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一、“互聯網+”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體現
(一)能夠快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數學課堂離不開豐富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在“互聯網+”模式下,教學資源的獲取途徑更加便捷,且非常豐富?;ヂ摼W中的教學資源形式和種類都極為豐富,有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使知識的傳達更加立體和形象,學生的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會被帶動起來。
(二)能夠提供更為先進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終端實現學習資源的雙向推送。首先,可以實現實時的課堂反饋,教師可以隨時離開講臺到學生中間,實現隨時互動,方便了師生充分交流;其次,教師將學習任務通過移動設備推送給學生,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此外,在數據分析方面,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化教育能及時的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以數據的形式做出總結,教師能夠實時監(jiān)測并開展個性化的輔導。
(三)能夠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條件下,互聯網平臺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學習系統(tǒng),形成客觀的分析數據,教師能夠高效、即時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和特點,并運用在數學題的運算講解中。
二、“互聯網+”模式給農村數學課堂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
(一)教師的認知和理念挑戰(zhàn)
1.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教師力不從心
農村地區(qū)學校在師資力量方面要普遍落后于城市學校。教師需要在繁重的課程任務之余進行互聯網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探索,從時間分配和個人的信息技術水平方面都很難實現。因此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數學教師對于互聯網技術融入數學課堂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夠深刻,受困于現實條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師對“互聯網+”的認識不足
雖然目前很多農村小學在硬件上實現了數學課堂的信息技術化,但很多教師簡單的認為只要將硬件應用起來就是“互聯網+”教學,而實際上除了授課效率提升之外,這與之前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灌輸無異。
(二)硬件與軟件資源的限制,教師創(chuàng)新不足
1.硬件設施落后
目前農村地區(qū)學校在軟硬件設施上要遠遠落后于城市學校,在信息技術設備和教學資源方面也是如此,校園網絡建設水平和多媒體設備配置水平較低,成為限制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最根本限制因素。
2.教師創(chuàng)新不足
教師自身的教學任務較重,在創(chuàng)新數學校本課程方面也缺乏技術支持,只能通過模仿城市學校的教學資源。此外,學校領導不是很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學校也沒有相關的培養(yǎng)計劃,農村地區(qū)小學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前景堪憂。
(三)農村兒童信息化素養(yǎng)較低
1.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較低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城鎮(zhèn)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為71.0%,而農村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5.4%。與城市兒童不同,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兒童無法在家中使用互聯網終端設備,比如電腦、手機等。這就意味著農村兒童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遠遠少于城市兒童。
2.“互聯網+”背景下的學生認知壓力
“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可能給學生帶來認知壓力。數學課程對于大部分兒童而言實際上是枯燥無味的,能夠在數學課堂中運用互聯網技術本身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原理。但由于很多農村兒童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因此在面對錯綜復雜的互聯網教學資源時,難免會產生認知壓力。
三、“互聯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互聯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的實施保障
1.優(yōu)化學校師資力量與硬件環(huán)境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使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得到充分應用,因此各地教育部門應該針對農村小學現狀,培養(yǎng)和引進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學的優(yōu)秀教師,不斷充實小學師資力量。同時,加快農村學?;ヂ摼W設備的硬件配置速度,改變農村小學硬件環(huán)境的現狀,并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
2.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互聯網建設投入力度
當前城市大部分小學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與家長建立了直接的聯系,但在農村地區(qū),一是由于互聯網普及率較低,二是由于留守兒童的大量存在,這一方式很難在農村普及。因此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互聯網建設投入力度。
(二)“互聯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
1.采用“大數據”教學
“互聯網+”模式下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應當從過去的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經驗轉變?yōu)橐蕾囉诤A康慕虒W案例和學生學習數據的分析,這些數據來源于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上的作業(yè)、測試以及課堂即時反饋等學習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形成統(tǒng)計數據,教師利用這些客觀的數據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且據此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
2.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形式,以學生為主體
農村小學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往往一名教師需要教授多個班級,課程任務壓力大,因此教師需要向學生密集的傳授知識,往往會以自身為主體進行課堂控制。而隨著“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項目的推進,教師應改變以往的課堂教育形式,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師生互動平臺,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
3.創(chuàng)新“校本微課程”
“校本微課程”實際是“互聯網+”背景下校本課程的延伸開發(fā)。即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通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使得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課堂教學能夠獲取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先進的信息化教育系統(tǒng)能夠提供多樣的教學方式和針對性的教育模式。由于目前鄉(xiāng)村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且農村學校軟硬件設施落后,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面缺乏客觀環(huán)境和主觀上的認知;加之農村兒童缺乏信息化素養(yǎng),導致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難以真正的融入互聯網技術。對此,應當在“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推行中不斷優(yōu)化學校師資力量與硬件環(huán)境;并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互聯網建設投入力度,以此為保障,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采用“大數據”教學,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校本微課程”,實現“互聯網+”背景下校本課程的延伸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