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夢與現(xiàn)實疊加的怨憤
——《秦夢記》思想主題新論

2019-02-11 06:08周承銘
關(guān)鍵詞:公主小說

周承銘

(長春社會主義學(xué)院、長春中華文化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41)

當(dāng)代學(xué)界在沈亞之小說《秦夢記》思想主題和價值研究上大體存在3 種意見,一種認為與《柳毅傳》最相仿佛,表現(xiàn)的是“書生對地位、財富和美女的企盼”[1];另一種認為更接近《南柯太守傳》,反映的是“當(dāng)時士子的理想:婚姻如意,功名顯赫”[2]359;還有一種認為只是作者的一時戲筆,“大約沒有什么寓意”[3],所不同者僅在于它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秦夢記》的主題和思想價值究竟為何,顯然還有待繼續(xù)深入探究。

一、文本解讀:溢于言外的怨望之辭

要真正理解這篇小說,首先必須注意并把握住隱含于故事情節(jié)中有關(guān)男主人公的幾個關(guān)節(jié)點。一是天降富貴而不取,體現(xiàn)出獨立而高尚的人格。穆公以愛女弄玉相許,“亞之少自立,雅不欲以幸臣蓄之。”“固辭,不得請?!币瞿艹迹蛔觥靶页肌?;尚公主,非其所愿,實為被迫無奈。二是有功無過而被逐,說明遭遇不公。穆公以“每見君子即不能不悲悼”為由,即能令亞之“適大國”,未免太隨意、太荒唐。三是穆公因女兒婚嫁、生死而決定其對待態(tài)度,從而反映出與君主的關(guān)系。為尚公主則“居亞之于宮”“拜左庶長”“賜金二百斤”;公主生時則“遇亞之禮兼同列,恩賜相望于道”“由公主故,出入禁衛(wèi)”;公主甫亡,即被“處殿外室,不入宮中矣”。不再有以前的親近和信任,而只有猜忌和防范,繼而即“命車駕送出函谷關(guān)”。雖亞之“肺腑公室”,而公室卻不以亞之為“肺腑”。四是與弄玉之間并無正常夫妻的恩愛與情義,名曰夫妻,實為主仆。公主心中并無亞之,喜吹簫,但從不是為亞之而吹,“每吹簫,必于翠微宮高樓上”;在亞之心中公主只是主子而非妻子,“公主七月七日生,亞之嘗無貺壽。內(nèi)史廖曾為秦以女樂遺西戎,戎主與廖水犀兩合。亞之從廖得以獻公主。公主悅受,嘗結(jié)裙帶之上?!贝艘弧矮I”一“受”,反映出彼此地位的懸殊和關(guān)系的疏遠。標注出這些具有一定思想內(nèi)涵和方向意義的關(guān)節(jié)點,將會引導(dǎo)我們順利走進作者描繪的秦夢世界,并且不被其中荒誕的情節(jié)與錯綜的關(guān)系所迷惑,最終得以揭示夢境之謎。

《秦夢記》講述的是作者沈亞之夢入古秦國所經(jīng)歷的婚宦遭遇故事。沈亞之在小說中既是敘事線索,也是敘事核心,以他為視點,全部故事內(nèi)容可概括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寫他如何做事,一部分是寫他如何做人。與之相應(yīng),他與小說人物間的矛盾沖突也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敘事中心而設(shè)置和展開的,即前一部分是穆公如何對待他的做事,后一部分是穆公如何對待他的做人。小說的言外之意或曰作者的怨望之辭主要是通過男主人公做人做事的出色與遭遇結(jié)局的不佳兩者間的反差得以充分表達。

(一)雖有大才而不被大用

亞之才能卓犖,兼具經(jīng)國智謀和攻戰(zhàn)本領(lǐng),是真正不可多得的大才,不為將相,也該委以重任,或做謀臣,或為驍將?!爸鲀?nèi)史廖舉亞之。秦公召至殿,膝前席曰:‘寡人欲強國,愿知其方。先生何以教寡人?’亞之以昆、彭、齊桓對。公悅,遂試補中涓(秦官也),使佐西乞伐河西(秦晉郊也)?!笨此魄筚t若渴的穆公在洞察亞之才識能力并完全認同其主張的情況下,卻并未加以重用,僅是令其“試補中涓”,隨便安排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①“試”,任用?!稜栄拧め屟浴罚骸霸嚒⑹?,用也”,邢昺疏:“皆任用也?!保ā稜栄抛⑹琛罚把a”,補充、接替?!爸袖浮保毓倜??!稘h書·曹參傳》有曰:“高祖為沛公也,參以中涓從?!鳖亷煿抛⒁龂芪簩W(xué)者如淳注云:“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涓,潔也,言其在內(nèi)主知潔清灑掃之事,蓋親近左右也?!薄爸袖浮睂嵓捶叹跞粘F鹁由畹牡图壥虖幕蚱鸵邸喼捻w武略具備,卻被做了這般輕蔑的安排,如此褻瀆人才的做法與史上敬才愛才、重才用才的秦穆公自有天壤之別??梢栽O(shè)想,假如當(dāng)時的情況是“遂拜為上大夫,使伐河西”,小說后面的情節(jié)以及人物結(jié)局定然會是另一種全新的面貌。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歷史名人秦穆公(史書又稱“繆公”),在史上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重視人才和重用人才的政治品格,傳頌千古的“五羖大夫”故事就經(jīng)常被后世作為君臣際遇的典范與理想來言說。“當(dāng)是時,百里傒年已七十余??姽屍淝簦c語國事?!Z三日,繆公大悅,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百里奚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谑强姽谷撕駧庞渴?,以為上大夫?!保ā妒酚洝で乇炯o》)穆公時代,只要是人才,奴隸可拜為國相,布衣可擢作上大夫。亞之來自泱泱大國,才不遜前者而功居其上,卻無緣參與國政,即便與公主聯(lián)姻,身為國戚,也僅是“備位下大夫”而已。同是穆公時代,同是君臣際遇,同是圍繞強國興霸進行的促膝長談,并且都以穆公“悅”為談話效果,而史上穆公與夢中穆公對眼前人才做出的安排卻大相徑庭,可見,此穆公非彼穆公也,或曰亞之所遇之穆公并非史上之穆公。

(二)雖有大功而不被封賞

“亞之帥將卒前攻,下五城”。秦晉交戰(zhàn),秦能取得攻下五城的輝煌戰(zhàn)果,亞之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在以土地城池之得失論定勝敗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舉奪得五城,在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會被視為莫大戰(zhàn)功,尤其在實行軍功爵位制度,以軍功論行賞的古秦國更會厚賞。但小說中的情節(jié),卻令人大失所望。“還報,公大悅。起勞曰:‘大夫良苦,休矣?!睂α⑾沦即髴?zhàn)功的亞之,既沒有加官晉爵,也沒有任何物質(zhì)賞賜,甚至連話語上的肯定都沒有。同為“大悅”,史上穆公是因獲得了人才,并隨即“授之國政”;夢中穆公是為攻占了城池,然后僅僅是命其“休矣”,貌似關(guān)心,實際上是令其回家賦閑。而且,這種稀里糊涂地冷落和擱置人才與功臣的狀況竟然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即小說所謂“居久之”,如果不是“蕭史先死”,弄玉寡居,穆公急于嫁女,很難說還會不會再想起亞之其人。“微大夫,晉五城非寡人有。盛德大夫?!边@番話本該說在秦晉戰(zhàn)爭結(jié)束之際,彼時不說而此時說,顯然是出于“寡人有愛女,而欲與大夫備灑掃”目的需要,“拜左庶長”“賜金二百斤”,也不過是欲稍微提高亞之身價以“尚公主”而已。首先,賜爵賜金皆因賜婚而有,因之并非是對先前軍功的封賞,也不意味著真正肯定了先前軍功或者說就此發(fā)現(xiàn)和肯定了亞之作為人才的價值;其次,“左庶長”或“右庶長”也僅略同唐時的七品或八品俸祿,既非官位,更無職權(quán)。《漢書·百官公卿表》列秦之爵位從公士至徹侯總計20 個等級,左庶長、右庶長列在第10 位和11 位,位次居于中下?!坝嫻Χp,權(quán)德而言”[4],“爵有德,封有功”[5],是中國古代帝王政治維系數(shù)千年的一項重要制度和一條重要經(jīng)驗,歷史上的秦穆公作為一時明君圣主在封賞人才與功臣上尤有可圈可點的表現(xiàn),似此“悅”而不重用,“大悅”而不封賞的荒唐行為,只可能出現(xiàn)在這篇虛構(gòu)的小說中。

(三)雖有大德而不被尊重

亞之有突出的道德品格,在普遍向往榮華富貴的時代,當(dāng)富貴突然降臨時仍然執(zhí)著于做人原則,斷然拒絕憑恃皇親國戚而為“幸臣”,面對富貴而能不枉取是謂有“節(jié)”;雖婚非所愿,然當(dāng)公主下嫁已成事實后卻能小心服事,既亡之時又能真誠哀挽,“以悼惆過戚,被病,……居月余。”對亦妻亦主的公主能夠做到生敬死哀是謂遵“禮”。然而,有“節(jié)”而不為穆公所敬,知“禮”而不為穆公所重,用得著時即迫其就范,用不著時則掃地出門。既無君臣之道義,又乏親戚之真情,際遇這樣的君主,不可不謂人臣之大不幸,有誰平白做了這樣的夢,亦不能不郁悶、懊惱。入秦夢不僅不是春風(fēng)得意夢,反而是不期而至的倒霉憋屈夢。從沈亞之看,他向往能在雄心勃勃的古秦國特別是最以愛才著稱于世的穆公手下大有作為,可得到的恰恰是無所作為,且最后無辜受遣,忠而見逐,僅僅是“幸免罪戾”而已。從秦穆公看,他并非明君圣主,僅是徒有穆公之美名而并無穆公之美德,氣量狹小,冷漠寡情,猜忌多疑,在他為君主的朝廷里干才能臣的遭遇必然被壓制、被疑忌,甚至被斥逐。秦在春秋素有“強秦”之稱,穆公尤是譽滿當(dāng)時、名著青史,亞之懷出世之才,得入強秦,遭逢圣主,本該成就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演繹明君賢臣、風(fēng)云際會、大展宏圖的佳話,而結(jié)果竟是以亞之懷才不遇、君臣不歡而告終。這樣的結(jié)局著實令人扼腕痛惜。小說通篇用的都是春秋筆法,在其所構(gòu)置的反映君臣關(guān)系的一系列情節(jié)中,無不流露著對夢中穆公難以抑制的不滿和怨憤。而亞之在夢中的遭遇,弄玉之死又是一個重要轉(zhuǎn)折。如果不娶弄玉或娶弄玉而弄玉不死,亞之在秦有功無過,縱然不被重用,不能有所作為,但亦足可保一生平安。正是由于娶了弄玉而弄玉又死,穆公因生猜疑,才使亞之被遣送出境,最終欲求太平無事而不可得?!皢韬?!弄玉既仙矣,惡又死乎?”作者醒后發(fā)出的感慨,一方面反映了他對夢中遭遇產(chǎn)生的困惑,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夢中所經(jīng)歷的齷齪、委屈是何等的耿耿于懷。

二、寫作背景:夢中經(jīng)歷與現(xiàn)實遭遇

就本篇小說而言,沈亞之兼有小說作者與小說主要人物雙重身份,小說中的沈亞之與現(xiàn)實中的沈亞之究竟有無關(guān)聯(lián)?作者把自己寫入這樣一場鬼氣森然、離奇怪誕的春夢中僅僅就是出自作者好奇的目的嗎?

小說開篇云:“太和初,沈亞之將之邠,出長安城,客橐泉邸舍。春時,晝夢入秦……?!贝藟糇鲇诤螘r已有明確交代,但此文作于何時卻并未言及。迄今為止,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于《秦夢記》的寫作時間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作于大和初年,作者被貶南康之前。認為小說別無寓意,目的與其先前作品《異夢錄》《湘中怨解》諸篇無異,都只是為“虛設(shè)故事以呈詩思才藻者”[6],“只不過是為引出他那些精心撰制的詩歌,為它們做環(huán)境、氣氛的鋪墊烘托罷了。”[7]亦即認為詩歌是小說的主體,推出和推廣詩歌是小說的目的,寫小說就相當(dāng)于自撰詩話,故而又被稱為“一種詩化的小說”[8]。二是主張作于作者被貶南康后。認為小說寫的是“一種美好理想破滅后悵惘失落之感”或“悵惘失落之情”[2]360-361。參酌小說文本內(nèi)容,這后一種意見更為切近實際?!疤汀?,史籍多稱“大和”,是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間使用的第二個年號,前后總計9 年。小說以“初”稱謂這一年號使用的某一特定時段,乃是沿用了史傳對時間的習(xí)慣稱謂。我國至漢武帝時始創(chuàng)立年號,此后迄于清末,歷代王朝皆實行年號紀年制度。史籍以年號紀年,既有用準確時間概念者,如某一年號的某一年,也有用模糊時間概念者,如某一年號之“初”“中”“末”。從《漢書》始,分別以此兩種時間概念紀年漸成史家追記前事的習(xí)用程式,至唐尤為規(guī)范?!俺酢薄爸小薄澳笔悄骋坏弁跄晏柨倳r段的相對劃分,使用前提一定是這一年號已是完成時。換言之,凡以此類時間概念記述史實一定都是后世或后人對前時前事的追記。文學(xué)作品等史學(xué)外的其它文體以年號敘述時間時基本上也都遵循史家作法。屬正在進行時的則采用年號的具體年份,如沈亞之小說“元和十年”(《異夢錄》)、“元和十三年”(《湘中怨解》)等;屬完成時又比較模糊的則稱某年號之“初”“中”“末”,不模糊的則直接以某年紀之。細考唐人小說莫不循此例以交代時間。準此,小說稱“太和初”即應(yīng)屬于已知大和年號使用時限,知道何者該為“初”,何者該為“中”,何者該為“末”,方有此稱謂。這也就意味著這篇小說一定作于大和之后。以大和年號使用九年計,大和的頭三年(836-838)皆屬于“大和初”的時間范疇。那么,作者何以將夢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節(jié)點選定于此時,或曰在大和元年至大和三年之間作者是否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事情,從而觸發(fā)了其寫作小說的欲望?

沈亞之,兩《唐書》無傳。綜合其存世詩文與相關(guān)典籍所紀以及今人考證成果,亞之于元和十年登第,嗣后歷任涇川節(jié)度使掌書記、櫟陽縣尉、福建都團練副使、殿中侍御史、德州行營諸軍計會使(又稱宣慰使)判官、南康縣尉、郢州司戶參軍等。察其一生行跡,足稱影響深巨者,即大和三年以殿中侍御史充任柏耆判官并因耆敗而被貶南康尉,從此仕途跌落,一蹶不起。大和元年七月滄景(又稱橫海軍)節(jié)度副使李同捷“除兗海,不受詔,結(jié)幽鎮(zhèn)謀叛”[9]527,朝廷先后調(diào)烏重胤、王智興、李聽、康志睦、史憲誠、李載義、李祐等節(jié)度使率兩河七鎮(zhèn)兵馬圍剿。然直至大和二年九月,也只有徐泗節(jié)度使王智興克復(fù)棣州,略有進展,朝廷為之供給錢糧的耗費卻十分巨大?!皶r諸軍在野,朝廷特置供軍糧料使,日費寖多。兩河諸帥每有小捷,虛張俘級,以邀賞賚,實欲困朝廷而緩賊也,繒帛征馬,賜之無算?!盵9]3907迫于連年征戰(zhàn),勞師費帑,收復(fù)無望而人民負擔(dān)逐年加重特別是京畿之地日漸困頓的形勢,朝廷不得不在大和三年三月采納諫議大夫柏耆建議并以之為宣慰使,前往說服和招降李同捷。唐史記載略云:四月,李祐收德州,同捷困踞滄州,柏耆徑往招降,“取同捷與其家屬赴京師,其月二十六日,至德州界,諜言廷湊兵來劫篡,耆乃斬同捷首,傳而獻捷,百僚稱賀。”[9]3908“諸將害耆邀功,爭上表論列,文宗不獲已,貶循州司戶,判官沈亞之貶虔州南康尉。內(nèi)官馬國亮又奏耆于同捷處取婢女九人,再命長流愛州,尋賜死?!盵9]4109耆之貶、死的歷史公案,在當(dāng)時輿論、史家記述以及后世學(xué)者的研究都認為是因其張揚己才、急于“邀功”、無視官場規(guī)矩而開罪兩河將帥所自取。亞之因“輔耆為惡”(《郡齋讀書志》卷四、《唐才子傳》卷六)而牽連致貶,實情理之必然。然據(jù)亞之本人于兩年后對當(dāng)時情況的陳說,事實并非如此。大和五年,亞之在郢州司戶參軍任上曾就柏耆之死專門致書九江刺史鄭某,竭力為耆辯誣,力圖匡正當(dāng)時已蒙蔽天下的一面之辭:

前年天子以兩河逐叛之兵連歲不解,負輓之輸而不造廩庫,皆從便道為戰(zhàn)士衣食之給于兩河之間。歲尚賑赒輦轂之下。執(zhí)笏常謂請罷所討者十八九。獨諫大夫自以為習(xí)知叛臣之情日就窘,請得往導(dǎo)愍痛以歸之。既可所奏,即請以亞之為副。又以為古者單車為使,有功則為戎臣輕害之,遂于行請兵以自柄,詔書仍以便宜從事?!斑^平原郡城,而有常山卒分居之。諫大夫因令亞之為書檄之。書成,亞之題帛引弓,射書于常山帥,帥得書,以期請降。滄海之人聞之,降者日百有余輩。及滄??芸钆c符印偕至,即請以城歸使者?!菖c其徒系頸者,服衰不帶,伏軍門之左,委命于執(zhí)事。于是諫大夫遣河南將石稅部獻闕下。稅夜殺同捷于平昌。亞之分道馳還以報事,……因中病于廣武之間,歷再旬而謫書降,即奔上所委。今閣下罪諫大夫,以為狷急忘體,冒危取禍。[10]

亞之直言不諱,指斥九江刺史這樣評價柏耆是不負責(zé)任的隨聲附和,“習(xí)傳不察其端本,附言和唱”。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原因是,柏耆以一介文官不費一兵一卒,“不逾月”即平息了李同捷之叛,使連年征戰(zhàn)、所費頗巨、所獲甚微的“武臣”們顏面盡失,尤其是暴露出了他們“淹歲經(jīng)時,既費且敗”的無能問題,若承認柏耆的作用與功勞,勢必會出現(xiàn)使他們在朝廷面前“萬無以自塞之”的嚴重后果;文武爭功,武臣忌害“儒臣”自古而然,往代“酈生馮軾下齊城七十,韓信刦而烹之”,本朝喬知之、陳子昂等的冤死亦皆是其例。從《上九江鄭使君書》中至少可以獲得如下歷史信息:(1)李祐收復(fù)德州并未迫使李同捷主動向朝廷乞降,尤其是沒有向李祐乞降過,《舊唐書》之《柏耆傳》《李同捷傳》關(guān)于李同捷乞降在前柏耆受降在后之所記與事實嚴重乖違,所謂柏耆“邀功”的說法不能成立;(2)文宗賦予了柏耆“便宜從事”,臨機決斷,先斬后奏的特權(quán),未經(jīng)兩河“武臣”同意即接受李同捷投降并直接解送京師,禮數(shù)固然欠周,但行使權(quán)力無錯,不問權(quán)力所自,一味把矛頭指向柏耆不應(yīng)該;(3)李同捷是被“河南將石稅”殺于解京途中,擅殺朝廷要犯,破壞解京計劃,尤其是把殺人責(zé)任推在柏耆身上,目的顯然是要掩蓋真相,《舊唐書》所謂“諜言廷湊兵來劫篡”,柏耆遂殺同捷的因由純系捏造;(4)沈亞之在招降李同捷事件中有功無過,是輔耆為善,非“輔耆為惡”;(5)柏耆、亞之均為赴京途中受貶,朝廷聽取的完全是一面之辭,沒有給也不想給他們當(dāng)面申訴辯白的機會。綜而論之,柏耆之死、亞之之貶顯然是一樁漏洞百出的歷史冤案。亞之作為當(dāng)事人固然知道冤案被做成鐵案的原委,因之對朝廷或明君圣主為之平冤昭雪,從不抱任何幻想,“此解析之言,誠不當(dāng)為閣下說,說亦不能降聽”(《上九江鄭使君書》),唯寄望于后世與后人能夠清楚事實真相,不被捏造與喧囂所左右,從而還其歷史公道。

亞之無錯,他的錯在于跟錯了人,而且不是他選擇了錯誤,而是錯誤選擇了他,是柏耆的請求、朝廷的決定讓他淪為“罪人”;跟的人錯了,他也就跟著錯,而且錯得不可收拾。這和《秦夢記》中同名主人公的命運高度契合。夢中亞之的凄慘,緣于他娶了公主,而娶公主非其所愿,乃王命所在,不得不從;既娶公主,而公主又死,公主不死,一切皆好,“恩賜相望于道”“禮兼同列”,熱熱鬧鬧,風(fēng)光無限,公主一死,一切皆壞,先是被疑忌疏遠,最后竟被逐出國門。為柏耆判官時沈亞之的本官是殿中侍御史,官階為“從七品上”(《唐六典》卷十三),判官之職屬于加官,但官階品級未變,而據(jù)《福建通志》(卷二十九)載,亞之早在任福建團練副使任上即“為民興利,著有勞績?!睆囊酝儋Y治績論,官居七品應(yīng)屬有功不封,這與夢中穆公對他的任用也頗為相似。香草美人以譬君子賢臣,為騷之一脈,更為唐人普遍取法,無論詩歌、散文,還是小說,皆有充分體現(xiàn)。若以穆公之愛女以譬柏耆論,則小說終篇處作者所產(chǎn)生的“弄玉既仙矣,惡又死乎”之怪疑,即可謂言有所據(jù)。據(jù)《舊唐書》本傳,柏耆“素負志略,學(xué)縱橫家流”,元和十三年以布衣干裴度,受命說服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承宗割地入質(zhì)以效順朝廷。元和十五年“王承元歸國”,朝廷允諾賞錢一百萬貫而不兌現(xiàn),致使成德軍嘩變,穆宗又派柏耆前往宣諭,“眾心乃安”。緣此,自左拾遺轉(zhuǎn)兵部郎中,大和初,遷諫議大夫,官階正五品上。諫議大夫“掌侍從規(guī)諫”(《通典》卷二十一),為近侍之臣,亦稱“內(nèi)供奉”之職,必得皇帝信任始可委用。文宗采納其招降李同捷的意見,任命為德州行營諸軍計會使,不僅答應(yīng)其關(guān)于自掌兵權(quán)的請求,還主動賦予可“便宜從事”之特權(quán),“蓋欲重擊鑿之柄也”(《上九江鄭使君書》),可見文宗當(dāng)時對其何等信任有加。當(dāng)李同捷納降而被殺,柏耆傳首獻捷,朝野上下無不認為是曠世大功一件,遂有“百僚稱賀”(《舊唐書·李同捷傳》)的壯觀場面出現(xiàn);而當(dāng)外有兩河藩帥“爭上表論列”,內(nèi)有宦官出面指證,內(nèi)外合圍之時,連皇帝也不得不承認柏耆有罪,且罪該萬死,“文宗不獲已”,先貶循州司戶,再長流愛州,后竟法外施刑,“尋賜死”。有功無罪而見誅,豈不是等同于弄玉的“忽無疾卒”嗎?先是充分肯定,一片贊譽,緊接著又徹底否定,貶為罪人,這與弄玉之“既仙矣,惡又死乎”又有何異?仙,即是長生久視,永遠不死,弄玉已是傳說中的神仙,仙而又死,就是反常,明顯不應(yīng)該;肯定的總是應(yīng)該肯定,否定的總是必須要否定,既已賀之,而忽又貶之,殺之,同人同事,既肯定又否定,先褒揚后貶殺,難免讓人不可思議。

沈亞之在大和五年寫下《上九江鄭使君書》,顯然是當(dāng)時一面倒的輿論迫使他不得不作出一定反應(yīng),是為“詰之既深,焉得默默”而寫,但真正的用意卻在于“蓋欲流之于世,以俟通方之士,次第于所誤耳”。不為當(dāng)代昭雪,只為后世平反;不求時人同情,但求后人理解。這就是當(dāng)時作者的思維邏輯。《秦夢記》無疑也是這種思維邏輯下的產(chǎn)物,寫作時間要晚于《上九江鄭使君書》,應(yīng)該寫成于文宗開成年間。只是作為一篇文學(xué)作品,比之于作為書信的《上九江鄭使君書》,其目的較為隱蔽,表達也較為委婉。

三、思想主題:藉夢境攄寫心中憤懣

《秦夢記》,顧名思義,“記秦夢”是主要內(nèi)容。依據(jù)文本所述,此“秦夢”之含義應(yīng)該有二。一謂夢入秦。通過夢境實現(xiàn)了古今時空對接,使主人公得以躋身于穆公時代的古秦國,從而經(jīng)歷了由內(nèi)史廖舉薦到下五城而不見用,從被強命“尚公主”、拉郎配,到“日暮東歸”、出函谷、“臥邸舍”,這樣一種從起點又回歸起點的人生經(jīng)驗。充斥夢境中的是主人公滿滿的幽憤和不便言說的挫敗感。二謂夢于秦。作者于大和初“客橐泉邸舍”,因有是夢。橐泉,乃橐泉宮之省稱,為秦孝公所建,遺址在今陜西鳳翔縣境。漢以后秦宮圮廢,“橐泉”遂演化為一處地名,小說即是以“橐泉”稱謂設(shè)于此地的一處驛館。歷史傳說,秦穆公死后即葬于此。友人崔九萬于亞之夢醒后曾告之曰:“《皇覽》云:秦穆公葬雍橐泉祈年宮下?!薄坝骸奔垂徘貒嚎h,為春秋戰(zhàn)國時秦都之所在地。小說既曰“夢記”,夢境或曰夢中發(fā)生的故事自然是敘事的主體內(nèi)容,至于夢做于何處本無關(guān)宏旨,然而作者在九萬之所言后又再加強調(diào)和證實:“亞之更求得秦時地志,說如九萬云”,如此用心,說明夢的發(fā)生地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秦國之夢夢于古秦地,穆公冢上復(fù)夢穆公,大和初年的“春時”恰恰又與穆公時代的“復(fù)一年春”“人間春日”的季節(jié)時序相疊加,過于巧合的安排注定都是出于作者的某種刻意和需要,“非其神靈憑乎”則為人們點出了“秦夢”的關(guān)鍵處。以出場先后順序排列,夢中人物由主人公與內(nèi)史廖構(gòu)成了主客關(guān)系,由主人公與秦穆公構(gòu)成了君臣關(guān)系,又由主人公與弄玉公主構(gòu)成了夫妻關(guān)系,這些人物關(guān)系是一系列矛盾沖突所促成,而在人物關(guān)系的建立與發(fā)展中又進一步加劇了人物間的矛盾沖突。然而深究下去,這些人物關(guān)系及其矛盾沖突的焦點,最終又無不集中于一點,即秦穆公身上。一切人物關(guān)系無不是為他而建立,由他而推動,為他而服務(wù),因他而存亡,正是由于他的存在,主人公才有了與之或親或疏或有情或無情的一系列社會與家庭關(guān)系和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以及由這些關(guān)系與環(huán)境最終決定的悲劇性命運與結(jié)局。弄玉公主雖無情但無害,拉郎配不是她的主意和決定,令主人公在其死后下場凄涼更非她之所愿;作為恩公座主的內(nèi)史廖,既賞識又樂于幫助主人公,但他的影響力極為有限,左右不了大局,因之也無以扭轉(zhuǎn)注定發(fā)生的悲劇。因未遭逢真正的明君圣主而懷才不遇并結(jié)局悲慘,是小說著力突出的故事內(nèi)容。藉夢中怨憤以攄寫現(xiàn)實中的怨憤,通過對夢中君主的不滿發(fā)泄對現(xiàn)實中皇帝的憤懣,是小說著意表達的思想主題。夢中人物的經(jīng)歷是虛構(gòu)的,但留在夢中的怨憤和不滿卻是真實的。

小說寄寓深意的筆法不止一端,細加玩味,尚有諸多可論之處。如寫穆公命人送亞之出函谷關(guān)曰:“公命至此。且去。”亞之因而夢醒。此是告訴人們,在作者看來函谷關(guān)就是古秦國與大唐或曰夢境與現(xiàn)實的時空界線,函谷關(guān)以里是秦、是作者的夢,函谷關(guān)以外是唐、是作者的現(xiàn)實。關(guān)中,古稱秦地,唐也以之為政治文化中心,京師長安即在其中。出函谷,在當(dāng)時就意味著遠離了政治中心。以小說論之,遇穆公、補中涓、尚公主、出關(guān)中,當(dāng)然是一場大夢,而以現(xiàn)實論之,遇文宗、做侍御、充判官、貶南康,不也不啻是大夢一場嗎?夢幻之夢與現(xiàn)實之夢,因秦地而疊加,因作者而統(tǒng)一,因同屬惡夢而契合,甚至又因時間而同步。小說中公主之死與亞之之去都發(fā)生在春天,而大和三年亞之三月受命,四月遭貶,不也同樣是在春天嗎?“君王多感放東歸,從此秦宮不復(fù)期。春景自傷秦喪主,落花如雨淚燕脂。”亞之在夢中清醒地意識到出了函谷關(guān)就是和古秦國的永遠告別,那么現(xiàn)實中貶去南康,離開長安,還會有回到朝廷做官的機會嗎?“人間春日”給別人帶來的是“歡樂”,而給沈亞之帶來的卻是無盡的悲憤和淚水?!肚貕粲洝肥乔貒鴫簦彩乔氐貕?,是秦國夢與秦地夢的疊加,是夢幻與現(xiàn)實的相互映照,是作者為官長安終被無辜放逐的人生噩夢的曲折表達。聯(lián)系歷史與現(xiàn)實來閱讀這篇小說,縱然在千百年后,也不禁令人為之鼻酸心悸。

《秦夢記》是一篇用愛情故事包裹的政治小說,或曰是借男女情事以實現(xiàn)對政治的批判與抨擊。形式是夢幻,內(nèi)容是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是愛情,表達的是政治。

猜你喜歡
公主小說
邊走邊哭的公主
《遼史·公主表》補述
《愛哭公主》
粉紅兔公主鏡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的公主夢
小公主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绥江县| 苍溪县| 阿瓦提县| 抚松县| 长春市| 环江| 安岳县| 吕梁市| 霸州市| 江津市| 乌拉特中旗| 观塘区| 丰县| 三明市| 县级市| 台东市| 松江区| 长泰县| 三门峡市| 自贡市| 信阳市| 天门市| 浠水县| 郯城县| 湘阴县| 广州市| 连城县| 五河县| 临泽县| 靖西县| 浏阳市| 昌图县| 咸宁市| 民丰县| 鹤山市| 西吉县| 南陵县| 中牟县| 安阳县| 汝城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