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周文 李林華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1)
新建Ro-Ro泊位碼頭工程位于坦桑尼亞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市達累斯薩拉姆港(簡稱達港)內,達港為東非第二大港(僅次于肯尼亞蒙巴薩港),東臨印度洋(Indian Ocean)。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重要支點,世界銀行融資貸款項目,同時也是中國交建近二十年來進入坦桑尼亞市場的首個水工項目,Ro-Ro泊位碼頭工程定位很高。項目采用預制大直徑PHC管樁基礎,技術標準以英標[1]為主,部分采用美標。文章以新建Ro-Ro泊位基礎施工為背景,通過對PHC管樁國內生產預制、海上運輸、水上沉樁及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總結,為后續(xù)海外類似水工碼頭項目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新建Ro-Ro泊位為高樁碼頭。樁基均為PHC管樁,共298根,其中直樁218根、斜樁80根;樁徑0.8 m、壁厚130 mm、保護層60 mm,樁長33~44.5 m。地質持力層主要為密實黏土質中粗砂層及黏土質珊瑚砂礫層(N=50/250~50/200)。
預制PHC管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預應力筋屈服強度不小于1 420 MPa,采用離心旋轉成型及蒸汽養(yǎng)護工藝。樁尖為開口式鋼樁靴,材質為Q345B,長度分1.5 m和5.0 m兩種,工廠內完成焊接連接和驗收。
2.2.1 廠內出運及散貨船裝卸
每根樁設置8個吊點,吊點采用油漆噴涂以便快速識別和區(qū)分;吊點禁止設在鋼樁靴上;散貨船裝卸過程中,每根樁通過淋水試驗進行外觀質量檢查。
2.2.2 海上運輸襯墊與加固
管樁底部墊10 cm×10 cm×200 cm方木10道,方木與樁軸線成90°,層間木方為100 mm×100 mm×600 mm,同一截面墊3根;在管樁兩側位置沿著縱向每邊焊接4個人字撐作為管樁止移裝置,底層PHC樁用三角木尖塞緊并用釘子固定在墊木上;捆綁鋼絲繩與PHC樁之間鋪蓋土工布,防止鋼絲繩損壞PHC樁;裝船固定完成后,覆蓋彩條布保護。
2.2.3 PHC樁轉堆
PHC樁堆存根據沉樁順序排放,避免取樁時多次“翻樁”,堆放區(qū)設立標志標牌,注明存樁數(shù)量、樁號等,每次取樁或新存樁需更新標牌內容,建立存樁取樁臺賬,安排專人管理,做好記錄,隨時查閱。
2.3.1 主要沉樁機械
(1)打樁船。打樁船粵工樁6,樁架高60.4 m,平均吃水深度為2.1 m,主鉤額定起重量60 t,副鉤額定起重量40 t,可打樁長超過48 m水深,俯仰最大角度為18°,滿足項目吊樁、取樁及沉樁施工技術要求。
(2)樁錘。配置永安YC30液壓樁錘,錘芯重30 t,行程區(qū)間為20~150 cm,安裝于打樁船樁架上。
(3)樁墊。常用樁墊有兩種,即紙墊和木夾板+麻繩組合樁墊。項目經過試打樁及前期近50根PHC樁的沉樁實踐,總結出紙墊具有如下優(yōu)勢:①紙質樁墊質量輕,樁工安放、替換速度快;高空作業(yè)時間短,安全風險相對??;②紙墊受力均勻,錘擊后可重復利用,樁身出現(xiàn)裂縫概率低;紙墊加工速度快,自行加工成本低。
項目最終采用厚度為27 cm、外徑800 mm、內徑530 mm的自加工紙墊,成樁效果良好。
2.3.2 測量準備
(1)采用樁船上的GPS實時控制船體的位置、方向和姿態(tài),免棱鏡測距儀測定實際樁位,并與設計樁位坐標比較,移船就位,直至樁位滿足沉樁精度要求。
(2)利用樁架上的量角器和測傾儀控制樁身傾斜度,測量平臺全站儀進行輔助校核。
(3)樁架上的測高儀測量直樁樁頂標高,斜樁樁頂標高由測量平臺的全站儀測定。
(4)校核樁位及傾斜度。①計算測站與管樁中心坐標兩點間距離、與管樁外壁的距離L和方位角α,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分別觀測得出L和α的值并與設計值進行比較,當兩個方向的偏差都滿足沉樁精度要求時,進行打樁系統(tǒng)精確定位。② 利用全站儀免棱鏡測量技術校核打樁系統(tǒng)控制精度,通過觀測管樁外壁一定距離上兩點分別到測站的平面距離L1和L2,傾斜角,S為兩點之間的距離,β<1.5°。
樁身側面傾斜度通過全站儀的豎絲與樁身側線的夾角來校核。同步跟蹤觀測,并將誤差反饋給打樁船控制室,以調整、修正系統(tǒng)參數(shù)。
2.3.3 取樁、立樁、穩(wěn)樁
吊樁嚴禁捆綁吊帶在鋼樁靴上,離駁瞬間要迅速,避免拖樁、碰樁等。
立樁前測水深,防止樁尖觸及泥面。緊松錨纜,打樁船移離運樁駁,過程中緩緩立樁;樁架后傾,使PHC樁與龍門梃滑道成平行狀態(tài),抱樁器合攏抱樁并鎖定。立樁完畢后,使用打樁系統(tǒng)粗定位,將打樁船移逐漸移近樁位。
立樁、抱樁后將樁緩慢下放,下放完畢后,檢查樁錘和樁身是否在同一軸線上,避免偏心錘擊。檢查定位精度,套錘穩(wěn)樁。
2.3.4 錘擊沉樁
(1)錘擊沉樁之前檢查確認錨纜、樁身垂直度(傾斜度);套替打,壓錘、穩(wěn)樁;(2)再次復核,通過微調壓倉水或者樁架傾斜度微調樁位;(3)初始小跳高(20~30 cm)錘擊,隨時觀察沉樁情況,避免偏心錘擊;(4)正常錘擊沉樁,過程中實時記錄錘擊數(shù)及貫入度;注意錘擊貫入度變化,尤其軟硬地層相間區(qū)域,應及時調整錘擊能量;觀察樁身是否出現(xiàn)裂縫、樁頂是否破壞、檢查樁墊是否需要更換,如有異常情況,立即停止錘擊,分析異常原因后方可繼續(xù)沉樁;(5)錘擊過程應連續(xù),不宜中斷過久,避免土體恢復、加大沉樁難度;(6)按終錘標準停止錘擊; 起錘、移船,沉樁完成。
終錘標準參考英國土木工程師協(xié)會沉樁與地連墻規(guī)范[2],采用設計樁尖標高控制為主、貫入度控制為輔;結合前期試樁及試打樁結果,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可以收錘:①最后三陣,每陣10擊,平均貫入度≤7 mm,且達到設計標高,停錘;②未達到設計標高,平均貫入度≤5 mm(最后三陣,每陣10擊),且樁尖距設計標高≤1.0 m,繼續(xù)錘擊30擊后,停錘;若此時樁尖距1.0 m<設計標高≤2.0 m,應采用高應變檢測確認是否可以停錘;③最后10擊平均貫入度小于3 mm,應停錘;檢查樁身質量,綜合評估總錘擊數(shù)、地質和貫入度的關系,并及時反饋設計。
終錘標準根據現(xiàn)場實際地質情況及時調整和修訂,并報工程師和設計師批準后執(zhí)行。
2.3.5 高低應變檢測
沉樁檢測采用高應變檢測、低應變檢測或高低應變檢測一并進行。根據咨工及設計要求,高應變檢測按照PHC樁總量的10%控制,低應變檢測按照PHC樁總量的20%控制。
(1)重錘輕擊,先用最小跳高錘擊1~3陣,然后合理增大跳高;(2)勤于觀察、復核樁身垂直度/傾斜度,減少偏心錘擊;(3)實時觀測樁墊的耗損情況,以便及時更換樁墊;(4)沉樁之前仔細檢查樁身開孔數(shù)量,避免出現(xiàn)水錘現(xiàn)象;(5)清除沉樁區(qū)域內的拋石層、混凝土塊及型鋼碎片等影響PHC樁沉樁的雜物,避免由于強行打入導致樁體發(fā)生裂縫。
對裂縫兩側10 cm范圍內打磨,徹底清理污染物和海生物薄層;采用水下涂刷環(huán)氧重防腐涂料,覆蓋裂縫及兩側各10 cm范圍的區(qū)域。涂刷2遍,每遍涂刷厚度250 μm以上,總厚度不小于500 μm。先采用SHJ-UW087-B水下環(huán)氧重防腐涂料涂刷,封堵裂縫,再采用SHJ-UW087-C3水下環(huán)氧重防腐涂料涂刷[3]。
(1)沉樁過程中實時監(jiān)控樁位,若出現(xiàn)微偏,通過謹慎收放錨纜或者調節(jié)樁架糾偏;(2)沉樁后及時割樁、夾樁,防止海浪沖擊或意外碰撞等造成樁基偏位、失穩(wěn);(3)嚴禁在已沉樁上帶纜,已沉樁區(qū)域設置警示錨標燈。
PHC樁采用國內工廠化預制,周期短、沉樁工藝成熟、樁檢效率高。以鉆孔灌注樁為例,完成一根長40 m、直徑800 mm的鉆孔灌注樁施工,平均需要約5~7 d,樁基檢測需等待28 d齡期;采用PHC樁沉樁施工,根據地質情況不同,平均一天可完成3~5根,成樁檢測僅需7 d,工效大大提高。新建Ro-Ro泊位碼頭工程成功應用PHC管樁,經過項目周密部署及科學安排,僅三個月時間即完成了全部298根PHC樁的沉樁施工,節(jié)省了工期,保障了項目施工進度。
PHC樁采用工廠化預制,質量穩(wěn)定可靠,生產過程易于控制;PHC樁沉樁工藝成熟、流程簡單,沉樁過程可實時監(jiān)測樁身質量;沉樁施工機械設備數(shù)量少,安全風險源少,且不需搭設輔助施工平臺,安全風險較低。
在新建Ro-Ro泊位碼頭工程PHC管樁沉樁施工中,經高應變、低應變成樁檢測,成樁合格率為100%,且安全事故率為零。
根據項目前期的考察與分析,采用直徑800 mm鉆孔灌注樁綜合成本估算為3 000 元/延米,不考慮管理費、利潤、規(guī)費以及稅金,以40 m樁長為例,鉆孔灌注樁平均每根造價約為12萬元人民幣。而Ro-Ro泊位碼頭工程項目采用PHC管樁,每100根PHC樁國內生產成本約340萬元,海外運輸成本約360萬元,機械人工成本約100萬元,其他不可預見因素考慮10%,不考慮管理費、利潤、規(guī)費以及稅金,綜合成本約為880萬元,平均每根PHC樁成本約為8.8萬元,相比同直徑的鉆孔灌注樁成本較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坦桑尼亞達港新建Ro-Ro泊位碼頭工程項目成功應用了大直徑PHC管樁作為結構基礎,節(jié)省了項目工期,有效緩解了進度壓力,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長、大構件長距離海上運輸及類似海外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