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慧 (江蘇啟東市陳尚義小學)
目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整體聽法,另一種是比較聽法,前者是最傳統(tǒng)的方式,教師往往簡單介紹作品,學生欣賞整篇樂曲,然后分析音樂元素,如情緒、速度、風格等,這種教學方法更適用于民歌和剛接觸音樂的兒童。對于教材中大量出現(xiàn)的管弦樂、器樂或較長篇幅的歌曲,學生往往漫無目的,無法把握要點,教學效果一般。為了彌補前者的不足,目前的音樂課堂主要采用第二種,即比較聽的方式,先提取音樂主題,重點是聽和欣賞,然后對不同段落進行比較和欣賞。同時,它注重樂段的語氣、風格和表達方式。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音樂語境清晰,學生注重欣賞,目的明確,學生往往能掌握音樂的要素,教學效果比前者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學生掌握音樂的主題?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主題視角下愛上和欣賞音樂呢?
主題旋律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中、高年級,它可以激發(fā)學生潛在的音樂敏感性,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主題旋律不是學生重寫主題的旋律,因為孩子們很難達到這一水平。實際上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用典型的樂句或樂節(jié)來創(chuàng)作主題旋律,因為經(jīng)典音樂需要的主題節(jié)奏或旋律往往具有鮮明的音樂特點,能夠?qū)Φ湫偷臉肪浠驑饭?jié)進行把握,并加以欣賞,對整首歌起著重要的作用。
如在學習《拔根蘆柴花》時,音樂和動作是密切相關(guān)的,如果唱歌還是不盡如人意,人們就會不自覺地手舞足蹈。尤其是在欣賞具有地方特色和少數(shù)民族風格的音樂時,獨特的動作組合,音樂與舞蹈的融合,唱歌與跳舞,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所學主題音樂旋律的記憶,產(chǎn)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應(yīng)該注意的是,旋律的選擇必須簡單且具有代表性。
音樂形象不像圖片那樣直觀具體,而是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的過程中方能有所領(lǐng)悟,對于生活經(jīng)驗有限的兒童來說是很困難的。音樂主題是音樂中最具特色和最突出的元素,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演唱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掌握主題曲的試唱、填詞,使其成為一首朗朗上口的小童謠,使學生對音樂主題的感受更加深刻,音樂主題的形象在教學中就會更加生動。
如歌曲《渴望春天》,為了幫助孩子們感受春天的氣息和歡樂,熟悉主題旋律,我們可以自行填上歌詞:來吧,迷人的五月,綠樹換了衣服,小草聽到了,小草從門縫里探出頭來……通過主題音樂的構(gòu)建,讓孩子們對主題音樂形成一定的感覺和印象,老師可以引導(dǎo)學生對音樂的其余部分進行比較和欣賞:與主題旋律相比,這是一個變化的主題?還是一個新的主題旋律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同的聽覺和情感體驗?在這一步一步的分析中,孩子們開始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理解和欣賞音樂……
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在跟隨老師學習的同時,也是有一定的自我欣賞能力來進行主題音樂欣賞。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然后開始自己選擇和整合主題內(nèi)容。在開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并在課本的基礎(chǔ)上進行整合。還可以將流行的社會熱點與音樂結(jié)合起來,使音樂欣賞課更及時、更貼近生活,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快速融入音樂。
例如,在國慶節(jié)前后可以開展贊美解放軍的活動,使學生對《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等歌曲進行特殊的分析和理解,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深化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此后,類似的活動可以持續(xù)進行,如慶祝母親節(jié)、運動會、世界杯和勞動節(jié),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中通過探索來學習和欣賞音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和風格,也有不同的欣賞方式和感受,我們可以通過主題音樂欣賞教學來培養(yǎng)每個人的音樂素質(zhì),同時也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只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把握好學生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的興趣和心理需求,就能使學生從內(nèi)心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真正體會音樂的魅力。
總之,音樂可以培養(yǎng)人的情感,充實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性格。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應(yīng)從主題的角度出發(fā),從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入手,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記住主題音樂,掌握主題音樂就打開了兒童音樂欣賞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