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良
牛,作為六畜之一,吃草、擠奶、耕地原是其本行。突然“被”外力脅迫,放棄本行,成為一頭與政治有染的牛。有一點可以肯定,所有的人意,都是在強奸牛。
比如,被齊國百姓奉為“愛心”大使的那頭牛。本已上了斷頭臺,齊宣王恰好路過,命令放了那頭牛,說“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工作人員不解,祭祀工作不搞了?齊宣王回答“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就因齊宣王突發(fā)奇想,把祭品“以羊易牛”,引發(fā)老百姓的多種猜測。大家議論紛紛,國家窮到連祭品都由大“?!眽嚎s成了小“羊”,捂緊自己的錢袋子,準備勒緊腰帶過緊日子吧。這一下,齊宣王傻了眼,本想拉動內需,搞得連普通消費都直接觸底。
齊宣王趕緊讓孟子在公號《孟子》上發(fā)微博,申明“以羊易?!笔浅鲇趷坌模c國家經(jīng)濟沒半毛錢關系。輿論巧妙轉移之后,“沒挨刀”的那頭“?!?,一夜之間就成了“政治明星”。網(wǎng)絡、紙媒以及齊國主流媒體頭條內容,一律跟牛代言愛心有關。
明眼人一看便知,代言愛心的牛,純屬精心策劃案例,演技幾無技術含量。
同樣是寫牛的戲,主角換成了漢朝宰相丙吉。主題也由獻愛心,改為知大體。只是這一改,牛的戲份有些重,難度也相應加大。關鍵還要吐著舌頭,裝出氣喘吁吁的樣子。
從官宣《漢書》看,跟丙吉搭戲的牛,悟性明顯高于跟齊宣王獻愛心的牛。丙吉下基層,半路上:“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不問人,但問牛!
丙吉的戲,看點就在回答工作人員提問:“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當然,宰相丙吉有無到牛棚,看一眼牛的草料,史無只字,不敢妄言。僅從“牛喘吐舌,吉止駐”斷,丙吉懂牛,并非“葉公好龍”類。較之喜好戴嵩所畫之《牛》,癡迷到要用精囊玉軸包裝,經(jīng)常帶在身邊的蜀中杜處士相比,確有云泥之別。
蘇東坡《東坡志林》載,有一天,杜處士在陽光下,正晾曬最鐘愛的那幅戴嵩所畫之《?!?,被途經(jīng)這里的牧童撞見,牧童拊掌大笑,說:“此畫斗牛與?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東坡就杜處士事,評曰:“耕當問奴,織當問婢?!?/p>
其實,杜處士喜丹青,未必要諳斗“?!敝?“韓馬戴牛”之戴,卻不可缺生活之據(jù)。一向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東坡,亦步丙吉“但問牛,不問人”?本該責戴嵩“斗牛之錯”,卻諷杜處士“葉公好龍”,屁股決定腦袋,典型“對牛彈琴”。
何以“為牛彈清角之操”?而?!胺橙绻?,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錯不在牛!沐猴而冠的熱鬧,不及吃草、擠奶與耕地踏實;機緣巧合的人設,多與劇本、導演與監(jiān)制有關。然則,子非牛,知牛之樂焉知牛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