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翰 陳凱玲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南京 210009;廣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 國學(xué)院,廣州 510405)
《李姬傳》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侯方域為秦淮名妓李香所作的傳記文,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咨腥巍短一ㄉ取芳匆院罾類矍楣适聻榫€索,抒寫了一個“桃花扇底送南朝”的歷史悲劇?!短一ㄉ取啡〔挠凇独罴鳌返娜宋锖凸适虑楣?jié),已成為學(xué)界的共識。蔣星煜在《〈桃花扇〉研究與欣賞》一書中提出:“侯方域又為她(李香)寫了《李姬傳》。侯方域和李香君的離合之情當(dāng)然首先被孔尚任所注意。……《李姬傳》李香君對侯方域作了仁至義盡的勸阻?!咨腥巍短一ㄉ取窞橹畬懗隽恕秴s奩》?!保?]49—51此外,《古本戲曲叢刊》據(jù)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刊本影印的《桃花扇》,下卷《考據(jù)》列明所參考的文獻有《侯朝宗壯悔堂文集》十五篇,首篇即為《李姬傳》。①孔尚任:《桃花扇》,收于《古本戲曲叢刊》五集第十六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版,第110頁。這些都說明,孔尚任在創(chuàng)作《桃花扇》時,必定讀過侯方域的《李姬傳》。雖然《桃花扇》參考了《李姬傳》的人物情節(jié),但由于傳記文學(xué)和戲曲文學(xué)的文體要求不同,孔尚任創(chuàng)作《桃花扇》僅是對《李姬傳》中的內(nèi)容作選擇性的參考。
關(guān)于《李姬傳》的寫作時間,楊德春《侯朝宗〈李姬傳〉考論》一文認為“作于弘光朝已亡之后或在弘光朝亡后作過修改”[2],但未有較確切的結(jié)論。《李姬傳》最初由侯方域友人徐作肅編選入《壯悔堂文集》,該集編訂于順治九年壬辰(1652)。徐鄰唐曾在《壯悔堂文集序》中說:
侯子曩所刊古文數(shù)百篇,兵火焚佚,盡亡其冊。乙酉秋,自江南歸里,始悔從前古文辭之未合于法,若幸兵火為掩拙者。今十年中,新著古文若干卷,以付徐子而敘之。[3]1158
其中提到的“乙酉”,即順治二年(1645),侯方域見恢復(fù)無望,遂歸商丘老家,于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病卒。[3]1246另據(jù)賈開宗《侯朝宗古文序》稱:“壬辰②按,順治九年。之春,侯子束裝南游,將窮雁宕、羅浮之勝,手一編示賈子曰:‘此余古文辭也,子其敘之?!保?]1156宋犖《侯朝宗傳》云:“末年游吳下,將刻集,集中文末脫稿者,一夕補綴立就。”[3]1188又,任元祥《侯朝宗遺稿序》謂:“《壯悔堂文集》成于癸巳③按,順治十年(1653)。之春,不二載而侯子歿。”[3]1161故而《李姬傳》乃侯方域歸里后之“新著”,寫作時間應(yīng)在順治二年乙酉秋至順治十年癸巳(1653)春,當(dāng)時弘光朝已經(jīng)覆滅,可證上引楊德春之論。
孔尚任寫作《桃花扇》最后完稿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六月,《桃花扇·本末》中有交待:“凡三易稿而書成,蓋己卯之六月也。”[4]5但實際上,他在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左右,隱居石門山讀書時就開始草創(chuàng)該劇。④參見袁世碩:《孔尚任年譜》“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條,山東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9頁。據(jù)《桃花扇·小引》所述:“蓋予未仕時,山居多暇,博采遺聞,入之聲律,一句一字,抉心嘔成?!保?]1《桃花扇·本末》也說:“予未仕時,每擬作此傳奇,恐聞見未廣,有乖信史;寤歌之余,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然獨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傳奇,尚秘之枕中?!保?]5在二十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孔尚任廣泛采集南明遺事,其中無疑包括侯方域的作品。而《壯悔堂文集》初刻本早在順治九年(1652)刊行,且流傳甚廣,“自朝宗之歿,而其文章已大行于天下。遠方之士初偶得其書者,爭分自抄錄??N紳之來仕豫者,多牒所部為取于其家者無虛歲,或至數(shù)十帙不止。而在朝之名公貴卿,亦率案有其集”[3]296。盡管目前傳世的《桃花扇傳奇》有各種不同版本,有些并無著錄《李姬傳》①據(jù)北京圖書館藏《桃花扇》傳奇中,吳梅先生跋云:“余所藏《桃花扇》,計有四本:一為西園本,一為姚序本,一為李健父刻本,一即此本為云亭原刻,卷首有壯悔《李香傳》,各本皆無之,四種中以此為最佳?!眳敲罚骸秴敲啡ぷx曲記》(理論卷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29頁。,但從客觀上推斷,孔尚任讀過《壯悔堂文集》的可能性較大,故康熙刊本《桃花扇·考據(jù)》著錄《李姬傳》也是情理之中了。
《李姬傳》大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都在《桃花扇》中有所反映?!短一ㄉ取は嚷暋分懈蹦┰u價《桃花扇》“實事實人”[4]1,《李姬傳》和《桃花扇》的相同之處,主要在“實事”與“實人”這兩方面。
一是“實事”類?!独罴鳌分v述的主要事件有三:一是李香勸侯方域拒絕阮大鋮的拉攏;二是李香“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3]292;三是李香拒絕田仰的邀見。
李香勸侯方域拒絕阮大鋮的拉攏一事,在《桃花扇》中演變?yōu)椤秴s奩》一出,只是把中介人王將軍變?yōu)闂钗尿??!独罴鳌泛汀短一ㄉ取分校际抢钕悖ɡ钕憔┫瓤雌仆鯇④姡钗尿嫞┖腿畲箐叺年P(guān)系。《李姬傳》中,李香對侯方域說:“王將軍貧,非結(jié)客者,公子盍叩之?”[3]292《桃花扇》中,李香君對侯方域說:“(旦)俺看楊老爺,雖是馬督撫至親,卻也拮據(jù)作客,為何輕擲金錢,來填煙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爺施之無名;今日問個明白,以便圖報?!保?]54《李姬傳》寫李香得知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3]292是受到阮大鋮的資助時,便“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3]292這一情節(jié)演變?yōu)椤短一ㄉ取s奩》,李香君得知妝奩是阮大鋮出資時,怒斥侯方域:“官人是何等說話,阮大鋮趨附權(quán)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4]55而李香所說:“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3]292《卻奩》則化用在侯方域的唱詞中:
【前腔】(生)平康巷,他能將名節(jié)講;偏是咱學(xué)校朝堂,偏是咱學(xué)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4]56
《李姬傳》于此事還提到“侯生大呼稱善”[3]292,《桃花扇》也有相同的情節(jié):“(生)好,好,好!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保?]56對于此事的另一位在場者王將軍,《李姬傳》云:“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fù)通。”[3]292對應(yīng)《卻奩》中楊文驄的表現(xiàn)則為:“既然如此,小弟告辭了?!恰嗲榉幢粺o情惱,乘興而來興盡還?!保?]56
《李姬傳》侯李分別于桃葉渡一事,《桃花扇》則無具體描寫,僅有《辭院》出描寫李香君:
(旦彈淚介)滿地?zé)焿m,重來亦未可必也。【哭相思】離合悲歡分一瞬,后會期無憑。[4]87
對應(yīng)李姬與侯生臨別的一番話:“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保?]292《桃花扇》中寫兩人分別時,李香君雖然沒歌“琵琶詞”,但在《草檄》出中蘇昆生為引起左良玉注意,在酒館中大歌《琵琶記》的三支【念奴嬌序】,且被稱贊:“唱的曲子,倒是絕調(diào)?!保?]206—207由此推知,蘇昆生的高徒李香君也應(yīng)“工琵琶詞”。
《李姬傳》中李香拒絕田仰三百金的邀見,則體現(xiàn)在《拒媒》和《守樓》二出。其中,《李姬傳》明確指出田仰邀見李香的金額是“金三百鍰”,《拒媒》中楊文驄就提到:“適才送到聘金三百,托俺尋一美妓?!保?]113《守樓》也說:“你看這彩轎青衣門外催,你看這三百花銀,一套繡衣?!保?]149《李姬傳》中的“姬固卻之”,在《拒媒》《守樓》二出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独罴鳌分?,李香將田仰和阮大鋮相比,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3]292《守樓》出也直接指出:“阮、田同是魏黨,阮家妝奩尚且不受,倒去跟著田仰么?”[4]151
另外,《李姬傳》的一些小情節(jié)也值得留意。比如《李姬傳》提到李香“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3]291。《桃花扇·傳歌》就有李香君練唱《牡丹亭》的情節(jié)。又如《李姬傳》提到“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實首其事,持之力”[3]292,《桃花扇·哄丁》則云:“(小生驚看,問介)你是阮胡子,如何也來與祭?唐突先師,玷辱斯文……難道前日防亂揭帖,不曾說著你病根么!”[4]25再如《李姬傳》云“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3]292,《桃花扇·眠香》也提到侯方域為李香君題詩:“(旦捧硯,生書扇介)(眾念介)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御富平車。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fēng)桃李花?!保?]48可見,《李姬傳》的故事情節(jié)就算是細節(jié),大致能在《桃花扇》中有所對應(yīng),并且主要體現(xiàn)在《卻奩》《拒媒》《守樓》這三出。
二是“實人”類?!独罴鳌诽岬降娜宋镉欣钕恪⒗钬扄?、陳貞慧、張溥、夏允彝、周如松、侯方域、阮大鋮、吳應(yīng)箕、王將軍、田仰等,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桃花扇》除張溥、夏允彝二人無涉,以楊文驄代王將軍以外,其他人物都有出場。
其中,《李姬傳》介紹李香及李貞麗時說:“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保?]291而《桃花扇·傳歌》對應(yīng)的則是描述,“妾身姓李,表字貞麗……養(yǎng)成一個假女,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轉(zhuǎn)嬌羞,未入芙蓉之帳”[4]16;“(向旦介)請教尊號,就此落款。(旦)年幼無號。(小旦)就求老爺賞他二字罷。(末思介)左傳云:‘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就叫他香君何如。(小旦)甚妙!香君過來謝了。(旦拜介)多謝老爺。”[4]17
《李姬傳》提到李香的師父吳人周如松,《桃花扇·傳歌》對應(yīng)的描述則是:“(小旦)就叫甚么蘇昆生。(末)蘇昆生,本姓周,是河南人,寄居無錫。一向相熟的,果然是個名手。”[4]17
《李姬傳》提到阮大鋮住在南京:“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保?]292《桃花扇·哄丁》對應(yīng)的描述則是:“(副凈掩面介)下官阮大鋮,閑住南京,來觀盛典。”[4]25
《李姬傳》提到“開府田仰”,《桃花扇·拒媒》楊文驄介紹田仰時說:“目下漕撫缺人,該推升田仰?!保?]113《守樓》楊文驄也說:“漕撫田公,同鄉(xiāng)至戚,贈個佳人捧玉杯?!保?]150
可見,《桃花扇》中的人物大抵和《李姬傳》相一致,并且《李姬傳》的“實人”,大致對應(yīng)在《傳歌》《哄丁》《拒媒》《守樓》這四出。
雖然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說“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4]11,但與更具真實性的《李姬傳》相比,該傳奇明顯有時間錯誤、有悖人事之處,這一點孔尚任自己也承認。在《孤吟》出中,作者借老禮贊之口評價《桃花扇》上本“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蓋兩三分”[4]140。王季思也指出:“作者在上本開場時自說‘實事實人,有憑有據(jù)’,下本開場時又說不免含糊、遮蓋。合而觀之,方不至片面?!保?]而作者這樣處理,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并且,修改相關(guān)史實不排除是作者為了避免牽涉到文字獄而采取的自我保護。這些錯誤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這些方面。
一是時間錯誤?!短一ㄉ取ぴL翠》出寫侯李相識,回目下標(biāo)明事件發(fā)生于“癸未三月”,即崇禎十六年(1643)。而《李姬傳》交待兩人相識于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章培恒認為,“兩人交往實始于崇禎己卯(1639),《桃花扇》說兩人初會于癸未,顯然是不對的”[6]5。楊德春則認為:“侯方域是南京國子監(jiān)生,侯生己卯來金陵是入國子監(jiān),不可能當(dāng)年就參加鄉(xiāng)試,當(dāng)以在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之后再參加鄉(xiāng)試較為合理,也較為可信,故未幾侯生下第之事當(dāng)是參加崇禎癸未鄉(xiāng)試下第之事。……可見,《桃花扇》說兩人初會于癸未,這與侯方域的《李姬傳》完全一致,并無乖離?!保?]筆者認為章培恒之說合理,侯方域落第于崇禎十二年己卯,認識李香也在這年。據(jù)侯方域《南省試策一》附徐鄰唐按語稱:
是科為己卯,朝宗舉第三人。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以如此策入彀,吾輩且得罪?!北痉苛喂珖嗔幵唬骸肮米?,本房愿獨任之?!闭歼t回良久曰:“吾輩得罪,不過降級罰俸而已;姑置此生,正所以保全之也?!背谒炻?。[3]405
另據(jù)其好友賈開宗、宋犖二人分別所撰《侯朝宗本傳》,也提及侯方域曾參加己卯科試被置第三名:“己卯舉南省第三人,以策語觸諱,黜。”[3]1186“方域為舉業(yè)有盛名,崇禎己卯舉南雍第三人,以策語觸諱,斥?!保?]1187《李姬傳》原文如是說:“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磶祝钌碌??!保?]292侯方域在《答田中丞書》中也說:“仆因與相識,間作小詩贈之。未幾,下第去,不復(fù)更與相見?!保?]212由此可知,兩人相識于崇禎十二年己卯初,并于當(dāng)年秋闈試罷后分手,故《桃花扇》把兩人相識時間定為崇禎十六年癸未,與事實相乖離。梁啟超也曾就《聽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句考證云:“計八月秋闈,正方域被劫時。必?zé)o應(yīng)試之事。本文‘下第僑寓’云云皆崇禎十二年事。為行文便利計顛倒時日借用耳?!保?]
這一點恐怕不是孔尚任無知,而是有意為之。從戲劇的時間安排上看,作者把事件安排在崇禎十六年癸未至順治五年戊子(1648)的五年間,這樣處理可以使故事發(fā)生的時間跨度縮小。值得注意的是,“癸未”是甲申之變的前一年,故事的主角相識旋即亡國,經(jīng)歷天翻地覆之變,產(chǎn)生戲劇化的效果,從而達到以“離合之情”抒寫“興亡之感”的目的。
二是有悖人事?!短一ㄉ取穫髌嬗卸嗵幦宋锘蚴录c事實不符、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首先,是女主人公的名字?!独罴鳌方淮袄罴д?,名香”,而不是“李香君”。《桃花扇》寫楊文驄為李姬取名的緣由:“(末思介)《左傳》云:‘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就叫他香君何如?!保?]17孔尚任因何把“李香”改名為“李香君”?蔣星煜認為,“當(dāng)為孔尚任虛構(gòu)。因李香二字稱呼不順,如今人們已從孔尚任而稱李香君了。這正如葛嫩二字稱呼不順口,人們乃稱葛嫩娘是同樣的情況”[1]105。筆者同意蔣星煜的觀點,但如果僅僅為了稱呼順口,也可取名“李香娘”“李香蘭”或其他,為何用“君”字?《說文解字》釋“君,尊也”。筆者認為,“君”字體現(xiàn)出孔尚任對李香人格的敬佩和頌揚,《先聲》出中作者通過老禮贊的話表達創(chuàng)作宗旨“有褒有貶,作《春秋》必賴祖?zhèn)鳌保?]2,而一“君”字,豈不類“每用一字,必寓褒貶”的“春秋筆法”?
其次,是其他人物的置換?!短一ㄉ取分饕宋锱c史實不符,是以楊文驄代替了《李姬傳》的王將軍。王將軍在《李姬傳》是作為阮大鋮拉攏侯方域的中介人,文中沒有透露其真實姓名,而《桃花扇》則將其事假借于歷史人物楊文驄身上。楊文驄,字龍友,貴陽人,是明末畫壇健將,在金陵名士圈中頗有聲望,據(jù)余懷《板橋雜記》記載:
李香,……余有詩贈之曰:“生小傾城是李香,懷中婀娜袖中藏。何緣十二巫峰女?夢里偏來見楚王?!蔽涮廖鹤又袨闀诜郾?,貴陽楊龍友寫崇蘭詭石于左偏,時人稱為三絕,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士,爭一識面以為榮。[9]
經(jīng)楊文驄等人品題,李香即刻名聲大噪。而李香血濺之扇,據(jù)傳是楊文驄為之點染成桃花扇,孔尚任正是“感此而作”《桃花扇》,該劇《本末》云:
族兄方訓(xùn)公,崇禎末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儀先生,其姻婭也。避亂依之,羈棲三載,得弘光遺事甚悉;旋里后數(shù)數(shù)為予言之。證以諸家稗記,無弗同者,蓋實錄也。獨香姬面血濺扇,楊龍友以畫筆點之,此則龍友小史言于方訓(xùn)公者,雖不見諸別籍,其事則新奇可傳,《桃花扇》一劇感此而作也。南朝興亡,遂系之桃花扇底。[4]5
楊文驄為馬士英的妹夫兼同鄉(xiāng),他成為阮大鋮與侯方域的牽線者,也是合乎邏輯、順理成章的。
另外,《李姬傳》在介紹李貞麗、李香母女時,曾提到陳貞慧、張溥、夏允彝對她們的稱贊,“(貞麗)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3]291;“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xué)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3]291。據(jù)此,侯方域很可能是通過陳貞慧、張溥、夏允彝等人介紹認識她們。在《桃花扇》中,侯、李是經(jīng)楊文驄的介紹,《訪翠》出寫侯方域登場時稱:“昨日會著楊龍友,盛夸李香君妙齡絕色,平康第一?!保?]38對此,蔣星煜認為:“也有為張溥、夏允彝諱飾的可能?!瓗缀醵及阉◤堜撸┳鳛榈赖挛恼碌淖诮硨Υ?,所以就不提他涉足板橋舊院之間的風(fēng)流韻事了。”[1]101孔尚任這種張冠李戴的寫法,實際也就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春秋筆法。而且,從舞臺表演的實際出發(fā),作者不想場上人物過多,以致觀眾混亂,因此將幾個人的事匯聚于一人身上也可以理解。
《桃花扇》還有某些情節(jié)與《李姬傳》不同,如《李姬傳》中記載阮大鋮拉攏侯方域的方法是“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3]292,并非《桃花扇》中為之準(zhǔn)備妝奩;又如田仰用“三百金”只是“邀姬一見”,并非作為聘禮①歷史上有關(guān)這兩件事的真實情況,可參見侯方域《答田中丞書》與《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二文。,等等。顯然這些情節(jié)上的改造都是出于孔尚任的藝術(shù)匠心,此不贅言。
《李姬傳》作為人物傳記,主要為了突出傳主李香“不群”的女性品質(zhì),這其中包括“能辨別士大夫賢否”[3]291的女識,“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3]291的女才,以及勸侯方域不事阮大鋮、為侯方域守節(jié)的女德。其中尤為著重突出其女德。
而《桃花扇》寫侯李之事主要是為了抒發(fā)興亡之感,或者說,孔尚任創(chuàng)作《桃花扇》時,并沒想過刻意去寫侯李之事。他在《桃花扇·先聲》中就借老禮贊之口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保?]1可見“興亡之感”才是孔尚任主要想表達的主題,《桃花扇·小引》即交待了其創(chuàng)作目的:
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4]1
所以,在當(dāng)時演出時,就有“笙歌靡麗之中,或有掩袂獨坐者,則故臣遺老也;燈灺酒闌,唏噓而散”[4]6的觀劇反應(yīng)。
關(guān)于此劇“國家興亡”與“兒女私情”的輕重關(guān)系,前人看法也都基本一致。例如,清人沈默在《桃花扇》跋語中曾指出:“《桃花扇》一書,全由國家興亡大處感慨結(jié)想而成,非正為兒女細事作也?!ā短一ㄉ取纺讼韧春抻谏胶幼冞w,而借波折于侯、李,讀者不可錯會?!保?0]446王國維則更明確地說:“且《桃花扇》之作者,但借侯李之事以寫故國之戚,而非以描寫人生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國民的也,歷史的也?!保?1]可見,《桃花扇》的主旨是“興亡之感”而非“離合之情”,這點毫無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據(jù)蔣星煜引錄清人劉中柱《觀〈桃花扇〉傳奇歌》來看,其內(nèi)容主要是描寫“鼎沸中原戈矛撞”的歷史事件與政治斗爭,絲毫不涉及侯、李的愛情故事,唯“提起秦淮舊時事”一句模糊帶過①劉中柱:《觀〈桃花扇〉傳奇歌》,轉(zhuǎn)引自蔣星煜:《〈桃花扇〉研究與欣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頁。,另外此詩描繪的諸多場景也是現(xiàn)存《桃花扇》所沒有的。究其原因,即如前人已經(jīng)指出,《桃花扇》是經(jīng)作者幾易其稿而成,其情節(jié)與主題思想不免有所變動。因此,我們不妨推測,至少在某一階段里,該劇是一部類似于《鐵冠圖》的專門描寫明末清初國破家亡的歷史劇,侯、李的“離合之情”并不是占主要的戲份。
傳世的《桃花扇》以侯、李相識相愛為始,并以兩人“國破”后雙雙“入道”作為悲劇終結(jié),這與《李姬傳》所體現(xiàn)的愛情悲劇色彩有所不同?!独罴鳌冯m然不直接描寫,甚至避談侯、李愛情,但也隱約透露出二人愛情的悲劇色彩。一是李香拒絕田仰之邀后“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3]292,可見李香為守節(jié)而受到傷害;另一處則是李香在桃葉渡送別侯方域時所說的:“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3]292按說,侯方域離開南京只是因為下第,而非《桃花扇》所說的避禍,應(yīng)該有重回南京相見的可能,但李香卻說“此去相見未可期”。章培恒認為“這至少意味著李香君在下意識里已經(jīng)不對下次的見面寄予希望了,也許這時他們的愛情已有裂痕,或者李香君已意識到侯方域是不會把她真正放在心中的,而侯方域于癸未再去南京,確實沒有再跟李香君相見,這也證實了李香君的預(yù)感?!保?]6無論是《李姬傳》還是侯方域的其他詩文,也都沒有涉及兩人重逢相見之事,故他們以分手告終的悲劇結(jié)局應(yīng)無可質(zhì)疑。
《桃花扇》則進一步渲染了現(xiàn)實中侯李愛情的悲劇性。劇中描寫侯方域從一開始以獵艷目的結(jié)識李香君,到接受阮大鋮的“梳櫳”之資,都表現(xiàn)出與一般的公子哥兒到青樓尋歡作樂無異;然而,李香君則為之以死拒媒、終身守樓,不惜用生命來捍衛(wèi)愛情的做法,已遠遠超出普通青樓女子對待嫖客的態(tài)度。兩者不相對等的愛情關(guān)系,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悲劇性色彩。加上作者刻意安排兩人在“癸未”亡國前一年相識,在歷史悲劇氛圍的籠罩下,主人公的浪漫愛情故事也就此告終,兩人被點化后雙雙入道。作者雖沒明寫侯方域負心,但在《桃花扇》的大基調(diào)下,侯李的“離合之情”必須以悲劇收尾,才能凸顯“興亡之感”的主旨?!独罴鳌冯m作于甲申之后,但對國破之事毫無提及,《桃花扇》則以國破家亡為背景,使侯李愛情的悲劇色彩更加強烈。
因此,從文體角度出發(fā),雖然《李姬傳》和《桃花扇》的寫作主旨不相同,但孔尚任還是利用了《李姬傳》所提供的信息,對侯李愛情的悲劇性進行合理的演繹和發(fā)揮,從而達到以“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宗旨。
總而言之,《李姬傳》創(chuàng)作年代遠比《桃花扇》早,孔尚任是閱讀過并選擇性地參考過《李姬傳》,因此《桃花扇》對《李姬傳》在歷史事件上有一定的繼承性,《李姬傳》中甚至很多小事都被《桃花扇》采納。出于對戲曲表演的考慮以及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需要,孔尚任不得不違背《李姬傳》中的一些史實,甚至在一些事情上張冠李戴。而且,《桃花扇》還繼承了《李姬傳》中的侯李愛情悲劇色彩并將其擴大,在藝術(shù)上升華了《李姬傳》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