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小萍 江蘇省南京市瑞金路幼兒園
工作十幾年,我遇到過很多“調皮搗蛋”的孩子。剛工作時,我看到孩子們“調皮搗蛋”,常常會束手無策,為班級常規(guī)沒有良好建立而苦惱;也曾經面對孩子們“調皮搗蛋”時,會忍不住批評孩子……
如今,我不管看到多么調皮的孩子,不管看到多么“過分”的行為,也能微微一笑,從容對待,耐心解決。到底是什么轉變了我,讓我能不被孩子的“調皮”蒙住雙眼,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去耐心解讀背后的原因與價值,從而理解孩子,為孩子的長遠發(fā)展而“深謀遠慮”呢?這一切還得從一件“小事”談起……
那一年,由于幼兒園的工作安排,我插班進了一個小班做帶班教師。剛到這個班時,搭班的班主任老師就語重心長地向我談到了班上一個叫小毅的男孩:“他呀,可是我們班的調皮大王,你可要看好他了,小心他給你搗亂!”班主任老師的話讓我對小毅這個男孩子一下子“警惕”起來,能讓老師這樣鄭重提起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
果不其然,在早上玩滑滑梯時,有孩子嚷道:“小毅擠我!”在上課的過程中,有女孩子叫道:“小毅揪我頭發(fā)!”玩小舞臺游戲時,有孩子氣沖沖地跑來說:“小毅把響鈴全都搶走了!”吃完飯看書的時候,孩子的告狀聲依然不斷:“小毅把恐龍的書藏起來了?!毙∫?,小毅,小毅,一天中我的耳邊要響起無數次他的名字。
“小毅,不要弄女孩子的頭發(fā)!”“小毅,要和大家一起玩響鈴!”“小毅,把書拿出來!”我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小毅,可是一點也沒見小毅“聽話”。
看著小毅一次又一次地調皮,聽著小朋友們對他一次又一次地控訴,他的調皮大王形象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更深的印跡。
可是進這個班一個月后,發(fā)生了一件特別的事,讓我不僅對小毅的認識有了“歷史性”的轉變,也讓我能夠慢慢做一名從容的教師,能夠嘗試慢慢讀懂孩子的行為,讀懂孩子的心。
那是一次創(chuàng)造性游戲時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我也心情愉快地坐在小舞臺那兒觀看表演。當我站起來轉身的一剎那,我大吃一驚,只見小毅躺在地上,兩只手緊緊地環(huán)抱著身體,來回地翻滾著。
我的第一反應是:好家伙,這個小毅又開始調皮了,竟然都在地上滾起來了!
我趕緊沖上前,嚴肅地問道:“小毅,你在干嘛呢?”
也許是我的音量有點大,小毅看到我沖過來,有點呆住了,兩只大眼睛愣愣地看著我。原本環(huán)抱著的雙手立即放了下來,拽著衣角來回搓。
我看著略顯緊張并沉默的小毅,忍不住把本來還想說的批評話語放回了肚子里。小毅見我沒再說話,立即利索地爬起來往小司機游戲區(qū)跑。
看見這小家伙離去的背影,我咽下肚里的話像是又被點燃了的炮仗,有點來火:就這樣跑掉了?我想把他叫回來,好好教育教育,可抬眼一瞧墻上的鐘,游戲時間就要結束了,現在找他“談話”就要耽誤小朋友收游戲材料了??纯葱∫闼坪鯘M不在乎地在小司機游戲區(qū)擺弄方向盤,我心里暗暗地想:這筆賬等會兒再跟你算!
“下班啦!收玩具啦!”孩子們開始收游戲材料。
一會兒,孩子們都收拾好游戲材料坐在小椅子上,準備日常的游戲分享討論環(huán)節(jié)。小毅這會兒倒也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我走到他面前,眼睛看向他,故作平靜地說道:“小毅,你來說說今天為什么在地上打滾?”
“我在玩游戲,火山爆發(fā)了,我去救人的!”他聲音不大甚至有點怯怯地說道。
“火山爆發(fā)?救人?”我聞言驚訝地重復了一遍。
“火山爆發(fā),那些人都滾下了山,我去救他們的。” 小毅邊說邊比畫。
他的話在我腦子里炸開了,這真的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以為他明白我問他的意思,是在指責他不該隨便在地上打滾。在我的眼中,他的行為僅僅是在地上打滾自己玩,沒有想到打滾背后的原因竟這般出人意料。驚訝之余,我暗自慶幸,沒有像往常那樣直接責怪他。
“那你今天選的是什么游戲?”看著小毅亮亮的眼睛,圓嘟嘟的小臉,我好奇地問。
“小司機?!?/p>
“那你開汽車的,怎么跑去救人啦?”我頗有興趣地詢問。
“我開車,開著開著,火山就爆發(fā)了。”小毅挺直了胸膛說。
“火山在哪呀?”我好奇地追問。
“那邊!”小毅指著班上一個梯形玩具架。
原來小毅把玩具架當成了火山,自己假想出游戲情節(jié)。
聽著小毅的敘述,我既羞愧又驚嘆,羞愧于自己不加詢問就直接給孩子定性,驚嘆于孩子一個簡單打滾的背后會有如此豐富的想象,一個小班的孩子玩小司機的游戲竟能延伸出這樣的游戲情節(jié),我真的非常佩服!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想象,還體現孩子豐富的科學知識,更可貴的是孩子所散發(fā)出的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以及對游戲的投入與專注。小毅,你真是好樣的,我在心里不禁暗暗稱贊!
可是在地上打滾也不衛(wèi)生呀,而且還不安全,容易被其他玩游戲的孩子碰到。想到這兒,我立刻大聲說道:“今天小毅玩的救人游戲真有趣,跟我們以前玩的不一樣,那么下次玩游戲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又救了別人也不用在地上打滾呢?”
聽到老師的表揚,小毅兩眼發(fā)光,身體似乎坐得更筆直了,小朋友們也紛紛投去注視的目光。當我把問題拋給孩子后,他們立即嘰嘰喳喳討論了起來,小毅也精神抖擻地與同伴說著。
有孩子說:“打119,請消防員叔叔幫忙!”
有孩子說:“請醫(yī)生!”
有孩子說:“請小司機開汽車去醫(yī)院!”
小毅說:“醫(yī)院有護士,會打針?!?/p>
經過孩子們的討論,我們班還生發(fā)了小醫(yī)院的游戲,小毅也常常到醫(yī)院來當醫(yī)生……而火山救人的游戲也還在持續(xù),我們在戶外體育游戲中開展,孩子們在海綿墊上盡情地打滾,小毅更是玩得不亦樂乎!
后來我重新反思,意識到自己對小毅的態(tài)度與認識是多么粗淺。以前對于這個“調皮大王”的教育方法有所欠缺,從不追問、觀察、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從來沒真正地沉下心,去客觀平等地看待小毅。
在之后的觀察以及與小毅的交流中,我發(fā)現原來小毅玩女孩子的頭發(fā),是因為他喜歡那個漂亮的發(fā)繩;小毅會藏起恐龍的圖書是因為他太喜歡那本書了……而我也更加有意識地幫助小毅更好地和同伴交往,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
“就地打滾”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但我從沒忘記過,那個調皮的孩子在那一瞬間帶給我的震撼和驚嘆。在那一瞬間讓我對待孩子能夠拋開成人的思維,拋開固有的成見,從內心深處真正地開始有了解他、讀懂他、理解他的想法。
不畏“調皮”遮望眼,只緣心在理解中。在后來的工作中,每當遇到類似小毅這樣“調皮”的孩子時,我都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相信今后的我會更有耐心探尋每一個孩子“就地打滾”背后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