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河南 安陽455000)
高血壓病是目前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危害重,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全國年齡≥18歲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升至25.2%[2]。其中鹽敏感性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一種重要類型,鹽負荷后血壓升高明顯者稱為鹽敏感者,與鹽敏感相關聯(lián)的高血壓稱為鹽敏感性高血壓[3-4]。多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一般人群中鹽敏感者占15%~42%,在高血壓患者中鹽敏感者占28%~74%[5]。因此,治療鹽敏感性高血壓對提高中國高血壓控制率具有重要意義。鹽敏感性高血壓的形成涉及內分泌、代謝、免疫、遺傳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的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抑制劑,但各方案均不能全面顧及,而中醫(yī)具有整體觀念的優(yōu)勢。筆者臨證運用五苓散加味治療鹽敏感性高血壓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就診于安陽市中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高血壓診療中心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5~56歲,平均(38±4.61)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6年。28例患者均診斷為原發(fā)性高血壓1級或2級,同時應用急性鹽水負荷試驗診斷為鹽敏感性高血壓。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高血壓診斷標準[6],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1 kPa=7.5 mm Hg)。其中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 Hg和/或舒張壓≥90~99 mm Hg,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和/或舒張壓≥100~109 mm Hg。參照《鹽敏感性高血壓的診斷和機制》[7],行急性鹽水負荷試驗:第1日隨意飲食,晨起8∶00測血壓3次,隨即開始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2 000 m L(滴速500 m L/h),午間12∶00氯化鈉注射液滴注完畢時,再測量3次血壓;第2日全天低鈉飲食(含鈉量10 mmol),于10∶00、14∶00、18∶00分別口服呋塞米40 mg,測量10∶00及18∶00血壓各3次。鹽負荷末平均動脈壓較試驗前升高≥5 mm Hg,或鈉消減期末平均動脈壓下降≥10 mm Hg為鹽敏感。
1.3 納入標準 同時符合原發(fā)性高血壓1級或2級及鹽敏感的診斷標準;年齡18~80歲;未服用降壓藥物者。
1.4 排除標準 藥物過敏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并發(fā)癥者。
28例患者均隨證施治給予五苓散加減。五苓散基礎組成:豬苓9~12 g,白術9~12 g,茯苓9~12 g,澤瀉15~18 g,桂枝6~9 g。若頭痛頭暈甚者,加天麻、蔓荊子以息風止痛;若目昏眼花甚者,加枸杞子、菊花以養(yǎng)肝明目;若身重困乏甚者,加木通、茵陳以清熱利濕;若腰酸腿軟甚者,加牛膝、熟地黃以滋腎強筋;若肢體浮腫甚者,加冬瓜皮,玉米須以利水消腫。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400 m L,早晚分2次溫服。治療觀察期為1個月。
3.1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評定治療效果。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蛳陆?0 mm Hg及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雖未達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水平者。總有效=顯效+有效。
3.2 結果 28例患者,顯效3例,有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1.4%。治療觀察期間,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鹽敏感性高血壓的發(fā)生機制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9]。①腎臟機制:腎臟的鈉鉀代謝障礙使腎臟對Na+處理能力失調;腎臟濾過系數(shù)下降和腎小球Na+重吸收率增加水鈉潴留。②血管機制:鹽敏感者存在血管內皮功能失調,鹽負荷后內源性一氧化氮(NO)代謝障礙,進而參與高血壓形成。③中樞機制:阻斷中樞交感神經系統(tǒng)可以防止或逆轉Dahl大鼠高鹽負荷后的血壓升高,說明中樞機制可能參與了鹽敏感高血壓的形成。④第三組織間隙機制:在皮膚間質中存在一個新的鹽存儲區(qū)域,其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聚糖中的糖胺聚糖可結合Na+,從而不再對滲透壓起作用,構成第三間隙的緩沖作用,這可能是鹽敏感性形成的一種腎外機制。總之,Na+代謝異常,機體鈉水潴留是鹽敏感性高血壓的主要病理機制。
五苓散為《傷寒雜病論》之經典方,是太陽病表里雙解法代表方之一,功效為健脾利水,溫陽化氣[10]。《傷寒雜病論》第71條載:“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中澤瀉為君,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臣以茯苓、豬苓增強利水滲濕之力;佐以白術、茯苓健脾以運化水濕?!端貑枴れ`蘭秘典論》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的氣化有賴于陽氣的蒸騰,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諸藥相伍,甘淡滲利為主,佐以溫陽化氣,使水濕從小便去[11]。《古今名醫(yī)方論》中曾述:“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為逐內外之水飲之首劑也?!币虼穗m然本方所治之證不一,但其基本病機為氣化不利,水濕內盛。
筆者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五苓散加味治療鹽敏感性高血壓有良好效果。多項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五苓散可將身體組織及組織間隙內多余水分從腎臟排泄,促進以Na+為主的電解質的排出,達到利尿效果,但并不產生電解質紊亂[12-14]。結果與上述理論相契合。因此,運用中醫(yī)中藥治療鹽敏感性高血壓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