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奎洋中心小學 莊江河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改革以來,隨文練筆作為讀寫結合的課堂寫作形式,因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已經成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就文取材,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相互促進。
剛入小學的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學習過程中常存在抵觸、拖延等情緒,通過隨文練筆的習作教學方法,抓住小學生“易模仿”的特性,讀寫結合的練筆可以解決其由于“易忘”帶來的習作抵觸情緒,有效提升寫作積極性。寫作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無疑是陌生的領域,他們沒有接觸過作文,經驗和閱歷尚且不足以支撐其寫出真正的作文,最好的方法便是通過隨文練筆來增加詞匯儲備量,提升閱讀和寫作技巧。通過隨文練筆,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加強閱讀,引領小學生運用所學的詞語、句式、結構以及修辭方式,將其轉化為自己會用的表達技能,通過模仿練筆寫作出符合自己實際的作文。例如同樣閱讀一篇描寫秋天變化的文章,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過后問:“秋天來了,除了天氣變涼,同學們還觀察到身邊哪些變化?”農村的孩子觀察到田野里金黃的稻穗彎了腰,城市的孩子觀察到路邊的樹葉開始變黃。隨文練筆不拘泥于僵硬固化的寫作版式,鼓勵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寫作,消除抵觸情緒,激活表達的欲望。
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教師往往為追求效率而忽略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不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安排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學生怎會樂意接受,練筆又怎能得心應手?閱讀是為了吸收,習作是為了表達,隨文練筆作為閱讀與習作的橋梁和中介更應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小學語文資源取之不盡,但對課文的描寫、修辭、寓意往往存在重復,如若不加以選擇,濫練濫寫,不僅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也消磨學生的耐心,使其產生抵觸情緒。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經過合理篩選,適度開發(fā)教材資源,適時適量對課文加以利用。例如對于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必今天練“月亮像個大玉盤”,明天又練“你的臉蛋像紅蘋果”,對于重復的修辭,點到為止的訓練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記憶,而重復的訓練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有的放矢地進行隨文練筆訓練,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的句式、修辭手法以及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因訓練過度導致小學生習作語言和方式成人化的現(xiàn)象。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與寫作的熟練技巧。”所謂隨文練筆,就是根據(jù)課文進行仿寫,隨文練筆驅動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更加凸顯了“仿寫”這一特性,要仿寫得當,仿寫得有意義,就要找準切入點,提高隨文練筆驅動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找切入點的過程中,教師扮演重要的角色,往往首先需要教師找準切入點,再引導學生進行仿寫、遷移、延伸和套用等,從而提高學生隨文練筆的有效性,增強語文儲備知識,使其能夠熟能生巧、舉一反三。
總而言之,練筆的形式不是死板固化的,要因文而異、聯(lián)系實際,不宜機械地、盲目地進行每課一練。只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消除學生對小學語文習作的抵觸情緒,才能使學生在隨文練筆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習作技巧,提升隨文練筆驅動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