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天驕
摘要:“遺”為詞素衍生出的同族詞的構詞結構不同,含義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本文根據(jù)陜西契約中出現(xiàn)的“遺”字,對比“遺”的同族詞在陜西契約文書和《現(xiàn)代大詞典》中的不同構詞結構,得到“遺”的不同釋義。
關鍵詞:契約文書;同族詞;考釋;遺
契約文書是勞動人民在社會經濟交往關系中形成的各種協(xié)議,多見于房屋、土地、山林的買賣出租。在書寫中表述要清晰準確,注明交易中土地房屋的具體位置、商議的價錢、買賣的時間,避免雙方日后產生糾紛?!蛾兾魇∏逯撩駠钠跏妨稀钒饲《荒甑矫駠四甑囊磺Ф喾萜跫s,涵蓋房屋、水田、山莊、墳地、池塘等內容,為研究當?shù)氐胤椒窖?、語法用詞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孫常敘在《漢語詞匯》(1956)中提出“同族詞”,他認為從一個詞根衍生出來詞叫派生詞。各個派生詞之間有同行輩的親族關系,就這個關系來說,他們都是從一個詞根派生出來的同族詞。本文以語素“遺”作為基本部分,派生出“遺筆”、“祖遺”等同根詞,闡述該同族詞在陜西契約文書中由于構詞結構不同,與《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例句,注明出處頁碼,以備核查。括號內的“簡稱”見文末的“參考文獻”。
[遺筆]
遺筆,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猶遺墨,猶遺囑。”是指死者留下來的親筆文稿、字畫、書札等。
宋王明清在《揮麈前錄》中:“既貴,廣以金帛收贖,熙(郭熙)之遺筆,以藏於家。”可以看出此處“遺筆”意為已經去世的人留下的文稿。另有,清王應奎《柳南隨筆》中:“(陳眉公)遺筆囑諸子云:內哭外哭,形神斯惑,請將珠淚,彈嚮花木。”可以看出“遺筆”早在宋朝時就有類似于遺囑,遺書的含義。
在《陜西省清至民國文契史料》中,“遺筆”也曾出現(xiàn)。
(1)《道光二年張史氏同子本和本謙本植本端等出賣房鋪文約》:“立絕賣店房鋪面文券人張史氏仝子本和……錢產兩過,情出兩愿。至于店內鋪內,寸石,寸木,寸土,寸磚、寸瓦,寸鐵倘有遺筆之處,俱系喬姓買到之物?!保兾?27)
上例中的“遺筆”顯然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含義有所不同,如果翻譯成死者遺留下來的親筆文稿則語義不通,那么“遺筆”在這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2)《咸豐柒年王萬溢出賣園地文契》:“立出賣園地文約人王萬溢……錢地兩過不欠分文。四至以內,寸草柳卜樹株水石相連,以及遺筆漏寫之處,不與賣主相干?!保兾?17)
(3)《光緒四年黨克諧絕賣當鋪地基文約》:“立絕賣當鋪地基文字人黨克諧……其院內寸木、點鐵、片磚、只瓦、撮土、石塊遺筆漏寫,俱系尚姓買到之物,不與黨姓相干?!保兾?32)
(4)《光緒三十四年胡萬有仝侄子胡喜出賣田地文約》:“立出賣田地文券人胡萬有全侄子胡喜……所有地內寸草、撮土樹株、柳卜一切在內,倘有遺筆漏寫,俱是買主買到之物,永遠不與賣主胡姓相干?!保兾?19)
《列子·周穆王》中:“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弊之??秩酥娭玻岫刂T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上句中,俄而遺其所藏之處的意思是不久就忘記了藏鹿的地方。這里的“遺”是遺忘、忘記的意思。
可見,“遺”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動詞“遺忘、忘記”的含義?!肮P”對應“漏寫”中的“寫”也用作動詞,意為“書寫”,“遺筆”在此則為動賓結構,意為“忘記寫”,這樣上例中的“遺筆之處”、“遺筆漏寫之處”應指忘記或漏寫的地方,這樣既符合語境,又便于理解。
[祖遺]
(1)《道光十年陳茂祿賣山地文約》:“立杜賣山地文約人陳茂祿父子等,今因使用不便,無處生借,父子商議:情愿將祖父遺下山地一段,坐落土名缺馬灣……”(陜西12)
(2)《咸豐元年梁登舉永賣水田坡地文契》:“立永賣水田坡地文約人貫溪里十甲梁登舉,因需錢使用,今將祖遺史家嘴水田壹丘,李家溝坡地一段,隨帶廒銀壹錢貳分……”(陜西28)
(3)《同治四年沈劉氏賣山地房屋文約》:“立出杜賣山地房屋字約人沈劉氏同子應中,今因年歲荒歉,日食難度,母子商議:將祖遺關內地一分,坐落土名樂家溝陽坡地一分……”(陜西57)
(4)《光緒十二年楊林春賣旱地文契》:“立永賣旱地文約人貫溪一甲楊林春,因需錢使用,今將己身祖遺分明座落村溝旱地平量壹畝,夏豆糧壹升伍合……”(陜西80)
(5)《光緒卅四年王陸氏當水田文契》:“立當水田坡地房屋文約人王陸氏仝子家恩/家善,需錢使用,今將己身祖遺分明坐落千佛洞水田坡地壹段,草房二間,竹、木、石器相連,情愿出當于楊秀萬名下耕種……”(陜西68)
(6)《宣統(tǒng)三年楊順福仝子賣旱地文契》:“立永賣旱地文約人貫溪里一甲楊順福仝子春茂,因錢使用,今將己身祖遺分明坐落渠坎上,平權杖量壹畝壹分,夏豆糧壹升六合伍勺,央中說合……”(陜西46)
(7)《中華民國三年楊發(fā)成仝子丑媧賣旱地文契》:“立永賣旱地文約人,貫溪里一甲楊發(fā)成仝子丑媧,因需錢使用,今將己祖遺分明座落西面墳下旱地叁分伍厘,夏帶豆糧伍合貮勺伍抄……”(陜西96)
上例中,“祖遺”的含義并不難理解,相當于祖?zhèn)?,偏正結構,義為祖上留下來的。早在清朝時期崔述在《與董公常書》:“述本無祖遺田產,又值洪波毀室,先人所遺書,蕩然無存?!敝谐霈F(xiàn)了“祖遺”一詞,翻譯為祖先遺留下來的。
如今,“祖遺”一詞還在使用,我們把房產系祖宗的遺產叫做祖遺戶。我國對此也有相關法律文件?!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對土改時祖遺房產填寫土地房產證的產權確認問題的復函》中,明確解釋了祖遺房產為祖上遺留下來的房產。
這樣“祖遺”中“遺”的含義就不同于“遺筆”中的“遺”,不再做遺漏、遺忘的含義。而是遺留、流傳的意思。
“遺”是會意兼形聲字,從辵,從貴,貴亦聲。貴西周金文作,會小物有所遺失之義。又或從貝,為遺之初文。“貴”今簡化作“貴”,“遺”隨之簡化為“遺”。遺本義為丟失。《說文》:“遺,亡也?!薄读鶗省と司拧罚骸斑z,行有所亡失也?!薄?/p>
文中“遺筆”中“遺”作為核心詞素均做動詞,詞義相同,義為遺漏、遺忘。可見,“遺筆”、“遺糧”是“遺”的同一詞族。“祖遺”中“遺”的含義與前兩者有所不同,所以暫且說“祖遺”是語素“遺”分屬出的不同于“遺筆”的詞族。
“遺”的詞義在構詞結構不同時,含義也會發(fā)生變化,在研讀的過程中,要結合語境語義,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蘭賓漢,邢向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王本元,王素芬.陜西省清至民國文契史料[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簡稱“陜西”.
[3]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4]黑維強.“處處志之”與“為動用法”[J].常州師專學報,2002(3):90-92.
[5]張博.漢語同族詞的系統(tǒng)性與驗證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儲小旵.明清徽州契約文書疑難詞語考釋十則[J].中國農史,2011(4):122-129.
[7]儲小旵.徽州契約文書詞語例釋[J].黃山學報學院,2011(6):10-13.
[8]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9]黃伯榮,黃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0]牛世建.淺析有關“雪”的同族詞[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