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濱
一位朋友新近升職。自是一件喜事,按說我應該打個電話或發(fā)個短(微)信表示一下祝賀,躊躇再三,決定還是算了吧。或曰:你這樣做是否太不近人情了?錦上添花的事誰都樂意干,輕松簡單,順水推舟。但是這順水人清也能讓人傷不起。
那年,也是一朋友升職,我為他感到高興,發(fā)去短信祝賀,結(jié)果熱臉貼了個冷屁股,人家壓根沒有理我,弄得我郁悶了好幾天。好像我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又一次更狠,有一個關(guān)系很好的朋友還不是升職,而是從一邊緣部門平移到一炙手可熱的權(quán)力部門,我聞訊即打了個電話欲表祝賀,沒接,想他可能太忙。就發(fā)了一條短信,沒回。我百思不得其解,何以至此?莫非我哪些地方開罪于他了?“三省吾身”,又實在想不出。某日去一賓館開會。與這朋友不期而遇,我跟他打了個招呼,好家伙,人家趾高氣揚,眼高過頂,只沖我面無表情微微點了點頭,仿佛路人一般,我頓時石化了!
對此,我想到了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人一闊臉就變。
這樣的事情從古洎今不乏其例。
陳勝,秦末起義領(lǐng)袖,年輕的時候,和人一起“傭耕”,說出了“茍富貴,毋相忘”“燕雀焉知鴻鵠之志”這兩句名言。但是,一旦燕雀真成了鴻鵠,當年的誓言被選擇性遺忘。一天一個曾一起耕地的老朋友找上門來,見了他直呼其名,進了屋,又大喊,這屋子太奢華了,接著跟陳王敘起了舊情,當年那些泥腿子的糗事兜個底掉。陳王臉上掛不住了,啥老朋友啊,哥們啊,殺了!舊相識老朋友倒也罷了。連老丈人都受到他的慢待,老頭兒生氣地說:“怙強而慢長者,不能久焉!”不辭而別。撒開老腿跑路。
唐代那個寫過名詩《憫農(nóng)》的詩人李紳,發(fā)跡前后判若兩人。他有個叔叔輩的同宗叫李元,古代中國是一個宗法社會,這個輩分是一點都不能亂的,比如劉備雖然當初只是一介織席販履的草民,沒名沒分,皇帝依然還得尊之為皇叔。但李紳當了大官之后,這個李元也不要臉,居然自降一輩稱自己為其弟,李紳也是蛇鼠一窩,居然就沒答應,不是覺得不妥沒答應,而是認為李元的輩兒降得不夠,李元就再降為侄子,還是不行,最后降咸孫子才過關(guān)?;奶撇??這真是:誰知廉恥心,粒粒皆糞土。
民國奸雄袁世凱更是人一闊臉就變的“典范”。他年輕時曾在淮軍大將吳長慶帳下被晚清狀元張謇(字季直)指導功課,因他無心讀書,還是在張謇幫助下投筆從戎,雖然張謇年齡上只長袁世凱6歲,卻屬地道的老師輩。袁對張起初也是恭敬有加。書信往來必稱張“夫子大人函丈”;后袁當了山東巡撫,對張的稱呼也變成了“季直先生閣下”;待袁搖身一變升為直隸總督。對張的稱呼再變?yōu)椤凹局蔽倚帧?。袁的官職每升一級,對張的敬重就減一分。對袁世凱這種頻頻變臉的小人行為,張謇十分惱火,憤然寫信做答:“‘大人尊稱,不敢;‘先生之稱,不必;‘我兄之稱,不像?!睋?jù)說,袁世凱收到此信,深感羞愧,連忙致函道歉,謊稱信是手下代筆之誤。
人一闊臉就變,是人性劣根性的典型體現(xiàn)。惡的種子早就在他心里植下,遇到合適的氣候必膨脹發(fā)芽。這樣的人就像尺蠖,沒有骨頭,伸直如枝,蜷曲如拱,變態(tài)自如。闊的時候能變臉。落拓的時候也能變臉,袁世凱的自我升級和李元的自我降輩,都是這種人無恥嘴臉的真實寫照。能當奴才的人,必將也能把別人當奴才,反之亦然。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身居官位,牛氣哄哄,鼻孔朝天,凡人不理,你跟他說話,他只鼻孔哼一聲。待掛冠之后,儼然做了臉部手術(shù),見人就笑,逢人即語。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人一閱臉就變,人人切齒痛恨??墒?,往深處想一想。人一闊何以臉就變?這就是事情的另外一方面。是不是大眾普遍性的趨炎附勢慣出來的毛病?人一旦發(fā)跡,立時掌聲陣陣,鮮花簇簇,眾人環(huán)繞,阿諛之,巴結(jié)之,贊美之,將其抬上高處,于是乎感覺良好,腳底踩云,腋生雙翼,能不自我膨脹、自我迷失嗎?如果說,惡的種子早就在他心里植下,那我們眾人就是那個土壤,給了他發(fā)芽成活的條件。其實,人們趨炎附勢的潛在動因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熟人好辦事,說到底也是為了自己。因此,在怒斥那些人一闊臉就變之時,大家更需要反思。我們的人性是否經(jīng)得起檢驗?
所以,我想,但凡以后遇到朋友升遷之類的好事,先別急著將熱臉貼上去,晾一晾再說。讓時間來檢驗友誼的純度。如果就因為你沒有及時表示祝賀,朋友就與你掰了,那恰恰證明此人不可交,反倒省去了熱臉貼個冷屁股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