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愛因斯坦
我們這些終有一死之人的命運是多么奇特啊!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目的何在,他并不知曉,盡管有時自認為感覺得到。但不必深思,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知道,人是為他人而活著的——首先是為這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完全依賴于他們的快樂與健康;還為許多素不相識之人,同情的紐帶將其命運與我們緊密相連。我每天無數(shù)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賴于他人的勞動,無論他們?nèi)ナ肋€是健在,我必須盡力以同等程度回報我已經(jīng)領受和正在領受的東西。我強烈向往儉樸的生活,并時常為發(fā)覺自己占用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心情沉重。我也相信,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簡單純樸的生活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會有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到外界的強迫,還要符合內(nèi)在的必然。叔本華說:“人能做其所意愿,但不能意愿其所意愿?!睆那嗄陼r代起,這句話就一直激勵著我;當我面對生活的困境時,它總能給我慰藉,并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這種認識可以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防止我們太過嚴肅地對待自己和他人,而且有助于建立一種幽默在其中有著特殊地位的人生觀。
客觀地講,要探究一個人自身或所有生物存在的意義或目的,我總覺得是荒唐可笑的。不過,每個人都有一些理想作為他努力和判斷的指南。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不把安逸和享樂看成目的本身。照亮我道路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它們不斷給我以新的勇氣去愉快地面對生活。倘若沒有對志同道合者的親切感,倘若不是全神貫注于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研究領域永遠達不到的對象,在我看來生活便是空虛的。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標——財產(chǎn)、虛名、奢侈——我總覺得是可鄙的。
對于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我有著強烈的感受,但對于直接接觸他人和社會,我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淡漠,二者之間總是形成古怪的對照。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過客”,從未全心全意地屬于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是我的直系親人;在所有這些關系面前,我從未失去一種疏離感和保持孤獨的需要,而且這種感受正與日俱增。人會清楚地發(fā)覺,與別人的相互理解和協(xié)調(diào)一致是有限度的,但這并不足惜。這樣的人無疑會失去一些天真無邪和無憂無慮,但也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并且不去嘗試把他內(nèi)心的平衡建立在這樣一些不可靠的基礎之上。(注:這是一個孤獨天才的率真的肺腑之言。)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作為人而受到尊重,不要把任何人當作偶像來崇拜。我一直受到別人過分的贊揚和尊敬,這不是我的過錯或功勞,而實在是命運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