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忠
摘 要:一直以來,提起作文讓孩子們頭疼、讓教師們困惑。從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仔細觀察,用心體驗,加強閱讀等方面探究了這一難題,值得廣大語文老師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提高;作文能力;策略
要寫好作文重點在于教師要不斷指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并教育學生養(yǎng)成觀察、思考、閱讀、練筆等良好習慣,我們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指導學生多寫多練,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寫作經(jīng)驗,談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理解。
一、引領學生觀察,培養(yǎng)觀察習慣,提高觀察能力
寫作之前須觀察,觀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良好的觀察習慣、正確的觀察方法及較高的觀察能力是寫好文章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其來源于生活,只有完全地深入生活當中,仔細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真實地體悟生活,寫出有真情實意的好文章。
學生在觀察時要力求做到探幽察微,關注細節(jié),做到“見微而知著”。同時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也要合理處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觀察更要做到細心,由淺入深,生活場景、自然景物、生活場面、各類動植物等都是觀察的對象,長期有意識地觀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積累資料打好基礎。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焙喍灾?,一朵花一片葉子都是一個小小的世界。真正掌握了觀察方法,悉心觀察,動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我們完全能根據(jù)一朵花一片葉寫出一篇豐富完美的文章。世界是一體的,是共性的,花朵雖然很小,但是卻反映了整個世界的一體性,葉雖然只是一片葉,但它代表著整個菩提樹所與眾不同的菩提智慧,這時,假如我們引導學生理解和擁有了這種智慧,肯定會文思泉涌,一揮而就,好詞佳句,真意美文便會不斷涌現(xiàn)。
二、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生活,啟蒙思想,引發(fā)思考
作文課堂教學與一般課堂有區(qū)別,教師更要重在啟發(fā),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比較簡單的情境,誘導啟發(fā)學生觀察并思考。比如,教師可以收集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花朵,讓學生描寫顏色和形狀,并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還可以將學生帶進實驗室,讓他們觀察各種生物、化學、物理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下來;也可以將學生帶到休閑廣場,讓他們觀察各色人等,并準確描述下來……總之,學生通過這些活生生的場景、現(xiàn)象,既鍛煉了觀察能力,又啟迪了思考。
三、帶領學生融入社會,體悟生活,積累素材
要寫好作文,生活是最好的老師?,F(xiàn)在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存在誤區(qū),把學生封閉起來,由于害怕出現(xiàn)安全事故,學校不敢把學生交給老師帶出校外。家長要么忙于工作或忙于娛樂,要么能帶孩子走進社會,卻不知道應該教會他們做什么。我們一直在讓學生閉門造車,試問這樣學又能造出什么樣的優(yōu)等車?
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課余時間,組織帶領學生深入機關,走進民間,采訪名人,了解普通百姓,積累富有價值的一手資料和素材。“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我們把握住這個創(chuàng)作原則,指導學生有效地實踐,在原生態(tài)的生活中積累素材,學生作文便可化難為易,變無趣為樂趣,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寫出內(nèi)容豐富、真情動人的作文。
四、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陶冶情操,訓練作文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很幸福,可是也很可憐,他們玩的東西很先進,甚至很多,卻一點比不上我們小時候那種落后玩具的樂趣,他們被家長管束在房間,對豐富多彩大自然的了解甚少。當我對我的學生說要給他們讀一篇題為《蟲為伴》的文章時,他們驚訝萬分,蟲子怎么能做伴?怎么能當成玩具?當聽完那篇文章之后,他們很驚喜,很羨慕。
對于孩子們的這種狀況,我很憂心,城市里的孩子與大自然隔離是迫不得已,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與大自然如此靠近,卻不能置身其中,不能親身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去探索,這究竟是誰之過?法布爾如果不親身觀察研究,肯定寫不出科學性文學性并舉的《昆蟲記》,所以,希望語文老師能想方設法,嚴密組織,讓作文課堂活起來,使學生的課余生活延伸向自然和社會,家校合作,齊心協(xié)力,學生的作文現(xiàn)狀一定會大大改觀。
五、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形成習慣,提高水平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任何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大多數(shù)家長和老師卻畫地為牢,讓不少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無休止的背誦、記憶、抄寫和不斷的題海之中,疲于奔命的應付考試,使他們不再是活潑潑的人,缺乏活力和生機,這樣其實丟掉了語文的根本。我覺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深入生活的同時,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各類書籍,尤其是文學名著和經(jīng)典篇目,引導學生多讀多寫,通過閱讀來帶動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組織各種類型的語文閱讀活動,諸如朗誦比賽、經(jīng)典演繹、讀書沙龍、師生共讀等,同時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而且要求題材不限,不拘一格,書寫真情實意,教師適時做一些指導。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習慣自然養(yǎng)出來,作文能力也一定能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文耘.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作文興趣[J].文教資料,2011(25).
[2]朱曉從.解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的靈感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7(24).
[3]張燕.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J].中華少年,2017(2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