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楊立元,楊 揚
(1.唐山師范學院 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師范學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師范學院外語系,河北 唐山 0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對李大釗擔當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分別做過重要論述。他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盵1]“在同地震災害斗爭的過程中,唐山人民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2]可見,李大釗的擔當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殊境遇下所形成的,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是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
任何一種精神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既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也是人本質力量的顯現(xiàn)。李大釗的擔當精神產生于國力衰竭的20世紀前期,他為了“改進立國之精神”“建可愛之國”[3],承擔起救國救民的重任,矢志不渝地努力于民族解放的事業(yè)。這既是其擔當精神的力量源泉,又是其擔當精神的不懈動力。唐山抗震精神則產生于20世紀后期抗震救災的偉大斗爭中。在大災難面前,英雄的唐山人民進行了人類抗災史上最卓絕的行動,創(chuàng)造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東方神話,鑄就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李大釗的擔當精神與唐山抗震精神雖然產生于不同時代,但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李大釗誕生130周年、唐山抗震精神產生43周年之際,我們深入探討李大釗擔當精神與唐山抗震精神關系,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李大釗的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啊畵敗仁邱R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盵4]李大釗作為中國革命先驅者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肩負起時代和歷史所賦予的艱巨使命。他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的奠基人,還是一位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擔當者和踐行者。他“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5]。他不怕流血犧牲,救民族于危難,救人民于水火,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6],表現(xiàn)出了共產黨人為了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而敢于擔當、勇于犧牲的獻身精神和英雄氣概。他是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和先行者,并培養(yǎng)和帶動了許多進步學生,毛澤東正是在這時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毛主席曾說:“我在李大釗手下?lián)螄⒈本┐髮W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迅速朝著馬克思主義方向發(fā)展?!薄霸谒膸椭挛也懦蔀榱艘粋€馬列主義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師?!盵7]李大釗的擔當行為不僅深深地影響和帶動了毛澤東,也為其后來一生的革命歷程奠定了堅實基礎。李大釗的擔當精神也一直影響著唐山精神的發(fā)展,并對半個多世紀后的唐山抗震精神的產生起到了直接的影響。唐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搖籃,是早期產業(yè)工人的聚集地區(qū)。身為唐山人的李大釗,十分關注開灤煤礦工人運動,他讓一些進步學生到開灤煤礦調查工人生活狀況,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在開灤的傳播,幫助開灤煤礦建立工會和黨組織,尤其是他的擔當精神啟發(fā)和提高了開灤工人的覺悟,影響和推動了開灤革命運動的開展,使得唐山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中心。他親自參與了對1922年的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的領導,開灤工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就是在李大釗擔當精神影響下的突出表現(xiàn)。在李大釗擔當精神的影響下,開灤工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負重奮進、頑強拼搏、攻堅克難、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成為唐山抗震精神的重要內涵。
擔當精神是近現(xiàn)代以來唐山精神的主脈,也是唐山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在大地震中,唐山人民的擔當精神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震后生存條件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唐山人民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勇敢面對、挺身而出、自救互救、相濡以沫,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擔當精神”的壯歌。從當時唐山地區(qū)、唐山市到區(qū)縣的各級領導干部,從企業(yè)的各級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從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到普通百姓,不計其數的人都挺身而出承擔了自己的責任,用擔當精神和錚錚鐵骨撐住了唐山這片將要傾斜塌落的天。尤其是開灤工人發(fā)揮了“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成為敢于擔當的排頭兵。用當時煤炭部部長肖寒的話說:“沒有見過這么大的災情,沒有見過這么重的損失,沒有見過如此慘烈的情形,也沒有見過開灤礦工如此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英雄氣概?!盵8]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向世人和世界展現(xiàn)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敢于擔當精神。這正如《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墻記》所說:“我唐山人民臨此滅頂之災,顯慷慨英杰之本色。冒余震之危、飛石之險,匍匐互救、扶危拯絕,慷慨舍身、義薄云天。幸賴中央關懷、舉國支援,軍民攜手、同赴危艱,櫛風沐雨、重整家園??篂闹畨雅e驚天地、泣鬼神,譜就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之壯曲高歌。”[9]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重新崛起的新唐山,贊譽唐山是英雄的唐山,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無限感慨地說:“40年前的大地震雖然摧毀了一個城市,但沒有摧毀唐山人民和全國軍民的堅強意志。”“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廣大軍民支持幫助下,唐山人民以頑強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在中華民族奮斗史上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2]這可以說是對唐山人民“擔當精神”的最好肯定。
可見,李大釗的擔當精神與唐山抗震精神有著一脈相承、密不可分的關系。擔當精神是唐山抗震精神的基礎和主導,唐山抗震精神是擔當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
擔當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現(xiàn)。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擔當精神表現(xiàn)為深切的憂患意識、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和深邃的歷史使命感。古代先哲對擔當精神多有論述。孔子說“當仁,不讓于師”;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都是對擔當精神的精辟解讀。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看,擔當精神應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憂患意識,“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意志,“大庇寒士俱歡顏”的人文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犧牲精神。這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生生不已、綿延發(fā)展的明德”,“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道德追求和精神標識”[10]。李大釗自幼學習傳統(tǒng)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深得仁愛忠信、憂患意識、舍生取義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并積極踐行,勵志奮進,用生命詮釋了“鐵肩擔道義”的諾言。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他“蘊蓄其智勇深沉剛毅果敢之精神,磨煉其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之志氣”,“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11],“急起直追,勇往奮進,徑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12]。在他看來,中華有志之青年,應該勇于擔當,“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13]。他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披荊斬棘、開拓進取,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積極向上、百折不撓、剛毅進取的民族精神。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李大釗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的身上,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品質?!盵14]唐山抗震精神同樣表現(xiàn)出了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擔當精神。在震后惡劣的環(huán)境中,唐山人靠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堅強不屈的精神進行抗震救災。在震后物質條件極度貧乏的情況下,唐山人民不靠外援、不依賴國家救援,發(fā)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勇于擔當的精神,迅速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如震后開灤的礦井全部被淹,生產設備被砸被淹,礦區(qū)供電、排水、通風、通訊、提升系統(tǒng)全部癱瘓,工業(yè)和民用建筑幾乎全部倒塌,職工也傷亡慘重……然而,他們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便使礦區(qū)的煤炭產量達到了震前的水平,取得了卓絕的成就和非凡的業(yè)績,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抗災史上的奇跡。再如唐山輕機廠全體職工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絕不坐吃搬遷飯,創(chuàng)造條件多貢獻”,“早上6點半(上班),帶上兩頓飯,晚上黑了算,星期天做貢獻,關鍵時刻連軸轉”。到1976年9月底,全廠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國家輕工業(yè)部下達的全年產值、產量計劃。到11月底,實際產量已達到地震前水平。全年實際完成了產量計劃的145%,完成利潤達到計劃的5.68倍。這些表現(xiàn)充分表現(xiàn)出了英雄的唐山人勇于進取、敢于擔當的民族脊梁精神。為此,聯(lián)合國在1990年為唐山市頒發(fā)了“人居榮譽獎”,表彰唐山市在恢復建設中,在人均住房面積、住房幸福指數等方面達到了新水平。唐山在“十年建設恢復,十年經濟振興、十年快速發(fā)展,十年展翅騰飛”[15]的發(fā)展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東方神話,在地震廢墟上重新建起了一座更繁榮更美好的現(xiàn)代化城市。
擔當精神和抗震精神產生于唐山,都受到唐山地域文化精神的直接影響。唐山歷史悠久、民風淳厚,商末周初對儒學影響巨大的“夷齊精神”就誕生于此。“求仁、重義、尚德、崇禮、忠誠、守信”的夷齊精神不僅是儒家文化的源頭,也是唐山文化的命脈。漢唐以后,儒學在唐山廣泛流布。蒙元時期,關學東來,張載創(chuàng)立的關學在灤州復振,影響深遠。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6]的“橫渠四句”成了唐山人民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尺,鑄就了唐山人民心憂天下、敢于擔當的政治情懷,形成了注重民族氣節(jié)和個人操守的風范,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氣度。李大釗自幼飽受地域文化精神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浸潤,并將“橫渠四句”視為座右銘,把修身視為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根本,鑄就了心懷天下、關心人民的擔當精神,后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得以超越和升華,化為救國救民的巨大力量。同樣,唐山的抗震精神也源于先秦儒學精神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髓。如“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秉承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繼承的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思想?!啊詮姴幌ⅰ瘋戎赜趶娬{個人和民族自立自強”,“‘厚德載物’更強調個人和民族要有寬厚友善的道德品格和廣闊胸襟。厚德載物與自強不息是明德的實質內涵,它們相互支撐,相互推動,相互激勵,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兩大支柱?!盵10]無疑,唐山抗震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英雄的唐山人民在與大地震的抗爭中,面對死亡超越死亡、面對災難戰(zhàn)勝災難;他們先人后己、舍己為人,公而忘私,感天動地。如大地震發(fā)生后,唐山地區(qū)公安局黨委副書記、第一副局長畢希國速從撫寧回到唐山地區(qū)公安局機關時,他的兩個孩子也都找來了,一聲一聲失控地哭喊:“爸爸,回家一趟吧,媽媽、奶奶她們的尸體還都沒有埋呢!”他強忍住淚,對孩子們只說出了一句話:“你們先回去料理一下吧,我這里是離不開的。”在地震發(fā)生時,52866部隊駐在唐山市古冶區(qū)趙各莊。三營副營長張憲德在教導員遇難、營長負傷、來隊探親的妻子和女兒受傷的情況下,帶領部隊奔赴市區(qū)救災。他老家就在距營房不遠的古冶區(qū)楊家套村,部隊臨行前,他二嫂子趕到營房告知他家中有三位親人遇難,他母親重傷,要他回去一趟。他斬釘截鐵地說:“災情這么嚴重,有傷亡的不止咱一家,我們還要去市里救人,不能離開!”當部隊從老家村邊路過時,他也沒有回家看看。這種擔當精神不僅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也是地域文化精神的實踐化。
擔當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使命的生動展現(xiàn),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李大釗的擔當精神表現(xiàn)的是救國救民精神,而抗震精神所表現(xiàn)的是抗災精神。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解放、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擔當精神,是李大釗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他一生之追求?!八褜@一理想信念的追求,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終生奮斗的目標,作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巨大精神動力。”[17]辛亥革命后,李大釗面對殘破腐敗的現(xiàn)狀,“為民擔憂”,為國擔當,為“再造中華”,以“自主的”“進步的”“進去的”“世界的”“實利的”“科學的”思想觀念,以“江流不轉之精神,屹然獨立之氣魄,沖蕩其潮流,抵拒其勢力”[18],把“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5]作為他“人生唯一之蘄向”“唯一之責任”[13]。為此,他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救國之要道”,把走社會主義道路當作救國救民的良策,把擔當精神與拯救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并作為終生奮斗的目標而身體力行、矢志不渝,“惟知躍進,惟知雄飛……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12]。在抗震救災中,唐山的廣大共產黨員也是迎險而上、挺身而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犧牲個人利益,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先。尤其是黨員干部臨危不懼、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恪盡職守、攻堅克難,救群眾于危難,領百姓脫險境。如在大地震發(fā)生時,呂家坨礦革委會副主任(副礦長)賈邦友與1000多名職工,滯留在險象環(huán)生的地層深處。由于強烈的地震,全礦斷電,主、副井提升系統(tǒng)陷于癱瘓,井筒歪斜不能走人。煤倉倒了,洗煤廠的墻也倒了,井下人員上井只剩了一條路,就是從-425到-125,再下到-70,通過風井爬梯子間上井。從采面撤到大巷,從大巷撤到井口,在強余震中走完十幾里路,攀上1000多米的陡坡,這是何等的艱難?賈邦友清醒地認識到千人性命系于自己一身,他必須擔當起指揮撤退的重任。他馬上召集各單位的負責人開了“火線”緊急會議,成立了井下臨時黨支部。他親自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和撤退總指揮,鄭重地宣布隊伍撤退的順序,沒有井下工作經驗的外單位同志和女同志先走,然后是輔助單位的,再后邊是采煤工人,最后是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在危難之時,他指揮、帶領1000多名井下人員戰(zhàn)勝重重困難,無一傷亡,全部安全升井,他是最后一個回到井上的人。開灤煤礦勞動模范、共產黨員鄭金海在地震生死攸關的時刻,踐行了毛主席“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樣才算得一個共產黨員”的教導。在地震發(fā)生時,他先是搶救出同室的人,然后又搶救出了5位工人。他冒著頻頻的余震,鉆進倒塌的食堂里,找出一點大米,到往返幾里路遠的地方找來干凈水,為大家熬粥。在強烈的地震中,他母親和大女兒震亡了,妻子受了重傷,家人盼望著他回來救災,可是鄭金海并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奔向了礦里去進行救災。7月29日晚上,在礦領導的再三催促下,鄭金海才回到家中,二女兒哭著訴說了家里的不幸和所受到的損失,期待他能留下來照顧家。鄭金海想到自己是共產黨員,要戰(zhàn)斗在抗震救災最前線。他回到礦上后,聽說井下的水勢兇猛,立刻向礦領導要求下井開泵排水。他在井下泵房連續(xù)工作了十二三個小時才上井。由于腿受井下涼水的刺激,疼得他走路都困難。工友們勸他在家休息,可他卻說:“我的腿是疼,可是礦上遭到這么大的損失,我的心更疼??!”他不顧大家的勸阻,仍然每天堅持下井排水,問他為什么能夠為人民的利益要勇于犧牲個人利益時,他說:“因為我是一個共產黨員!”[19]這充分表現(xiàn)了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不怕犧牲、勇于擔當的精神。
李大釗擔當精神源于對國家、對民族、對黨、對人民具有無比深沉的大愛情懷和犧牲精神。他說:“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國,愛世界的人類?!薄皭鄣纳畈攀侨说纳睢?。他認為愛人民、愛國家、愛人類,就要付出犧牲,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對人民“愛的方法就是犧牲,犧牲的精神便是愛”[20]。李大釗懷有廣濟天下、“愿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大愛情懷和人文精神,雖然他收入不菲,但生活儉樸,反對奢靡。他認為“衣食宜儉其享用,戚友宜儉其酬應,物質宜儉其銷耗,精神宜儉其勞役”[21]。他濟貧扶危,仗義疏財。在當黨組織活動經費缺乏的時候,他毫不猶豫拿出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二來進行資助;當貧困的青年學生需要幫助時,他慷慨解囊進行扶助;當同胞和國際友人遇到困難時,他熱心捐助以解危困。正因為如此,使得自家的生活難以為繼。在他就義后,家里的物品只值一元錢,“一貧如洗,棺槨衣衾,皆為友助”,令人垂淚。他在《簡易生活之必要》中指出:“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處固能安其樸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俯仰天地之間,全無所于愧作也”。他公而忘私、廉潔奉公的高尚風范,崇儉戒奢、儉樸清廉的廉潔作風已經成為共產黨人的主體精神。李大釗認為只有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敢擔當。同樣,唐山抗震精神中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也是一種大愛情懷、一種廉潔風范。在唐山大地震發(fā)生之時,唐山人民公而忘私、舍己救人、先人后己,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廣大共產黨員不顧小家顧大家,不救家人救他人,犧牲自己為人民,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視為至高利益。如唐山市郊區(qū)后于家店大隊黨支部書記王廷新,地震中負了重傷。脫險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忍著劇痛一連救出十幾名知青,自己卻犧牲在戰(zhàn)斗崗位。豐南縣東三村黨支部書記劉金城,全家8口人都被壓在倒塌的房子里。他從亂磚碎瓦中鉆出來,不顧自己的家人,首先組織黨員、民兵搶救他人,最終劉金城卻失去了3個親人。唐山輕機廠的工人們在搶險救人中一天沒有吃上東西,當幾個民兵冒著危險從食堂的廢墟中扒出來半袋土豆煮熟后,共產黨員、供銷科長王俊營對在場的幾十人說:“這里沒有廠領導,我是共產黨員,有責任把大家組織好?,F(xiàn)在人多飯少,這鍋土豆要先讓傷員和老弱病殘吃,黨團員和干部先不要吃?!盵22]于是人們自覺地將土豆讓給了重傷員和老弱病殘的工友。再如農村姑娘湯秀芝,她未來的公婆歿于地震瓦礫中,戀人在部隊服役,于是她把未婚夫的兩個妹妹、兩個弟弟帶到娘家,搭起一個遮風擋雨的窩棚,支撐起了這個家,她被未婚夫的弟弟妹妹稱為“嫂娘”。這樣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事例比比皆是,大愛精神和犧牲精神到處傳頌,成為回響在大地震廢墟上抗震救災的人性之歌。
震后43年來,唐山人民的人文精神在不斷地滋長和豐盈,形成了堅韌不拔的圖強意識,相互關愛的人性力量,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相互感恩的博愛情懷,超越現(xiàn)實的進取力量。以后逢是在國家發(fā)生重大災害的嚴峻時刻,唐山人民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汶川抗震救災中,唐山人民的愛心和善舉感染和鼓舞了全國人民,使得唐山抗震精神在災區(qū)得到集中展現(xiàn)。唐山人民都用自己的感恩行為、犧牲精神、博愛情懷使得抗震精神得到了高揚和拓展,使人類的美好天性得到了彰顯和深化??梢?,唐山抗震精神不僅弘揚了李大釗的擔當精神,還將敢于擔當、勇于犧牲的無私大愛的精神托舉到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可見,李大釗的擔當精神與唐山抗震精神有相同地緣和思想淵源,唐山抗震精神最直接地承繼了擔當精神,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梢哉f李大釗的擔當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密切相關,為當今社會在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等方面提供精神滋養(yǎng)和實踐范本。在今天,我們仍然要發(fā)揚抗震精神,踐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李大釗的當年提出的遠大理想和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