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大連市口腔醫(yī)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討采取CBCT技術分析全口義齒再修復患者的顳下頜關節(jié)盤間隙變化情況。方法:選擇2016年2月~2018年4月在本醫(yī)院接受全口義齒再修復的9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全口義齒的垂直距離恢復值為1.00~2.50mm、2.50~5.00mm、大于5.00mm分別作為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3組,每組收入30例,對三組患者均開展全口義齒再修復及CBCT檢查,分析三組患者修復效果。結果:實驗1組:無顳下頜關節(jié)不適癥狀,7d之內(nèi)適應義齒,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為(0.10~0.50)±0.2mm范圍內(nèi);實驗2組:顳下頜關節(jié)無明顯不適癥狀,義齒適應時間較長,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為(0.52~1.12)±0.31mm范圍內(nèi);實驗3組: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大于(1.50±0.50)mm范圍,全口義齒修復失敗率較高,需予以全口義齒重新修復。結論:采取全口義齒再修復時建議垂直距離恢復值小于2.50mm,最高不可超過5.00mm,進而提升全口義齒再修復成功情況。
全口義齒再修復患者一般是因為接受全口義齒之后發(fā)生牙槽嵴骨相關組織吸收及義齒咬合面磨損嚴重,引發(fā)面下1/3垂直距離明顯降低,需要接受再修復。患者的垂直距離變化和其戴全口義齒的習慣及顳下頜關節(jié)盤間隙變化存在一定關系。近年來,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臨床口腔診治中逐漸被推廣應用[1]。本文予以研究的樣本是在本醫(yī)院接受全口義齒再修復的90例患者(選自2016年2月~2018年4月),分析應用CBCT技術分析全口義齒再修復患者的顳下頜關節(jié)盤間隙變化情況,研究顳下頜關節(jié)盤間隙變化對全口義齒再修復效果的影響作用。
本文開展調(diào)查的資料是在本醫(yī)院接受全口義齒再修復的9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4月為選取時間,將其中30例全口義齒的垂直距離恢復值為1.00~2.50mm患者收入試驗1組,男:女是18:12,年齡自60~79歲,其年齡均值為(66.82±4.58)歲;將30例全口義齒的垂直距離恢復值為2.50~5.00mm患者收入試驗2組,男:女是16:14,年齡自62~80歲,其年齡均值為(66.83±4.54)歲;將30例全口義齒的垂直距離恢復值為大于5.00mm患者收入試驗3組,男:女是17:13,年齡自61~78歲,其年齡均值為(66.81±4.52)歲。對比及統(tǒng)計三組全口義齒再修復患者一般資料,P>0.05。
納入標準:顳下頜關節(jié)間隙處于正常范圍;全口義齒應用年限高于5年;患者以及家屬都簽名知情同意書,往醫(yī)學倫理會上報得以允許。
排除標準:存在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存在顳下頜關節(jié)局部肌肉疼痛。
全口義齒再修復步驟:采取舊的全口義齒將個別托制備,對基托的邊緣和系帶緩沖予以調(diào)整,對面磨損的高度采取硬蠟予以恢復處理,采取硅橡膠對基托邊緣實施修整印模處理,并對組織面實施加襯印模處理,在排牙的時候將牙弓的弧度和舊的全口義齒保持基本相同,試牙并予以加襯等,予以常規(guī)包埋處理,且對垂直距離予以恢復。
CBCT檢查方法:對患者口腔佩戴新全口義齒、舊全口義齒時均開展CBCT檢查,采取Invivo5軟件構建患者的顳下頜三維圖像。
統(tǒng)計三組患者的新舊義齒恢復垂直高度、顳下頜關節(jié)前、中、后間隙平均值,分析三組患者的CBCT檢查三維圖像。
實驗1組患者:新舊義齒恢復垂直高度1.00~2.50mm,顳下頜關節(jié)前間隙平均值是(0.12±0.10)mm,中間隙平均值是(0.26±0.11)mm,后間隙平均值是(0.32±0.18)mm?;颊呔淮嬖陲D下頜關節(jié)相關不適癥狀,7d之內(nèi)適應義齒。CBCT檢查三維圖像表明,患者的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為(0.10~0.50)±0.2mm范圍內(nèi)。
實驗2組患者:新舊義齒恢復垂直高度2.50~5.00mm,顳下頜關節(jié)前間隙平均值是(0.52±0.12)mm,中間隙平均值是(0.76±0.19)mm,后間隙平均值是(1.12±0.31)mm?;颊叩娘D下頜關節(jié)不存在明顯不適癥狀,患者義齒適應時間比較長,延長到28d。CBCT檢查三維圖像表明,患者的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為(0.52~1.12)±0.31mm范圍內(nèi)。
實驗3組患者:新舊義齒恢復垂直高度在5.00mm以上,顳下頜關節(jié)前間隙平均值是(0.43±0.19)mm,中間隙平均值是(0.82±0.31)mm,后間隙平均值是(1.50±0.47)mm。有20例患者應用新全口義齒42d之后由于顳下頜關節(jié)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不再應用義齒。CBCT檢查三維圖像表明,患者的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大于(1.50±0.50)mm范圍,予以全口義齒重新修復。
全口義齒再修復更注重在以往舊全口義齒的基礎上對組織面予以重襯,并盡量改良恢復面[2,3],然而,讓會對患者面部下三分之一垂直距離變化帶來影響,垂直距離改變和顳下頜關節(jié)改變也存在顯著關系[4,5]。
CBCT檢查技術和常規(guī)CT檢查技術比較,其照射的劑量更低,其掃描的時間更短,具有比較高的成像精度,且具有比較小的偽影影響,在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臨床診斷及治療中逐漸廣泛推廣[6,7]。本文采取CBCT技術對全口義齒再修復患者的顳下頜關節(jié)盤間隙變化予以分析,相關研究結果呈現(xiàn),新舊義齒顳下頜關節(jié)盤前、中、后變化值為(0.10~0.50)mm范圍內(nèi)時可以比較好的新全口義齒適應性,適應時間時間較短,變化值為(0.52~1.12)mm范圍內(nèi)時會延長新全口義齒適應時間,而變化值大于(1.50±0.50)mm范圍時則全口義齒修復失敗風險性比較高。
綜上所述,采取全口義齒再修復時一般可以建議垂直距離恢復值需小于2.50mm,且最高盡量不要超過5.00mm,提高全口義齒再修復成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