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春
(浙江師范大學 檔案館,浙江 金華 321004)*
恩格斯曾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作為人類發(fā)展長河中流傳的物質資料,作為特定時期人類活動的表征及其社會意識的展現方式,經過人為的記錄保存和歲月的淘洗積淀,檔案已成為刻有時代印記的不二載體。它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延展,也是人類歷史的記錄和見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檔案就是歷史。真實、嚴謹而經過鑒別的檔案是信史和良史的統一,它兼具記載、憑證和參考等多重功能。了解人類的昨天,觀察人類的今天,預見人類的明天,都離不開檔案。
高校檔案是高校師生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形成的各類資料。20世紀以來,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經歷了資料收集與保存、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多元化管理等幾個階段。2008年,國家教育部和國家檔案局聯合制定《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并以教育部令的形式予以頒布,標明高校檔案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高校檔案的種類日益繁多、內容亦日益豐富,其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育人價值已愈發(fā)凸顯。高校檔案工作面臨著如何加強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管理及自身學科建設的現代化,從而為高校的教育活動、科學研究、校務管理、文化建設等提供全方位服務等時代命題。
有關高校檔案管理學科建設的研究,以“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學科建設”等為關鍵詞,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超星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以及美國教育部的教育資源數據庫(ERIC)進行檢搜,其結果如下:
輸入“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學科建設”關鍵詞,在國家圖書館數據庫(http://www.nlc.gov.cn/)進行組合檢索,統計到1987—2017年間出版的專著77本,數量呈波動起伏狀態(tài)。其中,2016年出版的專著數量最多,在近30年的文獻數量趨勢圖中處于高峰點。各年度學術專著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1 高校檔案管理專著趨勢分析圖
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上述著述的內容主要可分為兩類:
1.高校檔案管理的綜合研究
比如,王曉珠等人編寫的《高校檔案管理探索》,是關于高校檔案管理的論文集,全書分為檔案管理研究、檔案隊伍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專業(yè)檔案管理等五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對高校檔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研究;[1]湯濤等人編寫的《上海高校檔案管理研究與實踐》,主要匯聚了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40余所大學檔案館工作人員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高校檔案管理、利用、信息化、編研等方面。[2]此外,還有柯友良主編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基礎》,[3]以及梁建梅與陳少慧合作編寫的《教學檔案的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全書分為理論篇、實踐篇、思考篇三個部分);[4]等等。
2.高校檔案管理的工作研究
比如,陽嘉瑛編寫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理論與實踐》,是一部關于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基礎理論的學術專著,對高等學校檔案管理理論進行了系統梳理,同時還對高等學校檔案的現代化管理進行了研究。[5]王芝蘭主編的《高校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主要就高校檔案與檔案管理、高校文件材料歸檔范圍與收集、高校檔案整理、信息化建設和特殊載體檔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6]此外,還有徐慶亮編寫的《新時期高校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工作實用手冊》[7]和胡波編寫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實施手冊》。[8]前者共有16篇,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高校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的各個方面;后者對我國2008年頒布實施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作了細致解釋和內涵拓展。
詳見后文表1、表2。
表1 高校檔案管理學代表性著作列表
續(xù)表1
表2 高校檔案管理學代表性學者及著作的內容效度
總的來看,國內有關高等學校檔案管理的著作,內容體系雖各有側重,但大多是將檔案管理學的框架內容移用于高校,并根據高校檔案工作特點增刪一些內容,圍繞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實際展開論述,主要包括高校檔案管理學概述、高校檔案管理工作職能、高校檔案管理實踐應用等內容??梢哉f,這是一種典型的移植套用型工作體系/方法,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至于高校檔案管理學科如何建設、學科體系如何構建以及構建什么樣的學科體系等問題,似乎還沒有進入到其意識層及學術視野。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研究“兩條道路”的說法,①我國高校檔案管理著作的內容還多停留于初步的工作總結與經驗歸納的階段,公開出版的專業(yè)書籍也有點類似于工作手冊、操作指南。
輸入“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學科體系建設”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資源系統進行交叉檢索,共獲得1998—2017年間相關期刊論文234篇,總體呈上升趨勢,2017年達到最高值45篇。各年度期刊論文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2 高校檔案管理學術期刊論文趨勢圖
同樣,選取“高等學校檔案管理學科體系建設”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資源系統進行交叉檢索,共獲得2005—2017年間相關學位論文47篇。其中,2011年明顯上升,2014年、2016年呈現雙高峰。各年度學位論文具體分布如下圖所示。
圖3 高校檔案管理學位論文趨勢圖
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上述論文主要分為4類:
1.高校檔案管理現狀與問題研究
比如,劉穎的碩士學位論文《高?;n案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14]應會瓊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fā)展中的高校檔案工作研究》;[15]李鈺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檔案管理研究》;[16]等等。
2.高校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研究
比如,趙丹的碩士學位論文《基于信息資源共享的高校檔案管理模式重構》;[17]畢春華的學術論文《教育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高校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與利用》;[18]等等。
3.高校檔案管理服務職能研究
比如,趙愛玲等的學術論文《高校大檔案管理模式探究》;[19]袁繼軍的碩士學位論文《高等學校檔案館公共服務策略研究》;[20]左婷婷的學術論文《物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檔案館智能化管理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21]等等。
4.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
比如,陳書琴的碩士學位論文《新時期深圳市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22]劉雁的學術論文《芻議高校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23]任鳳仙等的《試論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策略》;[24]等等。
詳見下表3。
表3 高校檔案管理學代表性學者及論文的內容效度表
上述研究,從不同角度對高校檔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不僅對高校檔案工作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也為開展高校檔案管理的理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它們僅是一種具體的工作研究、現狀研究、問題研究與經驗研究,雖然具有較強的經驗性與操作性,但也明顯具有一定的凌雜性與零散性。不難看出,多年來,國內關于高校檔案管理研究的焦點與熱點,主要集中于高校檔案工作的職能、檔案管理的實際、檔案事業(yè)的規(guī)范化與信息化等方面,有關高校檔案管理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仍鳳毛麟角、少之又少,學科建設的議題似乎還上不了臺面,這既有悖于新時代對高校檔案管理的要求,也滯后于高校檔案工作實踐的發(fā)展。
那么,如何開展高校檔案管理的學科建設以及應該建設什么樣的高校檔案管理學科呢?對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一定是見仁見智、人言言殊。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名檔案工作者,筆者結合長期檔案管理的專業(yè)實踐以及編著《高校檔案管理學》論稿的經驗,談談自己的認識和設想。
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立論于高校檔案管理學是一門大史學、是高校檔案管理學史的邏輯展開的基本觀點,力求將形式邏輯、辯證邏輯與價值邏輯相統一的原則體現于學科體系的構建之中,既保持學科建設的“驅魅”,客觀準確地述要人類高校檔案管理學研究的成果,又保持適度的人文關懷,研究和詮釋本土的高等院校檔案管理實踐,從而創(chuàng)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院校檔案管理學。
其次,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研究的“第一條道路”為前提,按照“第二條道路”,從一般到個別,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從“單象”到“二象”,以對19世紀末以來國內外高校檔案管理學科研究文獻系統而翔實的梳理為基礎,運用從現象到本質到概念及概念是從歷史中產生出來的結果等辯證方法論思維,把處于抽象認識水平的概念提升為包含著差別和對立于自身的具體普遍性的概念,并根據概念的運動軌跡,將從實證、實地與實踐研究得來的各類具象、感性與知性的“珍珠”串聯成高校檔案管理學的“項鏈”,從而揭示其邏輯行程及其在當代的展開和未來的發(fā)展。
圖4 高校檔案管理學科體系建設圖
綜上,要系統薈萃改革開放以來國內高校檔案管理學科研究的成果,從高校檔案工作的實際和經驗出發(fā),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和梳理,概括出原理性的知識,繼而遵循從抽象到具體、由一般而個別、先綜合后分析的思維方法論,以“檔案”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按“高校檔案”“高校檔案管理”等概念依次展開,逐一縷述高校檔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統計以及文書、教學、科研、人事、財會、基建等各類檔案管理,配以大量的圖示和表格,最后進一步闡發(fā)基于“高校記憶”的檔案文化建設和大數據時代高校數字化檔案建設、高校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與規(guī)范化等理論,從而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歸納與演繹統一的應用性學科體式,尋求高校檔案管理研究的綜合性體系創(chuàng)新。
首先,高校檔案管理的學科體系構建的路線圖,應該以綜合先輩時堅的研究成果為起點,按照基礎理論、一般理論、實踐理論、創(chuàng)新理論4大部分的邏輯順序展開,進而呈現高校檔案管理的運動軌跡,揭橥高校檔案管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高校檔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創(chuàng)建高校檔案管理的學科體系。
其次,高校檔案管理學的體系應該由基礎論、職能論、實踐論、創(chuàng)新論4大部分組成。第1部分以概念界說為起點,闡明檔案、高校檔案、高校檔案管理等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第2部分從管理過程角度,闡述高校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鑒定與保管、檢索與利用、編研與統計等職能理論和一般原理。第3部分從實踐操作層面,分別論述高校各類檔案的實際工作和具體管理,包括黨群與行政、教學與科研、基建與設備、財會與實物、出版與產品、文書與聲像、教師與學生的檔案管理等內容。第4部分從理論創(chuàng)新高度,闡發(fā)基于高校記憶的檔案文化建設與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的數字化檔案建設及管理的現代化等新思想和新理念。
綜上,高校檔案管理學框架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詳見上頁圖4):1.高等學校檔案管理概述(檔案、高校檔案,高校檔案管理);2.高校檔案的收集與整理;3.高校檔案的鑒定與保管;4.高校檔案的檢索與利用;5.高校檔案的編研與統計;6.黨群與行政檔案的管理;7.教學與科研檔案的管理;8.基建與設備檔案的管理;9.財會與實物檔案的管理;10.出版與產品檔案的管理;11.文書與聲像檔案的管理;12.教師與學生的檔案管理;13.高校記憶與數字化檔案建設。
高校檔案管理不僅是國家檔案管理系列的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等學校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所高等院校,其管理水平如何,往往可以從檔案工作中反映出來,其發(fā)展軌跡、文化積淀、辦學特色、教育質量,也可以從檔案建設中反映出來。高校檔案管理學建設既是檔案科學的分支學科,又是管理科學、教育科學的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應用性的學科。加強高校檔案管理的學科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高校檔案管理的理論品格和專業(yè)水準,為推進高校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提供系統的理論指導,而且對高校檔案工作有實際幫助,有助于提升高校檔案管理的實踐水平。
注釋:
①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對其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作了總結,提出了關于認識過程的著名的“兩條道路”的觀點?!叭绻覐娜丝谥郑敲催@就是一個混沌的關于整體的表象,經過更貼近的規(guī)定之后,我就會在分析中達到一些最簡單的規(guī)定。于是行程又得從那里回過頭來,直到最后我又回到人口,但是這回人口已不是一個混沌關于整體的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規(guī)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了?!瘪R克思進一步把上述認識過程歸結為“兩條道路”:“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fā)為抽象的規(guī)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guī)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