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Plants》 上發(fā)表了題為“A3,000-year-old Egyptian emmer wheat genome reveals dispersal and domestication history”的文章,通過分析一個有3000年歷史的埃及埃默小麥基因組,發(fā)現(xiàn)小麥傳播和馴化的歷史。
四倍體二粒小麥(Triticum turgidum ssp.dicoccon)是目前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作物六倍體面包小麥(Triticum aestivum)的祖先,也是四倍體硬粒小麥(T.turgidum subsp.turgidum)的直接祖先。埃默小麥是古代最早被馴化的谷物之一。公元前9700年左右,埃默小麥開始在黎凡特種植,而后隨著新石器時代農(nóng)業(yè)的普及,逐步擴展到西南亞、北非和歐洲。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報道了一個埃默小麥糠博物館標本的全基因組序列。運用碳十四測年技術,推定其年代為公元前1130~1000年的埃及新王國時期。其基因組序列顯示,與落粒性、種子大小和萌發(fā)相關的基因座,以及其他推測的馴化基因座,與現(xiàn)代馴化的埃默小麥有相同的單倍型,這表明這些性狀在埃默小麥被引入埃及之前有著共同起源。同時,其基因組也不尋常地攜帶了現(xiàn)代埃默小麥缺失的單倍型?;蚪M之間的相似性可用于推斷作物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歷史。古埃及埃默小麥與現(xiàn)代阿拉伯和印度埃默小麥之間的遺傳相似性表明:一個早期的向東和向南傳播。該研究結果表明,博物館藏品作為基因數(shù)據(jù)來源對于揭示古代谷物的歷史和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摘譯自Nature Plants,Published:04 Nov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