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素質教育以生為本的理念成為教師在教學中遵循的指導思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通過提出“六環(huán)節(jié)”數學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這對有效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有效策略
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動態(tài)工程,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能力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討—當堂訓練—知識拓展—總結反饋”等方面著手實施有效的“六環(huán)節(jié)”數學教學模式,以期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學習,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知識和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
一、認真研讀教材,展示學習目標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時能利用的最直接的教學材料,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停留在對表面數學知識的解讀上,教師在課堂中通常會“主宰”課堂,向學生灌輸知識,從而忽略學生對知識是否能充分理解把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內容,在熟悉不同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前提下科學設計學習目標,讓學生整體認知學習任務和要求,在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引領中開展教學。
比如,在教學“運算律”一課時,由于中年級學生此前學習過加減乘除等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了四則運算及混合運算順序,在設計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其過渡意義,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著手,設計如下三維目標在課堂伊始的多媒體課件中呈現:(1)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了解運算律,能夠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理解交換律、結合律及分配律的相關意義,并在此基礎上解決生活中與運算律有關的應用問題。(3)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分析和合作探究中自主學習運算律知識;能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明白團隊學習精神,提升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自主研學
自主研學是在明確學習目標后進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任務可以是“導學案”,也可以是“導學問題設計”,無論哪一種,都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教材,發(fā)現問題,為后續(xù)教學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在自主研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遵循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快速高效引導學生了解教材內容,梳理知識疑惑點。
比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一單元中“梯形的面積”知識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掌握了轉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觀察、分析和推導能力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前,在學習完“平行四邊形面積”后,可以布置預習作業(yè),給學生發(fā)放設計好的導學案,讓學生在學案指引下進行預習,先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內容,在應用轉化思想和割補推導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知識,并將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或無法突破的疑難點整理標注出來,以在數學課堂中提問解答,在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最終獲取數學知識,得到數學思維的有效提升。
三、開展合作探究,進行質疑求解
針對學生在自主研學環(huán)節(jié)梳理的疑難問題,教師要能夠針對此進行解答。在質疑求解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新課改倡導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過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先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在討論交流中獲得學習成果,教師針對學生分享的學習成果,要能夠及時給出反饋和引導,在師生互動啟發(fā)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內涵。
比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先給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通過多媒體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這家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張玲買了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錢?讓學生自主列式,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以組為單位在班級內說一說解題的方法,怎樣列算式解答,在明確計算順序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樣,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設計當堂訓練,鞏固新學知識
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當堂課知識后,可以通過當堂訓練讓學生對剛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檢測,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教師在此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知識認知上存在的不足。在設計練習題時,不宜過多,主要定位在所學知識點的重難點處,在明確的指向性練習中查驗學生的掌握情況。
還以“四則混合運算”為例,為了讓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有充分地了解掌握,除了讓學生完成課本習題練習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新的生活化情境問題,在簡單和復雜的練習題應用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如出示題目(1)圖書館一共有96本故事書,周末借出去49本,還回來27本,現在圖書館有多少本故事書?(2)麗莎家有3口人,居住面積是96平方米,張欣家有5口人,居住面積是125平方米,麗莎家的人均居住面積比張欣家大多少?讓學生在新知識的應用學習中鞏固新知。
五、知識拓展延伸,實現舉一反三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明確自己的角色,統(tǒng)觀全局,把握關鍵,對所學知識需要拓展的知識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用具有教育價值的問題實現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在歸類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點面結合,實現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并有效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這是乘法知識的拓展延伸,在引導學生鞏固算法算理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后給學生布置相關的習題練習,讓學生在習題練習中實現知識技能的深化與遷移應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數與數之間關系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練習題的設置上,可以給學生布置乘法口訣、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甚至拓展三位數乘兩位數等,在基本算理的掌握中實現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注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分層次給學生布置難度系數不一的題目,讓學生在尋求“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取得進步。
六、精心總結反饋,實現知識升華
教學總結與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將零散的數學知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加工整理成邏輯性、條理性的知識結構,總結思維過程方法,梳理數學思想方法,在師生互動中總結知識規(guī)律,能有效實現知識之間的縱橫聯(lián)系,保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落實和升華。
在總結反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堂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以提高認識,以“梯形的面積”一課為例,在最后歸納總結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整理本節(jié)課所學的公式,即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還可以根據此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沿用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自學字母公式,這樣就能簡單明了地將梯形的面積公式熟記于心,更有利于學生識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反思整節(jié)課中教學方法的使用效果是否達到理想狀態(tài),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遺漏的注意點沒有跟學生講到,都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補充說明,同時,通過隨堂練習和拓展應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題目的把控和反饋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試題講練中進一步實現知識的內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緊跟教育形式,圍繞新課標精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實施“六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的充分體現,也是學生自主學習需求的有效教學途徑。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展示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引導自主研學;開展合作探究,進行質疑求解;設計當堂訓練,鞏固新學知識;知識拓展延伸,實現舉一反三;精心總結反饋,實現知識升華。在多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牛曉芳.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93.
[2]萬澤民.“自主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建構[J].江蘇教育研究,2015(28):57-60.
[3]曾淑會.淺談小學數學“學—導—練—拓”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8):61.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