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教科書輔欄應用的思考

2019-01-14 02:52劉汝明李靜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高中教學

劉汝明 李靜

關鍵詞 教科書輔欄,高中教學,教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9)23-0046-06

部編版高中和初中歷史教科書輔欄內容豐富。輔欄包括“知識拓展”“相關史事”“拓展閱讀”“正文配圖”“問題思考”“課后活動”等,對幫助理解課文正文內容、突破教與學的重點難點、提供問題思考的角度與方向、拓展歷史學習空間和內容,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充分發(fā)揮輔欄的功能與作用,是教學設計與實施中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中,需要“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等聚焦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以問題為引領”,“開展基于史料研習的教學活動”,組織史料研習式的學習時,要“明確運用史料的目的”,“選擇典型的、有價值的、有說服力的史料”,“將史料的展示與問題的解決相結合”,①這就要求我們把教科書輔欄中提供的學習資源充分運用于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幫助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功能。

課文中結合主干內容的敘述,插入的圖片、史料、地圖,以及“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問題思考”等,課堂教學中以之指導學生閱讀、觀察、探究,既能激發(fā)歷史學習的興趣,又能加深對主干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學科關鍵能力。

例1.由“何尊及銘文中的‘中國”,適度拓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了“中國”的由來。

西周初期《何尊》銘文②:“唯王初遷宅于成周……唯武王既克大邑商……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笔浅鐾廖墨I中首次出現(xiàn)“中國”一詞。③“中國”兩字的銘文如右圖?!爸小弊种虚g是旗桿,上下是旌旗飄帶,中間是戰(zhàn)鼓,本義是中心、當中;“國”字由城池和干戈構成,國家有城池、軍隊,表示“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銘文中“宅茲中國”意思是居天下之中。

“中國”一詞也見于傳世文獻之中。《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堯去世三年后,舜“之中國踐天子位”,“是為帝舜”,舜到都城就位“天子”,成為天下共主?!对娊?jīng)·大雅·民勞》中有詩句“惠(惠及)此中國,以綏(安撫)四方”,說明對統(tǒng)治中心區(qū)域與邊遠地區(qū)采取的不同策略?!蹲髠鳌こ晒吣辍贰睹献印ち夯萃酢范加涊d了“中國”安撫四夷的策略?!妒酚洝翘兰摇酚涊d,周初分封吳國先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夷蠻”,這里中國即為中原地區(qū)?!妒酚洝ば倥袀鳌酚涊d,匈奴首領冒頓“南與中國為敵國”??梢娫诖呵飸?zhàn)國到西漢的話語體系中,“中國”既表示是首領或王族居住在巨壕深溝、高大堅固的城墻保護的國都、城中,也有表示是中原地區(qū)?!对娊?jīng)》《國語》歷史文獻還把城墻外稱為“野”,體現(xiàn)了空間觀念與社會等級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

這就引出了新的問題:中國與周邊族群是如何交融形成華夏族的?空間地理范圍是怎么一步步擴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兼并戰(zhàn)爭,諸侯國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多族群共同生活、共同分配利用自然資源,接受同一君主的統(tǒng)治,蠻夷戎狄過上農耕生活,在長期雜居、鄰居的過程中,部族間服飾、語言、經(jīng)濟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差異逐漸消失,“記憶中”的種族、血緣聯(lián)系也隨之加強,形成新的社會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認同,“族群成員間的根基性情感來自‘共同祖源記憶造成的血緣性共同體想象”,①最終形成華夏族,這就是王明珂先生所謂的“華夏邊緣”在逐漸擴大,“中國”的空間范圍也隨之擴大。華夏族成為更加穩(wěn)定和分布更廣泛的族群,也孕育了與經(jīng)濟、政治相適應的觀念形態(tài)及其制度的集合體——華夏文化,成為不斷擴展的“中國”范圍內人們聯(lián)系加強的紐帶。

因此,理解“中國”名稱的由來,不僅是知識層面的事情,還涉及民族認同、華夏文化與國家空間觀念拓展等方面的內容。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輔欄,對整合單元內容,無疑是有幫助的。

例2.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上冊第7頁“史料閱讀”中呈現(xiàn)了井田制的材料: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這需要結合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主干內容的學習,理解西周時期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與貢賦收取等歷史事實。當時,平原地區(qū)的耕地被道路和溝渠劃分成類似“井”字的形狀,因此,用“井田”指耕種的土地。公田是周王或諸侯、大夫擁有的土地,位于井田的中央。輔欄的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井田耕作及勞役方式。

學術研究中,對井田制仍存在爭論。沈長云先生在《中國大通史·夏商西周》中認為:西周建立后,為有效控制比商朝更為廣大的領土,將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親戚、功臣為諸侯,建立諸侯國,而各地諸侯又將公室直屬領地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親屬、臣下為卿大夫,建立采邑。這樣,就形成自天子以下各級貴族層層臣屬、各有領地的格局?!胺址庵扑斐傻膶ν恋氐牡燃夘I有關系與宗法制所形成的宗法關系是互相聯(lián)系的”?!皬目傮w上講,西周時期所實行的實際上是宗族土地所有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西周中期以后在貴族間出現(xiàn)了土地轉讓,使得這種宗族土地所有制更加堅固,更加明朗”。公田就是指天子、諸侯等宗族、分支宗族之族長直接經(jīng)營的田,各宗族內的農夫集體助耕,實際收入為族長(天子、諸侯、卿大夫)所擁有,形成勞役剝削方式?!肮锱c私田其實是宗族土地所有制的內部結構”。②而卿大夫向諸侯、諸侯向周天子承擔的貢賦包括:按期貢獻或貢納特產(chǎn),提供應征的軍隊及其軍馬軍實,參與興修水利堤防、道路、橋梁等公共勞役,以及筑城郭、建都邑、建窖倉、修宮室等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勞役。周王室和諸侯公室的經(jīng)濟來源如下圖所示。

利用這一輔欄的內容,既可以介紹學術研究的一些成果,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西周分封制度下血緣等級關系的社會組織,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借鑒傳世文獻和青銅銘文進行拓展探究,提升史料實證的意識與能力?!秶Z》《詩經(jīng)》《尚書》中都有關于“貢”的記載,而出土的青銅銘文,如《兮甲盤》《駒父盨》《曾伯簠》中也有類似的記錄,足以幫助我們“重現(xiàn)”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接受四夷和諸侯貢獻地方特產(chǎn)和財物的場景。

因此,充分利用輔欄內容,基于證據(jù)進行合理的想象,“重構”當時的社會組織管理、生產(chǎn)生活場景,是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方式。

由于學習內容本身的邏輯,輔欄中呈現(xiàn)的某些學習材料與情境是有主題的,可以組織主題探究,組織專題材料研習。

例3.青銅文化這個內容在初中和高中教科書的正文和輔欄中均有出現(xiàn)。七年級歷史教科書上冊中,呈現(xiàn)了20多幅夏朝至戰(zhàn)國時期不同的青銅器圖片,還在第5課中對“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有專門介紹。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上冊中專門講述了“青銅文化”,呈現(xiàn)了何尊和青銅戈等圖片。這就可以在七年級和高一年級的歷史學習中,設計有能力進階的研習活動。七年級突出對青銅器的種類、生產(chǎn)技術、藝術性等知識的理解,認識青銅器生產(chǎn)和應用體現(xiàn)的時代特征。高一年級可以結合青銅銘文與經(jīng)典文獻互證來提升史料運用的能力。

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閱讀課文內容后,會思考:不同青銅器的功能有何差異?那些精美的紋飾是如何生產(chǎn)出來的?生產(chǎn)的原料來自哪里?如果沒有青銅生產(chǎn)工具,怎么理解青銅時代生產(chǎn)力的進步?等等。除了讓觀看范鑄“失蠟法”等視頻外,還可以組織材料研習,幫助學生理解青銅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材料1:青銅器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它的主體是禮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青銅器的政治意義大于經(jīng)濟意義……青銅器常鑄有銘文,標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對象……青銅文明的意義,也許正在于強化國家政權的機能。①

材料2:青銅禮器在器銘中常自稱為“彝”“尊”或“尊彝”,先秦典籍中亦有稱其為“彝器”者。

1927年,容庚著《殷周禮樂器考略》中分為禮器、樂器兩大類。1936年唐蘭為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出版的《圖說》中分為五類:烹飪器及食器,容器、溫器及飲器,尋常用器,樂器,兵器。1941年容庚著《商周彝器通考》中分為五類:食器,酒器,水器,雜器,樂器。(朱鳳瀚在本書中)把青銅禮器分為:容器(細分為食、酒、水、量器等四種)、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和雜器等六大類。②

材料3:《左傳·僖公十八年》記載,(公元前642年)“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鐘”。由此可見當時鄭國鑄造銅器的銅料有可能是從楚國輸入的。楚國境內銅礦儲量豐富,有著名的大冶銅綠山銅礦。而且當時為了拉攏鄭國,以保證楚國北進的通道,楚國自然依照鄭國所需“賜之以金”。③

材料4:先秦時期采礦、冶煉遺址從湖北鄂州、大冶、陽新至江西的瑞昌、柴桑、九江等地沿線分布。從鄂東南到贛西北,地質上形成一條大的鐵、銅礦脈帶,使得鄂東南眾多的古代遺址大都與冶煉有關??脊虐l(fā)現(xiàn)證明,鄂東南地區(qū)最早應從夏代開始已經(jīng)存在開采冶煉活動,商代開采冶煉活動更加普遍,商至漢代的采礦、冶煉遺址有百余處。其中陽新大路鋪遺址東區(qū)文化堆積豐富,包含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商代、西周、東周四個時期的文化遺存。④

材料5: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后可鑄也。⑤

材料6:《考工記》記述了六種配比的青銅的含錫(Sn)量。當《考工記》中“金”指合金Cu+Sn時或者“金”指銅時,錫的含量有兩種分析結果……含錫量為17%左右的青銅,呈橙黃色,很美觀,聲音也好,這正是鑄鐘鼎之類所需要的。大刃和削、殺、矢這一類兵器要求有較高的硬度、含錫量應較高。斧、斤、戈、戟需有一定韌性,含錫量比大刃、削、殺、矢為低。鑒燧之齊含錫較高,是因為銅鏡需要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銀白色金屬光澤,還需要有較好的鑄造性能以保證花紋細致。這大體上正確地反映了合金配比規(guī)律,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經(jīng)驗性科學總結。

金屬加熱時,由于蒸發(fā)、分解、化合等作用而生成不同顏色的氣體。開始加熱時,銅料附著的碳氫化合物燃燒而產(chǎn)生黑濁氣體。隨著溫度的升高,氧化物、硫化物和某些金屬揮發(fā)出來形成不同顏色的煙氣,亦即銅、錫中所含雜質大部分已跑掉了,就預示著精煉成功,可以澆鑄了?,F(xiàn)在還通用的“爐火純青”這個成語正是指的這種情況,說明青銅冶鑄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很早就在日常語言中有了反映。①

珍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后母戊鼎,經(jīng)光譜定性分析與化學分析的沉淀法所進行的定量分析,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考工記》所記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材料7:出土文物顯示,商代青銅器是有農具和生產(chǎn)工具的,一類是藉田時用作禮器,一類是用于生產(chǎn)勞動中。禮器上有精美的紋飾,且沒有使用過的痕跡,而直接在生產(chǎn)中使用過的則有明顯的缺損。并且在河南、河北、陜西、江西、湖北、安徽、山東等省均有青銅農具出土。②

這些材料的閱讀,能幫助學生了解青銅器生產(chǎn)的技藝和生產(chǎn)組織等方面的歷史細節(jié),還能幫助學生了解商周時期物質生產(chǎn)進步與人口增殖、擴大土地墾殖、農夫協(xié)作勞動、作為基礎的宗族勞動及青銅器的應用等都有緊密的關系,進而對理解歷史的發(fā)展與進步、青銅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內容都是有幫助的。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要求“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起源特征”,③由此可以組織突出“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專題探究活動。比如利用課本中的青銅器及銘文,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二重證據(jù)法”在歷史研究中的意義。

青銅器利簋上的銘文及意譯如下:

銘文:珷征商,唯甲子朝,越鼎,克昏,揚有商。辛未,王在闌師,錫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意譯:武王征伐商國,甲子這天早上,遷移了鼎,戰(zhàn)勝了昏紂,繼承了商王朝,辛未這天,武王在闌師,把銅賞給了名叫利的一個有司(官名)。利用來做檀公的寶器。④

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領周武王率眾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鎬,史稱西周。利簋銘文與《尚書·牧誓》中記載“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文相印證,證實了武王克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出土的青銅器克盉上的銘文及釋讀如下:

王曰:“大(太)保,隹(惟)乃明乃鬯,亯(享)于乃辟。余大對乃亯(享)?!?/p>

令(命)克(侯)于匽(燕),(使)羌馬戲(于)長??藢#ㄕ﹨]入土,眔(厥)亂。用乍(作)寶彝。

銘文釋讀為:

周王說:太保,你用猛士和清酒來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馭、微等六族??诉_到燕地,接受了土地和管理機構,為紀念此事鑄造了這件寶器。⑤

燕侯旨朝覲周天子的青銅器及銘文如圖:⑥

克盉銘文中“太?!奔凑俟?。據(jù)《史記·周本紀》記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妒酚洝ぱ嗍兰摇酚涊d:召公奭與周王同姬,周武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首任燕侯是召公的兒子克,召公受封,仍在周王室任職。通過文獻研究、墓葬棺槨碳14測定、墓葬中一版龜甲上刻的“成周”二字,推定此時年代在公元前1015年至公元前985年。這對確定西周歷史時序意義重大。①而燕侯旨朝覲周天子的銘文,充分說明諸侯朝覲天子是件大事,值得鑄造青銅器“銘”記,分封制下諸侯與天子的關系“重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西周康王的《大盂鼎銘》銘文記載康王時“授土授民”的情況:

錫(賜)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馭(養(yǎng)馬趕車的奴隸)至于庶人(普通農夫)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錫(賜)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②

銘文中明確把“邦司四伯”與“夷司王臣”十三伯并述,說明分封的人口中包括周族人和土著居民兩大類。人口中包括奴隸和農夫,具體數(shù)字單位是“人鬲”。關于“鬲”有學者認為通“黎”,就是指黎民,有學者認為是共用“鬲”在一起吃飯的人,既有單身農夫或奴隸,也包括婦女和兒童,因而授予的人口數(shù)遠遠大于銘文記載的數(shù)字。

通過對這些銘文的閱讀,還原歷史細節(jié),有利于學生理解分封制,培養(yǎng)其運用文獻和銘文互證的史料意識。這樣的學習活動,從歷史知識、歷史能力和歷史認識等方面均比前面設計的學習活動要求更高些,素養(yǎng)發(fā)展的進階也蘊含其中。

中國古代史學習要突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這一主線。而第一單元中提到“早期國家”“國家”等核心概念,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學習聚焦”“史料閱讀”“思考點”“問題探究”“歷史縱橫”等欄目,提供了大量的相關學習素材。統(tǒng)治階級運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軍隊、警察、監(jiān)獄等,履行管理職能,加強對區(qū)域內的組織與管理,是一個歷史變化的過程。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從“早期國家”到“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過程中國家機器的發(fā)展演變,是這一單元學習中要整體設計的問題。

例4.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上冊第11頁插入了商鞅變法思想的材料,以法制建設與國家管理制度發(fā)展為線索,設計材料研習的學習活動,理解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管理的變化。

材料1: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提出:“國家形成的標志應修正為:一是階級的存在,二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階級或階層的出現(xiàn)是國家這一管理機構得以建立的社會基礎,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則是國家的社會職能,是國家機器的本質特征”。③

材料2:有扈氏威侮(輕慢,打擊)五行(五星的運行,指天象、天命),怠棄(厭棄)三正(王朝大臣長官;正,即官長),天用(因此)剿絕其命。今予惟共(通“恭”,恭奉)行天之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④

材料3:夏有亂政(民有犯政令者),而作《禹刑》(未必為禹所作)。商有亂政,而作《湯刑》。⑤

材料4:王令婦好從侯告伐夷(《甲骨文合集》6480)?!皨D好”為武丁之妻?!昂罡妗睘樯坛囊晃恢T侯國君長。此辭是商王下令讓婦好跟從侯告的軍隊去討伐夷方。類似這種卜辭在甲骨文中是十分多的。商王常親自統(tǒng)率軍隊出征,如卜辭云: 今春王供人五千征土方(《甲骨文合集》6409);于辛已王征召方(《甲骨文合集》33023);惟王往伐邛方(《甲骨文合集》614)。土方、召方、邛方都是商朝的敵對方國?!巴跽鳌薄巴跬ァ?,是商王作為軍隊的統(tǒng)帥,率軍征討。①

材料5:我國夏、商、西周三代以其已經(jīng)出現(xiàn)凌駕于社會各階層人們之上的公共權力機構,而被學者劃入文明社會的范疇?!捎谏a(chǎn)力發(fā)展水平等條件的制約,人們仍然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各種“族”的網(wǎng)絡中;血緣組織與政治組織的架構相互支撐并往往是融為一體的……以此,學者多稱這一階段的國家為“早期國家”,以與戰(zhàn)國以后建立在郡縣制基礎上的國家區(qū)別開來。②

材料6:自夏朝開始,統(tǒng)治者利用天命實行統(tǒng)治,因而在夏、商兩朝,“天命”“天罰”思想盛行于世。周朝建立后,新統(tǒng)治者一方面需要利用天命和神權觀念為現(xiàn)實的政治服務,另一方面又必須為其政權的合理性尋找依據(jù)?!艹踅y(tǒng)治者創(chuàng)造了一套新理論,實現(xiàn)了政治思想及法律思想的轉變,這就是在天命、神權的前提下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口號,在“天討”“天罰”的基礎上,提出“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從戰(zhàn)國到秦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因而在以《法經(jīng)》、秦律為代表建立起來的成文法體系里體現(xiàn)的是法家的思想,漢初的《九章律》也是在《法經(jīng)》、秦律的基礎上制定,體現(xiàn)的也是法家的思想。自漢武帝時起,儒家思想獲得獨尊的地位,成為漢統(tǒng)治者治國的基本指導思想。……(漢朝統(tǒng)治者)實行“春秋決獄”、引經(jīng)注律,是漢代法律儒家化的主要途徑。③

結合課文中刑法相關史實的學習,能梳理出夏商至秦漢法律制度的變化,能從“法制”建設這個角度理解國家統(tǒng)治的演變。歷代法制建設是為了解決各自面臨的主要矛盾:夏商的王位繼承與四夷臣服等問題;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要解決社會階級矛盾、部族交融中的沖突問題;戰(zhàn)國到秦需要解決分封制國家到郡縣制國家演變的問題;漢要從思想和法制上解決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問題。而西周確定的“明德慎刑”“制禮作樂”“敬天保民”等思想,漢朝開始的法律儒家化,等等,都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

還可以結合主干內容的學習,拓展更豐富的材料,加深學生的理解,如戰(zhàn)國各國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進行變法,尤以秦國商鞅變法最為突出。睡虎地秦簡中有豐富的秦律內容,可以看出法律對社會生活管理的細密程度,秦以法治國的特點鮮明可見。由于秦朝統(tǒng)一后刑罰過于嚴苛,加上兵役徭役及賦稅過于沉重,導致秦朝二世而亡。“漢承秦制”,面對秦統(tǒng)治留下的社會弊端,漢初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漢文帝統(tǒng)治時期廢除殘損肢體的肉刑,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

這些內容串聯(lián)起來,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知識結構,也加深了他們對中華法律文化的認識。

總之,歷史課程實施時要重視教科書輔欄的育人功能和價值。既要與課文正文建立對應關系,指導學生閱讀和觀察,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要進行單元整體設計,不能僅停留在知識介紹的層面。利用圖文材料的直觀性,依據(jù)學科基礎素養(yǎng)發(fā)展的進階,采取材料研習的形式,通過高質量的、有梯度的問題或任務,驅動學生的思維深度參與,真正體現(xiàn)新教科書作為“教本”與“學本”的核心地位,增強教與學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素養(yǎng)發(fā)展的進階性,幫助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線索,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科能力和認識水平。

【作者簡介】劉汝明,特級教師,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

李靜,高級教師,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

【實習編輯:楊博】

猜你喜歡
高中教學
高中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漫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的幾點體會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高考真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方法探討
建平县| 柘荣县| 栖霞市| 潼南县| 微山县| 锡林郭勒盟| 巨鹿县| 许昌县| 丽江市| 台安县| 平舆县| 翼城县| 永康市| 永春县| 镇安县| 黔江区| 南部县| 杂多县| 陇川县| 靖远县| 南安市| 五常市| 唐海县| 新和县| 汶川县| 鹤峰县| 新绛县| 高唐县| 永宁县| 富裕县| 平原县| 玉门市| 绵阳市| 通化市| 张家界市| 涞源县| 泰顺县| 蚌埠市| 高淳县| 土默特左旗|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