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健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經典的文言文。記錄了在國家生死存亡關頭,燭之武只身趕赴敵營,通過過人的外交魅力,瓦解秦晉兩國的聯盟,把一場滅國危機消弭于無形。從中我們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燭之武不僅是一位志士、勇士,更是一位辯士。那么燭之武到底是怎樣輕啟三寸不爛之舌,使得虎狼之師不擊自退,鐵桶之圍不攻自破的呢?
首先得益于燭之武極具說服力的說辭。我們來看看燭之武說辭,他是由“亡鄭”到“舍鄭”到回顧歷史最后展望未來這樣的邏輯順序來進行的。先看 “亡鄭”,“亡鄭”對于秦國是沒有好處的?!霸絿员蛇h,君知其難也”也就是燭之武的“飛地難治論”,此句話一出,引起了秦伯冷靜的思考。他想:是啊,秦鄭之間隔著晉國,秦國即使得到鄭國一點土地,對于這塊分地也很難實行長期有效的控制。那鄭國對秦國有沒有利益,有沒有用處呢?他在思考這個問題。燭之武幫他表達出“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這就是燭之武拋出的“亡鄭倍鄰論”。聽到這話,秦伯不能不做認真的權衡了。秦晉圍鄭,最大的獲益者是晉國,秦國怎么可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呢?秦伯猶豫了。見此情景,燭之武在分析了亡鄭對秦無益而有害的基礎上,他適時推出了自己的“舍鄭有益論”:“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也就是說秦國如果要擴大自己在中原的影響,鄭國可以作為東道主供其乏困。面對這樣的誘惑,秦王能不怦然心動嗎?答案是肯定的。亡鄭舍鄭的利益性已經非常清晰了,那么秦伯就會下定決心放棄并撤兵嗎?非也。因為這既不符合道義,更不夠朋友,心理上過不去那道坎。接下來燭之武搬出了歷史。當年秦國幫助了晉國,結果如何呢?“朝濟而夕設版焉”,這不是過河拆橋,是什么呢?秦伯回顧歷史,猛然驚醒,晉國是不講信用的,秦國能信任晉國嗎?當然不能!徹底打消了秦伯的心理顧慮。最后燭之武又從諸侯爭霸的社會現實來推測未來:晉國一旦吞噬鄭國,那么西鄰的秦國難道不會被吞噬嗎?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大國擴張的必要途徑,他們最終就是要統(tǒng)一中原統(tǒng)一天下的,這就是燭之武的“晉國擴張論”。此時此刻的秦伯肯定會毛骨悚然,如坐針氈。他好像感覺晉國已經調好了方向圍攻過來了,這個時候秦伯他退兵的決心應該已經很堅定。我們看,從“亡鄭”到“舍鄭”到回顧歷史再到推測未來,燭之武是步步緊逼,層層遞進地將秦伯引入自己的軌道,非常有說服力。
其次,燭之武能夠不費一兵一卒,一刀一槍,勸退秦師,不僅在于他極其有說服力的說辭,更在于他巧妙的勸說藝術。我們可以把《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和《燭之武退秦師》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欣賞,三者分別勸說的是齊威王、趙太后、秦伯,都是高高在上的君王或太后。在古代,伴君如伴虎,作為臣子勸諫國君,必須采用巧妙的勸說方式,不然很可能一句話就會引來殺身之禍。鄒忌、觸龍、燭之武都成功勸說君王,用的方法卻不盡相同。《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采用的是“臣誠知不如城北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由此觀之,王之弊甚矣”從家事說到國事,以家事為喻,以小見大的勸說方法,現身說法,說服力強;《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在趙太后明說“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情況下,采取迂回策略,先問候太后的飲食和出行,讓太后緊繃的心放下,營造和諧的談話氣氛,接著他抓住趙太后的愛子憐子之心,然后以自己的兒子為誘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是“令其有功于國”將來太后沒在的時候,可以“自托于趙”。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對方厲害得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義),可以說這迂回策略勸說是很成功的?!稜T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說辭不容有一點閃失。去見秦伯,秦伯是一種非常傲慢的神態(tài),燭之武避其鋒芒,迎合秦伯的心理“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避其銳氣采取迂回戰(zhàn)術,以退為進的策略,讓秦伯放心;在離間秦晉之好的盟約關系時,舉了歷史上秦國幫助晉惠公卻 “朝濟而夕設版焉”這件事,采用的是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特別具有說服力,讓秦伯不必擔負不講信用的心理顧慮;在按照“亡鄭”“舍鄭”回顧歷史推測未來的邏輯順序進行說服時,燭之武對未來做了合理推測,談到了晉國擴張,最終將嚴重威脅到秦國,這時秦伯應該已經完全下定了決心要撤兵。在這個時候,燭之武可以說已經是勝券在握,但是呢他卻說“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通過這句話,把選擇權交給秦伯,說話很委婉,表達的是對對方的尊重,秦伯很容易接受,這就是最成功的勸說藝術。
古人委婉的勸說藝術在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時,我們要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從而愉快的接受意見;同時作為被勸說者,我們還要學會傾聽與交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見總匯起來,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