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華
摘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尤其是語文教學,它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知識素養(yǎng)和交流能力起著重要作用。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為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部分教師提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培養(yǎng)小學生的讀寫能力作為第一要務。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究為主題,提出了運用讀寫教學模式的措施,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讀寫結合
一、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寫作和閱讀的結合,能讓學生在閱讀經典文章的過程中學會寫作,掌握讀寫的規(guī)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處于分離狀態(tài)。因此,教師需要探究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找到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措施。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極為密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將兩者真正結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有助于學生有效掌握文章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閱讀與寫作相互依存,通過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因為學生只有把文章讀懂、讀透,掌握好文章的整體脈絡,才能保證寫作的質量。
二、在閱讀教學中采取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措施
1.在閱讀中產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
學完課文后,學生的內心會產生一定的觸動及感想,從而產生寫作的欲望和興趣,這就是讀后感。教師要及時啟發(fā)學生,鼓勵他們記錄下內心深處的情感,并給予寫作方法上的指導,讓他們明確讀后感的寫作框架和寫作方法。如在教學《將心比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結構梳理節(jié)點,理解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對文章的感想。然后,教師可以詳細介紹作者所處的時代、文章的背景,在課內知識的基礎上,引申課外知識點,以便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時,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讀寫結合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2.仿寫為讀寫結合的階梯
學生可以進行模仿寫作,提高讀寫能力。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能加快語言能力的形成速度,縮短從理解到表達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實現(xiàn)二次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要指引學生模仿,正確的模仿可以為學生將來自主創(chuàng)作打下牢固的基礎。仿寫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以仿寫一些極具表達效果的句子,轉換同義詞,可以仿寫一篇優(yōu)秀文章的結構,如開頭、過渡、結尾的方式,注意結合文章整體內容,還可以仿寫經典文章,通過學習整篇文章,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并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獨到見解,強化文章的深度。
3.讀寫共性促使相互轉化
遷移理論認為,兩種學習情境存在相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會影響另一種,閱讀和寫作之間就存在這種共同的成分,它們之間的思想觀點、文章結構、表達方法等,從內容或形式上是互通的,正是這種共性才促使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成為現(xiàn)實。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文章,能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促使閱讀和寫作相互轉化,共同進步。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了解烏鴉從喝不到水到如愿喝到水的過程,然而結合具體情況深入分析,理解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最后結合文章敘事結構,分析采用這一敘事結構的優(yōu)勢。在課堂結束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類似問題時,會怎么辦?”通過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掌握分析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對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的讀寫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高閱讀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靈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巫秋容.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
[2]張佳強.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9,(4).
[3]杜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職業(yè)技術,2017,(11).
[4]劉素娟.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
(作者單位:滄州市渤海新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