卷調(diào)查兩組患者的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2)兩組患者每個月末測定血壓,測量時患者需保持安靜狀態(tài)30 min,取連續(xù)三次的讀數(shù)為平均值前后的收縮壓、舒張壓;(3)對比兩組的血脂指標,每6個月監(jiān)測一次,取兩次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n或%表示,用卡方檢驗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用t檢驗對比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抑郁評分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干預前,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為(6.4±1.5)分,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得分為(54.1±9.8)分,觀察組為(6.5±1.8)分及(55.2±10.5)分。干預后,對照組為(5.1±1.2)分及(64.2±15.8)分,觀察組為(4.0±1.0)分及(75.1±18.6)分。
干預前,兩組的抑郁評分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得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的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得分均明顯上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血壓 干預前,對照組的舒張壓為(84.9±10.4)mmHg,收縮壓為(124.5±12.50)mmHg,干預組為(85.1±11.5)mmHg及(123.9±12.4)mmHg;干預后,對照組為(78.1±9.5)mmHg及(115.8±13.1)mmHg,干預組為(74.2±11.9)mmHg及(112.8±11.6)mmHg。
干預前,兩組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3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的血脂指標 干預前,對照組的甘油三酯為(6.7±1.5)mmol/L,總膽固醇為(2.6±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為(1.2±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為(2.8±0.7)mmol/L;干預組為(6.6±1.4)mmol/L、(2.5±0.7)mmol/L、(1.1±0.3)mmol/L及(2.7±0.8)mmol/L;干預后干預組為(5.1±1.2)mmol/L、(1.8±0.5)mmol/L、(1.4±0.4)mmol/L及(2.5±0.7)mmol/L,干預組為(4.6±1.3)mmol/L、(1.5±0.4)mmol/L、(1.6±0.45)mmol/L及(2.2±0.7)mmol/L;干預前,兩組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高血壓前期是處于正常血壓與高血壓間的一個狀態(tài),被醫(yī)學界認為是高血壓的必經(jīng)階段,對高血壓前期患者開展教育研究非常重要[2]。本研究通過社區(qū)健康干預對高血壓前期轉(zhuǎn)歸的影響,以為高血壓前期患者選擇合適的干預手段提供依據(jù)。本文結(jié)果表明,干預后,兩組的抑郁評分、收縮壓、舒張壓、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高血壓相關知識掌握得分、高密度脂蛋白均明顯上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社區(qū)健康干預較常規(guī)干預可進一步改善高血壓前期患者向高血壓的轉(zhuǎn)歸,主要是由于社區(qū)健康干預可通過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運動、飲食、音樂治療等對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干預,以使高血壓前期人群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以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
綜上所述,社區(qū)健康干預有助于降低高血壓前期向疾病的轉(zhuǎn)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