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娜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近年來腦血管疾病發(fā)展迅速,并有逐年增長的趨勢。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腦供血不足從而導致的一系列反應,常見的是患者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癱瘓在床,而且口齒不清,語無倫次等癥狀。腦血管疾病一般包括腦出血、缺血和梗死[1],是腦部血管源性損傷的總稱。腦血管疾病給患者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傷害,該病給患者帶來各種功能障礙的同時還會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后遺癥,而且以目前的醫(yī)療條件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2]。這就導致了絕大多數(shù)腦血管患者心情焦慮、抑郁,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對腦血管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幫助患者擺脫焦慮、抑郁。而且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本文就是對人文關懷護理運用于腦血管患者的價值進行了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間收治的腦血管患者中隨機抽取患者9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也經(jīng)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92例患者中有59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患者年齡最大為81歲,最小為43歲,年齡平均是(61.3±4.2)歲,把92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6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患者31例,女患者15例,年齡平均為(58.7±3.6)歲。實驗組有男患者28例,女患者18例,年齡平均為(60.2±4.1)歲。排除標準[3]:無法同人正常交流且腦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的患者;長期有嚴重性心理疾病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選用的是常規(guī)腦血管護理;實驗組患者則是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又實施了人文關懷護理。
1.2.1 常規(guī)腦血管患者護理:常規(guī)護理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要謹遵醫(yī)囑,時刻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時進行防治,并及時通知醫(yī)師。
1.2.2 人文關懷護理:①在治療開始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解,鼓勵安慰患者,使患者擺脫消極的心理。護理人員要給患者講解以往的成功案例,給予其治療的信心。②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多進行交流,幫助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和處理好與醫(yī)師的關系,消除患者由于環(huán)境和治療儀器的陌生而帶來的緊張、焦慮。③在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治療的結果,給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幫助患者補充身體欠缺的營養(yǎng),囑咐患者宜進食清淡類的飯食。另外要告知患者進行適當?shù)目祻陀柧殻瑤椭颊呋謴徒】怠?/p>
1.3 評價指標
1.3.1 焦慮、抑郁的測定標準:兩組患者采用的均是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護理人員在護理前后分別向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該表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抑郁的情況越嚴重。
1.3.2 疼痛程度的測定:過程中運用的是視覺模擬評分法,護理人員應讓患者在護理前后分別進行測定。分數(shù)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患者就越疼痛。
1.3.3 對治療的依從性:按照患者對醫(yī)護人員治療的服從程度可分為:絕對依從、相對依從和不依從3種。絕對依從是指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向醫(yī)護人員詢問疾病的發(fā)展與進程;相對依從是指患者可以服從醫(yī)護人員的治療,但需要家屬或旁人的督促;不依從則是指患者對醫(yī)護人員持有抗拒心理,瘋狂抵制醫(yī)護人員的治療,且經(jīng)勸說無效。
1.3.4 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在護理結束后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詢問可得,詢問項目包括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技能、心理疏導等?;颊邔ψo理人員的滿意程度可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此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7.0的統(tǒng)計學軟件來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的,其中計量數(shù)據(jù)用t來表示,計量資料用來表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研究可知,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焦慮、抑郁心理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為(57.37±4.32)分,護理后為(41.35±3.23)分;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為(58.06±4.12)分,護理后為(21.83±2.08)分。而且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絕對依從有3例(6.52%),相對依從有21例(45.65%),不依從有22例(47.83%)。非常滿意有2例(4.35%),滿意有24例(52.17%),不滿意有20例(43.48%);實驗組患者絕對依從有12例(26.09%),相對依從有31例(67.39%),不依從有3例(6.52%)。非常滿意有16例(34.78%),滿意有27例(58.70%),不滿意有3例(6.52%)。另外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疼痛程度的緩解狀況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為(7.12±1.02)分,護理后為(6.15±2.51)分;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為(7.34±1.06)分,在護理后為(1.06±0.07)分。P<0.0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血管疾病因為表現(xiàn)出的癥狀往往讓患者產(chǎn)生更加消極的情緒,使患者更加焦慮與抑郁。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升高,人們對于疾病的治療已經(jīng)不滿足于只解除身體上的疼痛,對護理的要求也開始逐年重視[4]。經(jīng)過科學研究表明,人文關懷護理在臨床上各種護理方式中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人文關懷護理是站在了患者的角度,以患者為中心,在護理的同時更加注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充分的尊重患者。充滿人性化的護理模式使患者逐漸緩解焦慮和抑郁,慢慢擺脫消極負面的思想,從而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5]。
本次研究就是要了解人文關懷護理對腦血管患者的價值,研究中的對照組患者依舊用的是常規(guī)腦血管護理;實驗組患者就采用了人文關懷護理,結果我們知道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另外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疼痛程度的緩解狀況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道,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明顯改善腦血管患者的消極情緒,幫助患者擺脫焦慮、抑郁。而且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所以,在今后的臨床上可大力推廣。