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湖,江夢靈
(1.重慶工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2.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50)
“技術的發(fā)展在人類歷史上的核心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盵1]37美國哲學家伊德曾說:“很清楚,無論在經驗意義上或是在歷史意義上,事實上,他們不能離開技術而存在?!盵2]11技術給我們帶來了舒服的生活和大量的財富,我們的世界因技術而發(fā)生改變。那么技術是什么呢?技術就是實現(xiàn)人的目的的對象化活動。技術思想根源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徐光啟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技術思想。徐光啟作為我國古代農業(yè)科技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述不僅僅涉及數(shù)學思想、農業(yè)生態(tài)思想、軍事思想以及天文歷法思想,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農業(yè)技術方法論思想。學界對徐光啟在數(shù)學、軍事、天文歷法等領域的研究較多,但學界對其豐富的農業(yè)技術方法論思想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見。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徐光啟的農業(yè)技術方法論思想,挖掘和整理其技術方法論思想,有利于進一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價值,這對我國進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價值。
所謂的實事求是,就是根據(jù)客觀存在的事物,從中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尋找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使主觀與客觀相符,使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在實踐中,能使主觀與客觀相符,使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而獲得的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方法。
“循時適宜”是徐光啟技術思想中實事求是方法論原則的體現(xiàn),也貫穿他技術思想的始終。這種“循時適宜”的方法論原則首先體現(xiàn)在耕作、作物的移栽上,強調因時因地制宜。他在《農政全書·農事·營治上》中引用《齊民要術》中的觀點說:“觀其地勢,干濕得所。凡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余地,務遣深細,不得趁多。看干濕,隨時蓋磨著切。見世人耕了,仰著土塊,并待孟春蓋。若東乏水雪,連夏亢陽,徒道秋耕,不堪下種,無問耕得多少,皆須旋蓋磨如法。”[3]84這就是講在耕作前要注意觀察土地的干濕狀況,適時蓋磨,實事求是,耕作時盡量做到深耕細種,不要貪多。在作物的移栽方面,他說:“正月種麻枲;二月種脂栗麻,有早晚兩種;三月種早麻;四月種豆麻;五月中旬種晚麻;七夕以后,種萊菔菘芥;八月社前,即可種麥。經兩社,即倍收而堅好。如此,則種之有次第,所謂順天之時也。地勢有良薄,山澤有異宜。故良田宜種晚,薄田宜種早。良田非獨宜晚,早亦無害;薄田種晚,必不成實。山田宜種強苗,以避風霜;澤田種弱苗,以求華實?!缎⒔浽衿酢吩唬狐S白土宜禾,黑墳宜麥,赤土宜菽,汙泉宜稻。所謂因地制宜也?!盵3]93在此強調植物栽培要順天時,遵循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因地制宜地栽培農作物。
在水利灌溉方面,他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凡看地勢,墾水田,可蓄可泄,即可田矣。入水之處,地勢宜高;泄水之處,地勢宜低。”[3]223他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了一套具體的措施。這些具體的措施分別集中在《農政全書》第十六卷和十九卷中。第一種就是引水。如果說水源高于農田,那么就應當采用無壩引水;如果“江河之流自非盈涸無常者”,那么應當采用有壩引水。第二種就是蓄水。應當努力修建坡塘水庫,攔蓄當?shù)貜搅骱秃哟ㄐ×?,以供給坡地農田用水。第三就是調水。也就是如果某一個地區(qū)處于極度缺乏用水的情況下,從另一地方往需水地引水的方法。也即是徐光啟所言“泉在于此,用于彼,中間有溪澗隔焉,則跨澗為槽而引之”。第四就是防水?!敖犹疗种缬谔?,則提岸以衛(wèi)之?!钡谖寰褪鞘杷?。在沒辦法進行堵水的情況下,對水流進行疏導,以期盡量減少危害。第六是鑿井取水。也就是在地面水源不足的地區(qū)主張開發(fā)利用地下水。第七是提水。也就是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需要根據(jù)具體條件,充分利用人力、畜力、風力等農用器具進行提水。在此基礎上,徐光啟還總結了“取水四法”以解決不同地形條件下的需水問題,即括、過、盤、吸四種方法。括,是將水由低處打向高處;過,是指水由高處流向低處;盤,則是指用水車等機器提水;所謂的吸就是采用機械的方式提水。
系統(tǒng)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tǒng)論的基本方法就是將所研究對象看作一個系統(tǒng),仔細研究系統(tǒng)、要素以及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lián),并優(yōu)化他們之間的關系。
徐光啟的技術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田制”“農事”“農器”“樹藝”“蠶?!薄靶Q桑廣類”“種植”“牧養(yǎng)”等8目中,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他就是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來處理農業(yè)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在“田制”中,他詳細論述了土地利用方式,他運用系統(tǒng)方法在考察田制的基礎上,將土地分為圃田、圍田、架田、柜田、梯田、涂田和沙田7類,根據(jù)每種土地自身獨特的屬性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在“農事”中,他詳細講述了土壤耕作、荒地開發(fā)利用以及遵循農業(yè)生產季節(jié)和氣候的技術思想。在“水利”中,他詳細闡述了水利工程、農田灌溉以及水源利用方面的技術思想。在“農器”中,他主要敘述了耕作、播種、收獲、儲藏、日用方面的農器。在“樹藝”中,他詳細探討了四大部類110多種作物的栽培技術?!靶Q?!薄靶Q桑廣類”中詳細敘述了種桑養(yǎng)蠶技術與纖維作物的生產技術?!胺N植”“牧養(yǎng)”中主要說明了竹、木、茶的栽培技術以及六畜等的飼養(yǎng)技術。
徐光啟將技術的研究置于農業(yè)、災害、水利的認識之中,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救荒”技術。他在《告鄉(xiāng)里文》中說:“近日水災,低田淹沒。今水勢退去,禾已壞爛,凡我農人,切勿任其拋荒,若尋種下秧,時又無及,六十日烏可種,收成亦少。今有一法,雖立秋后數(shù)日尚可種稻,與常時一般成熟,要從鄰近高田,買其種成晚稻,雖耘耨已畢,但出重價,自然肯賣,每田二畝,買他一畝,間一科,拔一科,將此一畝稻,分蒔低四五畝,多下糞餅,便與常時同熟,其高田雖賣去一半,用糞接力,稻科長大,亦一般收成。若禾長難蒔,須捩去稍葉,存根一尺上下蒔之。晚稻處暑后方做肚,未做肚前盡好分種,不妨成實也。若已經插蒔,今被淹沒,又無力買稻苗者,亦要車去積水,略令濕潤,稻田雖爛,稻根在土,尚能發(fā)生,培養(yǎng)起來反多了稻苗,一番肥壅,盡能成熟?!盵4]在這里,徐光啟將技術、水災、經濟等視為整個社會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要素,分析了水災對作物造成的損失后,闡述了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彌補。他認為可以采用“尋種下秧”和“買苗補栽”這兩種方式,這就解決了水災后作物栽種問題,同時也減少了農民經濟上的損失,從整體系統(tǒng)性角度更好地闡釋了技術的社會經濟功能。
系統(tǒng)方法的運用,關鍵在于“把系統(tǒng)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和處理來實現(xiàn)目的是為方法”[5]。徐光啟在分析農作物種植與成長過程中,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了諸多問題:首先,他分析了植物與光照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光照是植物生長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如他在《農政全書·樹藝·谷部下》中說:“耕種麥地,俱須晴天。若雨中耕種,令土堅垎,麥不易長。”[3]403這就強調了充足的光照對于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其次,他注重了解溫度與植物之間的聯(lián)系。在《農政全書·樹藝·果部下》描述荔枝的生長屬性時講到:“荔枝根浮,必須加糞土以培之。性不耐寒,最難栽培,才經繁霜,枝葉枯死。”[3]474這就是說植物的生長需要適當?shù)臏囟?。再者,他重視植物生長與水分的關系?!掇r政全書·蓏部·芋》中講:“芋種宜軟白沙地,近水為善。”[3]415芋頭是需水植物,其生長是需要大量的水分的。最后,徐光啟極其重視土壤的性質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他將九州土壤分為上土、中土和下土三個等級。上土稱為五粟,五粟有紅、青、黑、黃、白五種顏色,五粟之土“淖而不肕,剛而不觳,不濘車輪,不污手足”。這種土壤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乾而不垎,湛而不澤,無高下葆澤以處”。中土稱為五怸,五怸十分堅硬,只有濕潤之后才可以使用。下土稱為五猶,最差的當屬五桀。不同的植物適合于不同性質的土壤,“早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赤土,宜豆也”,“胡麻宜白地種”。他在詳細分析植物生長與光照、溫度、水和土壤等因素的基礎上駁斥了“風土論”觀點,“若謂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則必無之理。立論若斯,故后世惰寙之吏,游閑之民、偷不事事者之口實耳。古來蔬果,如頗棱、安石榴、海棠、蒜之屬,自外國來者多矣。今姜、荸薺之屬,移栽北方,其種特盛,亦向時所謂土地不宜者也。凡地方所無,皆是昔無此種,或有之而偶絕。果若盡樹藝,殆無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時未合、人力未至耳。”[3]28-29農作物的移栽只有系統(tǒng)考慮作物生長屬性與光照、溫度、水分以及土壤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移栽才能夠取得成功。
在徐光啟看來,林牧業(yè)種植與備荒救災之間有著緊密關聯(lián)。他在《農政全書·種植·種法》里面詳細介紹了30多種樹木的栽培技術,這些技術在前人的著作中并沒有出現(xiàn)過,特別是關于女貞和烏臼的敘述。那么徐光啟為什么這么重視這兩種植物呢?原因在于女貞、烏臼這兩種樹木自身的屬性與價值。女貞可以用來放養(yǎng)白蠟蟲,以制取白蠟,作為照明用的燃料。烏臼為落葉喬木,是一種油料樹種,種殼外層的白穣,可以制成皮油,其作用主要在于照明。在徐光啟生活的年代,能夠使用木本油蠟植物,為當時的人們提供日常照明所需的油,提供照明材料,這樣做有利于備荒救災?!盀蹙手畬?,比諸麻菽荏菜,有十倍之收。且取諸荒山隙地,以供膏油,而省麻菽以充糧,省荏、萊之田以種谷。”[3]621除此以外,“其查仍可壅田”。這樣,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另一方面又節(jié)省當時人們的生活成本,這在當時是極其有價值的創(chuàng)舉。
徐光啟還是當今生態(tài)農業(yè)的先驅者。他看到了豐富的自然水草資源、牧養(yǎng)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辯證關系,主張充分利用當時當?shù)氐淖匀毁Y源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他說道:“居近湖、草廣之處,則買小馬二十頭,大騾馬兩三頭;又買小牛三十頭,大牸三五頭;構草屋數(shù)十間,使二人掌管牧養(yǎng)。二人仍各授一便業(yè),以為日用飲食之資。久而群聚,增人牧守。湖中自可任以休息。養(yǎng)之得法,必致繁息,且多得糞,可以壅田。”[3]654這樣做,一方面利用了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土地的肥力也能逐漸恢復。他的這種循環(huán)生態(tài)農業(yè)思想在養(yǎng)羊上面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其具體做法就是,羊“圈于魚塘之岸,草糞則每早掃于塘中,以飼草魚,而羊之糞,又可飼鰱魚,一舉三得矣。”[3]672這就是說應當把羊圈修建在河塘邊沿,然后在羊圈里面養(yǎng)上羊,每天早上就將羊排泄的糞便掃入荷塘之中當作飼料喂養(yǎng)草魚,草魚的排泄物又可以用來喂養(yǎng)鰱魚。這樣就做到了資源的循環(huán)高效利用。
實踐是方法產生的基礎,任何科學方法的產生離不開實踐的沃土,只有在實踐中產生的方法才是符合認識和規(guī)律的方法,實踐又是檢驗方法的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生活的時代不同,所處歷史時代的技術水平和技術處理指向的實踐對象也不盡相同。徐光啟生活在明朝末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使人們在開辟新耕地的同時,設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徐光啟有鑒于“唐宋以來,國不設農官,官不庀農政,士不言農學,民不專農業(yè)”的弊端,他在總結歷朝歷代農業(yè)生產經驗和躬身實踐的基礎上寫成了《農政全書》,《農政全書》是我國古代農學著作的集大成之著,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技術思想。徐光啟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技術思想方法論可以概括為“博究天人,皆主實用”:即簡單實用的農具設備,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因勢利導的水源灌溉技術,保持土壤肥力的多糞肥田,豐富多彩的農作物品種,雜種五谷的防災救荒技術。
徐光啟運用“博究天人,皆主實用”的方法來總結土地整治方面技術經驗。土地整治包含施肥和鋤草兩個環(huán)節(jié)。首先,他認為土地有好有壞,但都需要施肥。對此,他講到:“種谷必先治田,積腐藁敗葉,刬剃枯朽根荄,遍鋪而燒之,即土暖而爽。及初春,再三耕耙,而以窖罨之,肥壤壅之。麻籸,谷殼,皆可與火糞窖罨。谷殼腐朽,最宜秧田。必先渥漉精熟,然后踏糞如泥,蕩平田面,乃可撮種。其火糞積上,同草木堆疊燒之。土熟冷定,用碌軸碾細用之。江南水地多冷,故用火糞。種麥、種蔬尤佳。又,凡退下一切禽獸毛羽親肌之物,最為肥澤。積之為糞,勝于草木。下田水冷,亦有用石灰為糞治,則土暖而苗易發(fā)。然糞田之法,得其中則可。若驟用生糞,及布糞過多,糞力峻熱,及燒殺物,反為害矣。火糞力壯,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頭置磚檻,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農家,亦宜效用,利可十倍。又有泥糞,于溝港內乘船,以竹夾取青泥,杴撥岸上。凝定,裁成塊子,擔去和火糞和用,比常糞得力甚多。或用小便,亦可澆灌。但生者立見損壞,不可不知。土壤氣脈,其類不一,肥沃磽確,美惡不同。治之,各有宜也。夫黑壤之地,信美矣,然肥沃之過,不有生土以解之,則苗茂而實不堅。磽確之土信惡矣,然糞壤滋培,則苗蕃秀而實堅栗。土壤雖異,治得其宜,皆可種植。”[3]99-100這就告訴我們,不管什么樣的土地都需要施肥才能夠使地力“常新壯”,而由于南北方土壤自身條件,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土壤狀況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同時還要注意肥料的量必須適宜,否則會產生相反作用,正所謂實踐出真知。鋤草是田地整治的重要一環(huán)。他說:“農夫之物去草也,芟夷蘊崇之。絕其根本,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蓋稂莠不除,則禾稼不茂。種田者,不可無鋤蕓之功也。”[3]97鋤草是農夫的當務之急,只有這樣農作物才能夠茁壯成長。他以種谷為例作了具體分析,他說:“谷,小畝一升下子,則稀概得所。候黎粟苗未與垅齊,即鋤一遍。黎經五月,更報鋤第二遍。候末蠶老畢,報鋤第三遍。如無力,即止。如有余力,秀后耕鋤第四遍。麻油、大豆,并鋤兩遍止,亦不厭早鋤。谷,第一遍耕科定,每科只留兩莖,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一尺,兩垅頭空。務欲深細。第一遍鋤,未可全深。第二遍鋤,惟深自求。第三遍,較淺于第二遍。第四遍,較淺。”[3]84-85他認為應當根據(jù)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鋤地方式,與麻油、大豆相比,谷物的耕鋤有嚴格的要求,谷物之間相距一尺遠,并且田埂的兩頭要是空的,土壤一定要深厚細碎。
徐光啟的這種“博究天人,皆主實用”的技術方法還體現(xiàn)在林牧業(yè)種植方面。果樹最害怕的就是蟲子和霜凍問題,徐光啟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果園防凍技術。他明確說道:“凡作園,于西北兩邊種竹以御風,則果木畏寒者,不至凍損。若于園中度地開池,以便養(yǎng)魚灌園,則所起之土,挑向西北二邊,筑成土阜,種竹其上尤善。西北既有竹園御風,但竹葉生高,下半仍透風,老圃家作稻草苫縛竹上遮滿之。若種慈竹,則上下皆隱蔽矣?!盵3]591為了防御寒冬的烈風,最佳的辦法就是在果園的一側種上竹子,然后用稻草綁縛在竹子上擋住寒風。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人類有意識的通過實踐活動控制溫度,讓果園的果樹正常生長,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可以逐漸通過這種方式來栽培其他植物,增加農作的成活率和產量。同時徐光啟還談到了果樹的嫁接問題,他講到了嫁接三原則,“第一襯青,第二就節(jié),第三對縫”[3]598。對于樹木修剪,他認為樹木應當減去繁枝,保留老枝三年;用林樹木,應當減去旁枝;用花葉實者,則相反,要多生旁枝。“凡果木,皆需減去繁枝,使力不分。不信時,試看開花結果之際,凡無花無果細枝,后來亦需發(fā)葉,豈不減力?若預先芟去,則力聚于花果矣。又凡果,俱三年老枝上所生,則大而甘?!盵3]599在樹木的害蟲防治方面他說道:“凡治樹中蠹蟲,以硫磺研極細末,和河泥少許,令稠遍塞蠹孔中。其孔多而細,即便涂其枝干,蟲即盡死矣。又法:用鐵線作鉤取之,亦驗。又:用硫磺雄黃作煙塞之,即死。或用桐油紙油燃塞之,亦驗。如生毛蟲,以魚腥水潑根,或埋蠶蛾于地下。”[3]600這些思想都是在實踐基礎上得出的經驗,對后來的農業(yè)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徐光啟農業(yè)技術方法論思想對當代的鄉(xiāng)村振興建設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一,徐光啟農業(yè)技術思想體現(xiàn)出反對保守,人定勝天的思想。實事求是,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貫穿徐光啟農業(yè)技術思想的一條主線。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人類可以不斷深化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和利用,可以改變惡劣的自然條件,農作物品種并非絕對不能馴化和移栽的。徐光啟駁斥了“風土論”思想,并深刻總結了作物移栽的經驗。如,他總結了油菜種植的經驗?!皡窍氯朔N油菜法:先于白露前,日中鋤連泥草根,曬干成堆,用穣草起火,將草根煨過。約用濃糞,攪和如河泥。復堆起。頂上做窩如井口。秋冬間,將濃糞在灌三次。此糞灰泥,為種菜肥壅也。到明年九月,耕菜地再三,鋤令即細,作垅并溝,廣六尺。隴上橫四顆,科行相去各一尺五寸。用前糞灰泥,勻撒土面,然后將菜移植,植之明日,糞之。地濕者,糞三水七;干者糞一水九。如是三四遍,菜栽漸盛,漸加真糞。冬月在鋤垅,溝泥鍬起,加隴上,一則培根,一則深其溝,以備春雨。臘月,又加濃糞生泥上。春月凍解,將生泥打碎。正二月中,視田肥瘦燥濕加減,加糞壅四次。二月中,生苔,摘取之,糟腌聽用。即復多生苔心,花實益繁。立夏后,拔科收子。中農之人,畝子二石,薪十石,薪中為蠶簇也?!盵3]447-448我們當前的農村建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根據(jù)土壤屬性和農作物屬性進行合理的種植,一方面綠化環(huán)境,另一方面促進當?shù)鼐用袢司杖氲脑黾?,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環(huán)境。
第二,要善于總結經驗,破除迷信,善于積累并宣傳科學知識。前文在論述徐光啟技術實踐內容的時候就曾闡述過徐光啟及其善于走訪、實地調查,這一點非常重要。如,他為了研究消滅蝗蟲的辦法,就實地調查研究蝗蟲的生長過程,他指出:“蝗出生如粟米,數(shù)日旋大如蠅,能跳躍群行,是名為蝻。又數(shù)日即飛,是名為蝗,所止之處,噱不停嚙?!盵3]750在過去,我們不了解蝗蟲的產生發(fā)展機制,以為這是上蒼對人類的處罰,“是人類固有的條件,并且應當被我們自己的個人命運所忍受”[6]。然而,徐光啟通過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它的生長機制,“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3]751。當前,在我們的農業(yè)實踐活動中,要努力做到深入實地,調查了解情況,根據(jù)當?shù)氐膮^(qū)位優(yōu)勢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以更好地促進鄉(xiāng)村發(fā)展振興。
第三,要勇于創(chuàng)造,開風氣之先。比如,他率先在村子里面種植能夠用來照明的植物,幾年后村子里面的人紛紛效仿。在果園防凍和治療害蟲上面,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特別是在果園防凍害方面,他當時提出的方法就類似于我們現(xiàn)代的控制論思想,這在當時可謂是開創(chuàng)新風氣之先烈。這要求我們在農業(yè)生產活動中遇到問題,要善于分析問題,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但是創(chuàng)新也必須要立足于實際條件。
總之,由于徐光啟所生活的年代與我們今天不同,所研究的技術主旨也不盡相同,但從他的農業(yè)技術思想中挖掘出來的技術方法論思想:堅持“循時適宜”的實事求是方法論;用“九州八目五系”等一般系統(tǒng)方法看待技術問題;堅持“博究天人,皆主實用”的實踐性原則,強調在實踐基礎上運用技術等。這些技術方法論思想顯然已經超越其行業(yè)領域本身,可以成為指導各種具體學科的方法論思想,對我國當前進行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我國進行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