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實干家的抒情詩

2019-01-10 06:59:29秦燕春
關東學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熊希齡教育理念詩詞

[摘 要]“實干家”熊希齡一生不以詩名卻留下了數(shù)量不菲的作品。熊氏詩學所呈露的意義一直未得到學界的充分重視:傳統(tǒng)士紳作為核心關懷的人格養(yǎng)成與情性化育理想自然而然于詩學世界中豐沛流溢并進而反身潤澤其精神質(zhì)地。本文試圖通過這一詩之世界展開熊希齡生命境界的深度視角,這對于了解其一生的教育理念尤其后期創(chuàng)辦“慈幼”的教育旨趣,相當重要。

[關鍵詞]熊希齡;教育理念;慈幼;詩詞

[作者簡介]秦燕春(1973-),女,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029)。

前言

熊希齡(1870-1937)緊湊忙碌的一生中充當過近代中國政治生活的許多要角。1898年“湖南新政”年少氣盛的熊翰林是核心骨干,“戊戌政變”后被革職交職官嚴加管束,他也盡力襄贊地方專注實業(yè)。1903年經(jīng)趙爾巽(1844-1927)保舉復出后

周秋光:《熊希齡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31-134頁。,更高調(diào)參與了晚清民國“易代之際”的關鍵時刻:隨使出洋、暗中組黨、積極立憲、東北善后、清理財政,直到翊贊共和。1913年8月受命出任北洋政府內(nèi)閣總理算是他政治生涯的高峰,卻短暫倉促禍亂叢生,經(jīng)歷了“熱河行宮盜寶案”、受袁世凱脅迫簽署“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令后,僅僅維持八個月,1914年2月就在一片羞辱聲中辭職下臺。這位視“保全名節(jié)”如“八十老翁過危橋”

《批評其不識大體致壽峰三弟捷三七弟函》(1910年3月9日),熊希齡:《熊希齡集》(二),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頁。的傳統(tǒng)儒士的內(nèi)心苦澀可以想見,他并非沒有預感到自己“與現(xiàn)在之暴烈分子、腐敗官僚兩派絕不相容”(1913年7月17日《致袁大總統(tǒng)電》),

致袁世凱辭任命電,上?!稌r報》1913年7月6日(要聞),轉(zhuǎn)引自周秋光:《熊希齡傳》,第304頁。這場折騰還是又帶上了些“天下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儒者特有的悲壯色彩。1917年1月5日致趙鳳昌信(1856-1938)中有謂:

弟以庸才,躬丁亂世,辛亥為公責以大義,不得不勉效馳驅(qū),雖明知項城權詐,然因時勢所趨,百般遷就,冀其統(tǒng)一寰宇,存此社稷。不料竟為所賣,幾瀕危險。擇木之智,不如少川遠矣。

少川即唐紹儀(1862-1938)。文見《熊希齡集》(六),第5頁。

1914年辭去國務總理及財政部長后,熊希齡與民國政壇漸行漸遠,轉(zhuǎn)身繼續(xù)他早年熱心亦擅長的教育工作,生命后二十年更成為一個專業(yè)慈善家。賑濟災民、興修水利、平民教育之外,1920年10月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專收孤貧兒童的“香山慈幼院”的成立讓熊希齡投入了余生大部分精力。在一波接一波的天災人禍戰(zhàn)火紛飛面前,熊希齡一秉其“傻干”“硬干”“窮干”精神埋頭“實干”。

價值判斷與道德觀念經(jīng)常陷入混亂的清末民初時局對熊希齡這種實干心性其實很不利。他不僅經(jīng)常要背上些莫名其妙的罵名,也似乎因此很難有舒舒服服施展拳腳的余地。葉景葵(1874—1949)著《鳳凰熊君秉三家傳》認為他“平生似遇而實未遇,欲有為而終不可為”,

熊希齡:《葉景葵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9頁。是為平情之論。

因為“無可如何且潔身,保全人格作詩人”

熊希齡:《題畫菊》,《熊希齡集》(八),第841頁。的現(xiàn)實無奈,一生自負“辦事”而無意文學的熊希齡居然留下了不算單薄的詩詞作品,生前刻印《雙清集》,至于朋友都會刻意提醒這位“實干家”不要吟風弄月、擱意于詩。

熊希齡:《雙清集》葛毓芝(1857—1942,字養(yǎng)田)拜題四首之四。熊希齡當然沒有玩物喪志。

身為文字功底深厚的翰林學士,熊希齡如果試圖紅牙檀板并非沒有機會。但他的詩詞就是他的性情呈露,一生一以貫之。無論“諸葛功名,伏波意氣”(存世最早詞,1891年《辛卯馬王城懷古》)的有為青年還是“當年事,合約條條都誤。金湯之險誰顧。島夷出沒煙波里,萬里重洋可赴”(1892年《摸魚兒·壬辰煙臺》)的壯志激揚,熊希齡:《熊希齡集》(一),第20-21頁。作者一生的命運似乎成了《念奴嬌·甲午謁史忠正公墓》的寓言:

休問得失與亡,只期一死,便了平生矣。費盡千辛謀半壁,都已付之流水。算不由日,盡其在我,大抵皆如此。忠魂何處?夕陽衰草無幾。

熊希齡:《熊希齡集》(一),第35頁。

熊氏詩詞整體風格穩(wěn)健端莊,七律尤工整,但他顯然不在藝事上太花心思,早年還自謙稱“本無學術,只管辦事,不知其他”,

熊希齡:《為時務學堂事上陳寶箴書》(1898年7月15日),《熊希齡集》(一),第96頁?;蛘咭虼诵苁显妼W所呈露的精神意義一直未有得到學界的充分關注與重視——一位傳統(tǒng)中國老派士紳特有的價值關懷,作為核心與基要的人格養(yǎng)成與情性化育,自然而然于詩學世界中豐沛流溢,并進而反身潤澤其精神質(zhì)地。進入這一詩之世界,對于理解和豐富熊希齡的生命世界、尤其后期致力“慈幼”的精神旨趣,其實相當重要。

一、為何是“慈幼”

一生以其特有的實干精神以各種形式鍥而不舍救國救社會的熊希齡,貢獻最為卓越者最終還是落實在了慈善教育。甚至對于教育他也是傷心人別有懷抱?!捌茐脑瓰榻ㄔO初”,對于清末民初最先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儒者而言,現(xiàn)實的業(yè)力洶涌遠遠突破了他們的精神預期,例如民初新進政治人的教育素質(zhì)令他深感意外,“瓦釜雷鳴鐘毀棄,不堪重讀老人書”

熊希齡:《題顧子用所藏馬相伯先生序稿》,《熊希齡集》(八),第837頁。,連教育也都已經(jīng)很難維系他們曾經(jīng)熟悉的理想了。1918年《題顧端文試卷》中熊希齡直接抒發(fā)了時代變遷導致的儒門德育的價值失落:

科舉何嘗少大儒,東林正氣見遺書。國亡尚可存廉恥,太息今人更不如。

熊希齡:《熊希齡集》(六),第998頁。

《題段芝泉贈相》中熊希齡嘆息的是“這一代人”的用心良苦:

雖然政策失人心,毅力能當大節(jié)臨。愛國不為群所惑,歲寒松柏更森森。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43-844頁。

能在拜謁岳飛廟時直嘆“當時若抗班師詔,必啟軍藩割據(jù)心”,“屈死甘心不背恩,軍人守法廟堂尊”,

熊希齡:《岳王廟》,《熊希齡集》(八),第836頁。熊希齡當真被民初的軍閥混戰(zhàn)傷到了。1919年因為調(diào)?!澳媳焙驼劇笔”恢笧椤拔逅倪\動”的幕后推手更令他傷心宣布:“邇來厭倦政治已達極點,且深覺世界雖變,人心不變,政治社會均屬罪惡之藪”。

熊希齡:《聲明退出和平期成會不再過問政治致和平期成會聯(lián)合會電》(1919年5月17日),《熊希齡集》(七),第179頁。有此大失所望,熊希齡急流勇退離開政壇,終其余生成為一個職業(yè)慈善家與社會教育家,尤其特重轉(zhuǎn)化人心的情性之教,也就很好理解。記者黃遠生(1885-1915)嘗論熊1914年辭去總理的原因,大體是公允之斷:

彼以數(shù)月經(jīng)驗之所得,實漸驅(qū)其理想陷于悲觀,而其人雖有種種批評,但自其本質(zhì)言之,實亦不失為自愛其鼎之賢者,良心自覺,決然竟辭,而總統(tǒng)制之問題,乃益促之短命也。

黃遠庸:《遠生遺著》卷4,第15頁。

葉景葵亦以熊氏此辭為“來去清白,有古大臣風度”。

葉景葵:《鳳凰熊君秉三家傳》,《葉景葵雜著》,第277頁。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之前熊希齡已經(jīng)再三表示要“歸隱深山,奉母終養(yǎng),不再與聞世事”,然“環(huán)顧桑梓,老弱流離,此心終覺不忍”。

熊希齡:《請商請中央顧全大局罷兵休戰(zhàn)致張一麐電》(1916年4月19日),《熊希齡集》(五),第416頁。他為何“放不下”?十年之后在《丙寅十月二十九日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賦贈》(1926年12月3日)這一長篇敘事詩中方才一吐胸襟。從“我生憂患中,失意常八九”到輔助妻兄朱其懿(1846-1910)辦教育時得以“湘中教育史,無能出其右”,直至“丙申丁未年,立憲騰眾口。隨節(jié)赴歐美,考察謀強富”,熊希齡認為在清末民初一系列令人進退兩難的政治抉擇上自己還是熱衷入世,甚至不如生性英銳果決的妻子來得更有智慧:“壬子和議成,群雄將入縠。君能測未來,勸我勿相就。我不聽君言,蹉跎至癸丑”,結果“國會告成立,被擁權紫綬。君復電阻云,后轍勿再覆。余志在澄清,反為操莽嗾”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858-859頁。壬子即1912年,癸丑即1913年。。他不是不懂得,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他此刻仍然必須選擇“澄清宇內(nèi)”的有為法,這是傳統(tǒng)之“士”的宿命。

熊希齡自知一生皆在逆流而動,“歷盡冰霜氣未孱,晚霞天半擁朱鬟??蓱z世界皆成紫,獨有孤山不改顏”(《為叔通畫朱菊并題》),卻至老豪氣不衰,“奮斗艱難已半生,斬蛟射虎氣縱橫?;厮既昵笆?,夢里猶聞?chuàng)糸暋保ā额}三十年前照片》)。

兩詩均見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43頁。于此必須考慮到他獨特的近代湖南氣質(zhì),所謂學必“經(jīng)世致用”,“齡本草人,生性最戇,不能口舌以爭,惟有以性命從事”熊希齡:

《為時務學堂事上陳寶箴書》(1898年7月15日),《熊希齡集》(一),第103頁。,乃至“實際能醫(yī)讀死書,古人曾有帶經(jīng)鋤。埋頭硬干和窮干,怯弱身心病自除?!毙芟}g:

《甲戌八月廿五日平民教育促進會景慧中學校紀念熊朱其慧夫人寄贈》(1934年10月3日),《熊希齡集》(八)。熊希齡終其一生都沒有真正放舍過“天下”。翰林出身的傳統(tǒng)儒者依然有在現(xiàn)世事功中成就主體人格的強烈的真實的愿景,所謂“不重文章重人格,典型猶在有遺哀”

熊希齡:《題陳菊園先生書院課卷》,首句為“漫言科舉得人才,相業(yè)都從論語來”,《熊希齡集》(八),第833頁。,“功名雖重同塵土,人格完全乃可稱”熊希齡:

《岳王廟》,《熊希齡集》(八),第836頁。,養(yǎng)成“人格”一直被他視為無論踐行教育理念還是改善社會環(huán)境的最重要標準。

《丙寅十月二十九日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賦贈》詩中可見,1916年之后“自此謝軒冕,不復離甕牖”的熊希齡是被社會需要推著走,他最終選擇了慈幼,毋寧說也是慈幼選擇了他:

此時北五省,洪水若昏瞀。次復遭旱荒,困斃及牲畜。群雄置罔聞,燃煮泣萁豆。十年九戰(zhàn)爭,烏合若鳥獸。朝客夕為囚,昨仇今復友。名與實相離,言與行相繆。餓殍群在野,肥馬乃在廄。丁巳至丙寅,亂極謬復謬。余以不忍心,治水功稍奏。君以紅十字,救護績屢懋。外則至歐美,內(nèi)則至遺胄。惜乎力太微,掛一恐萬漏。東扶西又倒,此起彼又仆。頭緒紛紜中,幸乎得君副。有事相籌謀,有過相繩糾。兩非幸運人,直一患難偶。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859頁。

天災人禍迭加中國,禍不單行的是在熊希齡看來,不僅發(fā)生在大地上的內(nèi)戰(zhàn)不過烏合之眾爭權奪利,人與人的關系也演變成爾虞我詐朝秦暮楚。傳統(tǒng)文化特為看重的名實、言行等人格修養(yǎng)的關鍵趣向一例遭到踐踏。即使在作詩當年(1926),因為“環(huán)顧全國中,兵士尚甲胄。老弱轉(zhuǎn)溝壑,何忍具杯酒”,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860頁。連為妻子正經(jīng)祝壽都于心不忍,儒者情懷促令他成了杜工部的同道,看不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人間慘痛。之前1918年重陽節(jié)攜家人登高他就無法有悠游獨樂的享受的心思,因為“獨把茱萸看仔細,年年端為避災忙”,“欲就落英持紫蟹,那堪浩劫泣紅羊”。

熊希齡:《戊午重陽日挈家游香山登高賦此志感》(1918年10月13日),《熊希齡集》(六),第873頁。兵荒馬亂的生民流離在熊希齡不足古稀的一生基本一直都在持續(xù)。他日常生活的具體感受就是“頭緒紛紜中,掛一恐萬漏。東扶西又倒,此起彼又仆”。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859頁。

關于不再參與彼時愈演愈烈的軍閥政治熊希齡是毫不動搖的,《戊午(1918)和趙式如雙清別墅原韻》中他視此退步抽身為具有自知之明的急流勇退、壯士斷腕之舉:

樹色山光雨后勻,長松不改四時春。雙泉石上揣流急,似策當機勇退人。

一丘一壑一池泓,日日松聲雜水聲。消受清閑甘老拙。此心尚有自知明。

熊希齡:《熊希齡集》(六),第997頁。

1925年《壽趙次老八十生日用畫舫朱氏原韻》再次表達了自己絕不與時合污的決心:

末劫誰能掃群魔,云生遼海蜃樓多?;I邊偉略思充國,教子名言記伏波。勇退急流登彼岸,悟參靜性識恒河。洛陽縱有耆英會,怎乃堯夫懶出窩。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780頁。作于1925年。

同年作《乙丑壽羅通甫五十》還是重彈此調(diào):

不事王侯見節(jié)操,洪流天下任滔滔。梅妻鶴子神仙福,莫管霜寒入鬢毛。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786頁。

對熊希齡而言,一生必須保有節(jié)操是固然,“神仙”之福他卻從未享受到。退出政界乃至實業(yè)都絕不意味著放棄責任。他一直在各個領域埋頭苦干,更時時都在努力體現(xiàn)一種“忘我”的精神,探索一種以“無為”“出世”之心行“在世”“有為”之法的可能性。1918年《戊午旅行江南題棲霞寺天女散花圖》顯示了自己投身背負苦海的決心:

擾擾何時見太平,眾生苦痛已非輕。原憑妙手回春力,不治維摩治眾生。

熊希齡:《熊希齡集》(六),第998頁。

四年之后香山慈幼院成立有日,《游森玉笏》(1922年5月)再次重申這一發(fā)愿:

遠看塔影漾湖波,又聽群兒唱晚歌。惟念眾生無限苦,萬松深處一維摩。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36頁。

雖處居家而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卻常修梵行的維摩詰居士是他追隨在心的表率。如何處相不住相、對境不生境、直心正念真如、親證平等實相,這應該是深喜佛教的熊希齡最看重的。1927年《題卓君庸〈自青榭〉集》直呈了自己心甘情愿的“不忍”與仆下身子的付出:

結廬香山深,原擬避世亂。反以世亂故,良心不忍見。欲民出水火,奔走弗辭倦。托缽貴族門,乞醢鄰人闬。春秋多佳境,于我如冰炭。屢過自青榭,未嘗入門看。

看到卓君庸(1886-1977)現(xiàn)在能夠不再孤芳自賞囿于“自青”,而是走出“小我”走向社會,熊希齡渴望有一天香山可以“青色滿村艷,潤澤同普遍”:

近來屢助我,博施常不厭。乃弟亦熱誠,努力同患難。即此養(yǎng)志堂,亦為錫類勸。有鄰德不孤,分惠古所贊。富者貧之托,不足補以羨。貧富茍不平,自為社會患。群眾茍乏食,即富難獨饜。君能惠此鄉(xiāng),鄉(xiāng)民均戀戀。愿此自青榭,青色滿村艷。與彼第一泉,潤澤同普遍。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136—137頁。卓君庸即卓定謀(1886-1967),現(xiàn)代章草大家。

這無疑是維摩精神的具體與落實。這不能“放下”更是不肯“放下”,是儒者的“民胞物與”,也是佛門的“大乘菩薩”。因為“彝師、澤老均已化去,僅余鄙人,奔走道途,一事無成,殊有愧于作者矣”

《告知旅途情況致朱淑雅夫人函》(1915年9月1日),《熊希齡集》(五),第303頁。,對于他所繼承的傳統(tǒng)而言“神州袖手”都是無法接受的逍遙,他一定也應該繼續(xù)“有為”,即使這“有為”需要不斷調(diào)整、經(jīng)常飽受委屈。他數(shù)載斟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慈善與幼教最不容易引發(fā)最令他感到沉痛的道德焦慮:

赤子何辜失所天,文王仁政此為先。更將教養(yǎng)求新法,民族才能達健全。

禮云天下以為公,子子無分是大同。各集良方供討論,總期幸福到兒童。

《題扇詩》“民二五·八四青島全慈大會,以扇題到會會員,題此贈之”,《熊希齡集》(八),第840頁。應該說,在熊希齡的慈善思想中,救濟只能救人之身,慈教卻可救人之心、慈幼更可救人心之先決,是很篤定的。參閱曾桂林《殊途同歸,善與人同:張謇與熊希齡慈善事業(yè)之比較》,《社會縱橫》2011年第3期。

“年愈幼則氣質(zhì)語言較易變更”

《湖南時務學堂大概章程》,《湘學報》第25冊。,“從娃娃抓起”對于情性化育毋寧是極有優(yōu)勢的。

二、如何能“慈幼”

熊希齡生命最后二十年操持慈善幼教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藉著實干精神他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這些具體歷程相關研究已有充分呈露。

參見周秋光《熊希齡傳》中的相關描述。本節(jié)聚焦熊希齡“慈幼”事業(yè)的精神導向——“學校家庭社會”三合一教學中情性化育思想是如何通過詩詞創(chuàng)作流現(xiàn)并流布的。

熊希齡對“家”之意義的重視不僅體現(xiàn)在身為長子一生竭力護持家族,也得益于原生家庭給予他的教養(yǎng),所謂“老輩勤儉之風,真為國寶,余等晏安之罪大矣”。

熊希齡:《告知旅途情況致朱淑雅夫人函》(1915年9月24日),《熊希齡集》(五),第305頁。香山慈幼院“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辦學宗趣跟他認為家庭氣氛對人格養(yǎng)成具有深刻作用相關,“蒙養(yǎng)立其根基,故嬉戲亦須具有教育宗旨”,

熊希齡:《慈蒙新課本序》,《熊希齡集》(八),第274頁。作于1928年。特別是母教:

凡欲得良好之子弟,必須有賢明之母教,母子情感出于天性,隨時隨地隨事皆可注入慈訓,故賢母實為幼稚教育之第一要件,因其情感之深,相依之久,朝夕熏陶,易于同化也。

熊希齡:《香山慈幼院發(fā)展史》(1927年6月),《熊希齡集》(八),第37頁。

只有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導引出成功的國族擔當:

《傳》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惫胖ベt豪杰能卓然自立,有功于社會國家及世界者,咸由于家庭教育之功?!洞髮W》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末先后,罔不然也。

熊希齡:《閩縣卓芝南先生暨德配曹夫人七旬雙壽敘》,《熊希齡集》(七),第889-890頁。

雖然罕見熊希齡正面批評1919年前后發(fā)起的這波“新文化運動”,但這位晚清新政曾經(jīng)最勇銳無惑的老“運動員”于此的實際批評恐怕無所不在:

近年國人浮慕文明,偏重物質(zhì)主義,對于精神教育,棄之不顧,雖學業(yè)技能皆有所長,而于人情物理,毫無常識,即飲食、居處、言語、動靜、應對、進退之間,亦覺其雜亂粗鄙,無秩序,無條理,無輕重,無緩急。

熊希齡:《慈蒙新課本序》,《熊希齡集》(八),第276頁。作于1928年。

為此他不僅在慈幼院日常運作中以“家庭”樣式安排教養(yǎng)員與兒童的關系,

參見1930年1月1日為天津《庸報》所撰兒童教育特刊詞,《熊希齡集》(八),第373—381頁;1932年1月20日《在上海中華慈幼會歡迎大會上的演說詞》,《熊希齡集》,第470—474頁。便于“以師保為父母,隨時隨地隨事皆應施以家庭之相當教育,而后可免近日學風之缺點”;

熊希齡:《慈蒙新課本序》,《熊希齡集》(八),第276頁。作于1928年。逢年過節(jié)更組織家庭聚會:“壬戌中秋集兩院兒童于廣場,贈以果茗,慶此良宵,誠盛會也”,告誡群生“兒輩須知群最樂,人間無此大家庭”。

熊希齡:《壬戌中秋月夜賦詩》,壬戌當為1922年,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84-585頁。甚至設定自1935年始每年7月7日為慈幼院的“回家節(jié)”。

他一生奉持的“人格教育”依然故我,“養(yǎng)全他的廉恥”成為慈幼的核心,

1922年6月《香山慈幼院創(chuàng)辦史》“以往的經(jīng)驗和效果”。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62頁?!拔蚁塍w罰的事總是最下乘,孩子們挨慣打的,臉皮也厚了,廉恥也忘了,此后便沒有法子去加重,總是用種種善誘的法子好”。

1922年6月《香山慈幼院創(chuàng)辦史》“現(xiàn)在的缺點”。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67頁。從第一學期“因孩子們在家時少教育,習慣多是粗野的”而“取嚴格干涉的主義”,到第二學期“孩子們有點知識,我們即放寬些,漸漸向活潑方面去行”,再到第三學期“大的孩子們長進很快,簡直許其自治了”,

1922年6月《香山慈幼院創(chuàng)辦史》“歷次改革的辦法”。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59頁。熊希齡一貫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依然彰顯。他細致地觀察到“孩子們有點偏在讀書一方面,做事時有點不敏捷,不會想主意的毛病,所以仿照南高的辦法,主張用設計的教育,凡事要他們自己計劃”。

1922年6月《香山慈幼院創(chuàng)辦史》“歷次改革的辦法”。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59頁。從對“學生自治會”的效果深感滿意可以看出,

1922年6月《香山慈幼院創(chuàng)辦史》“以往的經(jīng)驗和效果”。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64頁熊希齡依然是那個晚清時期最樂于和西方對接的新銳的現(xiàn)實派。

香慈第一次“回家節(jié)”熊希齡專門賦詩,其二即明確凸顯了“學校家庭社會”的血肉關聯(lián):“漫言桃李在公門,教養(yǎng)全蒙社會恩。念念勿忘同類苦,犧牲私利始能存?!毙芟}g:《回家節(jié)賦贈諸生》,《熊希齡集》(八),第690頁。1936年第二次“回家節(jié)”他再次強調(diào):“大家應化小家私,國爾忘家共勉之。珍重一言期努力,天涯揮淚寄新詩?!?/p>

熊希齡:《為香山慈幼院第二次回家節(jié)紀念日而作》(1936年7月7日),《熊希齡集》(八),第708頁?!按蠹倚〖摇钡霓q證關系熊希齡一生念念于心。寫給兒女的詩詞中也時時不忘教誨:“國危累卵,茍延殘喘。此仇須報,勿家為念”,“但覺人亡邦自瘁,須知國破家何有”,“愿辛勤為國效馳驅(qū),存三戶”。

熊希齡:《滿江紅·送霖兒赴滬,籌航空事業(yè)》《滿江紅·題謝皋羽西臺慟哭處》《滿江紅·送霖、香夫婦赴歐》。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29、834、831頁。

熊希齡生性溫厚篤實,個體情性化育的具體關切同樣體現(xiàn)在他贈給兒女的詩詞中。1927年4月3日長女結婚他寫下《贈芷兒與霖婿》,諄諄教女之意細致入微:

古人重婚禮,婦順為要點。順則內(nèi)和理,家乃可長遠。由家推之國,和順系治亂。近人誤解此,謂順為卑賤。傲慢起爭執(zhí),嘉偶變成怨。人類本互助,亦以和順斷。矢引于夫婦間,豈可有高慢?今汝加笄日,舉此以為勉。汝當幼稚年,性情已淑婉?!溉暌运L,不厭而不倦。成立好家庭,為世之模范。余尚有一言,汝當時在念。男性多坦直,疏略或不免。女性多靜細,察察以為判。每于細故間,因疑起滋蔓。彼此多諒解,乃可少此患。愛極必求全,過求反生恨。親極必多慮,過慮反生憚。少年伉儷中,往往纏此繭。汝量甚寬容,尚無女性短。必能與汝婿,故敬等鴻案。慎勿視和順,誤作卑屈看。須知父母心,始終為兒算。今往送之門,既喜復戀戀。倚門贈此言,祝汝雙星燦。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6-7頁。

他很傳統(tǒng),依然看重“婦順”的美德;但他又很現(xiàn)代,甚至從心理學角度提醒女兒男女性格性情各有差異,應該體諒周察勿要作繭自縛;他也依然看重只有美好的家庭才能成就社會的模范這一核心觀念。

1928年侄女生日他寫下《戊辰壽馬溫侄四十生日》。重申“賢母良妻”的時論之外更強調(diào)“蒙養(yǎng)”與“母教”的關系。翰林出身的“前清猾吏”(激進民黨攻擊熊氏的特別稱呼)甚至對女性做出了社會學意義上的充分尊敬:“家事即職業(yè),工作獨女負。男實依賴者,是言誠不謬”。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261頁。且這并非唯一一次。1929年他親自撰寫《醉桃源·慈幼院女校上工歌》中也充分表達了這一思考:“一家生活女當沖,男兒何有功?親井臼,習烹縫,尤須薄記工?!?/p>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369頁。甚至為妻子五十壽辰寫下的賀詩也充滿甜美的謙退,毋寧也是對女性一種特別的尊重:

幸君勝丈夫,志大非筲斗。平民廣教育,千字醫(yī)文瞍。普度及眾生,其澤彌宇宙。較我香山業(yè),我僅一隅囿。大小事懸殊,我實不勝忸。君尚猛精進,而我已衰朽。糟糠毋相忘,老作同心藕。

熊希齡:《丙寅十月二十九日為淑雅夫人五十初度賦贈》,《熊希齡集》(七),第857-860頁。朱是“平民教育促進會董事長”。

意義類似和同樣感人的還有寫給香山慈幼院學生的詩。

學生吳廷獻長大成人。熊希齡不由憶起孩子15歲剛?cè)雽W時自己如何耐心觀察因材施教。如今少年不負其望,他深感寬慰,送給學生的新婚賀詞依然殷重懇切:

父母愛汝切,為汝聘佳配。汝當益奮勉,雞鳴相惕勵。勤則善心生,逸則學殖廢。忠孝家所傳,祖武繩勿替。何況學不足,尤恥躬不逮。譬如沂水舟,不進則必退。熊希齡:《丁卯賀吳生廷獻結婚》(1927),《熊希齡集》(八),第137—138頁。

更令熊希齡甚感欣慰的是,同一年兩個在慈幼院長大的孩子居然也聯(lián)姻了。他寫下《丁卯賀明賀兩生結婚》,“我校兼家庭,自幼皆習矩。男女別嫌疑,交際守秩序”的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的男孩女孩新舊優(yōu)長去取中和,在東西文化交匯之間熊希齡似乎一直能夠頗為精準地取長補短而避其偏弊:

世衰禮法馳,夫婦之道苦。富者畜姬妾,閫內(nèi)多爭忤。貧者少教育,詬誶難與處。及至歐化行,喜今而詈古。不憑媒妁言,不由父母主。交游邂逅間,可以身相許。女為男所欺,男為女所侮。戀愛不幾時,轉(zhuǎn)瞬棄不伍。況乃競繁華,日日事跳舞。夫家月所入,不足供賽賭。利盡則輕離,敗者盡可數(shù)。以此論婚姻,新舊宜去取。新者過自由,舊者失頑腐。茍能得其平,賓敬乃可睹。庶免夫婦間,交易同商買。我校兼家庭,自幼皆習矩。男女別嫌疑,交際守秩序。賀生心誠樸,明生性和煦。彼此久所知,師長知更普。沈姥為介紹,遂成兩良侶。汝等今結縭,當不忘貧窶。儉節(jié)以持家,女必親砧杵。勤工以修業(yè),男必親機杼。賢母與良妻,兒童之基礎。須為好模范,彼此勿齷齪。有此良家庭,不負余所撫。視彼富家婚,豈能樂如汝。叮嚀復叮嚀,贈言當酒脯。偕老終百年,為汝祈天祜。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138-139頁。

熊希齡甚至知道自己如上特重“家政”的觀點在當時即使“在女子視之,必有以為迂闊者”,他并不否認背后依然具有儒家立場的立政傳統(tǒng)。但他自信認為越是到了“將來世界潮流生活程度日益增高”,節(jié)儉家政與自食其力越將變得極其重要。

熊希齡:《香山慈幼院發(fā)展史》(1927年6月),《熊希齡集》(八),第48頁。

三、以何而“慈幼”

熊希齡能寫工整典雅的古體詩詞。但他意不在此。性格活泛務實的熊希齡并不拘泥于自己的背景與趣味,他考慮到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情況,主張香山慈幼院行白話教育——回思清末“湖南新政”中曾有的類似舉措,則熊希齡實是末日帝國曾經(jīng)最勇銳新進之人。他自己后期也常用白話童謠題畫、

例如《題畫(小雙蒂生日)》,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42頁。為嬰兒教保院撰寫白話標語對聯(lián),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344—347頁。最為典型的則是他甚至親自用“醉桃源”詞調(diào)為香山慈幼院的孩子寫下《上床歌》《下床歌》《飯前歌》《飯后歌》《上課歌》《下課歌》等系列口語化的歌詞。這位按理只會將“玉米”稱作“包谷”的湖南翰林居然學會了使用“棒子”這個北方民間稱謂!

饅頭棒子豆芽湯,蒸蒸撲鼻香。我們幸福等天堂,精神體魄強。 堂以外,心可傷,窮孩滿四鄉(xiāng)。如何救彼出饑荒,時時不可忘。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379頁。

他絕不希望他的孩子們身在福中而忘記社會,因為慈幼院能得以存活于世本身就全靠良性社會養(yǎng)成。

熊希齡生命后期對“平民教育”投入甚多,一則配合了清末民初啟蒙救亡的時代趨勢,二則戰(zhàn)亂頻仍、民生凋敝、生靈涂炭的現(xiàn)實壓力讓這位“務實”的干家不得不先顧吃緊處,完其慈悲救世的一腔關切:他先后創(chuàng)辦了北京北洋平民工讀學校、湖南平民大學、長沙兌澤學校、孔道學校;1921年12月與蔡元培、黃炎培等人創(chuàng)辦中華教育改進社;1924年8月由其夫人首倡發(fā)起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由高居上位的教化者走向全活民命的補漏者,與其說改變的是價值判斷,還不如說由于時局凌迫而體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社會與政治生活的投入與擔當??渴裁粗С秩祟悡u搖欲墜的精神世界?熊希齡對佛教的好感毋庸置疑是他一生強有力的思想支柱,而作為實際取舍,他是佛徒還是儒生或者對道教是否有理趣或?qū)嵺`上的涉入都不是第一要義,關鍵在于他一直堅信“信道創(chuàng)于前,行慈繼于后”“大道得推行,卍幟揚宇宙”

熊希齡:《畫眉梅壽圖壽何素樸六五生日》,《熊希齡集》(八),第825頁。的立體的生命價值觀,對于“余信仰宗教者”

熊希齡:《反對因汽車案與彼方發(fā)生爭執(zhí)留諭各院學生書》,《熊希齡集》八,第329頁。他從不否認,并曾專門就“重視宗教”問題致函蔣介石

熊希齡:《請重視宗教并陳所見致蔣介石函》,《熊希齡集》八,第363—367頁。。1923年撰稿《為設立佛教總會懇予批準立案呈內(nèi)務部文》特別強調(diào)佛教在中土的發(fā)展與圓滿。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636-637頁。1925年9月30日分別作《為中國心靈研究會題辭》和《為養(yǎng)真社題詞》運用的也是儒佛匯通的觀點。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754頁?!胺ǖ綀A時猶應舍,虛空粉碎有何哀”,

熊希齡:《游臺山中臺》,《熊希齡集》(七),第783頁。作于1925年,因為這種信仰的力道,雖然熊希齡的確一生“似遇而實未遇”,民初政局的荒誕不經(jīng)更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精神創(chuàng)傷,但大體而言他埋頭“辦事”的一生——他有多忙,看其一生存世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各種電報公函最可見得逼真——主調(diào)與基調(diào)始終都是積極光明、樂觀向上的。這也充分見諸其詩。例如1925年作《菩薩頂》:

菩薩頂上禮真容,此是東來第一峰。我愿佛施平等法,世人同聽自由鐘。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784頁。作于1925年。

他看得透因果輪回,希求冤親平等,“萁與豆,煎何急。橘鳥與蚌,爭何力。便河山破碎,有誰收拾?后浪只推前浪進,循環(huán)起伏無時息。愿冤親平等入菩提,狂瀾寂”

熊希齡:《滿江紅·丙寅煙臺觀海有感》,《熊希齡集》(七),第866頁。作于1926年。。1928年秋重游湯山公園接連寫下兩首《水龍吟》,強調(diào)如何經(jīng)由散財與戒殺償付業(yè)債:

莫問興亡存敗,總難逃,貪嗔癡愛。江邊橘鳥蚌,巢中鳩鵲,利爭為害。華屋山丘,誰能免此,桑田滄海,且放懷身外,千金散盡,了今生債。(《水龍吟·重游湯山公園》)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238頁。

轉(zhuǎn)眼繁華衰敗,更休論,誰憎誰愛。浮云富貴,得之何利,失之何害。佛曰因緣,眾生無量,執(zhí)迷狂海。盼英雄夢醒,屠刀放下,減輪回債。(《水龍吟·再疊前韻》)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239頁。

《為國家前途就有關問題提出建議致吳子玉函》他最看重的就是戰(zhàn)亂殺戮對于人類心性的惡性影響,

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880—881頁。像這種試圖平息戰(zhàn)爭的信函猶如各種辦事電報他一生中不知寫了多少。他看得見這人性內(nèi)在的罪惡之源(“社會滋復雜,治衰俗乃變。人生各有欲,逐欲致爭亂”),他也看得明這世界共業(yè)的彼此勾牽(“豪強肆兼并,貧弱嗟離散。仇富既懸絕,釀成不平患。將成世界爭,寧獨吾國難”),他的選擇與堅持卻始終只有一個:

天下皆饑寒,寧能安保暖。佛以慈為宗,孔以仁為本。自利復利他,方可稱兼善。

熊希齡:《己巳六月和陳一甫五九自述詩》,《熊希齡集》(八),第324-325頁。

說到底還是何以改造人心、化育情性?!秹坼X玉堂先生七十》中所言也正是他自己一生未嘗止息的愿力:

天下饑荒天下寒,一身溫飽豈能安。惟憑不忍行仁惠,大眾能生心始寬。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46頁。

佛教中“色身非凈,法相非真。四大和合,亦非我身。何物為我,我實不存。我既無我,朽骨何靈?凡相虛妄,焉用佳城”

熊希齡:《為香山生壙自撰墓志銘》,《熊希齡集》(八),第505頁。的基本理則對于熊希齡的生命狀態(tài)并無消極避世的味道,而是一直向更積極救世的層面轉(zhuǎn)化,此即1932年春《為香山生壙自撰墓志銘》中的宣稱:

今當國難,巢覆榱崩。若不舍己,何以救群?誓身許國,遑計死生!或裹馬革,即瘞此塋。隨緣而化,了此塵因。我不我執(zhí),輪回不輪。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505頁。

1937年“淞滬抗戰(zhàn)”的槍林彈雨中,一生務實年近七旬的老人每天堅持打坐卻依然堅守在救亡一線,一如既往做了許多瑣碎樸素卻人命關天的事:

當戰(zhàn)事初生時,亦有勸余遠走者,余以老病之軀,又無(官守言責,本)可行就安全之地,但以國難當前,余亦國民一分子,應為國家社會稍盡義務,以求其良心之所安,故決計留滬,與紅十字同仁從事救護工作,設立臨時醫(yī)院四所,難民收容所八所(此專指十會而言,其他團體尚有百余所),共救出傷兵千余人,難民十五萬人。

熊希齡:《談滬上救護情形致朱經(jīng)農(nóng)函》,《熊希齡集》(八),第778頁。()中字原缺,此據(jù)手稿猜補。

這是熊希齡1937年9月20日身在滬上寫給內(nèi)侄朱經(jīng)農(nóng)(1887-1951)的信,時值“八一三”抗戰(zhàn)第八天。僅僅兩個月后,他遽然病逝香江。

四、關于“艷詞清?!?/p>

熊氏暮年以兩大壯舉再度震驚了世人。壯舉之一是1933年妻子朱其慧病逝后熊希齡捐出全部家產(chǎn)成立“熊朱義助兒童幸?;鹕纭?壯舉之二卻是“白發(fā)紅顏”,以66歲高齡續(xù)弦子侄輩的毛彥文(1898-1999),還留下生命中空前絕后的一批“情書”。而這正是我們深入熊希齡的情性構成的另外一個絕佳維度。篇幅所限,此處只作簡略鉤沉。

熊希齡性格的真摯細密同樣體現(xiàn)在私生活,他終生反對納妾,他早年在湘中與舊派名士王先謙(1842-1917)、葉德輝(1864-1927)等人沖突的重要原因即在對方“挾妓飲酒,聲名甚穢”,“娼優(yōu)雜處,穢聲在道”。

分見1906年6月上旬《代湖南留日學生擬懇請撤換王先謙湖南學務議長稟稿》、1906年6月《奏為湖南劣紳把持新政攻擊恐釀事變請遴選老成正紳力出維持以專責成折》,《熊希齡集》(一),第208、211頁。熊希齡1895年斷弦后之繼妻為恩師朱其懿幼妹。朱夫人性格嚴毅而持家能干,在熊氏手撰祭文中有充分反映,

熊希齡:《祭朱其慧夫人文》(1931年9月),《熊希齡集》(八),第422-424頁。對于篤重倫常的熊希齡而言他和朱其慧的婚姻于傳統(tǒng)規(guī)約之下是相當理想的結合。

實事求是講,熊希齡垂老暮年和毛彥文結合最初更帶有尋覓志同道合“同志”的意味——在他身后繼續(xù)他和亡妻堅持多年的“香慈”事業(yè)。熊希齡認為情路坎坷而又恩深意長的毛彥文“有協(xié)助他辦理此事的能力、熱情與愛心”。二人婚后也是齊心致力于慈幼院的相關工作。

毛彥文:《相交半世紀》,《北平香山慈幼院院史》,北京:立新學校,1993年,第112頁。但何以誕生了那些和熊希齡絕大多數(shù)詩詞風格迥異的“艷情”之作呢?這其實要從毛彥文本人的人生與情感際遇講起。正是經(jīng)由這段婚姻我們有機會見識到熊希齡暮極有共感共情的精神風姿。

毛彥文無疑兼具新女性與舊道德的雙美,為人溫柔敦厚孝悌仁慈,

毛事早年就讀于金陵女子大學,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具體參見《往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中的相關敘述。但這并沒有保障她不成為情感與婚姻的雙重受挫者:自幼抗婚自主擇配的表兄即未婚夫朱君毅移情別戀。朱、毛情變當時成為南京教育界一大新聞,不僅朱君毅的朋友們(包括吳宓)都很同情毛彥文,時任金陵女子大學的校長Mrs.Thurston甚至把朱君毅找去學校善意詢問,在得知朱選擇退婚的理由是“我現(xiàn)在要的是十七八歲的中學生”,(當時毛已二十六歲)Mrs.Thurston當面痛心指責留美歸來的朱君毅“學到的是(美國)黑暗的一方面”。

參見《悼君毅》,毛彥文:《往事》,第45、47頁。像朱君毅這類“洋學生遺棄結發(fā)之妻(包括已訂婚的未婚妻)”的現(xiàn)象作為時代潮流當時曾經(jīng)風靡一時。因此付出生命代價的包括戲劇家歐陽予倩(1889-1962)“生平無疾言厲色,事父母姑嫜能孝,待兄弟姊妹能友,處鄉(xiāng)黨戚友能和,事夫婿尤能賢敬”的妹妹歐陽立穎。

周立:《自由離婚下面的新鬼》,《覺悟》1922年8月1日“通信”欄,陳家慶:《鐙宵恨語》,《申報》1922年8月31日,第18版。參閱楊聯(lián)芬:《浪漫的中國》第三章“自由離婚:吊詭的現(xiàn)代性”,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第136頁。品行類似的毛彥文“被分手”之時得到了社會輿論主流的強力支持。熊希齡甚為能干的夫人朱其慧則趁“中華教育改進社”在金陵開會之時,(1925年夏)干脆替“太老實”的毛彥文主持公道正式解除了這份名存實亡的婚約,與會者多為當時教育界名流,如張伯苓(1876-1951)、陳衡哲(1890-1976)、朱經(jīng)農(nóng)等人。

具體過程參見毛彥文《往事》中的相關描述。

毛彥文自承因為朱君毅情變事件“從此我失去對男人的信心,更否決了愛情的存在”,她選擇和熊希齡締婚,最初直感也說不得“幸福”:

熊秉三先生因朱夫人已逝世四年,擬續(xù)弦,托人向我議婚。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guī)缀跻槐兜拈L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托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抑徽J熊氏正人君子,可托終身,至于是否能彼此真心相愛,猶如少年夫妻的熱情,便不得而知了。

毛彥文:《往事》,第51、69-70頁。

“變心”“年齡”“仳離”云云,毛彥文猶如驚弓之鳥,考慮的幾乎全是安全問題。好在花甲之年的熊希齡彼時意圖尋找的也不是純粹的“愛情”:

毛女士曾留學美國,學識、經(jīng)驗俱豐富,尤其摯愛兒童,可協(xié)助吾辦理香山慈幼院。她與吾內(nèi)侄女等同學,從來為一家人,此次經(jīng)內(nèi)侄女說合,毛女士以理想、職業(yè)相同乃允婚。

毛彥文:《往事》,第63頁。

熊希齡不僅是清末與民國在政治、實業(yè)、教育皆能獨當一面的科舉能人,就其處理與毛彥文這段感情的方式而言,他居然也像全新的人物——或者我們不妨說,在三綱五常的名目規(guī)制之下,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的儒者與君子也并不缺乏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的能力”。

據(jù)統(tǒng)計熊希齡一生目前傳世詞作僅有64首,寫給毛彥文的就有12首,其認真介入與毛氏的感情之后溫柔纏綿之態(tài)可見一斑。最稱“香艷”的自然是結婚滿月紀念詞,若非道破,誰能相信它出自一位七旬長者之手:

縞衣?lián)u曳綠波中,不染些兒泥垢。玉立亭亭飄白羽,同占人間未有。兩小無猜,雙飛不倦,好是忘年友。粉靨香腮,天然生就佳偶。 但覺萬種柔情,一般純潔,艷福容消受。輕語嬌頻沉醉里,甜蜜光陰何驟?縱與長期,年年如此,也若時非久,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后該詞為熊氏題其自作《蓮湖儷影圖》,“為慈范堂補壁”,《熊希齡集》(八),第691頁。

眾所周知的是熊希齡早年即已對道佛諸教產(chǎn)生濃郁興趣。即使夫婦之情,早在1916年致朱其慧函中他也似乎已經(jīng)勘破。

熊希齡:《熊希齡集》(五),第392頁。寫于1918年的《戊午年香山七夕和趙式如原韻》同樣對此溺情有所反思:

廢織都緣樂勝流,始知織女誤牽牛。神仙應悔余癡愛,一念相纏歲歲酬。

夜半私盟歲歲同,豈知一夕亦成空。由來色相皆須幻,誰信天河與海通。

熊希齡:《熊希齡集》(六),第995頁。

1922年《題哀弦集》他的態(tài)度也勢必要“一刀斬斷情絲去,此是如來大覺時”。熊希齡:《熊希齡集》(七),第597頁。

如前所言,熊希齡生平不以詩詞名,其志亦不在此,其作品多“偏帶衰颯氣味”也是公論。

熊希齡:《朝野新譚》載姜劍魂語,轉(zhuǎn)引自黃去非:《熊希齡詞淺論》,《云夢學刊》2006年第2期。關乎佛教理念的談空說無之作可以說頻頻出現(xiàn)。如果說基于香山慈幼院的身后事業(yè)考慮,青壯年時期即已對佛道教義的出世精神深有好感甚至不乏體證的熊希齡年近古稀仍然選擇和毛彥文締姻尚好理解,那么該如何看待他這些絕非虛情假意的情詞書寫?我們不妨理解為,藹然仁者熊希齡此舉別有苦心,苦心乃在慰藉情傷深重的妻子。證據(jù)即在他的情詞本身。

1935年2月21日熊、毛聯(lián)姻12天后共回毛氏家鄉(xiāng),熊希齡寫下《江郎山》“江山省親與彥文談往事”:

山橫雙塔知城近,石劈山峰插地長。媭水依然清可愛,江郎今已易湘郎。彥文舊稿中有媭水依然、江郎安在兩語,故及之。 癡情直堪稱情圣,相見猶嫌恨晚年。同挽鹿車歸故里,市人爭看說奇緣。彥文舊稿敘及往事,情真語摯,聲淚俱下,令人感嘆。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680頁。

如前文所見,朱君毅事件對毛彥文的打擊巨大造成近乎無法治愈之痛,生性細膩體貼的熊氏此時處處彰顯他對新妻的愛意,他對新妻深于情(即使此情是針對前人之情)的不吝贊美以及自身對這份情感選擇的自信果敢;我們毋寧看到了一位立志建立“理想新家庭”的正人君子對新妻的呵護與療愈——如果我們不去認真追究他的佛道立場,質(zhì)問他這算不算再次“同溺愛河”了。

至少熊希齡確實并沒有簡單地沉溺“愛河”。即使這次省親,因為江山上年遭遇特大旱情導致百姓民不聊生,他又順路賑災了,籌得賑款三萬余元米二萬石并興修水利公路等施以工賑。此舉為江山人民感恩戴德,1935年10月書之貞瑉即“甲戌救災紀念碑”,所謂“幸遇吉人仁聲久著,大力盤旋登高呼吁”。

周秋光:《熊希齡傳》,第527頁。他以高齡新婿對待毛氏家人之“親切”“謙恭”也贏得了時人“交相贊譽”。

毛彥文:《往事》,第72頁。

熊希齡如此高調(diào)處理他的暮年新婚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基于他想向世人示范一種“模范新家庭的可能性”——成功的家庭如何對情性之教以及社會國家均有深刻意義。1935年7月7日香山慈幼院第一次回家節(jié),籌備會希望能將熊、毛聯(lián)姻照片付印“贈與諸生,作為紀念”。熊希齡專門賦詩說的很明確:

現(xiàn)代家庭少健全,愿希梁孟以身先。有情眷屬皆圓滿,并祝妻良母又賢。

熊希齡:《回家節(jié)賦贈諸生》,《熊希齡集》(八),第689—690頁。

相較于同時舊式文人熊希齡對女性的尊重態(tài)度顯得極為特殊,前文已經(jīng)言及他鮮明提出“家事即職業(yè)”這一放在今天也絕不過時的倡議,一位能以勞工平等之見尊重女性的儒者即使放在當下恐怕都是鳳毛麟角。1931年朱其慧夫人去世,熊希齡在祭文當中總結了妻子持家的重大意義。據(jù)稱僅朱家三位兄長先后謝世后就遺下“十七孤兒女”,朱其慧扶持他們“十留學于異域,四畢業(yè)于高黌,飲食教誨,咸皆有成”;熊家同樣是“服勞奉養(yǎng),父母所依。椿萱并謝,泣血涔涔。兩弟及婦,又后凋零,侄兒男女,養(yǎng)教循循”。至于熊希齡要感嘆“以一女子而肩此重任,當亦古今中外之所難能”“我先君死,家尚可撐。君先我死,家乃如萍”。

熊希齡:《祭朱其慧夫人文》(1931年9月),《熊希齡集》(八),第423頁。

與毛彥文締姻之后,毛氏性格的持重沉穩(wěn)讓熊深感自己“教育生涯同偕老,幼幼及人之幼,更不止家庭濃厚。五百嬰兒勤奮護念,眾搖籃在在需慈母”

熊希齡:《賀新郎·定情柬彥文》(1934年冬),《熊希齡集》(八),第670頁。的愿心沒有落空,同時天性重情宜家的毛彥文迅速表現(xiàn)為一位讓他非常滿意的妻子。毛彥文善于炊事。曾在富春江舟中“躬自烹飪,其味至美”,讓熊希齡享受到“扁舟權作小家庭。炊煙飛不斷,纖手自調(diào)羹”

熊希齡:《臨江仙》,《熊希齡集》(八),第832頁?!容^他一生都在忙于維護建設各種“大家庭”,這一幕毋寧也很令他心曠神怡吧。

這才有《醉太平·東海道中與彥文柁樓晚坐》:

飛霞媚晴,流云幻形。一彎新月爭明,比眉青鬢青。 憐卿愛卿,心營目營。愁卿消瘦耽驚,又風聲水聲。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34頁。

更有《菩薩蠻·南昌初別寄彥文》

東風曾鼓鴛鴦翼,雙飛雙宿江南北。一萬五千時,時時形影隨。 忽覺須臾別,滋味愁難說。江案月三更,驚聞雙雁聲。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835頁。

這些都是熊希齡詩詞中絕難一見的柔蜜情意。他是未免“沉溺”了。這點“沉溺”或者也基于其一生勞頓,如今社會責任略可寬減之后,這位來自舊文化的“新人物”居然有閑情逸致受用一些“自由戀愛”的美好感受吧。1935年秋天毛彥文生日他專門為她畫了《菊壽圖》,又填詞以賀:

甜蜜光陰速。正長安,眾芳看遍,又開黃菊。暮暮朝朝形共影,忘卻半生勞碌,都不管韶華三六?;貞涍蛇沙鯄櫟?,似遲遲留待鸞膠續(xù)。兩相愛,萬般足。 感君伴我忘幽獨,對西風,卷簾人瘦,好詞同讀。但覺百花開盡了,只有此花超俗。可與友歲寒松竹??展扔木痈呤空?,是竹籬茅舍非金屋。長相守,享清福。

熊希齡:《金縷曲·菊壽圖壽彥文》,《熊希齡集》(八),第835頁。

他甚至覺得連東漢的大名士嚴子陵(前39—41)都要羨慕他“浮家泛宅能偕隱,自較先生獨釣優(yōu)”

熊希齡:《乙亥九月十日偕彥文夫人登嚴子陵釣臺》(1935年10月7日),《熊希齡集》(八),第694頁。。新婚當年重九前一日他們還一起登山,“登高笑指雙棲處,偕隱他年在此峰”,

熊希齡:《乙亥重九前一日偕彥文夫人游金華北山訪雙龍冰壺諸洞》(1935年10月5日),《熊希齡集》(八),第693頁。卻不知國難頻仍無常迅速,留給他們的時間與歡樂都已經(jīng)無多,他們的婚姻因為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突然中風病逝只維持了短短不到三年。

結語

1930年因好友譚延闿(1880-1930)過生,熊希齡寫下《金縷曲·戊辰冬壽譚祖庵五十生日》,稱道譚氏“十七年來堅苦事,要全憑旋轉(zhuǎn)乾坤手。容與忍,是首功。末路故人多變節(jié),誰是始終成就?真不負平生操守。”

熊希齡:《熊希齡集》(八),第260頁。坊間廣為流傳的熊希齡早年畫“木棉花”自題“此君一出天下暖”的故事更像后世針對慈善家生平志業(yè)的事后蓋棺,未必真實。倒是譚延闿本人寫過一首極耐人尋味的《豆花》詩:

自是人間有用身,不矜香色斗芳新。城中何限閑花草,只與游蜂哄一春。

譚延闿:《譚延闿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27頁。

此詩用來形容熊希齡詩詞寫作的意義與風姿,居然十分允當:他追求實效而充滿濟世情懷的飽滿的生命于中熠熠閃光。

猜你喜歡
熊希齡教育理念詩詞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熊希齡:空負凌云萬丈才
領導文萃(2016年24期)2016-12-15 08:41:39
如何在生理學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0:52
新形勢下數(shù)據(jù)庫原理的雙語教學
計算機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51:31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59:00
當前農(nóng)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詩詞之頁
中國詩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
此君一出天下暖
文藝論壇(2013年1期)2013-11-23 18:22:26
台湾省| 宝应县| 昭通市| 于田县| 潼关县| 临颍县| 乌恰县| 垦利县| 察雅县| 婺源县| 阿瓦提县| 贡嘎县| 会宁县| 乐平市| 长沙市| 乌兰县| 呼图壁县| 洛扎县| 蒙自县| 锦屏县| 施秉县| 汨罗市| 崇左市| 龙口市| 金寨县| 遵化市| 定结县| 高青县| 囊谦县| 贵州省| 富锦市| 威宁| 芜湖县| 师宗县| 镇原县| 偃师市| 锡林郭勒盟| 淳化县| 曲麻莱县| 镇安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